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ce Jarre - A Walk In The Clouds 漫步在雲端.jpg

音樂家: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專輯: A Walk In The Clouds 漫步在雲端
年分: 1999年/2012年
風格:  Classical 古典音樂 | OST 電影配樂

 
漫布在雲端 (A Walk in the Clouds)是墨西哥導演艾方索阿魯憑《巧克力情人》走紅之後進軍好萊塢的作品。
奇洛李維斯飾演一位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從戰場回故鄉的退伍軍人,途中認識了葡萄園主人的美麗女兒,在她要求下假冒是她丈夫以應付她那個頑固的父親,不料兩人假戲真做,竟然產生了互相思慕的戀情。 
 
全片以金黃的懷舊色調來訴說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具有濃厚的拉丁異族風味,部分片段維持了導演擅長的魔幻寫實手法,葡萄園的美感亦相當怡人。
榮獲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由奧斯卡、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葛萊美獎等10座電影音樂大獎的法國影音名家莫里斯賈爾擔綱配樂     http://vajen2768.pixnet.net/....../30107571-a-walk-in......
 
A Walk In The Clouds 漫步在雲端 1.jpg
A Walk In The Clouds 漫步在雲端 2.jpg

A Walk In The Clouds 的配樂﹐由法國著名音樂大師 Maurice Jarre 操刀﹐他的名字經常會在 OST 中出現﹐著名的作品就包括了 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勞倫斯 (1962)﹑Doctor Zhivago 齊瓦哥醫生 (1965), 及 A Passage to India 印度之旅(1984)﹐三部作品皆為他取得 Oscar 奧斯卡獎項﹐其也還有The Message (1976)﹑Dead Poets Society (1989) 及 Ghost (1990) 等﹐而80年代的電子音樂大師 Jean Michel Jarre 就是他的兒子。可惜上月 (2009年3月29日)﹐Maurice 不幸因癌症逝世﹐享年84歲。   http://blog.roodo.com/muzikland/archives/8840877.html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2.jpeg.jpg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被稱作“最有金像獎緣的電影作曲家”。他於1924年9月13日生於法國裡昂的俄裔家庭。在十六歲之前,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音樂訓練。十六歲那年,受到父親買回來的一張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啟發,開始瘋狂地愛上了音樂,其後進入巴黎藝術學校學習。六十年代,因為《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影片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樂獎。1965年,他再次與《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導演大衛·林(DavidLean)合作,擔任影片《日瓦哥醫生》的作曲。這部影片又使他獲得了第二個金像獎。中國觀眾所熟悉的《雲中漫步》、《人鬼情未了》等影片的音
樂,也出自他的手中。
 
學習
 
1924年9月13日生於法國裡昂的俄裔家庭,父親是法國廣播公司地方電台的技術工程師,在十六歲之前,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音樂訓練,但這顯然無損他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熱情,十六歲那年父親帶回一些老舊的唱片,這些音樂深深的打動了Jarre,他提到:我記得那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那一刻我就立志要成為一名指揮家。不過,對樂器的學習來說,Jarre的起步還是太晚了些,儘管Jarre很希望能學習鋼琴,然而他的年紀和手指的發育都不合適此類樂器的學習。在指揮家好友CharlesMunch的支持下,Jarre並沒有就此放棄,Munch認為Jarre雖然不適合學習一般的演奏樂器,但他鼓勵Jarre加入交響樂團的打擊部門,他告訴Jarre:你有很好的節奏感,更重要的,你有一顆音樂的心。同時Munch也認為加入交響樂團有助於Jarre對音樂的了解。Jarre之後進入巴黎音樂學府ParisConservatoire學習打擊樂,並在JacquesdelaPresle,LouisAubert和ArthurHonegger門下學習作曲,同時他也在交響樂團中擔任鼓手,Jarre開始相信他的朋友是對的,他說:作為一名鼓手對我來說是很理想的,這讓我有很充分的時間觀察整個樂團中每一種樂器的表現。除了學習作曲理論和打擊樂器之外,Jarre在求學時期還研習了兩項對他日後的配樂生涯有極大幫助的音樂素材,那就是民族音樂和電子合成樂。民族音樂實際上是ParisConservatoire的規定課程,每一名學生都必須選修五個不同區域的民族音樂課程,Jarre當年的選擇是俄羅斯,日本,南美,印度和阿拉伯,而電子合成樂則是Jarre的課餘興趣,電子樂器在當代並不普及,同時有濃厚的實驗色彩,但Jarre對這樣的音樂素材產生了獨特的直覺與感受,進一步也加入MusiqueConcreteForm學習電子合成器的運用。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61.jpg 
歷程
 
1951年加入舞台戲劇團體TheatreNationalPopulaire,擔任音樂指導的工作,開始為戲劇作品譜寫音樂。
 
《日瓦哥醫生》音樂製作
1952年,第一部電影音樂作品,法國導演GeorgesFranju的反戰紀錄片《HotelDesInvalides》,之後Jarre與Franju陸續合作了多部作品,也日漸成為法國電影音樂的新秀,同時Jarre也致力於其它非電影音樂的創作,包括了芭蕾,交響曲與舞台劇等各種作品。
1962年,為英國名導大衛·裡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一片配樂,不僅將Jarre的舞台由法國擴展到了好萊塢,同時也成為Jarre音樂生涯的轉折點。
1965年,Jarre以《日瓦哥醫生》二度拿下金像獎主題曲“Lara'sTheme”在當時創下單曲的賣座紀錄,也成為電影音樂史上最具經典色彩的作品之一。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6.jpg
 
趣談
 
莫里斯·賈爾一直被認為是最有金像獎緣的音樂家之一,然而第一次以《阿拉伯的勞倫斯》入圍金像獎時,他甚至不曉得金像獎是什麼,當在法國廣播上聽到了提名的消息,他很興奮的打電話給電影製片SamSpiegel,希望製片大人能提供他參加頒獎典禮的機票,結果製片告訴他:“不!不!你不用大老遠來了,這種獎總是隻給美國人的,你其實沒什麼機會的”,結果,Jarre得獎了,只是遲遲等了五個月還收不到獎座,直到五個月後,他在SamSpiegel的辦公室裡發現了他的獎座,才知道原來是SamSpiegel“不小心”忘了要把獎座給他,總之,Jarre還是高高興興的要把獎座帶回法國去,不料通關時卻又給攔了下來,警衛問:“這是什麼?”Jarre驕傲的回答:“這是我的金像獎”結果警衛說:“金像獎?那麼這是金的囉?你私自帶這麼大一塊金子出關是要坐牢的!”Jarre很是委屈的說:“不會吧?這只是個獎座而己,何況它不會真的是金的吧?”警衛一面說:“那可說不定,這玩意兒真的挺重的!”一面又拿出小刀來刮了兩道!“喔!”警衛很滿意的說:“看來你沒事了,這東西只是鍍金的而已!”這就是MauriceJarre拿到第一座金像獎的故事,聽來有些悲慘,但Jarre在金像獎的遭遇也有溫馨的一面,第二次入圍金像獎時,Jarre終於出席盛會,不過周圍卻沒有半個熟人,看來有些孤單,這時前座一個人突然回過身來,笑著對他說:“你是MauriceJarre吧!我告訴你,我覺得這次你會得獎喔!這是我孫女說的,她說:爺爺,我很喜歡你的音樂,不過我得告訴你《日瓦哥醫生》寫的更棒!”,這段小小的談話自然讓人生地不熟的Jarre感到些許鼓舞,後來,MauriceJarre才知道這個陌生人,正是好萊塢電影音樂的龍頭老大AlfredNewman,當然,AlfredNewman也是該屆的入圍者之一。金像獎確實是一項動人與誘人的榮譽,也為莫里斯·賈爾帶來很大的成就感,但實際上最讓莫里斯·賈爾感到自豪與欣慰的,並不是一個知名獎項的鼓勵,而是這些年來,他走遍世界各地,聽到各個民族的人,用各種不同的樂器和表現手法,在各種不同的場合演奏他的作品,如《阿拉伯的勞倫斯》,或者是“Lara'sTheme”,其中所帶來的喜悅,才是真正無與倫比的。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8.jpg 
病逝
 
莫里斯·賈爾一生共為150多部影片配過樂,和大衛·裡恩、希區柯克、約翰·休斯頓等很多大導演合作過。不過在眾多導演中,他和英國導演大衛·裡恩的合作最讓人津津樂道。1961年大衛·裡恩拍攝史詩巨片《阿拉伯的勞倫斯》邀請他配樂,結果讓他首次捧回奧斯卡;1965年大衛·裡恩拍《日瓦戈醫生》仍找他配樂,而他也不負眾望,不僅獲得奧斯卡配樂獎,而且為影片創作的主題音樂“拉拉”(Lara's Theme)流傳至今,後來該曲更被人填上詞成為久唱不衰的英文金曲;1984年兩人再次合作了《印度之旅》,莫里斯·賈爾也第三次捧起了奧斯卡小金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0190.htm?fromId=8064212
 
1999年版曲目 
1. Victoria 7:29
2. Butterfly Wings 2:54
3. The Harvest 3:01
4. Crush The Grapes 2:17
5. First Kiss 3:15
6. Mariachi Serenade 2:49  ★
7. Fire And Destruction 10:17
8. A Walk In The Clouds 3:05    ★
A Walk In The Clouds 漫步在雲端 3.jpg
 
2012年版曲目 
 
CD1
1. Main Title / Boat Arrival 4:15
2. Ticket Switch / Train Flashback / Catching Bus 3:00
3. Miracle Wish 2:14
4. Tinfoil Rings 1:43
5. Star Wishes 2:02
6. No Bedtime / Teddybear Flashback 1:44    
7.  Butterfly Wings 3:01
8. Morning Walk / I'll Stay 4:36
9. The Harvest 3:08
10. First Kiss 2:06
11. Wanted Truth / Victoria's Pain / Let ‘Em Know It 2:56
12. Honorable Man / Whistling 1:03
13. Las Nubes Return 1:27
14. Angry Alberto / Vineyard Fire / Fire Aftermath 7:56
15. Viral Vine 2:46
16. End Title 3:09
 
CD2
17.  Main Title (Film Version) 2:16
18. Tinfoil Rings (Film Version) 1:41
19.  Star Wishes (Film Version) 2:03
20.  Butterfly Wings (Film Version) 3:03
21. First Kiss (Alternate Opening) 0:55
22. "Spring" From "The Four Seasons"
23. Betty's Slow Fox (Source) 2:25
24. Slow Dance 3:01
25. Crush The Grapes 2:23
26. Mariachi Serenade 3:01  



6. Mariachi Serenade 流浪小夜曲

 8. A Walk In The Clouds 漫步在雲端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ut Of Africa 遠離非洲.jpg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Out Of Africa 遠離非洲
年分:1985年 
風格:Classical 古典音樂 | OST 電影配樂 
遠離非洲 1986年第58屆奧斯卡得獎

1986年第58屆奧斯卡得獎
 
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Sydney Pollack)
最佳藝術指導 (Stephen Grimes, Josie MacAvin)
最佳攝影 (David Watkin)
最佳改編劇本 (Kurt Luedtke)
最佳音樂
Out Of Africa 遠離非洲3.jpg

Out Of Africa 遠離非洲1.jpg
劇情簡介
 
 凱倫(梅麗爾·斯特裡普 Meryl Streep 飾)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富家女,為了得到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她離開故土丹麥遠嫁東非肯尼亞,然而男爵夫人的稱號並沒有給凱倫帶來美滿的婚姻生活。幸運的是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凱倫可以經常外出打獵、探險,她漸漸的愛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一次打獵遇險時,凱倫邂逅了年青的英國貴族鄧尼斯(羅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飾)。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後,凱倫獨立承擔起經營莊園的任務,在勞動的過程中,凱倫漸漸的與種植園裡的僕人們產生了深厚友誼,而她與鄧尼斯的關係似乎也有了進展。然爾命運之神並沒有從此讓凱倫一帆風順,一次大火讓她不得不出賣莊園從而緩解經濟的拮據,後來鄧尼斯駕機意外身亡又一次給了她沉重的打擊。在經歷了生命的磨煉之後,凱倫最終告別了那片她灑下青春和熱情的土地…… 
  該片在1986年的第58屆奧斯卡上榮獲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在內7項大獎。
Out Of Africa 遠離非洲2.jpg
 
奧斯卡最佳原聲《走出非洲》是John Barry配樂生涯的至高點,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John Barry後期配樂風格代表作。這部配樂有著這個星球上最為優雅、華麗的管弦樂演奏。在聽這部配樂的時候,我一直都在聯想一些光滑的東西,絲綢、巧克力、牛奶、年輕女性的皮膚等等。它能激起人們對於美好的渴望... ...
 
Joel McNeely是一位著名的指揮家,尤其以指揮重錄電影原聲出名。這張專輯是他指揮蘇格蘭皇家交響樂團演奏的,音質一流,不含歌。由Varese Sarabande廠牌發行。
 
這收歌收錄在電影原聲帶中,但是僅限於錄音帶、LP、及早期英國版的CD,後來及其他地區的CD都未收錄這首歌,猜是版權的關係。這首歌是將John Barry 的音樂配上詞後的版本,似乎並未出現在電影裡。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
 
John Barry 4.jpeg.jpg
 
約翰·巴瑞(John Barry,1933年-),英國作曲家,專長電影配樂,最為人熟悉的作品則是《007》系列的配樂。曾獲得金球獎及四次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約翰·巴瑞的父親在英國北部擁有5家電影院,他母親是一個鋼琴手,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巴瑞在約克市的一家天主教學校讀小學,11歲進入一家新教私人學校學習鋼琴。戰後,他迷上了爵士樂,這是他哥哥灌輸給他的。50年代初期,他跟George Swift學習吹小號,並開始嘗試寫曲子。這時他還通過函授學習Joseph Schillinger體系的作曲技巧。不久他像每一個英國青年一樣,到英軍服役了三年,期間還駐紮過埃及蘇伊士運河。在部隊裡,他是一個樂團成員。在他復原之後的1957年,他成立一個名為「The John Barry Seven」的搖滾樂隊。這支樂團很快在英國混出了名氣。
 
1960年他獲得了一個機會,給電影《Beat Girl》寫配樂。1962年,他又有機會給第一部「007」影片《第七號情報員》寫主題音樂。在這部影片中龐德女郎穿上比基尼。影片大獲成功,巴瑞也沾光出了名,從此邁入專業電影配樂作曲家的行列。在後來,他為12部007影片寫過配樂。
1966年,他和Don Black合作配樂的電影《獅子與我》(Born Free)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該音樂與007音樂的神秘怪異不同,展現一種宏偉而深情的風格。這是他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的第一部作品。1968年,巴瑞因《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配樂,又獲得奧斯卡音樂大獎,同時獲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提名。之後,他又獲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一次是《遠離非洲》(1985年),一次是《與狼共舞》(1990年)。《遠離非洲》的配樂中協調地引用了莫扎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的慢板部分,古今結合,深情而悠遠,烘托出影片再現女主角陳年往事的懷舊氣氛。該片音樂2005年被列入《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被譽為美國電影音樂作品的經典。
 
他最近的一部電影音樂作品是2001年出品的英國電影《攔截密碼戰》的配樂。這年巴瑞已經67歲了。

John Barry 3.jpeg.jpg
主要作品
 
《獅子與我》(Born Free,1966)
《冬之獅》(1968)
《午夜牛郎》(1969)
《英宮恨》 (1971)
《金剛》(1976)
《死亡遊戲》(1978)
《時光倒流70年》、《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
《遠離非洲》(1985)
《與狼共舞》(1990)
《卓別林與他的情人》(1992)
《桃色交易》(1993)
《攔截密碼戰》(2001)
 
007
《第七號情報員》(1962)
《第七號情報員續集情》(1963)
《金手指》(1964)
《霹靂彈》(1965)
《雷霆谷》(1967)
《女王密使》(1969)
《金剛鑽》(1971)
《金槍人》(1974)
《鐵金剛勇破太空城》(1979)
《八爪女》(1983)
《雷霆殺機》(1985)
《黎明生機》(1987)

John Barry  6.jpg
 
電影配樂大師 約翰·巴瑞(John Barry)過世,享年78歲,他曾5度獲得奧斯卡獎(4座配樂 1座電影歌曲),最廣為人知的是《遠離非洲》《與狼共舞》跟《似曾相識》。
 
約翰貝律原名Jonathan Barry 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於英國,由於父親經營多家劇院,因此自幼John Barry即與許多歐洲知名交響樂團或音樂家有所接觸,耳濡目染下,很早就迷上電影與電影音樂,之後也受了嚴謹的音樂訓練。第一部龐德電影《第七號情報員》的配樂者原來是Monty Norman,但他們邀請貝律幫忙寫一個Main Theme,在重金引誘下,貝律答應替Norman的作品做一些修改,於是貝律改寫一首新的Main Theme,原來貝律以為這個音樂只會被當成片頭音樂,直到後來進了戲院才發現整部電影都是他這首音樂,所以後來貝律成為龐德電影音樂的唯一人選,龐德電影音樂也成為貝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80 年代末期貝律由於健康因素,導致作品產量銳減甚至停頓,直到1990年才以《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復出,並即刻奪下金像獎。龐德音樂的爵士風情和浪漫管絃這兩種典型的樂風,是一般樂迷對貝律的基本印象。還有貝律的性格卻是出名的執傲,常常跟合作的導演意見不合而掛冠求去。貝律的管絃編曲,是很優美沒錯但有時幾乎太過雷同,感覺每一部聽起來都很相似,不過由於他在旋律上的精雕細琢,仍舊打造了許多部名垂影史的經典名作。 不幸的是他於1/30心臟病發過世,享年77歲,留給大家無限懷念。    http://tivo.pixnet.net/....../33836337-%E9%9B%BB%E5%BD......%
 
00. Melissa Manchester & Al Jarreau - The Music of Goodbye 主題曲   <試聽>
01. I Had a Farm (Main Title)    <試聽>
02. Alone on The Farm
03. Karen And Denys
04. Have You Got a Story For me
05. I’m Better at Hello
06.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 (adagio) - Mozart   <試聽>
07. Karen’s Journey Starts
08. Karen’s Journey Ends
09. Karen’s Return From Border
10. Karen Builds a School
11. Harvest
12. Safari 
13. Flight Over Africa   <試聽>
14. Beach at Night
15. You’ll Keep me Then
16. If I Knew a Song of Africa 
17. You Are Karen M’Sabu  
18. Out of Africa (End Credits) 



00. Melissa Manchester & Al Jarreau - The Music of Goodbye (主題曲)

1、7、12、15、18 1、7、12、15、18

01. I Had a Farm (Main Title) 我有個農場

06.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 (adagio) - Mozart

13. Flight Over Africa 飛越非洲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Somewhere in Time 似曾相識 (時光倒流七十年)
年分:1980年 
風格:Classical 古典音樂 | OST 電影配樂

Somewhere in Time 似曾相識3.jpg
 
劇情簡介
 
 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理查的年輕劇作家在一次劇作演出大獲成功後的答謝宴會上,意外遇上了一位他此前從未見過的、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她強行塞給他一隻精美絕倫的古董金表,然後對他說了一句讓他當時極為莫名其妙的話:“回到我身邊來!”   八年後,理查終於發現,原來他和那個已於八年前的當晚過世的老婦人,實實在在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於是他最終決定,放棄現代文明的高科技生活,心甘情願地選擇了時光倒流七十年,與那七十年前的老婦人相遇……   本片獲得當年多項奧斯卡提名,雖然最後幾乎是一無所獲,但完全無損於它的經典地位。 專輯介紹: JOHN BARRY唯美細膩的音樂.推薦一張可算是他里程碑的作品,據說MCA唱片公司99年重新發行“時光倒流70年”的OST在歐美地區引起搶購風潮。可見音樂的魅力是時間所不能衝淡的。主題音樂是JOHN BARRY拿手的唯美風格,與影片那種懷舊的感覺非常統一,百聽而不厭倦。這也是配樂名氣大於電影本身名氣的經典例子。    http://www.tudou.com/plcover/H2CeOlXQ9kA/
 
Somewhere in Time 似曾相識2.jpg

Somewhere in Time 似曾相識1.jpg
 
以飾演超人走紅的 Christopher Reeve 過世,來紀念他一下。除了超人外,他還曾演出另一個完全不同類型的片而成為經典,那就是浪漫唯美的「Somewhere In Time 似曾相識」,這部電影劇情感人,男女主角的演技動人,音樂更是迷人極了。
 
音樂由著名的電影配樂作曲家 John Barry 創作並指揮,而其中一段在片中出現多次的音樂 (也就是男主角最喜歡的音樂) 則採用古典樂家 Sergie Rachmaninoff (拉赫曼尼諾夫) 的名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帕格尼尼變奏曲」中的一段變奏。
 
音樂,反正就是好聽,自己聽聽看吧!電影,我也懶得介紹,有看過的朋友自己在心中回味,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先到這邊看簡介,有機會再找錄影帶或DVD來看。對於沒看過這部片的朋友,我真心建議一定要去找來看,因為 Christopher Reeve 絕不只是超人,他也可以是深情款款的美男子。    http://illusionland.net/website/?p=448
 

John Barry 約翰·巴瑞.jpg

  John Barry 約翰·巴瑞 
 
約翰·巴瑞(John Barry,1933年-),英國作曲家,專長電影配樂,最為人熟悉的作品則是《007》系列的配樂。曾獲得金球獎及四次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約翰·巴瑞的父親在英國北部擁有5家電影院,他母親是一個鋼琴手,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巴瑞在約克市的一家天主教學校讀小學,11歲進入一家新教私人學校學習鋼琴。戰後,他迷上了爵士樂,這是他哥哥灌輸給他的。50年代初期,他跟George Swift學習吹小號,並開始嘗試寫曲子。這時他還通過函授學習Joseph Schillinger體系的作曲技巧。不久他像每一個英國青年一樣,到英軍服役了三年,期間還駐紮過埃及蘇伊士運河。在部隊裡,他是一個樂團成員。在他復原之後的1957年,他成立一個名為「The John Barry Seven」的搖滾樂隊。這支樂團很快在英國混出了名氣。
 
1960年他獲得了一個機會,給電影《Beat Girl》寫配樂。1962年,他又有機會給第一部「007」影片《第七號情報員》寫主題音樂。在這部影片中龐德女郎穿上比基尼。影片大獲成功,巴瑞也沾光出了名,從此邁入專業電影配樂作曲家的行列。在後來,他為12部007影片寫過配樂。
1966年,他和Don Black合作配樂的電影《獅子與我》(Born Free)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該音樂與007音樂的神秘怪異不同,展現一種宏偉而深情的風格。這是他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的第一部作品。1968年,巴瑞因《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配樂,又獲得奧斯卡音樂大獎,同時獲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提名。之後,他又獲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一次是《遠離非洲》(1985年),一次是《與狼共舞》(1990年)。《遠離非洲》的配樂中協調地引用了莫扎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的慢板部分,古今結合,深情而悠遠,烘托出影片再現女主角陳年往事的懷舊氣氛。該片音樂2005年被列入《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被譽為美國電影音樂作品的經典。
 
他最近的一部電影音樂作品是2001年出品的英國電影《攔截密碼戰》的配樂。這年巴瑞已經67歲了。
 
主要作品
《獅子與我》(Born Free,1966)
《冬之獅》(1968)
《午夜牛郎》(1969)
《英宮恨》 (1971)
《金剛》(1976)
《死亡遊戲》(1978)
《時光倒流70年》、《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
《遠離非洲》(1985)
《與狼共舞》(1990)
《卓別林與他的情人》(1992)
《桃色交易》(1993)
《攔截密碼戰》(2001)

John_Barry.jpg
007
《第七號情報員》(1962)
《第七號情報員續集情》(1963)
《金手指》(1964)
《霹靂彈》(1965)
《雷霆谷》(1967)
《女王密使》(1969)
《金剛鑽》(1971)
《金槍人》(1974)
《鐵金剛勇破太空城》(1979)
《八爪女》(1983)
《雷霆殺機》(1985)
《黎明生機》(1987)
 
 
John Barry 約翰·巴瑞  2.jpg
John Barry 約翰·巴瑞
 
電影配樂大師 約翰·巴瑞(John Barry)過世,享年78歲,他曾5度獲得奧斯卡獎(4座配樂 1座電影歌曲),最廣為人知的是《遠離非洲》《與狼共舞》跟《似曾相識》。
 
約翰貝律原名Jonathan Barry 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於英國,由於父親經營多家劇院,因此自幼John Barry即與許多歐洲知名交響樂團或音樂家有所接觸,耳濡目染下,很早就迷上電影與電影音樂,之後也受了嚴謹的音樂訓練。第一部龐德電影《第七號情報員》的配樂者原來是Monty Norman,但他們邀請貝律幫忙寫一個Main Theme,在重金引誘下,貝律答應替Norman的作品做一些修改,於是貝律改寫一首新的Main Theme,原來貝律以為這個音樂只會被當成片頭音樂,直到後來進了戲院才發現整部電影都是他這首音樂,所以後來貝律成為龐德電影音樂的唯一人選,龐德電影音樂也成為貝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80 年代末期貝律由於健康因素,導致作品產量銳減甚至停頓,直到1990年才以《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復出,並即刻奪下金像獎。龐德音樂的爵士風情和浪漫管絃這兩種典型的樂風,是一般樂迷對貝律的基本印象。還有貝律的性格卻是出名的執傲,常常跟合作的導演意見不合而掛冠求去。貝律的管絃編曲,是很優美沒錯但有時幾乎太過雷同,感覺每一部聽起來都很相似,不過由於他在旋律上的精雕細琢,仍舊打造了許多部名垂影史的經典名作。 不幸的是他於1/30心臟病發過世,享年77歲,留給大家無限懷念。       http://tivo.pixnet.net/....../33836337-%E9%9B%BB%E5%BD......% 
 
1. Somewhere In Time 2:58   <試聽>
2. The Old Woman 2:49
3. The Journey Back In Time 4:22
4. A Day Together 6:02
5.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2:57
6. Is He The One 3:10
7. The Man Of My Dreams 1:35
8. Return To The Present 4:04
9. Theme From "Somewhere In Time" 3:20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g+Blue+Bill+Conti.jpg 

音樂家:Bill Conti 比爾·康堤

專輯:  The Big Blue 碧海藍天 
年分:  2004年 Bill conti版
風格 :  Soundtrack 原聲 | Downtempo | Ambient 氛圍音樂
 
Bill Conti 19942年出生於意大利的比爾康地,是一名多產且成功的美國電視和電影音樂家。幼年時期師從自己的父親學習彈鋼琴。還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習的時候參加了學校的交響樂團並且經常參加一些演出活動。畢業後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影音樂並一直從事於他的音樂事業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2711/ 

Bill Conti 1.jpeg.jpg
Bill Conti 比爾·康堤 

  呂克·貝松(Luc Besson)為這部電影準備了兩個版本的配樂,一個用於歐洲市場,曲作者是他的御用配樂Eric Serra。另一個則用於在美國上映的版本,曲作者是Bill Conti。兩種配樂的風格不盡相同,各有千秋。開頭冰冷的電子樂效果能讓你聽到海豚的鳴叫和大海的呼吸,神秘深邃,變幻莫測。之後溫暖而又哀傷的旋律,又如大海般的湛藍憂鬱。
 
  《碧海藍天》Eric Serra配樂版CD在市面上很常見,而Bill Conti的正式版配樂卻只在電影的美國版本中出現,從未發行過原聲CD。
  Bill Conti版配樂的MP3,那是由一張沒有公開發行的Bill Conti配樂版CD轉成的,收有22首《碧海藍天》的美國版本電影配樂,全長64分鐘。原先的CD封面上標有"A Limited Archival Edition",可見沒有在市面上發行過。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250112/
 
a005.jpg
 
"The Big Blue/碧海藍天"這部電影應該不少人都看過,算來它也可說是Luc Besson在台灣揚名立萬之作。其實它在台灣的譯名原本並不叫"碧海藍天",當時坊間許多媒體報導都將它直譯為"大藍",既特別又充滿意象,個人以為比後來片商所譯的"碧海藍天"好多了。而在電影之外,由Eric Serra所作的配樂也相當出色,以電子音符來營造深海的神祕縹緲,深受本地許多樂友喜愛;甚至因為錄音發燒、低頻量感十足,而成為許多音響玩家試機或run-in揚聲器低音單體的利器。
 
這款原聲帶,我最早買的是大三時(1989年)由滾石唱片所代理發行的錄音帶。雖然那時還沒看過電影,完全不知電影或配樂的任何底細,但因為被片名所吸引,某日去逛中華商場2001唱片行時,還是毫不猶豫地給它敗下去了。直到某日,校門口的亞特蘭MTV排了場次要播這部電影,那時我已經把配樂聽到滾瓜爛熟,想說沒看過這電影未免有點說不過去,於是興沖沖地邀了Irene去看,結果卻發現配樂跟錄音帶所收錄的不太一樣。接著,大三上寒假回到台南之後,我又特地租了錄影帶回家再看一次,果然還是不一樣!可是,前些年不管是看導演版電影重映或是看那從阿嬤爽買來的導演版DVD,配樂卻又跟CD收錄的一致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莫非我當年真是迷了心、失了魂嗎?@_@a
拜網路之賜,2002年4月前後,我在MyAV看到樂友Benson於20010820的發言:
有人知道"The Big Blue"美版LD(英語配音)的開場是Bill Conti作曲的嗎?(此部電影有不同語言配音,其配樂內容及剪輯並不完全相同。) 
那段配樂風格與Eric Serra完全不同,但也很好聽,問題是找不到有此曲的CD,我找了六年,包括美國、日本、香港、Amazon...都與此地能找到的CD版本一樣,而我也收集不到美版的LD...
得此提示,之後又進一步去蒐尋資料,我才終於理清了這詭異事件的來龍去脈。

Big Blue 碧海藍天  2.jpg

》配樂有分兩版
大家請看以下這段來自All Movie Guide的文字:
...Le Grand Bleu ran 132 minutes in its original French version, but it was trimmed to 118 for American release, with the original score by Eric Serra replaced by music from Bill Conti. While the film did middling business in the U.S., it was a huge success in Europe, and director Luc Besson released an expanded 168 minute version in 1998. - Mark Deming
原來,"The Big Blue"的配樂有兩種版本,而許多人當年看電影所聽到的便是Bill Conti版。
如果說Bill Conti版不怎麼樣那就算了,但是偏偏在某些當年看過118分鐘美版"The Big Blue"的人心中並非如此,他們認為,Bill Conti版比Eric Serra版來得出色。
 
那麼,這Bill Conti版的配樂有CD可以買嗎?
關於這個問題,這幾年來我在網路上陸續找到了一些線索。
 
〉線索一
來自中國的美視妙樂網,之前此站曾經提供下載,全部曲目如下:   http://roxytom.bluecircus.net/archives/005325.html

01. Main Theme  <試聽>
02. Call Of The Deep
03. Danger Below
04. Caribbean
05. Plans
06. A Tender Moment
07. Love In The Moonlight
08. Don't Worry
09. Interlude
10. Sadness
11. Love Theme
12. Fun In The Sun
13. The Dive
14. Under The Sea
15. The Next Day
16. Playful Love  <試聽>
17. Serious Love
18. Love On The Piano
19. Choral Love
20. Back To The Sea  <試聽>
21. Last Dive  <試聽>
22. Finale
 


01. Main Theme

16、20、21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Eric Serra 艾瑞克塞拉 
專輯:  The Big Blue 碧海藍天 
年分:1988年/2013年再版 , 2004年
Bill conti
風格 :  Soundtrack 原聲 | Downtempo | Ambient 氛圍音樂

  
★ 法國連續3個月位居銷售榜首,雙鑽石銷量 ★
 Big Blue 碧海藍天.jpg
一部只有藍天、碧海、海豚與沈靜、寡言男主角的電影
 
《 碧海藍天 The Big Blue》為法國導演「Luc Besson 盧貝松」的成名作,是當年才 29 歲法國年輕導演「Luc Besson 盧貝松」的第 3 部作品,也是第一部英語發音的電影,帶有濃厚自傳性色彩,表現了「Luc Besson」少年時在地中海濱的夢想,對主角「Jacques Mayol」有著些許崇拜的情愫,情節以男主角的真實故事為主幹。他一手編導並以絕妙的水底攝影令人讚賞,獲得 1989 年凱撒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等 7 項提名,最後以「Eric Serra 艾瑞克塞拉」的空靈音樂拿下最佳原創音樂,與最佳音效獎。
 
雅克「Jacques Mayol」與丹佐「Jean Reno 尚雷諾」是自小在同一個地區成長,同樣都對潛水與海洋充滿熱愛,一向好勝的丹佐總是把雅克當做敵手,雅克則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父親,而遠走他鄉。
 
長大後,丹佐成了世界潛水冠軍,並重遇沈醉於愛河的雅克與女友喬安娜「Rosanna Arquette」,與雅克惺惺相惜的丹佐,邀請雅克一同參加潛水極限比賽,兩人展開一場名利、友情與信念的競賽。同時,隨著比賽的進行,雅克一次次突破極限來到深海,每次回來都更加沈溺於深海的幽藍中,喬安娜與雅克則陷入感情冷戰的膠著狀態。最後,在一場最後的對決中,雅克受了重傷卻仍發了瘋的獨自潛入水中,在深海裡,他看見了一隻海豚。
P-Arquette_Barr-FAK-tvojfilm.net_.jpg
 
有人形容「Eric Serra」的音樂就像大海的鏡子,投射出海洋的深邃與瑰麗,以及其中薀藏的生命與情感,以《 碧海藍天 》來說,應該是十分貼切的,做為一個電影配樂而言,有很少數的時候,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表淺或不協調,不過作為一張音樂作品來說,這應該是聽過的原聲音樂中,最接近對海洋的憧憬的作品之一,因為它真的令人產生感受到海洋的錯覺,是深邃神祕的,也是繽紛綺麗的。
 
很多人都很喜歡大海,那種寧靜安祥的感覺也許會讓我們有重回母親子宮中的感覺吧。寧靜祥和中帶點神秘的旋律可說是本原聲帶的寫照。除了優美的音樂情景感人外,本原聲帶同時亦是樂界推崇的發燒專輯。不論您是電影迷、音樂迷、或音響迷,收藏此原聲帶絕對是明智且必須的舉動。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305309457188

Big Blue 碧海藍天  3.jpg 
 
看過Luc Besson 《The Big Blue》的人一定對電影中碧藍的大海充滿深刻印象,Eric Serra以電子音樂捕捉大海的各種面貌,運用電子合成月製造出或溫暖或冷冽又充滿情感的寬廣影像世界,以低緩的弦樂與薩克斯風帶出主旋律,彷彿置身於神祕幽邃的海洋世界。 這張原聲帶當年在法國連續3個月位居銷售榜首,得到雙鑽石銷量,賣了3百萬張,在其他國家也屢獲白金和金銷量,全世界銷售了2千7百萬張! 堪稱電影配樂的經典範例。  http://blog.roodo.com/pintomusica/archives/7650993.html


Big Blue 碧海藍天 - Eric Serra 艾瑞克塞拉.jpg
Eric Serra   艾瑞克塞拉

Eric Serra是法國著名的作曲家,生於1959年9月9日。因是呂克貝松的御用配樂師而聞名於世。 
 
Eric Serra的父親是法國著名詞曲創作家,因此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受到音樂的影響,而他的母親在他七歲時就去世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Serra結識了當時的法國新銳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並獲邀為其處女作《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譜寫電影配樂。除電影 Angel-A (2005)由Anja Garbarek配樂外,呂克貝松每一部作品的配樂都由Serra擔綱。
 
1995年,他受邀為第二代007電影《黃金眼GoldenEye》譜寫全片的配樂。比起先前的邦德電影原聲,Serra的創作更具先鋒意味,也因此受到一些邦德迷的批評。他們認為Serra的風格遠遠背離了先前的邦德原聲系列。1998年,賽拉的人生歷程又有了新的轉折,他錄製發行了個人首張搖滾專輯《RXRA》。   http://music.douban.com/musician/107276/
 
1988年版曲目: 
01 - The Big Blue Overture   <試聽>
02 - Deep Blue Dream
03 - Sailing to Death
04 - Rescue in a Wreck
05 - La Raya
06 - Huacracocha
07 - Water Works
08 - Between the Sky-Scrapers
09 - Remembering a Heartbeat
10 - Spaghetti del Mare
11 - Let Them Try
12 - Synchronised Instant
13 - Homo Delphinus  <試聽>
14 - The Monastery of Amorgos
15 - Much Better Down There
16 - Cruise of the Dolphin Tribe  <試聽>
17 - Second Dive
18 - Leaving the World Behind
19 - My Lady Blue  <試聽>
20 - La Raya [Original demo] 2013年再版新增
21 - Let Them Try [Original demo] 2013年再版新增 
22 - The Big Blue Overture [Original demo] 2013年再版新增
 


Le Grand Bleu 整張聯播

Le Grand Bleu soundtrack FULL ALBUM Eric Serra (Disc 2)整張聯播

01 - The Big Blue Overture

13 - Homo Delphinus 智人海豚

16 - Cruise of the Dolphin Tribe 克魯斯的海豚部落

19 - My Lady Blue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May - Mad Max 衝鋒飛車隊第一集.jpg

音樂家:Brian May 布萊恩.梅
專輯: Mad Max (衝鋒飛車隊第一集-電影原聲帶)
年分:1979年
風格: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OST 電影配樂 | Soundtrack 原聲

Mad Max 衝鋒飛車隊3.jpg
Mad Max 衝鋒飛車隊2.jpg
Mad Max 衝鋒飛車隊11.jpg
Mad Max 衝鋒飛車隊10.jpg

Born in Adelaide in 1934, Brian May was one of the first composers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 acclaim as an Australian composer and was best known as the composer of MAD MAX and THE ROAD WARRIOR (MAD MAX II). May received his musical training as a pianist, violinist and conductor at the Adelaide Elder Conservatorium. He joined the Australia Broadcasting Company in 1957, where he formed the ABC Adelaide Big Band, an ensemble that performed all manner of light music for broadcast, and May became a leading figure in Australian light music as a result. He moved to Melbourne in 1970 to arrange and conduct the ABC’s Melbourne Show band. Moving into film music in a period of time when Australia’s film industry was just beginning to take its place among international film circles, May composed such notable film scores as RACE FOR THE YANKEE ZEPHYR, ROAD GAMES, CLOAK AND DAGGER, DEATH BEFORE DISHONOR, MISSING IN ACTION 2, SKY PIRATES, STEEL DAWN, DR. GIGGLES, FREDDY’S DEAD: THE FINAL NIGHT MARE and BLINDSIDE. He won the 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ore with MAD MAX; many other awards followed, including the Golden Award from the Australian Performing Rights Association. He continued to score films until 1993, composing music for more than 30 films and many hours of television, most of which he orchestrated himself. Sadly, the composer passed away in 1997 at the age of 63.
Brian May.jpeg.jpg
Brian May 布萊恩.梅 
 
出生於1934年5月,布賴恩在阿德萊德是實現國際作為澳大利亞作曲家的一致好評第一的作曲家之一,最有名的作曲家MAD MAX和戰士的道路( MAD MAX II ) 。 5月收到他的音樂訓練,在阿德萊德長老音樂學院的鋼琴家,小提琴家和指揮家。在1957年,他加入了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他在那裡形成ABC阿德萊德大樂隊的合奏,進行各種形式的光音樂廣播,並可能成為由於澳大利亞燈光音樂的領軍人物。他於1970年移居墨爾本安排,並進行ABC的墨爾本展帶。在一段時間時,澳大利亞的電影業是剛剛開始來採取它的地方在國際電影界,可能由等著名的電影成績作為揚基ZEPHYR ,客場比賽, CLOAK和飛刀,死亡的第五場前的羞辱,失?移動到電影音樂在行動中, SKY海盜,鋼鐵黎明, DR 。笑聲, FREDDY的死:最後一晚的母馬和盲區。他贏得了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與MAD MAX許多其他獎項,包括從澳大利亞表演權協會金獎。他繼續得分,直到1993年電影30多部電影及多小時的電視,其中大部分是他自己策劃,作曲。可悲的是,在1997年去世, 63歲的作曲家。 (翻譯機翻譯)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07195318457

Mad Max 衝鋒飛車隊1.jpg
 
 1.Main Title (2:07)
 2.Max The Hunter (2:11)
 3.Max Decides On Vengeance (2:42)
 4.The Final Chase (1:49)
 5.The Terrible Death Of Jim Goose (1:04)
 6.We'll Give 'Em Back Their Heroes (1:14)
 7.Pain And Triumph (2:17)
 8.Dazed Goose (0:44)
 9.Foreboding In The Vast Landscape (2:09)
10.Declaration Of War (1:32)
11.Flight From The Evil Toecutter (2:26)  <試聽>
12.Pursuit And Tragedy  追求和悲劇  (1:54)    <試聽>
13.Jesse Alone, Uneasy And Exhausted (1:43)
14.The Beach House  海濱別墅 (1:55)   <試聽>
15.The Nightriders Rave (1:21)
16.Jesse Searches For Her Child (0:55)
17.Rampage Of The Toecutter (1:49)
18.The Crazing Of Johnny The Boy (2:17)
19.Outtakes Suite (5:59)   <試聽>


11.Flight From The Evil Toecutter

12.Pursuit And Tragedy  追求和悲劇

14.The Beach House  海濱別墅

19.Outtakes Suite (03:30 ~ 04:32 分/秒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May - Mad Max 2_The Road Warrior 衝鋒飛車隊第二集.jpg

音樂家:Brian May 布萊恩.梅 (澳大利亞)
專輯: Mad Max 2 - The Road Warrior (衝鋒飛車隊第二集-電影原聲帶)
年分:1982年
風格: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OST 電影配樂 | Soundtrack 原聲

Brian May.jpeg.jpg
Brian May 布萊恩.梅 
 
出生於1934年5月,布賴恩在阿德萊德是實現國際作為澳大利亞作曲家的一致好評第一的作曲家之一,最有名的作曲家MAD MAX和戰士的道路( MAD MAX II ) 。 5月收到他的音樂訓練,在阿德萊德長老音樂學院的鋼琴家,小提琴家和指揮家。在1957年,他加入了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他在那裡形成ABC阿德萊德大樂隊的合奏,進行各種形式的光音樂廣播,並可能成為由於澳大利亞燈光音樂的領軍人物。他於1970年移居墨爾本安排,並進行ABC的墨爾本展帶。在一段時間時,澳大利亞的電影業是剛剛開始來採取它的地方在國際電影界,可能由等著名的電影成績作為揚基ZEPHYR ,客場比賽, CLOAK和飛刀,死亡的第五場前的羞辱,失?移動到電影音樂在行動中, SKY海盜,鋼鐵黎明, DR 。笑聲, FREDDY的死:最後一晚的母馬和盲區。他贏得了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與MAD MAX許多其他獎項,包括從澳大利亞表演權協會金獎。他繼續得分,直到1993年電影30多部電影及多小時的電視,其中大部分是他自己策劃,作曲。可悲的是,在1997年去世, 63歲的作曲家。 (翻譯機翻譯)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07195318457
Mad Max 衝鋒飛車隊12.jpg
 
01. Montage/Main Title (04:53)  <試聽>
02. Confrontation (02:33)
03. Marauder's Massacre (03:13)
04. Max Enters Compound (04:09)
05. Gyro Saves Max (03:55)
06. Break Out (03:26)
07. Finale & Largo (05:07)
08. End Title (03:20)
09. SFX Suite (04:36)


1. Montage

01. Montage / Main Title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urice Jarre - 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 衝鋒飛車隊第三集.jpg

音樂家: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專輯: 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  -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衝鋒飛車隊第三集-電影原聲帶)
年分:  1985年 / 2010年
風格 :  OST 電影配樂 | Soundtrack 原聲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jpg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被稱作“最有金像獎緣的電影作曲家”。他於1924年9月13日生於法國裡昂的俄裔家庭。在十六歲之前,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音樂訓練。十六歲那年,受到父親買回來的一張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啟發,開始瘋狂地愛上了音樂,其後進入巴黎藝術學校學習。六十年代,因為《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影片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樂獎。1965年,他再次與《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導演大衛·林(DavidLean)合作,擔任影片《日瓦哥醫生》的作曲。這部影片又使他獲得了第二個金像獎。中國觀眾所熟悉的《雲中漫步》、《人鬼情未了》等影片的音樂,也出自他的手中。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8.jpeg.jpg
學習
 
1924年9月13日生於法國裡昂的俄裔家庭,父親是法國廣播公司地方電台的技術工程師,在十六歲之前,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音樂訓練,但這顯然無損他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熱情,十六歲那年父親帶回一些老舊的唱片,這些音樂深深的打動了Jarre,他提到:我記得那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那一刻我就立志要成為一名指揮家。不過,對樂器的學習來說,Jarre的起步還是太晚了些,儘管Jarre很希望能學習鋼琴,然而他的年紀和手指的發育都不合適此類樂器的學習。在指揮家好友CharlesMunch的支持下,Jarre並沒有就此放棄,Munch認為Jarre雖然不適合學習一般的演奏樂器,但他鼓勵Jarre加入交響樂團的打擊部門,他告訴Jarre:你有很好的節奏感,更重要的,你有一顆音樂的心。同時Munch也認為加入交響樂團有助於Jarre對音樂的了解。Jarre之後進入巴黎音樂學府ParisConservatoire學習打擊樂,並在JacquesdelaPresle,LouisAubert和ArthurHonegger門下學習作曲,同時他也在交響樂團中擔任鼓手,Jarre開始相信他的朋友是對的,他說:作為一名鼓手對我來說是很理想的,這讓我有很充分的時間觀察整個樂團中每一種樂器的表現。除了學習作曲理論和打擊樂器之外,Jarre在求學時期還研習了兩項對他日後的配樂生涯有極大幫助的音樂素材,那就是民族音樂和電子合成樂。民族音樂實際上是ParisConservatoire的規定課程,每一名學生都必須選修五個不同區域的民族音樂課程,Jarre當年的選擇是俄羅斯,日本,南美,印度和阿拉伯,而電子合成樂則是Jarre的課餘興趣,電子樂器在當代並不普及,同時有濃厚的實驗色彩,但Jarre對這樣的音樂素材產生了獨特的直覺與感受,進一步也加入MusiqueConcreteForm學習電子合成器的運用。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7.jpeg.jpg
歷程
 
1951年加入舞台戲劇團體TheatreNationalPopulaire,擔任音樂指導的工作,開始為戲劇作品譜寫音樂。
 
《日瓦哥醫生》音樂製作
1952年,第一部電影音樂作品,法國導演GeorgesFranju的反戰紀錄片《HotelDesInvalides》,之後Jarre與Franju陸續合作了多部作品,也日漸成為法國電影音樂的新秀,同時Jarre也致力於其它非電影音樂的創作,包括了芭蕾,交響曲與舞台劇等各種作品。
1962年,為英國名導大衛·裡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一片配樂,不僅將Jarre的舞台由法國擴展到了好萊塢,同時也成為Jarre音樂生涯的轉折點。
1965年,Jarre以《日瓦哥醫生》二度拿下金像獎主題曲“Lara'sTheme”在當時創下單曲的賣座紀錄,也成為電影音樂史上最具經典色彩的作品之一。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2.jpeg.jpg
趣談
 
莫里斯·賈爾一直被認為是最有金像獎緣的音樂家之一,然而第一次以《阿拉伯的勞倫斯》入圍金像獎時,他甚至不曉得金像獎是什麼,當在法國廣播上聽到了提名的消息,他很興奮的打電話給電影製片SamSpiegel,希望製片大人能提供他參加頒獎典禮的機票,結果製片告訴他:“不!不!你不用大老遠來了,這種獎總是隻給美國人的,你其實沒什麼機會的”,結果,Jarre得獎了,只是遲遲等了五個月還收不到獎座,直到五個月後,他在SamSpiegel的辦公室裡發現了他的獎座,才知道原來是SamSpiegel“不小心”忘了要把獎座給他,總之,Jarre還是高高興興的要把獎座帶回法國去,不料通關時卻又給攔了下來,警衛問:“這是什麼?”Jarre驕傲的回答:“這是我的金像獎”結果警衛說:“金像獎?那麼這是金的囉?你私自帶這麼大一塊金子出關是要坐牢的!”Jarre很是委屈的說:“不會吧?這只是個獎座而己,何況它不會真的是金的吧?”警衛一面說:“那可說不定,這玩意兒真的挺重的!”一面又拿出小刀來刮了兩道!“喔!”警衛很滿意的說:“看來你沒事了,這東西只是鍍金的而已!”這就是MauriceJarre拿到第一座金像獎的故事,聽來有些悲慘,但Jarre在金像獎的遭遇也有溫馨的一面,第二次入圍金像獎時,Jarre終於出席盛會,不過周圍卻沒有半個熟人,看來有些孤單,這時前座一個人突然回過身來,笑著對他說:“你是MauriceJarre吧!我告訴你,我覺得這次你會得獎喔!這是我孫女說的,她說:爺爺,我很喜歡你的音樂,不過我得告訴你《日瓦哥醫生》寫的更棒!”,這段小小的談話自然讓人生地不熟的Jarre感到些許鼓舞,後來,MauriceJarre才知道這個陌生人,正是好萊塢電影音樂的龍頭老大AlfredNewman,當然,AlfredNewman也是該屆的入圍者之一。金像獎確實是一項動人與誘人的榮譽,也為莫里斯·賈爾帶來很大的成就感,但實際上最讓莫里斯·賈爾感到自豪與欣慰的,並不是一個知名獎項的鼓勵,而是這些年來,他走遍世界各地,聽到各個民族的人,用各種不同的樂器和表現手法,在各種不同的場合演奏他的作品,如《阿拉伯的勞倫斯》,或者是“Lara'sTheme”,其中所帶來的喜悅,才是真正無與倫比的。
 
Maurice Jarre 莫里斯·賈爾 6.jpeg.jpg
病逝   2009年3月29日 癌症逝世﹐享年84歲
 
莫里斯·賈爾一生共為150多部影片配過樂,和大衛·裡恩、希區柯克、約翰·休斯頓等很多大導演合作過。不過在眾多導演中,他和英國導演大衛·裡恩的合作最讓人津津樂道。1961年大衛·裡恩拍攝史詩巨片《阿拉伯的勞倫斯》邀請他配樂,結果讓他首次捧回奧斯卡;1965年大衛·裡恩拍《日瓦戈醫生》仍找他配樂,而他也不負眾望,不僅獲得奧斯卡配樂獎,而且為影片創作的主題音樂“拉拉”(Lara's Theme)流傳至今,後來該曲更被人填上詞成為久唱不衰的英文金曲;1984年兩人再次合作了《印度之旅》,莫里斯·賈爾也第三次捧起了奧斯卡小金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0190.htm?fromId=8064212

Mad Max 衝鋒飛車隊4.jpgMadMax-3.jpg
Mad Max 衝鋒飛車隊6.jpg

2010年版曲目 
CD1:
01 - Original Main Title Music 
02 - Max's Theme - The Desert 
03 - Bartertown Theme <試聽>
04 - Accents 2 Suspense 
05 - Tragic Saxophone 
06 - Heartbeat - Pigrock 
07 - Master Blaster - The Manipulator - Embargo - Entity Humiliated 
08 - The Discovery 
09 - Conspiracy 
10 - Thunderdome   <試聽>
11 - Darkness - Gulag 
12 - Master In Underworld - Desert Hallucinating 
13 - Magical 
14 - Children's Theme 
15 - Ceremony 
16 - Confusion 
17 - The Telling - I Ain't Captain Walker 
18 - Compassion 
19 - Tyrant 
20 - The Leaving 
21 - Underworld Takeover 
22 - Arrival
 
CD2:
01 - Max And Savannah Escape 
02 - Boarding The Train 
03 - Bartertown Destruction  <試聽>
04 - The Big Chase!   <試聽>
05 - Epilogue  <試聽>
06 - Bartertown 
07 - The Children 
08 - Coming Home 
09 - Pianos Overdubs For The Big Chase! 
10 - Organ Effects 
11 - Plastic Tube Effects 
12 - Wild Chords 
13 - I Ain't Captain Walker



CD1 3.5.6.7

CD1 03 - Bartertown Theme

CD1.10 - Thunderdome


CD2 03 - Bartertown Destruction 巴特鎮毀滅 (2分30秒那段)

CD2 04 - The Big Chase! 大追擊!


CD2 05 - Epilogue 尾聲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