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家: Isao Tomita 富田勛
專輯: Kosmos 宇宙
國家: Japan 日本
年份: 1978年
類型: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Experimental 實驗 | Ambient 氛圍 | Electronic 電子
這張專輯的音樂風格包括電子、前衛、古典和新世紀。這是一張充滿創新和想像力的專輯,將古典音樂和電子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The Sea Named Solaris」是Isao Tomita在1978年的專輯「Kosmos」中的一首曲目。這首曲目是基於巴赫的「Ich ruf zu dir, Herr Jesu Christ」和「Three part Invention 2」而創作的。
1. "Star Wars" 主題曲 "Star Wars" Main Title ★
2. Space Fantasy 太空幻想曲 ★
3. Pacific 231 太平洋231 ★
4. The Unanswered Question 未解之謎 ★
5. Aranjuez 阿蘭胡埃茲 ★
6. Peer Gynt: Solvejg's Song 皮爾金特:索爾維格的歌 ★
7. Hora Staccato 斯塔卡托舞曲
8. The Sea Named Solaris 索拉里斯的海 ★
"Star Wars" 主題曲 "Star Wars" Main Title
1. "Star Wars" 主題曲 "Star Wars" Main Title
2. Space Fantasy 太空幻想曲
3. Isao Tomita 富田勛 - Pacific 231 太平洋231
1938年 導演~法國 Curt Courant
VIDEO
3. Pacific 231 太平洋231
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在米科·弗蘭克(Mikko Franck)的指揮下演奏了亞瑟·霍內格(Arthur Honegger)的《太平洋231》第一交響樂章。2019 年 10 月 4 日在 Maison de la Radio 禮堂舉行的音樂會摘錄。
4. The Unanswered Question 未解之謎
VIDEO
5. Aranjuez 阿蘭胡埃茲
6.. Peer Gynt: Solvejg's Song 皮爾金特:索爾維格的歌
7. Hora Staccato 斯塔卡托舞曲
8. The Sea Named Solaris 索拉里斯的海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音樂: Isao Tomita 富田勛
專輯: Bach Fantasy 巴赫幻想
唱片公司: BMG Japan
國家: Japan 日本
年份: 1996年
類型: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Ambient 氛圍
Isao Tomita 富田勛 1932年4月22日出生在東京,他從小在中國和日本學習音樂的理論和藝術歷史,畢業後,他開始撰寫電影和喜劇音樂,他被授予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最知名日本作曲家稱號。到70年代初期,他在開始了有創意的工作,從而引發了自己對音樂合成的興趣。Isao Tomita有很多讓人值得回味的作品。
富田勳 的電子音樂世界
溫蒂‧卡羅斯的「接電巴哈」專輯,在一九六八年的樂壇投 下了一枚電子震撼彈,而這股震波也傳到了逐漸擺脫敗戰陰 影,各領域發展直追歐美先進國家的日本。一位年輕的音樂 家著迷於卡羅斯豐富的音樂色彩,更驚嘆於封面上那具造型 有如老式電話交換機的穆格(Moog)合成器之無窮潛力 ,他當下意識到這部機器不僅是一件可用於演奏的新樂器, 更能創造出變幻無限的前衛聲響,不久即獨自以極高昂的代 價進口了一套穆格類比合成器,開啟了日本電子音樂的新時 代;他是日本的電子音樂先鋒-富田勳(Isao Tomita,1932 )。
未涉足電子音樂世界前,富田勳已經是一位十分活躍的作曲 家。他在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攻讀美學美術史時,個別與平 尾貴四男、小船幸次郎等音樂家學習音樂理論與作曲技巧。 大二時參加朝日新聞主辦的全日本音樂連盟競賽用主題曲應 募,其創作的合唱曲「風車」以第一名的成績廣受各方矚目 ,開始了他的作曲生涯。
大學尚未畢業的 田 開始接受NHK(日本放送協會)等團體的委託,創作各 類型的音樂;一九五五年畢業後成為一位多產的專業作曲家 ,作品包括紀錄片、大河劇以及動畫的配樂。一九六五年為 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的動畫「獅王大帝」(原題意譯:叢林大 帝)所作的一系列配樂為其代表作之一,次年 田整理這些 使用於電視版以及劇場版的主題與旋律,譜寫成「為兒童而 作的交響詩-獅王大帝」,由日本愛樂交響樂團演奏錄製唱 片(已CD化),獲得極熱烈的回響;該錄音於正式演奏前 示範解說交響樂團各聲部使用的樂器,有如日本版的「彼得 與狼」。
富田勳的音樂創作多利用傳統西洋樂器代言,直到卡羅斯的 另類巴哈轉移了他的音樂注意力。一九七一年毅然購置穆格 三號(Moog Ⅲ)類比合成器的 田,花了很大的功夫才逐漸地熟悉這項 新樂器,雖然 田在五○年代就已在NHK的電子音樂工作 室操作過合成器,然而面對這架沒有說明書,且尚未有日本 人操作過的新設計,著實傷透腦筋;富田勳向大阪芸術大學 教授谷宏請益相關知識後,獨自不斷地摸索、試誤,終於能 應用自如,於次年發表其電子音樂處女作「銀河鐵道之夜」 。隨後 田大膽地以幻妙的電子樂音詮釋十首德布西的知名 作品,自家製作了「白雪飄舞」(The Snow is Dancing)專輯,該錄音完成後卻不被日本國內的唱 片公司看好而未得到合約,不放棄的富田勳直接與美國RC Α唱片公司洽談,終於在一九七四年順利發行。這張來自日 本的電子古典專輯,在新大陸引起一陣旋風後,「展覽會之 畫」(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1975)、「火鳥組曲」(Firebird, 1976)、「行星組曲」(The Planets, 1976)以及「宇宙幻想」(Kosmos, 1978)在掌聲中陸續出版(皆已CD化)。
不同於卡羅斯將重點放在結構工整的巴羅克,富田勳選擇挑 戰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音色富麗的作品,其作風較卡羅 斯更為大膽,更具實驗性;於是奧內格(Honegger )的「太平洋機關車二三一」(Pacific 231)走上了松本零士的銀河鐵道,狄尼庫(Dinic u)的許多斷奏(Staccato)音符則有如外星人的 囈語。
富田勳在追求奇幻玄妙的音色之外,亦十分注重音響的空間 感,在那還沒有音場模擬設備的年代, 田以麥克風於擴音 器間來回擺動、將喇叭置於轉動的唱盤上收音等各種方式, 獲得特殊的錄音效果。一九七八年,富田勳製作了一套兩張 的「富田勳的世界」(Sound Creature)專輯,由日本RCΑ發行,向樂迷們解 答他的音樂戲法;只可惜這份圖文聲並茂的錄音,至今未以 CD形式發行。 八○年代以後,這位世界級的電子音樂大師如魚得水地開始 以卡西歐(Casio)的數位合成器進行各類形音樂的創 作,也重新加重配樂作品的產量。
一九九七年映畫版的「獅王大帝」配樂,電子樂音幽遊於東 京交響樂團的樂聲中,令樂迷在熟悉的旋律中一新耳目;完 成於世紀末的「源氏物語幻想交響繪卷」,圓熟地將西洋管 弦樂、人聲、合成器以及日本傳統樂器交融為壯大的樂聲, 畫下了富田勳創作的新里程。 這個五十年前於戰爭廢墟走出來的日本,在新世紀的許多領 域中皆執世界之牛耳,從零開始的電子音樂界在向西方取經 之後,竟成為一方之雄。三十年前表現已十分耀眼的富田勳 ,若只懂得維持現狀,大概不會有今日的一番成就。 http://carl1986ls.wordpress.com/category/音乐/
1. Early Bird (3:24)
2. Ave Maria (5:09)
3. March of the Mobile Toy Soldiers (5:03)
4. Fantasy of the Clock (4:03)
5. 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 (3:32) <試聽>
6. The Sea Named "Solaris" (12:14) <試聽>
7. Whistling Boy (2:56)
8. Storm in the Desert (4:33)
9. Air on a G-String (3:50) <試聽>
10. Toccata and Fugue (7:39)
VIDEO
5. 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 (3:32)
6. The Sea Named "Solaris" (12:14)
9. Air on a G-String (3:50)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音樂: Isao Tomita 富田勛
專輯: The Planets 行星組曲
國家: Japan 日本
年份: 1976年
類型: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Experimental 實驗 | Ambient 氛圍 | 電子 3
這張RCA出版的《行星組曲》,由日本電子合成器演奏大師富田勛用電子合成器演奏。樂曲開始,以八音盒效果奏出《木星》中的“歡樂”主題,象徵著還處在童年時代的人類正天真地做著探索太空的夢想。接著,仿佛無線電接收機收到了遙遠太空其他文明發來的問候。合成器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巨型火箭發射時的倒記數和火箭發動機的轟鳴聲,然後的《火星》變成了星際旅行中的各種音響,原來戰爭的意象一掃而光,人類的夢想化為宇宙飛船踏入太空旅行的征程。其中不乏有往返飛行器之間的致意。《火星》結尾,像是飛船降臨在如金星般美麗的星球上,引出第二曲《金星——和平使者》。她在保持原有的風格同時,更增加了美神風情萬種一樣的凄美景色……到《木星》時,已成為星際間的大聯歡,宗教的歡娛轉變為各類文明的嘉年華……以後,繼續著人類在遙遠的空際旅行中,遇到了人類能夠想象的一切……飛船越飛越遠,直至消失在茫茫的星海中。此時,樂曲回到了八音盒,像是發條松了,“歡樂”主題慢慢停下——一個翱翔太空的夢醒了.....
Isao Tomita 富田勛
Tomita1932年4月22日出生在東京,他從小在中國和日本學習音樂的理論和藝術歷史,畢業後,他開始撰寫電影和喜劇音樂,他被授予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最知名日本作曲家稱號。到70年代初期,他在開始了有創意的工作,從而引發了自己對音樂合成的興趣。Isao Tomita有很多讓人值得回味的作品。
http://www.google.cn/ music/ artist?id=A84d8306c1dedb0f0
八音盒
基本等同音樂盒 一個圓軸上焊上有規律的凸點,附近有一個金屬片,圓軸轉 動,凸點從金屬片邊緣掃過,由於凸點的不同,使發音不同 ,再加上固定的轉速,一周轉下來,會作出一支固定的樂曲 。
要解釋“八音盒”這個名詞,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八音” 。我國古代《三字經》裡有這樣記載:“匏土革,木石金。 絲與竹,乃八音。”可見是古代樂器的統稱,即匏、土、革 、木、石、金、絲、竹八類。古樂器中的笙、竽等屬匏類; 塤等屬土類;鼓等屬革類;木魚等屬木類;磬等屬石類;鐘 、鈴等屬金類;琴、瑟等屬絲類;管、簫、笛等屬竹類。不難看出,匏、土、革、木、石 、金、絲、竹指的是製作樂器時用的原料。這八種原料可以 說能製作所有的樂器。所說“八音盒”,這就是一個既形象 而又極富色彩的定義了。就是說這個盒子裡包括了所有樂器 的聲音,包括了所有音樂的聲音,包括了所有音樂表現形式 的聲音。後來,用穿孔紙作為“樂譜”、壓縮氣流發音的八 音盒出現,促使了留聲機的問世。進而一度導致八音盒走向 衰亡。直到上世紀60年代,八音盒發源地瑞士的基多 ·瑞爵夫婦重拾家族傳統產業,他們創立的瑞爵公司至今依 然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純手工製作八音盒的企業,..... ..開闢面積400平方米的國內首家上海八音盒珍品陳列 館,展出日本京都嵐山八音盒博物館精心挑選的不同年代、 類型的經典八音盒藏品200余件。
1. Mars, The Bringer of War 火星,戰爭的使者 (10:54)
2. 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 金星,和平的使者 (8:39)
3. Mercury, The Winged Messenger 水星,翼使者 (5:22)
4.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木星,歡樂使者 (17:26)
5. Saturn, The Bringer of Old Age 土星,高齡的使者 (8:41)
6. Uranus, The Magician 天王星,魔術師 (2:15)
7. Neptune, The Mystic 海王星的神秘 (7:49)
我於1983年收藏的卡帶
1. Mars, The Bringer of War 火星,戰爭的使者 (10:54)
2. 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 金星,和平的使者 (8:39)
3. Mercury, The Winged Messenger 水星,翼使者 (5:22)
4.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木星,歡樂使者 (17:26)
5. Saturn, The Bringer of Old Age 土星,高齡的使者 (8:41)
6. Uranus, The Magician 天王星,魔術師 (2:15)
7. Neptune, The Mystic 海王星的神秘 (7:49)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