主題曲: Gladys Knight 葛蘭迪絲奈
音樂家: Michael Kamen 麥克.卡門
專輯: Licence To Kill (007 詹姆士·龐德 ~ 殺人執照)
年分:1989年
風格: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Pop Rock 流行搖滾 | OST 電影配樂


殺人執照1.jpg
殺人執照4.jpg
殺人執照3.jpg
殺人執照6.jpg殺人執照2.jpg

殺人執照5.jpg
 
Gladys Knight.jpg
Gladys Knight 葛蘭迪絲奈 

Gladys Knight,20世紀最偉大的福音歌手之一。從童年開始,Gladys Knight就將演唱作為了自己的事業。她與她的兄弟和表兄弟夫婦共同組建了一支名為Pips的樂隊,並且取得了成功。創造了數首top 10的歌曲。1966年,Gladys Knight搬到motown開始了她的獨唱生涯,成為了一位真正的福音歌手。然後一步一步成為天王巨星。
 
Gladys Maria Knight(生於1944年5月28日),被譽為“靈魂皇后”, 是美國R&B /靈魂歌手,詞曲作者,演員,商人,人道主義者和著名作家。她最為出名的作品是那些她在六七十年代,即摩城唱片時期,與她的團隊Gladys Knight & the Pips一起錄製的歌曲。她是耶穌的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     Gladys Knight_百度百科

 
Patti LaBelle .jpg
 靈魂殿堂教母 Patti LaBelle 
 
生於美國費城的 Patti LaBelle 派蒂拉.貝爾 可說是流行音樂史上最長青的女歌手之一,她的風格與演唱事業從早期的女子偶像團體到氣味強烈的放客音樂或到抒情慢板的情歌都是她非常拿手的表演範圍。1944年出生,自青少年就在教堂唱詩班長大的Patti LaBelle在六零年代開始與朋友Nona Hendryx和Sarah Dash組成了The Blue Belles合唱團,沒多久立刻便以一首<I Sold My Heart to the Junkman>立刻登上排行榜前二十名的席次,從此Patti LaBelle不僅一路受到廣大樂迷的支持,而且在七零年代更是因多首動人情歌而獲得歌壇「愛神之女」的暱稱 。
 
  Patti LaBelle因其充滿靈魂福音意味的即興演唱風格深受觀眾的喜愛。更是對後來的許多女歌手造成了廣泛的影響,與Aretha Flanklin並列為靈魂殿堂教母。Celine Dion翻唱其作品If You Ask Me To; Mariah Carey 現場為其致敬演唱If You Only Knew(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Christina2001年,為了電影《Moulin Rouge》的原聲碟而和另外三名女歌星Pink,Lil’ Kim和Mya一起翻唱了Patti LaBelle的《Lady Marmalade》。     http://blog.yam.com/bird33a/category/3458859
 

Michael Kamen 麥克卡門.jpg
Michael Kamen 麥克卡門 

縱橫古典與流行樂壇的電影音樂家——邁克爾·凱曼(Michael Kamen)是一名電影音樂家,或許反而將凱曼的音樂領域給狹隘了,畢竟早在為電影譜寫音樂之前,凱曼早已憑著過人的音樂才華與豐富多元的音樂面貌,在音樂界闖出一片天地,他的作品型態囊括了搖滾樂、音樂劇和芭蕾舞舞劇,合作的對象從帕瓦洛帝、伯恩斯坦、大衛·鮑伊、鮑伯·狄倫到平克·佛洛伊德,演出的舞台從流行演唱會到米蘭史卡拉劇院,也進一步的從小銀幕到大銀幕。他縱橫古典與流行樂壇,成為備受矚目的音樂新秀,而成為一名電影音樂家,則進一步的將他原已十分多彩多姿的音樂事業,帶向另一個顛峰。

  邁克爾·凱曼出生於一個道地的音樂家庭,他的父母和周圍的親友,幾乎都是活躍的音樂人,同時 Kamen也是一個道地的紐約客,1948年生於紐約,在紐約著名的音樂學府茱莉亞音樂學院完成音樂教育,隨後他的音樂事業也崛起於紐約。Kamen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主修雙簧管,並且善長鋼琴,吉他與法國號等多項樂器, 他所涉獵的音樂型態也同樣的多樣化,在求學期間Kamen即組織了搖滾/古典跨界音樂團體New York Rock And Roll Ensemble,並陸續灌錄了多張專輯作品,這些結合了古典與流行音樂風格的創作,獲得了名作曲家與指揮家伯恩斯坦(西城故事)的賞識,並在伯恩斯坦的引薦下,Kamen受邀與紐約愛樂合作,並且陸續為交響樂團編曲,這也成為Kamen譜寫交響音樂作品的開端。New York Rock And Roll Ensemble於1973年解散,但Kamen仍繼續在音樂上開發新的潛能與表現,他開始創作芭蕾舞劇,日後Kamen陸續創作了十部芭蕾舞舞劇作品,作品中仍然展現了古典與流行結合的個人風格,同時這些舞劇作品也獲得了紐約音樂界與藝文界的認同與激賞,包括大衛·鮑伊、搖滾音樂界的Bob Ezrin、Dick Wagner、吉他手Earl Slick與薩克斯風手David Sanborn皆陸續與他合作,不論是在古典音樂殿堂或流行音樂舞台,Kamen都成為音樂界引人矚目的新星。


Michael Kamen 麥克卡門  1.jpg
Michael Kamen 麥克卡門  

  1974年Kamen為電視紀錄片“Christina's World”配樂,是Kamen最早嘗試配樂工作的作品,而最早受到矚目的電影配樂作品則是1985年的《Brazil》,之後配樂的邀約不斷,成為炙手可熱的新生代電影音樂家,早期的知名作品包括了《終極警探》與《致命武器》等系列。坦白說,Kamen 早期的配樂作品雖架勢十足, 但偶爾卻會有一些令人咋舌的演出,以《終極警探》系列來說,Kamen在每一集都會按摜例引用一段古典樂章,不過總是使用得有些令人難以適應,比如在第一集裡,恐怖分子搶劫金庫得逞時,配上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中的“歡樂頌”,或者在第二集機場危機解除,飛機陸續迫降時,不知所云的配上西貝柳斯的“芬蘭頌”,既成音樂的運用始終有令人蔘不透玄機何在的感覺,但至少在原著音樂的水準上有一定程度的表現。除了這些知名的動作音樂作品外,Michael Kamen寫起感情深刻的作品來也相當出色,如《春風化雨1996》,《冬天的訪客》和《美夢成真》,都展現了優美動人的抒情魅力。        Michael Kamen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Brazil 巴西 - yam天空部落

1. Licence to Kill – Gladys Knight  <試聽>
2. Wedding Party – Ivory
3. Dirty Love – Tim Feehan
4. Pam
5. If You Asked Me To – Patti LaBelle   <試聽>
6. James & Felix on Their Way to Church
7. His Funny Valentine
8. Sanchez Is in the Bahamas/Shark Fishing
9. Ninja
10. Licence Revoked   <試聽>


1. Licence to Kill (電影片頭)

1. Licence to Kill (演唱者MV)

5. If You Asked Me To 如果你問我

10. Licence Revoked 已吊銷牌照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ric Serra - GoldenEye 黃金眼.jpg

主題曲:Tina Turner 蒂娜·特娜
音樂家:Eric Serra 艾瑞克塞拉 
專輯:  GoldenEye (007 詹姆士·龐德 ~ 黃金眼)
發行時間:1995年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黃金眼03.jpg
黃金眼01.jpg
黃金眼02.jpg
Tina Turner 蒂娜·特娜.jpg

Tina Turner 蒂娜·特娜 

蒂娜·透娜是瑞士籍的美國歌手,女演員。在她長達五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憑藉無數獎項的肯定以及對搖滾領域的貢獻,被人稱為搖滾女王。蒂娜從她與她的丈夫艾克·透娜組成的艾克與蒂娜·透娜開始自己的表演事業。成功的打造了《River Deep, Mountain High》、《Proud Mary》等不朽金曲。 

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流行藝人,透娜被認作為最成功的女性搖滾藝術家,更並被滾石雜誌稱作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手之一  (維基百科)

1984年Tina Turner在「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奪下全美冠軍的同一天,來自澳洲的導演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跟她簽下合約,邀請她參加梅爾吉伯遜(Mel Gibson)所主演的電影「衝鋒飛車隊」第三集(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的演出,當時,米勒並不知道該系列電影的第二集是Tina Turner最喜愛的電影之一,獲得這個機會,她當然全力以赴。1985年六月,「衝鋒飛車隊」正式上映,不但在票房上造成空前轟動,Tina Turner精彩的演技也讓觀眾們印象深刻,而由她負責演唱的主題曲「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更分別在英國和美國拿下第三名和亞軍。

由於在「衝鋒飛車隊」裡面的精湛演技令人刮目相看,電影界紛紛上門,據說Tina Turner還一連婉拒了三次史蒂芬史匹伯(Steven Spielberg)請她主演「紫色姊妹花」(The Color Purple)的邀約,因為她認為自己仍然是個歌手,還是應該專注於好不容易才重新獲得成功的歌唱事業。她開始在歐洲各國巡迴,不斷的打破票房紀錄。在德國,原本她只預定唱八場,由於反應熱烈、欲罷不能,最後增加到三十場。1985年七月,Tina Turner在費城參加搖滾群星聯合救助非洲災民的慈善演唱活動「Live Aid」,跟米克傑格(Mick Jagger)的合唱,成了活動的高潮。不久,她為「衝鋒飛車隊」演唱的另外一首插曲「One of the Living」也拿到了第十五名的好成績,更進而奪下「最佳搖滾女歌手」的葛萊美獎。   1985年電影【衝鋒飛車隊Ⅲ」主題曲「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 搖滾雌獅 Tina Turner

 
Eric Serra   艾瑞克塞拉.jpg
Eric Serra   艾瑞克塞拉

Eric Serra是法國著名的作曲家,生於1959年9月9日。因是呂克貝松的御用配樂師而聞名於世。 
 
Eric Serra的父親是法國著名詞曲創作家,因此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受到音樂的影響,而他的母親在他七歲時就去世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Serra結識了當時的法國新銳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並獲邀為其處女作《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譜寫電影配樂。除電影 Angel-A (2005)由Anja Garbarek配樂外,呂克貝松每一部作品的配樂都由Serra擔綱。
 
1995年,他受邀為第二代007電影《黃金眼GoldenEye》譜寫全片的配樂。比起先前的邦德電影原聲,Serra的創作更具先鋒意味,也因此受到一些邦德迷的批評。他們認為Serra的風格遠遠背離了先前的邦德原聲系列。1998年,賽拉的人生歷程又有了新的轉折,他錄製發行了個人首張搖滾專輯《RXRA》。   http://music.douban.com/musician/107276/
 
1. GoldenEye – Tina Turner    <試聽>
2. The GoldenEye Overture: Half of Everything Is Luck/The Other Half Is Fate/For England, James    <試聽>
3. Ladies First
4. We Share the Same Passions: The Trip to Cuba/The Same Passions    <試聽>
5. Little Surprise for You: Xenia/D.M. Mishkin
6. The Severnaya Suite: Among the Dead/Out of Hell/The Husky Tribe
7. Our Lady of Smolensk
8. Whispering Statues: Whispers/Two Faced
9. Run, Shoot, and Jump    <試聽>
10. A Pleasant Drive in St. Petersburg    <試聽>
11. Fatal Weakness   <試聽>
12. That's What Keeps You Alone
13. Dish out of Water: A Good Squeeze/The Antenna   <試聽>
14. The Scale to Hell: Boris and the Lethal Pen/I Am Invincible
15. For Ever, James
16. The Experience of Love – Eric Serra   <試聽>



1. GoldenEye – Tina Turner (電影片頭)

1. GoldenEye – Tina Turner (演唱者MV)

2. The GoldenEye Overture 黃金眼序曲

4. We Share the Same Passions 我們分享同樣的激情

9. Run, Shoot, And Jump 跑,射擊和跳躍

10. A Pleasant Drive in St. Petersburg 在聖彼得堡一個愉快的驅動器

11. Fatal Weakness 致命弱點


13. Dish out of Water: A Good Squeeze

16.  Eric Serra  - The Experience of Love 愛的體驗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Sheryl Suzanne Crow 雪瑞兒·蘇珊·可洛
音樂家: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專輯: Tomorrow Never Dies (007 詹姆士·龐德 ~ 明日帝國)
發行時間:1997年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明日帝國4.jpg


明日帝國3.jpg


明日帝國2.jpg


明日帝國1.jpg


J007 Sheryl Crow 雪兒·克羅.jpg

Sheryl Suzanne Crow 雪瑞兒·蘇珊·可洛 

雪瑞兒·蘇珊·可洛(英語:Sheryl Suzanne Crow,1962年2月11日-),美國創作歌手、唱片製作人、音樂家和演員。她的音樂融合搖滾、民謠、嘻哈、鄉村和流行元素,已九度獲得葛萊美獎肯定。
 
她曾和滾石樂團同台演出,也曾和眾多知名歌手合唱,包括米克·傑格、麥可·傑克森、艾瑞克·克萊普頓、盧奇亞諾·帕華洛帝、約翰·庫格麥倫坎、搖滾小子、密雪兒·布蘭奇和史汀等。她曾為蒂娜·透納、唐·亨利和貝琳達·克萊兒演唱和聲,收錄在1991年《劈腿排行榜》電影配樂。可洛的音樂作品包括7張錄音室專輯、2張合輯和1張現場專輯,也曾參與多張電影原聲帶。近期可洛則投入國家廣播公司的《超級製作人》、美國廣播公司的《熟女當道》、迪士尼頻道的《孟漢娜第四季》以及《恢復精神正常和/或恐懼大會》等小螢幕的演出。
 
大學畢業後,可洛在密蘇裡州芬頓的凱莉森小學擔任音樂老師,假日則在樂團唱歌。一次偶然機遇下,她認識了當地的音樂家和製作人傑·奧利佛。他在聖路易斯父母家的地下室打造了一間錄音室,平時也很熱衷於音樂工作。於是在奧利佛的幫助下,可洛發行了一首短歌,做為聖路易斯百貨公司「Famous-Barr」的廣告曲。她隨後又受邀為麥當勞和豐田汽車作曲。可洛後來在美國節目《60分鐘》上表示,光是那支麥當勞的廣告,就讓她擁有4萬美元的收入。
 
1987年至1989年間,可洛在麥可·傑克森的真棒之旅演唱會擔任和聲歌手,常和麥可一起演唱〈我就是無法停止愛你〉。她也為許多知名歌手錄製和聲,包括史提夫·汪達、貝琳達·克萊兒和唐·亨利。   雪瑞兒·可洛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2.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007:縱橫天下】、【追情殺手】與【奇異恩典】後第四度與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的電影譜寫配樂。
 
過去15年來,這位英國出生的音樂人,已經為超過50部電影或電視劇配樂。除了與艾艾普特合作,他也是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殺戮戰警】、【血盟兄弟】、【寶貝男孩】與【玩命關頭2 飆風再起】)與羅倫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酷斯拉】、【星際奇兵】與【ID4星際終結者】)等導演愛用合作搭檔。他以【ID4星際終結者】獲得葛萊美最佳電影或電視類最佳作曲獎。他與艾默裡奇合作的每部作品也都在BMI電影與電視獎有所斬獲。
 
他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是擔任5部邦德電影製作配樂,包括艾艾普特1999年執導的【007:縱橫天下】、【明日帝國】、【誰與爭鋒】、【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以《You Know My Name》提名葛萊美獎)與【007:量子危機】。
 
在他受邀為邦德電影配樂前,他對邦德影集配樂大師約翰貝瑞(John Barry)的崇仰,啟發他製作1997年的專輯《Shaken and Stirred》,包含許多受歡迎的經典邦德主題曲,由他重新編曲,並由涵蓋各音樂領域的知名音樂人包括「左外野二人組」(Leftfield)、「果醬」(Pulp)樂團、克莉西海恩德(Chrissie Hynde)、「Propellerheads」與伊吉帕普(Iggy Pop)等人演唱。約翰貝瑞本人聽了專輯後,建議讓阿諾接手為該系列電影1997年的【明日帝國】配樂。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3.jpg
 
他發跡於英國魯頓,參加赫特福德郡藝術中心課程時,結交另一名潛力藝術家--導演丹尼卡農(Danny Cannon)。他們在1993年合力推出令人另眼相看的處女作【The Young Americans】,阿諾之後再為【星際奇兵】與【雪戰奇兵】配樂。
 
他的配樂作品還包括【超完美嬌妻】、【你行我素】、【名模大賤諜】、【命運交錯】、【滾石風雲】、【終棘警探】、【Agent Crush】與出現在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羅勃羅裡葛茲(Robert Rodriguez)作品【瘋人鋸院】預告片的片段配樂。
 
他是英國人氣電視喜劇【大英國小人物】的常駐配樂家,也是另一部Channel 4英國影集【Free Agents】的譜曲者。他為【星際奇兵】製作的主題曲,收錄在電視影集【星際奇兵】原聲帶;他也將朗葛瑞納(Ron Grainer)為【Doctor Who】製作的主題音樂重新編曲,在廣播劇播出。
他還為英國BBC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配樂。
 
除了在電影與電視的作品,他也與眾多世界馳名的音樂團體與歌手合作,包括「Cast」、「羊毛衫」(The Cardigans)、「天王老子」(Kaiser Chiefs)、「強烈衝擊」(Massive Attack)、「果醬」、娜塔莎貝汀菲爾德(Natasha Bedingfield)、媚兒喜(Melanie C)、碧玉(Bjork,《Play Dead》)、克里斯康乃爾(Chris Cornell)、雪莉曼森(Shirley Manson)與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s)等人。他最近榮獲英國影藝學院頒發的Academy Fellowship最高榮譽。   david arnold_百度百科
 

Moby 魔比.jpg

★  電音鬼才  Moby 魔比
 
1997年,他在自宅的錄音室敲下了『Play開始放』專輯的第一個音符,在那之後,所掀起的銷售異象、'獎'聲鼓勵、授權歌曲挾帶的商業機制..,魔比Moby的音樂,讓全球一步、一步、動了起來!
 
如果想要屈指細數魔比的來龍去脈,基本上就得擁有統計學中’逐一清點’的好本領,『Play』全球銷售衝破1000萬張大關,在全球26個國家創下白金銷售(光在英國就獲頒5張白金唱片),連著3年獲葛萊美獎提名,還有來自MTV音樂錄影帶大獎與VH1音樂頻道大獎的耀眼成績,這些讓人暈頭轉向的統計,改寫了他的一生,讓他從一個老愛尋開心、
永不屈服且時時刻刻處於自我挑戰狀態的techno/靈魂樂異類,成為「金童魔比Mega Moby」--一個創意四射、崇尚平民主義的閃亮巨星。
 
現年37、出生紐約哈林區,兼具製作人、創作家、DJ的魔比,打從『Play』世界巡迴上路那刻起就在著手【18】的寫歌,「把60年代靈魂歌手艾爾葛林與90年代trip-hop電星Massive Attack湊作堆」是這次的靈感,【18】不只打通流行脈絡,它的視野就如海洋般遼闊,且十分迷人。一張溫暖、深具情感與凝聚力的專輯。
 
魔比在輯中演唱4首歌('We Are All Made Of Stars'、'Signs Of Love'、'Extreme Ways'、'Sleep Alone'),同時邀請辛妮歐康諾('Harbour')、安琪史東+饒舌歌手MC Lyte ('Jam For The Ladies')與喬治亞州雙人美聲組Azure Ray ('Great Escape')跨刀。同名曲'18'是鹽湖城冬季奧運閉幕曲的加長版。
 
全輯所有樂器由魔比親自彈奏,取樣旋律來源廣闊,錄音哲學此番較不強調現場錄音精神,而以作品的情緒質感為優先考量,不光只著迷科技層次。
 
魔比說:「希望大家除了擁抱它們之外還能從中得到些東西。過去的我偶爾愛唱個反調,作些挑戰性頗高的唱片;現在我覺得,如果想搞得很不隨和,大可用自個兒時間玩就好了;我現在比較希望做出「在人性層面能產生一些重要性」的唱片」。   http://mojim.com/twh100920.htm
 
Moby 5.jpg
 
過去二十多年來,對於Moby這位美國折衷主義Electronica鬼才,我們一直都是把他稱呼為「紐約市電音製作人/唱作人」。然而,如今大家都需要改口了——因為Moby已由東岸紐約市的老家,而移居至西岸洛杉磯。  
 
繼2011年前作《Destroyed》之後最新發表的第十一張專輯《Innocents》,是Moby移居洛杉磯後首次在當地錄製與受到當地環境所啟發的唱片。在紐約市與洛杉磯製作音樂的分別,現年四十八歲的Moby說:「在紐約,我在我的與世隔絕錄音室工作,那是位於一座大型公寓大廈內,四周圍環繞著數千座公寓大廈、到處都是人群;但與此同時,在洛杉磯,你是可以身處1500萬人的市區中心,但仍然會感到疏離。」
 
《Innocents》在西岸洛杉磯製作,但不代表他的聲音會變得陽光與海灘。然而今次與以往的其一分別,是Moby本身為電音製作人,過去從不要別的監製為他操刀,但在《Innocents》裡他卻首次引進別人跟他聯袂監製,他是曾與U2、Depeche Mode、Bjork、Madonna合作的英國著名製作人Mark 'Spike' Stent。Moby說他和Mark都是聽同樣的唱片成長,溝通起來可以「一講就明」。更重要,是Mark令到Moby這張本是要作出舞曲取向的唱片,變成感情豐富與個人化起來。
 
聽著《Innocents》,很多地方都叫我聯想起其1999年奠定性專輯《Play》。
 
Moby 5.jpg
 
無論是跟Moby同屬Mute廠牌旗下的加拿大唱作歌手Cold Specks唱出的觸動心靈電影感先行單曲〈A Case For Shame〉以及Inyang Bassey唱出Hip Hop Jazz節奏下的〈Don’t Love Me〉那種電音Gospel-Blues風格,還是美國唱作歌手Skylar Grey唱出美麗得令人融化的騷靈Ballad曲目〈The Last Day〉,都好比昔日《Play》時期的〈Why Does My Heart Feel So Bad?〉和〈Natural Blues〉。  
 
而緩慢爵士節奏下電影配樂感濃郁的憂傷樂章〈Going Wrong〉,抑或在女聲Sample與Uplifing電影感弦樂下的Breakbeat舞曲〈Saints〉,皆是Moby的拿手好戲。  
 
大家可有察覺到一直以來為Moby獻聲的客席主唱,都是女歌手來;而男聲都是由Moby自己包辦。也是何解他不獨是電音製作人,同時也是唱作歌手。  
 
在《Innocents》裡的另一突破,是Moby首次邀請男歌手為他客串獻聲,其中更包括兩位美國獨立搖滾界的舉足輕重歌手參與——由Screaming Trees主將Mark Lanegan以其深沉磁性嗓音演繹出的幽幽電音Ballad作品〈The Lonely Night〉,勾勒出頹靡的寂寥夜氛圍;新單曲〈The Perfect Life〉是Moby與The Flaming Lips靈魂人物Wayne Coyne合唱,歌曲有著Sing-along的Gospel式Chorus,陽光明媚得來卻又有點不尋常的感覺。另外,西雅圖Indie-folk唱作歌手Damien Jurado亦為他獻唱了〈Almost Home〉此曲,其假音Soulful歌聲美得令人飄上半空。今次Moby獨唱的歌曲,則只有氣氛慘白的〈The Dogs〉而已。 http://yccmcb.blogspot.tw/2013/10/moby.html 

1. Tomorrow Never Dies – Sheryl Crow  <試聽>
2. White Knight 
3. The Sinking of the Devonshire 
4. Company Car 
5. Station Break
6. Paris and Bond 
7. The Last Goodbye 
8. Hamburg Break In   <試聽>
9. Hamburg Break Out   <試聽>
10. Doctor Kaufman   <試聽>
11. *-3-Send 
12. Underwater Discovery 
13. Backseat Driver – David Arnold and Alex Gifford of Propellerheads   <試聽>
14. Surrender – k.d. lang (Music by David Arnold and David McAlmont, Lyrics by Don Black)  <試聽>
15. James Bond Theme – Moby  <試聽>



1. Tomorrow Never Dies – Sheryl Crow (電影片頭)

1. Tomorrow Never Dies – Sheryl Crow (演唱者MV)

8. Hamburg Break In 在漢堡裡

9. Hamburg Break Out 漢堡突圍

10. Doctor Kaufman 考夫曼醫生

13. Backseat Driver

14. k.d. lang - Surrender

15. James Bond Theme – Moby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題曲: Garbage  垃圾合唱團 
音樂家: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專輯: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007 詹姆士·龐德 ~ 縱橫天下)
發行時間:1999年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縱橫天下3.jpg

 

縱橫天下4.jpg


縱橫天下1.jpg


縱橫天下2.jpg

 

Garbage_000.jpg

Garbage  垃圾合唱團   

Garbage是成立於1993年,並在1995年堀起立即震撼樂界四人團體,以其特有音樂視野巧妙搬弄流行、搖滾、噪音等因子迸發不同於時下的鮮明風格,因而獲得樂評激賞其為My Bloody Valentine、Curve、Sonic Youth等噪音美學名團的綜合體。 而由鼓手/混音Butch Vig、吉他/貝斯Steve Marker、吉他/鍵盤Duke Erikson 以及女主唱Shirley Manson等三男一女所組成
 
風格類型 : AlternativeRock(另類搖滾) Grunge(垃圾搖滾)Trip-HopElectronica(電子樂)
 
樂隊風格絕對現代,折衷氣味濃郁卻絕無晦澀之嫌,你可以找到白色軟性噪音、硬、新浪潮和電子節拍等時髦的音樂元素。
 
Garbage_001.jpg
1983年,三位就讀3於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鎮電影學校的三位好友BUTCH VIG(巴升 衛格)STEVE MARKER(史蒂夫馬可)DUKE ERIKSON(杜可伊瑞克森)合夥辦了名為Smart錄音棚,並組成了一支三人樂隊,名為Spooner.
 
80年代原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就讀的Vig讀了二年書就決定輟學參加一個名為Spooner的樂團在其中擔任鼓手一職,因此結交了當時在Spooner擔任主唱及吉他手的Erikson,兩人對玩音樂有志同道合的想法,一拍即合成為長久的合作搭檔。而當時是威斯康辛州大學電影學院學生Marker則是Spooner的樂迷,他用他的四軌機器幫助Spooner錄製歌曲。84年Vig與Marker兩人合資購買八軌錄音設備及一間倉庫實踐多年的夢想,於是名為Smart的錄音室就此產生。
Garbage.jpg
 
在發行過三張車庫搖滾風格的專輯後,Spooner改名為Firetown繼續在Smart Studios錄製專輯。成立Smart錄音室之後Vig及Marker開始為當地的龐克樂團以每一首歌100元美金的酬勞錄製作品,2個天生好手的功力漸漸地在獨立搖滾界打響名聲,接著如Sup Pop、Touch、Go、Slash、Twin Tone等唱片廠牌都選擇在Smart Studios賦與Vig及Marker大任為其旗下藝人錄製專輯。90年代初Vig的音樂生涯有了重大成就,他身為Nirvana的《Nevermind》、Sonic Youth的《Dirty》、Smashing Pumpkin的《Gish》及《Siamese Dream》等專輯製作人,一手打造出Grunge / Alternative領域中的經典傳世作品,成為搖滾樂界地位崇高的製作人。 
 
93年Vig、Marker、Erikson等三位在樂界響叮噹的名牌製作人,開始懷念以前一起玩團的樂趣,於是他們齊力為U2、Nine Inch Nails 、House Of Pain 等團作混音工程 ,三人激發起無限點子促成想要再組團的念頭,於是他們常常在Smart Studios盡其所能把玩各種音源,實驗多種突破及可能性。而當94年某一個晚上Vig正在看MTV音樂台時看到一支團名為Anglefish的音樂錄像帶,深深被留有一頭紅發的女主唱的聲音所吸引,而她正是來自蘇格蘭的Shirley Manson,Vig當下就認定Manson就是他們理想樂團的女主唱。

Garbage_002.jpg 
有了Manson的加入,樂團於是成形,而正當團名懸而未決時,有位大夥共同的朋友來訪Smart Studios無意聽了Vig、Marker、Erikson等人之前錄製的噪音聲響,立即脫口而出“This sounds like garbage”,Vig馬上反應“沒錯,我們就是要將這些垃圾變成一首首歌曲”,於是這個新興團體就有了別具意義的名字-Garbage。
 
花了一年的時間Garbage於95年交出首張同名專輯,Vig表示他們的音樂風格要貫穿Electronica、Rock、Pop等范籌,立圖打破主流音樂刻板形式。由於成員之一的Vig過去風光的紀錄,因此當Garbage步入樂壇,媒體樂評多把重心放在Vig的身上,認為這是一支屬於Vig的樂隊,但是隨著《Vow》、《Queer》、《Only Happy In The Rain》、《Stupid Girl》等單曲的問世,改變了大家的主觀想法,開始著迷於這支四人樂團所散髮的謎樣魅力,以及他們所建構出令人震撼不已的音樂版圖。女主唱Manson不僅具有酷樣的外型,她的聲音時而詭譎迷離,時而慵懶性感,載沉載浮於Vig、Marker、Erikson所處理扭曲、段續、切割的音源中, 投射出融合My Bloody Valentine、Curve、Sonic Youth等瑰麗奇美的噪音圖騰極致。如此石破天驚的專輯獲得樂評一致推崇並且榮膺葛萊美獎包括最佳新人、最佳搖滾歌曲、最佳搖滾團體歌曲三項提名。 無論在商業市場及媒體樂評都獲得成功的Garbage,96年受邀為《羅密歐與茱麗葉》電影原聲帶獻上一首B-Side作品《Number One Crush》,堂堂名列另類排行榜前茅。  Garbage_百度百科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jpeg.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007:縱橫天下】、【追情殺手】與【奇異恩典】後第四度與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的電影譜寫配樂。
 
過去15年來,這位英國出生的音樂人,已經為超過50部電影或電視劇配樂。除了與艾艾普特合作,他也是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殺戮戰警】、【血盟兄弟】、【寶貝男孩】與【玩命關頭2 飆風再起】)與羅倫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酷斯拉】、【星際奇兵】與【ID4星際終結者】)等導演愛用合作搭檔。他以【ID4星際終結者】獲得葛萊美最佳電影或電視類最佳作曲獎。他與艾默裡奇合作的每部作品也都在BMI電影與電視獎有所斬獲。
 
他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是擔任5部邦德電影製作配樂,包括艾艾普特1999年執導的【007:縱橫天下】、【明日帝國】、【誰與爭鋒】、【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以《You Know My Name》提名葛萊美獎)與【007:量子危機】。
 
在他受邀為邦德電影配樂前,他對邦德影集配樂大師約翰貝瑞(John Barry)的崇仰,啟發他製作1997年的專輯《Shaken and Stirred》,包含許多受歡迎的經典邦德主題曲,由他重新編曲,並由涵蓋各音樂領域的知名音樂人包括「左外野二人組」(Leftfield)、「果醬」(Pulp)樂團、克莉西海恩德(Chrissie Hynde)、「Propellerheads」與伊吉帕普(Iggy Pop)等人演唱。約翰貝瑞本人聽了專輯後,建議讓阿諾接手為該系列電影1997年的【明日帝國】配樂。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2.jpeg.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他發跡於英國魯頓,參加赫特福德郡藝術中心課程時,結交另一名潛力藝術家--導演丹尼卡農(Danny Cannon)。他們在1993年合力推出令人另眼相看的處女作【The Young Americans】,阿諾之後再為【星際奇兵】與【雪戰奇兵】配樂。
 
他的配樂作品還包括【超完美嬌妻】、【你行我素】、【名模大賤諜】、【命運交錯】、【滾石風雲】、【終棘警探】、【Agent Crush】與出現在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羅勃羅裡葛茲(Robert Rodriguez)作品【瘋人鋸院】預告片的片段配樂。
 
他是英國人氣電視喜劇【大英國小人物】的常駐配樂家,也是另一部Channel 4英國影集【Free Agents】的譜曲者。他為【星際奇兵】製作的主題曲,收錄在電視影集【星際奇兵】原聲帶;他也將朗葛瑞納(Ron Grainer)為【Doctor Who】製作的主題音樂重新編曲,在廣播劇播出。
他還為英國BBC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配樂。
 
除了在電影與電視的作品,他也與眾多世界馳名的音樂團體與歌手合作,包括「Cast」、「羊毛衫」(The Cardigans)、「天王老子」(Kaiser Chiefs)、「強烈衝擊」(Massive Attack)、「果醬」、娜塔莎貝汀菲爾德(Natasha Bedingfield)、媚兒喜(Melanie C)、碧玉(Bjork,《Play Dead》)、克里斯康乃爾(Chris Cornell)、雪莉曼森(Shirley Manson)與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s)等人。他最近榮獲英國影藝學院頒發的Academy Fellowship最高榮譽。   david arnold_百度百科
 
1.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 Garbage 主題曲   <試聽>
2. Show Me the Money
3. Come in 007, Your Time Is Up
4. Access Denied
5. M's Confession
6. Welcome to Baku <試聽>
7. Casino
8. Ice Bandits
9. Elektra's Theme
10. Body Double  <試聽>
11. Going Down/The Bunker
12. Pipeline
13. Remember Pleasure
14. Caviar Factory
15. Torture Queen
16. I Never Miss
17. Submarine
18. Christmas in Turkey
19. Only Myself To Blame – Scott Walker (David Arnold/Don Black)  <試聽>
20. Sweetest Coma Again* – Luna Sea featuring DJ Krush



1.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 Garbage (電影片頭)

1.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 Garbage (演唱者MV)

6. Welcome to Baku 歡迎來到巴庫

10. Body Double 雙體

19. Scott Walker - Only Myself To Blame 只有我自己惹的禍

 

 

音樂家: Scott Walker 斯考特.沃克 
專輯: Bish Bosch
國家: 英國
年份: 2012年
風格: Art Rock 藝術搖滾 l Avantgarde 前衛音樂

 

萬世歌王 : Scott Walker 斯考特.沃克
 
諾埃爾·斯科特·恩格爾(Noel Scott Engel),以其藝名斯科特·沃克(Scott Walker)而聞名,是一位居住在英國的美籍英國創作歌手和唱片製作人。沃克以其動人的聲音和非正統的風格而聞名,這使他從1960年代的青少年流行偶像變成了21世紀的前衛音樂家。维基百科(英文)
 
Scott Walker早已經不是我們所認識的那位活躍於六零年代的英國歌手,從八零年代後他離開了流行音樂範疇走向前衛音樂的製作,有不少樂迷對此感到不解,甚至不再聆聽他現在的作品,但也有新樂迷願意跟隨著他的黑暗旋律走向尚未開拓的現代音樂世界,無論如何,他並不是一直走在時代後端的音樂家,而是站在時代的前端,等待後人追隨上他的腳步。
 
  如果已經熟悉他前兩張作品《Tilt》和《The Drift》,你或許會馬上習慣《Bish Bosch》中聲音進行的方式,但如果你是初次聆聽Scott Walker的音樂,《Bish Bosch》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畢竟它古怪的旋律與怪異的聲響,會讓聽者在聆聽上有些挑戰性。這張專輯就如同前兩張作品的續作,一貫的黑暗、混亂、分裂,也可以說是他前衛作品系列中的第三部曲。
 
  先撇開旋律不談,專輯中難解的歌名與歌詞,使得要進入《Bish Bosch》更加的困難,但對我來說這張專輯是比《The Drift》還來得易聽,至少在節奏的行進上還算得上是緊湊,製造聲音的方式也相當有趣,除了之前使用敲擊肉塊來當拍子外,你可以在〈Corps De Blah〉和〈Tar〉等曲子聽到他以兩把刀子互磨的方式來造音,把磨刀霍霍之音用在音樂上實在是古怪到了極點,讓人聽得不寒而慄。
 
 
Scott Walker 斯考特.沃克 

 我倒是比較喜愛〈Phrasing〉這首,至少裡頭使用較多的搖滾樂器來編曲,但還是聽來相當斷裂,一段電吉他,一段合成器,一段鈴響全都不連貫的串在一塊。更讓我驚豔的是年歲已六十九的Scott Walker,還能保有如此深厚的嗓音,有些人說他的音樂已完全失去旋律性,但他在這唱出的旋律彷彿是由它過往唱出的流行旋律所提煉出的,只是以一種變調、斷裂的方式來表現在他現在的音樂上。
 
  長達21分鐘的〈SDSS14+13B (Zercon, A Flagpole Sitter)〉非常精彩,你很難去辨別自己聽到的是音樂還是其他的什麼,像是把流行(搖滾)音樂丟到果汁機裡打碎成純黑色汁液,再把它倒到杯中一飲而下,嘔心和美味全都在一念之間。單曲〈Epizootics!〉就像是Scott Walker的一場夏威夷惡夢,重覆著低沉的電噪聲、詭異的號角聲、簡潔的鼓擊,聲音如同疾病蔓延在耳蝸。〈The Day the "Conducator" Died (An Xmas Song)〉肯定是今年最怪異的聖誕歌,這次聖誕老人不再穿著紅衣,而是穿上黑色皮衣來獻上聖誕大禮。
 
   《Bish Bosch》不會是一張好聽的專輯,它比較像是Scott Walker用各種聲音在探索現代音樂的深度,聆聽者聽的到多深它就有多深,然而在這一道深不見底的黑溝中,你始終無法精確測量出黑暗的向度。Scott Walker - Bish Bosch | From A Pale Blue Rosary  
 
1. See You Don't Bump His Head' 4:06
2. Corps De Blah 10:11
3. Phrasing 4:46
4. SDSS1416+13B (Zercon, A Flagpole Sitter) 21:42
5. Epizootics! 9:41  <試聽>
6. Dimple 6:47
7. Tar 5:39
8. Pilgrim 2:27
9. The Day The "Conducator" Died 7:45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與爭鋒1.jpg 

主題曲: Madonna  瑪丹娜 
音樂家: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專輯: Die Another Day (007 詹姆士·龐德 ~ 誰與爭鋒)
年份:2002年
風格: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誰與爭鋒2.jpg

 

誰與爭鋒4.jpg

 

誰與爭鋒5.jpg

 

誰與爭鋒3.jpg

 

Madonna 瑪丹娜.jpg

Madonna  瑪丹娜  
 
瑪丹娜(Madonna Louise Ciccone 1958年8月16日—) ,是一位美國作詞歌手、演員和企業家,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的貝城。瑪丹娜在1977年到紐約去追尋當舞者的生涯,在那段時間,她曾加入Breakfast Club和Emmy等音樂組合進行表演。
 
瑪丹娜憑她多變而獨特的音樂風格和外表形象而變得有名。在她的音樂事業中,她大膽地加入不同範疇的歌詞內容於主流音樂中,在音樂錄影帶中亦加入不少帶有爭議性的內容,她不斷挑戰主流音樂和音樂錄影帶的界線而這使她獲得不少人氣和受到評論家的贊揚,並成為MTV的象徵之一。她在1982年簽約為華納兄弟唱片公司Sire Records的旗下藝人。一年後,瑪丹娜發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專輯,包括在格萊美獲獎的《Ray of Light》(1998)和《Confessions on a Dance Floor》 (2005)。她不少歌曲均登頂不同國家的歌曲榜,包括「Like a Virgin」、「Into the Groove」、「Papa Don't Preach」、「Like a Prayer」、「Vogue」、「Frozen」、「Music」、「Hung Up」和「4 Minutes」。
 
瑪丹娜的電影事業開始在1985年,受到評論家不同的回饋。雖然她在1985年在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飾演Susan的演出獲得評論家正面的評價,但是後來她演出的電影均受到不太好的反應。她後來在《貝隆夫人》(1996)裏的演出受到評論家的讚揚,並因此獲得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獎項,但評論家均苛刻地批評她在其他電影的演出。她被視為是一名成功的女企業家,除音樂及演員事業外,她亦有進行時裝設計,撰寫兒童書本及電影製作。1992年,她創辦了由時代華納擁有的娛樂事業公司Maverick,包括唱片公司標籤Maverick Records。2007年,她離開合作已久的華納兄弟唱片公司,與Live Nation簽訂了一張高達1.2億美元的360度全方位合同。
 
瑪丹娜在全世界共賣出了3億張唱片,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定為全世界任何時候擁有最佳銷量的女歌手。她亦由於在音樂界裏確立了大眾的形象而被Time雜誌評為上世紀中25位最有權力的女性之一。瑪丹娜是20世紀裏最高銷量的搖滾女歌手,亦以6450萬的專輯銷量成為美國第二高銷量的女歌手。被福布斯 (Forbes)和眾多報刊雜誌形容為一個文化象徵,[2][3] 她經常被稱呼為"Queen of Pop"。2008年,瑪丹娜在Billboard雜誌最佳藝人榜中排第二,位處披頭四後,使她成為該雜誌榜單最成功的單人歌手。同年她被邀請加入搖滾名人堂。2012年,VH1把瑪丹娜評為音樂界最偉大的女性。  麥當娜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avid Arnold.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007:縱橫天下】、【追情殺手】與【奇異恩典】後第四度與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的電影譜寫配樂。
 
過去15年來,這位英國出生的音樂人,已經為超過50部電影或電視劇配樂。除了與艾艾普特合作,他也是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殺戮戰警】、【血盟兄弟】、【寶貝男孩】與【玩命關頭2 飆風再起】)與羅倫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酷斯拉】、【星際奇兵】與【ID4星際終結者】)等導演愛用合作搭檔。他以【ID4星際終結者】獲得葛萊美最佳電影或電視類最佳作曲獎。他與艾默裡奇合作的每部作品也都在BMI電影與電視獎有所斬獲。
 
他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是擔任5部邦德電影製作配樂,包括艾艾普特1999年執導的【007:縱橫天下】、【明日帝國】、【誰與爭鋒】、【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以《You Know My Name》提名葛萊美獎)與【007:量子危機】。
 
在他受邀為邦德電影配樂前,他對邦德影集配樂大師約翰貝瑞(John Barry)的崇仰,啟發他製作1997年的專輯《Shaken and Stirred》,包含許多受歡迎的經典邦德主題曲,由他重新編曲,並由涵蓋各音樂領域的知名音樂人包括「左外野二人組」(Leftfield)、「果醬」(Pulp)樂團、克莉西海恩德(Chrissie Hynde)、「Propellerheads」與伊吉帕普(Iggy Pop)等人演唱。約翰貝瑞本人聽了專輯後,建議讓阿諾接手為該系列電影1997年的【明日帝國】配樂。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他發跡於英國魯頓,參加赫特福德郡藝術中心課程時,結交另一名潛力藝術家--導演丹尼卡農(Danny Cannon)。他們在1993年合力推出令人另眼相看的處女作【The Young Americans】,阿諾之後再為【星際奇兵】與【雪戰奇兵】配樂。
 
他的配樂作品還包括【超完美嬌妻】、【你行我素】、【名模大賤諜】、【命運交錯】、【滾石風雲】、【終棘警探】、【Agent Crush】與出現在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羅勃羅裡葛茲(Robert Rodriguez)作品【瘋人鋸院】預告片的片段配樂。
 
他是英國人氣電視喜劇【大英國小人物】的常駐配樂家,也是另一部Channel 4英國影集【Free Agents】的譜曲者。他為【星際奇兵】製作的主題曲,收錄在電視影集【星際奇兵】原聲帶;他也將朗葛瑞納(Ron Grainer)為【Doctor Who】製作的主題音樂重新編曲,在廣播劇播出。
他還為英國BBC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配樂。
 
除了在電影與電視的作品,他也與眾多世界馳名的音樂團體與歌手合作,包括「Cast」、「羊毛衫」(The Cardigans)、「天王老子」(Kaiser Chiefs)、「強烈衝擊」(Massive Attack)、「果醬」、娜塔莎貝汀菲爾德(Natasha Bedingfield)、媚兒喜(Melanie C)、碧玉(Bjork,《Play Dead》)、克里斯康乃爾(Chris Cornell)、雪莉曼森(Shirley Manson)與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s)等人。他最近榮獲英國影藝學院頒發的Academy Fellowship最高榮譽。   david arnold_百度百科
 
1. Die Another Day – Madonna 主題曲  <試聽>
2. James Bond Theme (Bond vs. Oakenfold) – David Arnold featuring Paul Oakenfold <試聽>
3. On the Beach 
4. Hovercraft Chase
5. Some Kind of Hero?
6. Welcome to Cuba
7. Jinx Jordan
8. Jinx and James
9. A Touch of Frost
10. Icarus
11. Laser Fight
12. Whiteout
13. Iced Inc.
14. Antonov
15. Going Down Together



1. Die Another Day – Madonna (電影片頭)

1. Die Another Day – Madonna (演唱者MV)

2. David Arnold,Paul Oakenfold - James Bond Theme (Bond vs. Oakenfold)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Chris Cornell 克里斯·康奈爾
音樂家: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專輯: Casino Royale (007 詹姆士·龐德 ~ 皇家夜總會)
發行時間:2006年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皇家夜總會4.jpg

皇家夜總會2.png

皇家夜總會3.jpg

皇家夜總會1.jpg

Chris Cornell - You Know My Name.jpeg.jpg

Chris Cornell - You Know My Name   (單曲CD)
 
1. You Know My Name (Main Version) 4:03
2. You Know My Name (Pop Mix) 4:01
 
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的主題曲"You Know My Name"是由 音魔樂團(Audioslave)主唱克里斯康乃爾(Chris Cornell)個人擔綱演唱,Chris Cornell是繼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雪兒(Cher)和瑪丹娜(Madonna)後 第4個為007電影親自譜曲演唱的歌手。
 
"You Know My Name"並沒有收錄在Audioslave的任何一張專輯中,最特別的是也沒有收錄在官方發行的電影原聲帶中 這是史上第一次007原聲帶 沒有收錄主題曲,也是繼1983年八爪女(Oc-topussy )的主題曲 麗塔庫麗琪(Rita Coolidge)所演唱"All Time High"之後 23年來第一首與電影片名不同的007主題曲。
 
這張實體單曲在美國11月13日已經上架 在台灣則是尚未上架 所以唱片行應該是找不到。   007皇家夜總會的片頭曲!!
  

chris_cornell.jpg
 Chris Cornell  克里斯·康奈爾

音魔合唱團 (Audioslave)主唱 Chris Cornell 的第二張個人專輯,不僅依靠深具才氣的創作才華外,他那變識度極高的迷人嗓音,都是最佳註冊商標,在2001年Rage Against The Machine主音Zack De La Rocha宣布單飛展開個人音樂事業後,其餘團員偕同Chris組織起Audioslave重新整合再出發。2002年推出首張同名專輯《Audioslave》,締造全球近五百萬張銷售量,2002~2004接連推出五首搖滾榜Top 10單曲,第二張專輯《Out Of Exile》迅速突破百萬門檻,並成為首張美國冠軍專輯,曾坐上主流搖滾榜亞軍單曲〈Doesn't Remind Me〉,獲得48屆葛萊美“最佳硬式搖滾演出”提名。在2007年2月15日 Chris Cornell 宣布因音樂理念不合而退出 Audioslave 樂團。
 
在此張專輯中 Chris 創作了許多不同風格的歌曲,包括 blues, psychedelia, and country. 專輯曲目有前張專輯的 "You Know My Name" - 電影'皇家賭場' 的主題曲, "Billie Jean" 邁克爾傑克遜 的暢銷曲, "No Such Thing" 將會是美國宣傳的主打單曲,在英國則以 "Arms Around Your Love" 替代。
 
007之皇家賭場主題曲。美國創作型男歌手克里斯·康內爾(Chris Cornell)負責創作007系列電影的最新一集《Casino Royale》的主題曲。在此之前,包括麥當娜(Madonna),雪兒·克勞(Sheryl Crow),保羅·麥卡特尼和小翅膀樂隊(Paul McCartney & Wings),卡麗·西蒙(Carly Simon),雪莉·貝希(Shirley Bassey),湯姆·瓊斯(Tom Jones),蒂娜·特納(Tina Turner),格拉迪斯·奈特(Gladys Knight)和希納·伊斯頓(Sheena Easton)都曾經演唱過007的主題曲,而真正像Chris Cornell這樣自己創作的也只有Paul McCartney和Sheryl Crow等少數幾位。Cornell與另一位創作人大衛·阿諾德(David Arnold)一同創作的這首主題曲名叫《You Know My Name》。這部《Casino Royale》根據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的同名小說改編,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這部小說從未被搬上過大銀幕。丹尼爾·克萊格(Daniel Craig)將首次在劇中飾演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         Chris Cornell_百度百科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2.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007:縱橫天下】、【追情殺手】與【奇異恩典】後第四度與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的電影譜寫配樂。
 
過去15年來,這位英國出生的音樂人,已經為超過50部電影或電視劇配樂。除了與艾艾普特合作,他也是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殺戮戰警】、【血盟兄弟】、【寶貝男孩】與【玩命關頭2 飆風再起】)與羅倫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酷斯拉】、【星際奇兵】與【ID4星際終結者】)等導演愛用合作搭檔。他以【ID4星際終結者】獲得葛萊美最佳電影或電視類最佳作曲獎。他與艾默裡奇合作的每部作品也都在BMI電影與電視獎有所斬獲。
 
他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是擔任5部邦德電影製作配樂,包括艾艾普特1999年執導的【007:縱橫天下】、【明日帝國】、【誰與爭鋒】、【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以《You Know My Name》提名葛萊美獎)與【007:量子危機】。
 
在他受邀為邦德電影配樂前,他對邦德影集配樂大師約翰貝瑞(John Barry)的崇仰,啟發他製作1997年的專輯《Shaken and Stirred》,包含許多受歡迎的經典邦德主題曲,由他重新編曲,並由涵蓋各音樂領域的知名音樂人包括「左外野二人組」(Leftfield)、「果醬」(Pulp)樂團、克莉西海恩德(Chrissie Hynde)、「Propellerheads」與伊吉帕普(Iggy Pop)等人演唱。約翰貝瑞本人聽了專輯後,建議讓阿諾接手為該系列電影1997年的【明日帝國】配樂。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3.jpg
 
他發跡於英國魯頓,參加赫特福德郡藝術中心課程時,結交另一名潛力藝術家--導演丹尼卡農(Danny Cannon)。他們在1993年合力推出令人另眼相看的處女作【The Young Americans】,阿諾之後再為【星際奇兵】與【雪戰奇兵】配樂。
 
他的配樂作品還包括【超完美嬌妻】、【你行我素】、【名模大賤諜】、【命運交錯】、【滾石風雲】、【終棘警探】、【Agent Crush】與出現在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羅勃羅裡葛茲(Robert Rodriguez)作品【瘋人鋸院】預告片的片段配樂。
 
他是英國人氣電視喜劇【大英國小人物】的常駐配樂家,也是另一部Channel 4英國影集【Free Agents】的譜曲者。他為【星際奇兵】製作的主題曲,收錄在電視影集【星際奇兵】原聲帶;他也將朗葛瑞納(Ron Grainer)為【Doctor Who】製作的主題音樂重新編曲,在廣播劇播出。
他還為英國BBC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配樂。
 
除了在電影與電視的作品,他也與眾多世界馳名的音樂團體與歌手合作,包括「Cast」、「羊毛衫」(The Cardigans)、「天王老子」(Kaiser Chiefs)、「強烈衝擊」(Massive Attack)、「果醬」、娜塔莎貝汀菲爾德(Natasha Bedingfield)、媚兒喜(Melanie C)、碧玉(Bjork,《Play Dead》)、克里斯康乃爾(Chris Cornell)、雪莉曼森(Shirley Manson)與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s)等人。他最近榮獲英國影藝學院頒發的Academy Fellowship最高榮譽。   david arnold_百度百科
 
0. Chris Cornell - You Know My Name (主題曲)     <試聽>
1. African Rundown
2. Nothing Sinister 
3. Unauthorized Access 
4. Blunt Instrument 
5. CCTV 
6. Solange 
7. Trip Aces 
8. Miami International 
9. I'm the Money 
10. Aston Montenegro 
11. Dinner Jackets 
12. The Tell
13. Stairwell Fight
14. Vesper
15. Bond Loses It All
16. Dirty Martini
17. Bond Wins It All 
18. The End of an Aston Martin
19. The Bad Die Young 
20. City of Lovers
21. The Switch 
22. Fall of a House in Venice 
23. Death of Vesper   <試聽>
24. The Bitch Is Dead 
25. The Name's Bond... James Bond (2:49)  <試聽> 



0. Chris Cornell - You Know My Name   (電影片頭)

0. Chris Cornell - You Know My Name   (演唱者MV)

23. David Arnold - Death of Vesper

25. The Name's Bond... James Bond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 : Alicia Keys 艾莉西亞凱斯 & 白線條合唱團 Jack White
音樂家: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專輯: Quantum Of Solace (007 詹姆士·龐德 ~ 量子危機)
時間: 2008年
風格: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量子危機2.jpg
量子危機3.jpg量子危機1.jpg
 

Alicia Keys 艾莉西亞凱斯.jpg

Alicia Keys 艾莉西亞凱斯 
 
艾莉西亞·凱斯(英語:Alicia Keys,原名艾莉西亞·奧傑洛-庫克,Alicia J. Augello-Cook,1981年1月25日-)是美國創作歌手、當代節奏藍調歌手、鋼琴手、唱片製作人、演員、MV導演、作家。她由媽媽在紐約曼哈頓撫養,並在四歲時在《考斯比一家》節目中第一次亮相。7歲時,艾莉西亞·凱斯開始用鋼琴演奏古典音樂。艾莉西亞·凱斯十六歲時畢業於紐約公立專業表演藝術學校,其後入讀哥倫比亞大學,最後因發展其歌唱事業輟學。艾莉西亞·凱斯先後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以及阿里斯塔唱片公司簽下合約,最後她選擇了在J唱片公司的廠牌下發行自己的處女專輯。
 
處女專輯《極微之歌》以在全球售出12,000,000張的成績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她以此成為了2001年度最暢銷的新人和最暢銷節奏藍調歌手。 2002年,艾莉西亞·凱斯憑藉處女專輯贏得了5座葛萊美金唱機。2002年因《深陷情網》一歌獲得葛來美獎年度最佳歌曲。
 
2003年,她的第二張錄音室唱片《琴韻心聲》以8,000,000張的成績暢銷全球。2005年,這張專輯再次為她贏得了4座葛萊美獎盃。同年,她發行了自己的首張現場專輯《原音重現》,並空降美國專輯榜第一位。艾莉西亞·凱斯成為了自1994年涅磐樂團以來唯一的一位以MTV Unplugged專輯空降第一位並獲得最好銷售成績的女歌手。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自第一次在美劇《聖女魔咒》中客串後,艾莉西亞·凱斯在多部美劇中特別演出。她在《嗆煙高手》第一次熒幕亮相,然後又於2007年參演了《保姆日記》。同年,她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平凡如我》發表並在全球範圍內售出6,000,000張。艾莉西亞·凱斯以此又拿下了3座葛萊美獎盃。次年,她參演《蜜蜂的秘密生活》並以此獲得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獎提名。2009年12月15日她發行了自己的第4張錄音室專輯《無限元素》。
 
在艾莉西亞·凱斯的歌唱生涯中,她已經贏得了許多獎項、專輯全球大賣30,000,000張,成為同時代最暢銷的藝人之一。     艾莉西亚·凯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jpeg.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007:縱橫天下】、【追情殺手】與【奇異恩典】後第四度與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的電影譜寫配樂。
 
過去15年來,這位英國出生的音樂人,已經為超過50部電影或電視劇配樂。除了與艾艾普特合作,他也是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殺戮戰警】、【血盟兄弟】、【寶貝男孩】與【玩命關頭2 飆風再起】)與羅倫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酷斯拉】、【星際奇兵】與【ID4星際終結者】)等導演愛用合作搭檔。他以【ID4星際終結者】獲得葛萊美最佳電影或電視類最佳作曲獎。他與艾默裡奇合作的每部作品也都在BMI電影與電視獎有所斬獲。
 
他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是擔任5部邦德電影製作配樂,包括艾艾普特1999年執導的【007:縱橫天下】、【明日帝國】、【誰與爭鋒】、【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以《You Know My Name》提名葛萊美獎)與【007:量子危機】。
 
在他受邀為邦德電影配樂前,他對邦德影集配樂大師約翰貝瑞(John Barry)的崇仰,啟發他製作1997年的專輯《Shaken and Stirred》,包含許多受歡迎的經典邦德主題曲,由他重新編曲,並由涵蓋各音樂領域的知名音樂人包括「左外野二人組」(Leftfield)、「果醬」(Pulp)樂團、克莉西海恩德(Chrissie Hynde)、「Propellerheads」與伊吉帕普(Iggy Pop)等人演唱。約翰貝瑞本人聽了專輯後,建議讓阿諾接手為該系列電影1997年的【明日帝國】配樂。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2.jpeg.jpg
 
他發跡於英國魯頓,參加赫特福德郡藝術中心課程時,結交另一名潛力藝術家--導演丹尼卡農(Danny Cannon)。他們在1993年合力推出令人另眼相看的處女作【The Young Americans】,阿諾之後再為【星際奇兵】與【雪戰奇兵】配樂。
 
他的配樂作品還包括【超完美嬌妻】、【你行我素】、【名模大賤諜】、【命運交錯】、【滾石風雲】、【終棘警探】、【Agent Crush】與出現在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羅勃羅裡葛茲(Robert Rodriguez)作品【瘋人鋸院】預告片的片段配樂。
 
他是英國人氣電視喜劇【大英國小人物】的常駐配樂家,也是另一部Channel 4英國影集【Free Agents】的譜曲者。他為【星際奇兵】製作的主題曲,收錄在電視影集【星際奇兵】原聲帶;他也將朗葛瑞納(Ron Grainer)為【Doctor Who】製作的主題音樂重新編曲,在廣播劇播出。
他還為英國BBC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配樂。
 
除了在電影與電視的作品,他也與眾多世界馳名的音樂團體與歌手合作,包括「Cast」、「羊毛衫」(The Cardigans)、「天王老子」(Kaiser Chiefs)、「強烈衝擊」(Massive Attack)、「果醬」、娜塔莎貝汀菲爾德(Natasha Bedingfield)、媚兒喜(Melanie C)、碧玉(Bjork,《Play Dead》)、克里斯康乃爾(Chris Cornell)、雪莉曼森(Shirley Manson)與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s)等人。他最近榮獲英國影藝學院頒發的Academy Fellowship最高榮譽。   david arnold_百度百科
 
1. Time to Get Out
2. The Palio
3. Inside Man
4. Bond in Haiti
5. Somebody Wants to Kill You
6. Greene & Camille
7. Pursuit at Port au Prince
8. No Interest In Dominic Greene <試聽>
9. Night At The Opera
10. Restrict Bond’s Movements <試聽>
11. Talamone
12. What’s Keeping You Awake
13. Bolivian Taxi Ride
14. Field Trip
15. Forgive Yourself
16. DC3
17. Target Terminated
18. Camille’s Story
19. Oil Fields
20. Have You Ever Killed Someone?
21. Perla de las Dunas
22. The Dead Don’t Care About Vengeance
23. I Never Left
24. Another Way to Die – Jack White & Alicia Keys  主題曲 <試聽>



8. No Interest In Dominic Greene + 10. Restrict Bond’s Movements

24. Another Way to Die 主題曲 (電影片頭)

24. Another Way to Die 主題曲 (演唱者MV)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3年 奧斯卡獎 -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

音樂家:Thomas Newman 托馬斯·紐曼
專輯: Skyfall (007 詹姆士·龐德 ~ 空降危機)
發行時間:2012年
風格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空降危機1.png
空降危機2.jpg
空降危機4.jpg空降危機3.jpg

Thomas+Newman+thomas.jpg

 

homas Newman 托馬斯·紐曼
 
首次出任007系列配樂大任,卻早已和導演山姆有過多部戲劇合作關係的湯瑪士‧紐曼(Thomas Newman),出生於電影配樂世家,父親艾佛瑞‧紐曼(Alfred Newman)、叔伯Emil和Lionel、表哥Randy、哥哥David,都是Newman家族的明星成員!紐曼的作品有:《女人香》、《美國心玫瑰情》、《海底總動員》、《永不妥協》等,還有《六呎風雲》、《美國天使》高收視影集,皆充分展現聲音和影像間,最精彩的掌控力,進而擁有葛萊美、艾美、古典類全英音樂等多項獎座肯定!受到各界屬目的《Skyfall空降危機》原聲帶部份,仍然延用一貫007年影的熟悉旋律作改編,倚靠管弦樂的磅礡氣勢,以及撼動人心的音場營造,透著無比高感度的戲劇張力!善於細膩刻劃人性面的艾佛瑞,特別設計多首感動直達心靈深處的小品。另一方面,配合影片在上海、伊斯坦堡及蘇格蘭等地取景,編排灌入的異國風情,特別引人入勝!   007:空降危機-電影原聲帶 - 湯瑪士紐曼 Thomas Newman - 88765401302
 
在好萊塢有一支電影音樂世家——紐曼家族。托馬斯·紐曼亦是第二代中的一員,父親即是好萊塢電影音樂的創奇人物,九座奧斯卡獎得主----阿爾弗雷德。紐曼。托馬斯。紐曼是八十年代開始比較活躍的一位電影配樂大師。其代表作為大家熟知的有:《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機器人瓦力》(WALL-E) 曾在第81屆奧斯卡獲最佳音效合成(Sound Mixing)、最佳原創音樂(Original Score)等獎項。  Thomas Newman_百度百科

Thomas Newman 托馬斯·紐曼.jpg 
成長經歷
托馬斯·紐曼生於一個音樂世家。紐曼家族成員裡有相當一部分是作曲家。他的父親阿爾弗萊德·紐曼、大叔埃米爾·紐曼(Emil Newman)、二叔萊昂奈爾·紐曼(Lionel Newman)、哥哥戴維·紐曼(David Newman),堂兄蘭迪·紐曼(Randy Newman)和堂弟喬伊·紐曼(Joey Newman)都是作曲家。音樂是長在托馬斯·紐曼的血液,甚至基因裡的。他自小接受豐富的音樂熏陶與完整紮實的音樂教育,兒時托馬斯·紐曼就時常在片場游晃,看著自己的父親叔伯製作電影音樂,不過子承父業對當時年幼的托馬斯·紐曼來說,是幾乎沒有考慮過的事,托馬斯·紐曼回憶時說:那時家人和我常去看父親工作,那真的是很有趣神奇的感覺,不過對我來說,那只是”我父親的工作”,我並不會真的想投入這樣的行業。托馬斯·紐曼 十四歲時父親過世,一兩年後,托馬斯·紐曼 才開始漸漸對電影音樂發生興趣,說起來讓托馬斯·紐曼走上電影配樂創作的關鍵人物並不是他著名的父親Alfred Newman,而是銀河帝國的黑暗武士Darth Vader,這要從何說起呢?這得回到托馬斯·紐曼的學生時期,當時他的叔叔Lionel擔任福斯電影音樂部門總裁的職位。托馬斯·紐曼常常到福斯片場觀摩電影音樂的製作情形,特別是John Williams的一些早期作品如《火燒摩天樓》等,也由於Lionel Newman與John Williams私交甚篤,因此在1983年,托馬斯·紐曼得到了第一次為電影寫音樂的機會,當時他為《絕地大反攻》中,Darth Vader在路克懷中死去的配樂做管弦編曲,他回憶時說:其實Williams已經為這段戲寫了一個十分完整的音樂大綱,幾乎不只是大綱了。但不管如何,能為這段音樂作細部編曲的工作,對Thomas Newman來說是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的經驗。另一位叔叔Emil Newman,在Thomas Newman開始對電影音樂發生興趣時,也給了Thomas Newman許多鼓勵與協助,Emil Newman由電影界退休時,Thomas Newman還只是個高中生,但他教導Thomas Newman一些指揮音樂的概念,同時也鼓勵Thomas Newman發展自己的音樂,後來Thomas Newman進入南加大學習音樂並取得耶魯音樂碩士的學位,畢業之後游走於舞台劇與搖滾樂團,1984年,Thomas Newman應一位好友Scott Rubin邀,為《Reckless》一片譜寫歌曲,Thomas Newman開始正式走入電影音樂的領域。

Thomas Newman.jpg 

不論最初Thomas Newman對自己是如何打算的,終究他還是走上電影音樂一途,只是家族的聲望對他而言未必是一種助力,反而更容易成為一種壓力,但Thomas Newman卻勇於走出父親的陰影,開創自已的音樂風格,雖然有時不免會在不同的作品中,看到一些一再重複使用的音樂手法,但不論是在Newman家族的成員中,或是其它的電影音樂同行間,他的作品始終保持了高度的原創性,結合了電子音樂與傳統器樂,極富實驗色彩和獨創企圖。Thomas Newman對”新聲音”的開發始終不遺餘力,雖然他在管弦音樂的把握上,一直有很好的水準,但實際上他更熱衷於電子音樂的實驗與運用,也許是身為一代配樂大師之後,對Thomas Newman而言,寫傳統的管弦電影配樂,不免有難以超越前人成績的壓力,也時常陷於與好萊塢管弦配樂公式對抗的掙扎,因此對Thomas Newman來說,只有在電子音樂這種充滿實驗性與未知性的領域中,才能真正的做屬於自己的音樂,而不是做別人心目中認為應該要做的音樂。
 
一般來說,Thomas Newman的音樂並不像典型的好萊塢電影音樂,具有高度的戲劇性和煽動力,反而呈現內斂沈穩的性靈色彩,看似平淡卻另有一番省思沉靜的意境,其間也不乏令人意外的輕狂,活力與熱情。他清新單純卻又深刻優雅的樂風,在好萊塢戲劇色彩強烈,布局結構華麗的的主流電影音樂中,突顯出一股獨特的清流氣息,關鍵在於Thomas Newman一直把持著”為電影寫配樂”的作曲立場,堅信電影音樂家有時必須克制自已身為一名音樂家的表現欲,扮演好用音樂輔佐電影的角色,而不是設法在電影中反客為主,大出風頭,當然,某些情況下,電影音樂確實有可能成為電影中最吸引人的焦點,但一名電影音樂家必須了解,哪些時候可以做那樣的事,哪些時候則不該喧賓奪主,反而讓音樂成為電影的負擔,我們在Thomas Newman的作品中,不難時常感受到這類很”背景音樂”的自製作風,有時過多這類背景音樂式的作品,會讓Thomas Newman的原聲帶變的空洞而欠缺獨立性,但這類作品在電影中,往往也能以簡潔的刻劃,傳遞出沁人心田的感動,形成一種引人入勝的魅力,簡單的說,Thomas Newman是一名可以為成全電影,而犧牲自我表現空間的電影音樂家,他真正的為電影寫音樂,而不是為了讓唱片大賣而寫音樂,不過,其實在 ThomasNewman認為適當且合理的情形下,他也能精湛的展現音樂的獨立性,旋律性與完整性,如《女人香》,《肖申克的救贖》或《新小婦人》等,都有十分出色,而且富有獨立欣賞價值的樂章,當中不少音樂片段都成為電影預告片的常用配樂,其它的代表作還包括了《油炸綠西紅柿》,《奧斯卡與露辛達》以及近期的《輕聲細語》,《第六感生死緣》等,Thomas Newman的作風證明了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也是一名懂得取捨與自製的”電影音樂家”。 

Thomas Newman 托馬斯·紐曼2.jpg
 
Thomas Newman到目前為止,曾在1994年以《新小婦人》與《肖申克的救贖》同時入圍金像獎,並在次年以《Unstrung Heroes》再度入圍金像獎喜劇既音樂劇類最佳電影音樂,1999年的《美國麗人》更是大受矚目,此外Thomas Newman也一再受到其它影展與影評人的肯定,配樂的邀約不斷,雖然如此,有一位聲名顯赫的父親,對於電影配樂的工作,Thomas Newman偶爾還是會感慨:I Never Felt Easy。但從Thomas的成績與受到的歡迎來看,他已然走出自己的音樂生涯,並且走的有聲有色,畢竟對更多新一代的樂迷來說,談到Newman這個名號,Thomas Newman(或者是Randy Newman)絕對比Alfred Newman更要來的熟悉,這是一種實實在在,來自努力與實力的成就與肯定。  Thomas Newman_百度百科

00. Adele - Skyfall 
01. Grand Bazaar, Istanbul (05:16)
02. Voluntary Retirement (02:22)
03. New Digs (02:32)
04. Severine (01:19)
05. Brave New World (01:50)
06. Shanghai Drive (01:26)
07. Jellyfish (03:22)
08. Silhouette (00:56)
09. Modigliani (01:05)
10. Day Wasted (01:31)
11. Quatermaster (04:58)  <試聽>
12. Someone Usually Dies (02:29)
13. Komodo Dragon (03:21)  
14. The Bloody Shot (04:46)
15. Enjoying Death (01:13)
16. The Chimera (01:58)
17. Close Shave (01:32)
18. Health & Safety (01:31)
19. Granborough Road (02:34)
20. Tennyson (02:14)
21. Enquiry (02:50)
22. Breadcrumbs (02:02)
23. Skyfall (02:34)
24. Kill Them First (02:22)
25. Welcome To Scotland (03:21)
26. She's Mine (03:53)
27. The Moors (02:40)
28. Deep Water (05:11)
29. Mother (01:48)
30. Adrenaline (02:21)
 


整張專輯 1:24:08連播

11. Quatermaster

NEW DIGS/KOMODO/THE CHIMERA/ADRENALINE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