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Barry -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金鎗人.jpg

主題曲:Lulu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007 詹姆士·龐德 ~ 金鎗人)
年分:1974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JAZZ 爵士 | OST 電影配樂

 

金鎗人4.jpg

 

金鎗人5.jpg

 

金鎗人2.jpg

 

金鎗人1.jpg

 

金鎗人3.jpg

 

Lulu.jpg

Lulu
披頭4成員前妻,著名的蘇格蘭歌手!她也算是樂壇的常青樹了,風格和Tina Turner有幾分相似,風格也同樣介於流行和搖滾之間,這是標準的實力派創造歌手    http://www.zzstory.com/archives/1233.html
 
 
1.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Main Title) (J. Barry/D. Black) – Lulu  ★
2. Scaramanga's Fun House
3. Chew Me in Grisly Land (excerpt from James Bond theme by Monty Norman)   ★
4.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Jazz Instrumental) 
5. Getting the Bullet 
6. Goodnight Goodnight  ★
7. Let's Go Get 'Em (excerpt from James Bond theme by Monty Norman)
8. Hip's Trip
9. Kung Fu Fight
10. In Search of Scaramanga's Island
11. Return to Scaramanga's Fun House
12.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End Title) (J. Barry/D. Black) – Lulu



整張連播

1. Lulu -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電影片頭)

1. Lulu -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演唱會)

3. Chew Me in Grisly Land 在恐怖的土地咀嚼我 

6. Goodnight Goodnight 晚安晚安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Carly Simon 卡莉賽門
音樂家:Marvin Hamlisch 馬文·哈姆利奇
專輯: The Spy Who Loved Me   (007 詹姆士·龐德 ~ 海底城)
年分:1977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JAZZ 爵士 | OST 電影配樂



海底城6.jpg
海底城2.jpg
海底城3.jpg
海底城5.jpg
海底城1.jpg海底城4.jpg
 Carly Simon 卡莉賽門 5.jpg
Carly Simon 卡莉賽門

「Carly Simon(卡莉賽門)」,美國70年代流行女歌手,集唱歌、創作、藝術﹍於一身而且,在演奏鋼琴方面有著極高造詣,是位不可多得的一流鋼琴手。 1972年,「Carly Simon」推出她個人精典代表作「You're So Vain」,為她的演唱事業帶來了最大的成就,不但在美國Billboard告示牌流行排行榜上穩坐冠軍達3星期,成為百萬暢銷白金唱片,並獲得葛萊美獎最佳單曲和最佳流行女歌手的提名。
 
「You’re So Vain」,的歌詞描寫一位追求過Carly Simon的花花公子的事,這也成為日後Carly Simon要製造新聞時的主要話題,然而 Carly仍沒有承認,數十年來Carly Simon在任何訪問中都守口如瓶,更為歌曲增添了神秘感。
 
 1972年「Carly Simon」推出個人精典代表作「You're So Vain」,為她的演唱事業帶來了最大的成就,不但在美國Billboard告示牌流行排行榜上,穩坐冠軍達3星期除成為百萬暢銷白金唱片,並獲得葛萊美獎最佳單曲和最佳流行女歌手的提名這一年她與同為歌手的「James Taylor(詹姆斯泰勒)」結婚,在1972~1979年間,兩人合作過無數歌曲,「Carly並在James」的歌曲中擔任合聲。 

 Carly Simon 卡莉賽門 4.jpg

1977年她為 007第10部電影『The Spy Who Loved Me』海底城 主唱主題曲「Nobody Does It Better」,此曲也成為她音樂事業第二張最好成績的單曲,得到了,美國Billboard告示牌流行榜的亞軍。
 
Does It Better(沒有人比你更行),這是一首未按電影標題命名的007電影主題曲,除了在007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採用,其後的007電影也反複使用,包括: 2003年,電影「Lost in Translation (愛情不用翻譯)」、2004「Bridget Jones:The Edge of Reason (BJ單身日記)」、2004「Little Black Book(劈腿排行榜)」及2005「Mr.&Mrs.smith(史密斯夫妻)」﹍等電影也使用過此曲。(上左007海底城~史密斯夫妻)
     
 
    「Carly Simon」至今共獲得1971年的葛萊美最佳新人,之後並連續多次唱片銷量達到金唱片數量,但在1983年與丈夫「Taylor」離異﹍ 1988年,更是憑藉演唱電影「上班女郎」的主題曲「Let the River Run」獲得了當年的葛萊美獎以及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1990年最佳電視電影歌曲,1998年最佳電影主題曲獎,1994年被選入歌曲創作人名人堂。  而「Carly Simon」的前夫「James Taylor(詹姆斯泰勒)」也被滾石雜誌選為「百大歌手」之一!       http://blog.xuite.net/....../24523155-70%E5%B9%B4%E4......

 Carly Simon 卡莉賽門 2.jpg

 
她是位歌手,也是位才氣創作樂手,更是位藝術家、系列暢銷童書作家,她是紐約音樂傳奇人物Richard Simon的女兒Carly Simon,雖然她並沒有密集的曝光率,但是從賣座電影007系列到迪士尼動畫「小熊維尼」,都可聆聽到她美音發聲。35年的音樂演唱生涯,共發行了16張錄音室作品、5張翻唱專輯、4張原聲大碟,音樂風格涵蓋流行、鄉村、搖滾、雷鬼、爵士等類型      http://mojim.com/twh103993.htm

Carly Simon是成名於上世紀70年代最為著名的歌手及作曲家之一。作為紐約一個上層社會家庭最小的女兒,在兒時就與姐姐Lucy組成了二重唱組合 “Simon姐妹組”。作為組合的一員,她在1964年4月就發行了一首單曲"Winkin' Blinkin' and Nod"。而作為其個人推出的首張專輯則是在1971年2月,包括她的首支熱門單曲"That's the Way I've Always Heard It Should Be,"。這首與Jacob Brackman合作的描述反抗婚姻婦女心聲的歌曲登上了當時的排行榜Top Ten. Simon的第二張專輯《Anticipation》於1971年11月發行,在隨後的兩年內銷量達到了金唱片數量。同名主題曲入圍排行榜前四十,並幫助她獲得了1971年的格萊美最佳新人獎。
 
1972年11月她發行了第三張專輯,No Secrets, 主打歌You're So Vain勇登金唱片榜首,並且引發了社會對此歌主題的探討。此專輯另外一首主打歌The Right Thing to Do也入圍了當年的四十佳。

 Carly Simon 卡莉賽門 3.jpg
 
Simon 於1972年11月嫁給了同為歌手、作曲家的James Taylor(在1983年離異)。她的第四張專輯於1974年1月發行,其中與丈夫Taylor合唱的Mockingbird以及另外一首主打歌 Haven't Got Time for the Pain全部入圍當年十佳。這成為她連續三次唱片銷量達到金唱片數量。而1975年4月發行的專輯Playing Possum又是一張黃金唱片,其中包括入圍四十佳的年度主打歌Attitude Dancing。而其第六張專輯,於1976年7月發行的Another Passenger則讓人略感失望。
 
但是在1977年,她憑藉演唱007系列電影The Spy Who Loved Me的主題曲Nobody Does It Better,再度成為年度十大金曲的獲得者。1978年4月她發行了第七張專輯Boys in the Trees,獲得了百萬銷量的巨大成功,並憑藉You Belong to Me再度獲得年度十大金曲,而與丈夫Taylor合作的Devoted to you也獲得了當年的四十佳。相比之下,Simon的第八張專輯Spy(於1979年6月發行)以及第九張專輯Come Upstairs(於1980年6月發行)則相形失色。只有後者中的Jesse入圍了當年的四十佳。

 Carly Simon 卡莉賽門 1.jpg
 
1980年10月,Simon由於長時間的疲勞精神崩潰,之後她很少出現在現場舞台上。她的下一張專輯Torch於1981年9月發行,背離了她之前的非搖滾路線。
 
1982年她憑藉歌曲Why獲得了英國年度十佳,並且在1983年憑藉諷刺歌曲Kissing With Confidence再度入圍英國年度四十佳。然而,她在美國的事業卻日漸下滑,其1983年9月發行的專輯Hello Big Man以及1985年7月發行的專輯Spoiled Girl全都銷量慘淡。直到1986年,她憑藉演唱電影Heartburn的主題曲Coming Around Again重回美國年度四十佳。到了1988年,更是憑藉演唱電影《上班女郎》的主題曲Let the River Run獲得了當年的格萊美獎以及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
 
1990年,Simon在3月發行了流行曲風的專輯My Romance,並在9月發行了電影原聲專輯Have You Seen Me Lately。1993年,Simon的“家庭戲劇”Romulus Hunt首次公演,並且發行了同名專輯。1994年11月她再度發行新專輯Letters Never Sent,之後在1995年11月推出了3CD裝的回顧專輯Clouds in My Coffee 1965-1995。在2000年春天,Simon在沉默六年之後,以黑膠唱片的形式推出了她的新專輯The Bedroom Tapes。  http://www.xiami.com/artist/profile/id/10582......

Marvin Hamlisch 馬文·哈姆利奇4.jpg

Marvin Hamlisch 馬文·哈姆利奇
馬文·哈姆利奇 (Marvin Frederick Hamlisch,1944年6月2日 – 2012年8月6日) 是一位美國作曲家和指揮家。他是演藝圈大滿貫(簡稱 EGOT)得主,即獲得過艾美獎(Emmy),格萊美獎(Grammy),奧斯卡獎(Oscar)和東尼獎(Tony)。此外,他也獲得過一次普利茲獎戲劇獎和兩項金球獎。
 
他生於紐約市曼哈頓,父母是出生於維也納的猶太人,Lilly (nee Schachter) 與 Max Hamlisch。他父親是一名手風琴師和樂隊領隊。馬文是一名神童,5歲時就開始模仿彈奏電台廣播的樂曲。1951年,將近7歲的他就被朱利亞德學院預科班錄取。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鋼琴師與Barbra Streisand合作排演音樂劇 Funny Girl。不久後,他被電影製作人山姆·史匹格僱傭演奏鋼琴。於是,他開始為電影配樂,首部電影作品是1968年的 The Swimmer。
 
他喜愛的音樂劇有 My Fair Lady、Gypsy、西城故事 和 Bye Bye Birdie。
 
1967年他獲得皇后學院的文學士學位。
 
他是目前11位演藝圈大滿貫得主之一。他與另一位美國猶太人作曲家Richard Rodgers是除了以上四個獎的得主外,又獲得普利茲獎的僅有兩人。
他獲得過10次金球獎提名,獲得最佳電影歌曲獎兩次,分別為1972年的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與1974年的 "The Way We Were" 。他收穫了六項艾美獎提名,四次獲獎,其中兩次是為Barbra Streisand的演唱會擔任音樂導演,分別為1995年與2001年。
2008年他被收錄進長島音樂名人殿堂(Long Island Music Hall of Fame)。2009年,他在比利時根特獲得了 World Soundtrack Awards 授予的終身成就獎。
Marvin Hamlisch 馬文·哈姆利奇2.jpg
 
◆ 奧斯卡獎
 
1972 提名 最佳歌曲 -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電影 Kotch
1973 獲獎 最佳原創音樂獎 - The Way We Were
1973 獲獎 最佳原創音樂獎 - The Sting
1973 獲獎 最佳歌曲 - The Way We Were
1973年他成為繼1960年Billy Wilder之後又一位同一晚上獲得三項奧斯卡獎的人
1977 提名 最佳歌曲 - "Nobody Does It Better" 電影 The Spy Who Loved Me
1977 提名 最佳原創音樂獎 - The Spy Who Loved Me
1979 提名 最佳歌曲 - "The Last Time I Felt Like This" 電影 Same Time Next Year
1980 提名 最佳歌曲 - "Through The Eyes of Love" 電影 Ice Castles
1983 提名 最佳原創音樂獎 - Sophie's Choice
1986 提名 最佳歌曲 - "Surprise Surprise" 電影 A Chorus Line
1990 提名 最佳歌曲 - "The Girl Who Used To Be Me" 電影 Shirley Valentine
1997 提名 最佳歌曲 - "I Finally Found Someone" 電影 The Mirror Has Two Faces
 
 
1. Nobody Does It Better (Main Title) – Carly Simon – 3:29   <試聽>
2. Bond 77 – 4:19
3. Ride to Atlantis – 3:28   <試聽>
4. Mojave Club – 2:13
5. Nobody Does It Better (Instrumental) – 4:43
6. Anya – 3:19   <試聽>
7. The Tanker – 4:24
8. The Pyramids – 1:37
9. Eastern Lights – 3:22
10. Conclusion – 1:37
11. Nobody Does It Better (End Title) – Carly Simon – 3:25



1. Carly Simon - Nobody Does It Better 電影片頭

1. Carly Simon - Nobody Does It Better 電影片段

1. Carly Simon - Nobody Does It Better 歌星演唱會

3. Ride to Atlantis 乘車前往亞特蘭蒂斯

6. Anya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 :  Shirley Bassey 雪麗·貝希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Moonraker (007 詹姆士·龐德 ~ 太空城)
年分:1979年  約翰·巴瑞
風格:Classical 古典音樂 | OST 電影配樂


太空城2.jpg
太空城3.png太空城4.png

太空城5.png
太空城1.jpg
 
1978 Shirley Bassey 雪莉·貝希.jpg
◆ Shirley Bassey 雪莉貝西 ◆ 
 
Dame Shirley Bassey 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很陌生,但如果說到詹姆斯龐德,大家應該都聽過吧! 詹姆斯龐德的電影主題曲,有三首就是這位女士唱的! Shirley渾厚嘹亮,富有感情的聲音曾經征服了不少人,是道地的英國國寶級的女歌手,還曾讓英國女皇封爵"Dame" 這個名號!
 
西洋流行樂壇中最受眾多藝人尊重及推崇的超級歌姬Shirley Bassey(雪莉貝西)再戰樂壇,於今年3月在美國發行最新作品《Dame Shirley Bassey, Get the Party Started》(此專輯於2007年6月下旬已在英國發行),頓時世界各地無數沉迷於她那嘹亮、充滿感染力的嗓音的舊和新歌迷肯定會狂歡若喜!
 
雪莉貝西1937年出世(現年高齡71),出道於上世紀50年代末,跨越了五個年代仍然活躍於歌壇,可謂歌壇常青樹,而其音樂不僅持續發揮影響力,深深的影響許 多新生代的藝人和歌迷,同時她過往的作品還不斷的再創新潮流。

至今發行過的專輯加精選輯共超過百張,其貢獻簡直可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她的偉績豐功 ,乍看現今歌壇,唯一能步其後塵或破其記錄的歌姬就只剩下瑪丹娜一人能達成如此成績。(若她仍能持續再唱上25年應該能破雪莉貝西的記錄……)
 
雪莉貝西早期演唱的作品多屬爵士樂,而真正讓她嘗到成名滋味的作品則是1959年發行至今還相當多人會哼上幾句的名曲《Kiss Me Honey Honey》。60至70年代是雪莉貝西最活躍及巔峰時期,單是這兩個年代她於世界各地所出版過的唱片就多達34張,數量驚人得讓人咋舌。

Shirley Bassey 雪莉·貝希 1.jpg
 
固然其歌唱事業中只有一首作品《As I Love You》於1959年登上流行榜冠軍,但其繞樑三日之作品卻相當多。雪莉貝西最為人知曉的偉績豐功 肯定是歷屆007占士邦電影的主題曲,她至今是演唱過最多首的演唱人保持者,前後共有三首之多,相信未來也不會有人能打破這項記錄。
 
於80及90年代,雪莉貝西走入事業低潮期,此期間她也步入所謂的半退休狀態,直到1996年和Chris Rea合唱的《Disco La Passione》才將這位差一點遭世人遺忘的好聲音給喚醒,而來年1997年和新進音樂組合Propellerheads的攜手合作,一首《History Repeating》讓雪莉貝西嘹亮的嗓音再次榮登英國單曲排行榜第17位以及英國舞曲冠軍寶座,而在美國的成績也相當耀眼,單曲於1998年發行並且成功 打入美國舞曲排行榜第10位的位置。

世紀初2000年,由於唱片業面臨MP3和盜版的強力沖擊,唱片市場的表現差強人意,唱片公司一般上都不敢貿貿然投資大量資金做唱片,但唱片公司總得持續發行唱片做業績,頓時陷入兩難的局面。由於上回雪莉貝西和Propellerheads合作的好成績,激發資深唱片企劃人Nick Robinson產生新的作業構想,一個以非常有限的資金卻能再次變化出新把戲的計劃孕育而生。
 
在他號召了一票於線上相當出色的混音師將雪莉貝西的舊作附於新使命及全新的生命,將極為過時的編曲抽取掉來一番徹底的改頭換面及重新混音,讓舊作品突破框框以舊瓶新酒之形式再生,猶如化腐朽為神奇,變成跨越時代超眩、超屌的「新」作品《The Remix Album──Diamonds are Forever》。

Shirley Bassey 雪莉·貝希.jpg
 
此專輯不僅讓雪莉貝西的歌聲再次受矚目,《The Remix Album──Diamonds are Forever》專輯的成功 也間接開啟了新音樂派系及潮流,同時更間接地影響到其他唱片公司也效仿其方式,讓許 多「曠世巨星」的歌聲能再次通過新科技和技術以「借屍還魂」的方式重現於歌迷面前。(2002年爵士名廠Verve Records也依樣畫葫蘆如法炮製,破天荒推出Verve Remixed,至今已推出四張。)
 
自《History Repeating》成功 後,事隔十年,雪莉貝西再度進入錄音室,這次在兩位女製作人Catherine Feeney和Nikki Lamborn的操刀之下,完成了兩首全新錄音作品《The Living Tree》及翻唱Pink的首本名曲《Get the Party Started》。至於專輯內收錄的其他作品,也找來一些新進混音師將舊作重新混音,宛如上一張混音專輯的作業方式。
 
聽雪莉貝西演繹《Get the Party Started》即可見識其寶刀未老的超強實力,你根本無法想像以71歲的高齡,其音質還保持得相當嘹亮,仍達到其早期的水準。更讓人驚喜的是編曲人的用心,將雪莉貝西一貫的絢麗又充滿霸氣之編曲運用在此作品上,充分的突現其華麗的風格,讓新生代歌迷見識超級歌姬的風範。
 
其他混音作品在選曲和製作上都達到一定的高水準,聽她過往演繹Nancy Sinatra的《You Only Live Twice》、Roberta Flack的《Where is the Love》、Gloria Gaynor的《I Will Survive》或Lionel Richie的《Hello》再賦予新的生命,你會發現這些作品彷彿像是為她量身打造般,完全展現出她自己的風格。
 
現今稍微能唱的女藝人都被媒體冠上「Diva」的稱號,被濫用到一點都不尊貴,若你至今還沒見識過這位阿嬤到底有多厲害,我敢保證此專輯將會給予你許 多啟發和改觀,同時更讓你感受到這位上世紀的超級歌姬之魅力所在。      http://www.fridae.asia/....../7062.dame-shirley-bassey......
 

John Barry 約翰·巴瑞.jpg

  John Barry 約翰·巴瑞  

1. Moonraker 月光者 (Main Title) – 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  <試聽>
2. Space Lazer Battle
3. Miss Goodhead Meets Bond
4. Cable Car and Snake Fight
5. Bond Lured to Pyramid <試聽>
6. Flight into Space
7. Bond Arrives in Rio and Boat Chase
8. Centrifuge and Corrine Put Down
9. Bond Smells a Rat
10. Moonraker (End Title) – Shirley Bassey



1. Shirley Bassey - Moonraker 月光者 (Main Title) 電影片頭

1. Shirley Bassey - Moonraker 月光者(Live)

5. Bond Lured to Pyramid 龐德吸引到金字塔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Sheena Easton 席娜.伊斯頓
音樂家:Bill Conti 比爾·康堤
專輯: For You Eyes Only (007 詹姆士·龐德 ~ 最高機密)
年分:1981年
風格:Jazz 爵士 |  Rock 搖滾 | OST 電影配樂

最高機密2.jpg
最高機密3.jpg
最高機密6.jpg
最高機密5.jpg
最高機密1.jpg
最高機密4.jpg

Sheena Easton.jpg
Sheena Easton  席娜.伊斯頓
80年代流行音樂界的女伶天后Sheena Easton,1959年4月27日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的Belshill市,因受到Barbra Streisand電影《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的感召,而立下朝音樂發展的理想,後來便進入了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研習,期間並加入Something Else樂團。接著,Sheena Easton參與BBC電視台“The Big Time: Pop Singer”節目演出,一曝光隨即擄獲EMI唱片公司的注意進而與其簽約。1980年,Sheena Easton初出道便一口氣發行了「Modern Girl」「9 To 5」兩首個人單曲,不僅雙雙打進全英單曲排行Top 10,成為該榜有史以來首位同時在排行前十名中佔有兩個席次的女藝人,其中「9 To 5」在更名為「Morning Train」轉而於美國發行後,更一舉拿下全美流行單曲、成人抒情榜雙料冠軍寶座,並榮獲葛萊美獎“最佳新進藝人”大獎,自此打開她的知名度,奠定她在80年代的輝煌音樂事業。  http://mojim.com/twh105338.htm

Sheena Easton_000.jpg

 
1959年出生的席娜伊斯頓(Sheena Easton)是英國蘇格蘭著名歌手,這位嬌小的紅髮美女原名Sheena Shirley Orr,自小就喜歡音樂,在看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的愛情文藝經典〔The Way We Were/往日情懷〕後,決定成為歌手,1975年起在格拉斯哥的皇家蘇格蘭音樂戲劇學院就讀,1979年與Sandi Easton結婚,婚姻只維持八個月,但席娜決定保留夫性,後來成為其藝名。
 
這一年,席娜獲選英國BBC紀錄節目〔The Big Time/大時代〕的主角,製作人打算以此記錄一名無名歌手成為流行明星的過程,EMI與伊斯頓簽下唱片合約,〔The Big Time〕的團隊便跟在席娜身邊 記錄她灌錄首支單曲〔Modern Girl/摩登女孩〕的經過。
 
1980年2月 Christopher Neil製作的〔Modern Girl〕推出 但不成功 只拿到英國單曲榜#56,這讓席娜對自己的歌手前途充滿不確定感,5月時 伊斯頓發行第二首單曲〔9 to 5〕,這首電子流行歌曲節奏輕快,旋律琅琅上口,果然大受歡迎,登上英國榜#3,終於讓她揚眉吐氣,此時〔Modern Girl〕再度發行,結果也打進前十名(#8),讓席娜成為英國榜史上第一位同時有兩首歌曲名列Top10的女藝人,這也確定她在樂壇的前途,〔9 to 5〕後來收錄在1981年1月發行的首張金唱片專輯〔Take My Time〕中。

Sheena Easton_001.jpg
 
1981年初,席娜進軍美國,由於當時鄉村天后桃莉芭頓(Dolly Parton)為主演電影〔Nine to Five〕演唱同名主題曲,正當大紅,EMI便將〔9 to 5〕改名為〔Mornight Train(9 to 5)/早班車(朝九晚五)〕,結果更受歡迎,登上美國告示單曲榜冠軍(&成人抒情榜冠軍),拿到百萬金唱片,隔年獲得葛萊美最佳新人肯定,〔Take My Time〕在美國發行時改名〔Sheena Easton〕 也拿到金唱片。
 
〔Mornight Train(9 to 5)〕在其它地區也有出色表現,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冠軍 愛爾蘭亞軍 瑞士#3 比利時#4 荷蘭#14 日本#17(95k 不包括進口版),讓席娜一舉成為國際明星,伊斯頓亞洲特別受到歡迎,同名大碟登上日本專輯榜#4,銷售頗佳(賣了30萬張 不含進口版),1981年-85年張大碟打入Oricon榜Top10,一度取代奧莉薇亞紐頓強(Olivia Newton-John)成為東瀛最受歡迎國際女歌手,MV中的席娜無論嗓音或外表仍相當青澀。  http://orzmovies.com/?p=17383
 
Bill Conti.jpg
Bill Conti 

Bill Conti 19942年出生於意大利的比爾康地,是一名多產且成功的美國電視和電影音樂家。幼年時期師從自己的父親學習彈鋼琴。還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習的時候參加了學校的交響樂團並且經常參加一些演出活動。畢業後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影音樂並一直從事於他的音樂事業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2711/
 
1. For Your Eyes Only – Sheena Easton 席娜.伊斯頓 <試聽>
2. A Drive in the Country
3. Take Me Home – Flugelhorn solo: Eddie Blair
4. Melina's Revenge
5. Gonzales Takes a Dive[2]
6. St. Cyril's Monastery
7. Make It Last All Night – Rage
8. Runaway
9. Submarine <試聽>
10. For Your Eyes Only (Instrumental) – Flugelhorn solo: Derek Watkins
11. Cortina
12. The P.M. Gets the Bird/For Your Eyes Only – Reprise – Sheena Easton
13. Gunbarrel/Flowers for Teresa/Sinking the St. Georges
14. Unfinished Business/Bond Meets Kristatos
15. Ski...Shoot...Jump...
16. Goodbye, Countess/No Head for Heights/Dining Alone
17. Recovering the ATAC
18. Sub vs. Sub
19. Run Them Down/The Climb



1. For Your Eyes Only (主題曲_電影片頭)

1. For Your Eyes Only (主題曲_電影片段)

9. Submarine 潛艇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巡弋飛彈-5.jpg 

主題曲: Lani Hall
音樂家:Michel Legrand 米榭‧李葛蘭
專輯: Never Say Never Again (007 詹姆士·龐德 ~ 巡弋飛彈)
年分:1983年
風格:Jazz 爵士 |  Rock 搖滾 | OST 電影配樂


巡弋飛彈-1.jpg
巡弋飛彈-6.png
巡弋飛彈-3.jpg
巡弋飛彈-4.jpg
巡弋飛彈-2.jpg
巡弋飛彈-7.jpg

Lani Hall.jpg
Herb Alpert和Lani Hall是一對活躍於樂壇50多年的傳奇夫妻,在七、八十年代十分活躍,丈夫Herb Alpert 是當年West Coast Jazz的重要推手,曾獲得一次東尼獎、八次格林美獎,包括格林美終生成就獎的小號手;妻子Lani Hall 也是格林美得獎者,Sergio Mendes and Brasil '66多年的主唱。年青時的Herb Alpert靚過而家Chris Botti。 
 
Michel Legrand 1.jpg
 Michel Legrand 米榭‧李葛蘭 

出身於音樂世家的法國音樂家 Michel Legrand 米榭‧李葛蘭 不但是流行音樂作曲家、爵士樂手、鋼琴家,最-為世人熟知的還是他在電影配樂上的成就。他曾經參與過超過兩百部電影與電視影集(片)-的配樂工作,為他贏得三座奧斯卡獎與五座葛萊美獎,此外還曾發行上百張的專輯,堪稱是-質量兼備的音樂大師。五○年代初期,米榭‧李葛蘭開始與傳奇爵士大師如迪吉‧葛利斯比-、約翰‧柯川、邁爾斯‧戴維斯等人合作,並且接受來自法國與好萊塢等地知名導演的邀請-,為他們的電影譜寫配樂,從此展開他璀璨的音樂事業。  
http://www.indievox.com/michellegrand
 
1. Bond Back In Action
2. Lain Hall - Never Say Never Again <試聽>
3. Prologue - Enter 007
4. Fatima Blush / A Very Bad Lady
5. Dinner With 007
6. Bahama Island
7. Bond Smells A Rat / Nurse Blush
8. Plunder Of A Nuclear Missile
9. The Big Band Death Of Jack Petachi
10. Bond And Domino
11. Fight To The Death With The Tiger Sharks
12. Une Chanson D'Amour  (女聲 Sophie Della) <試聽>
13. Video Duel / Victory
14. Nuclear Nightmare
15. Tango To The Death
16. Bond Returns Home
17. The Death of Nicole / Chase Her
18. Felix And James Exit
19. Jealousy
20. Largo's Waltz
21. Bond To The Rescue
22. The Big Escape
23. Tears Of Allah
24. The Underwater Cave
25. Fight To The Death
26. Bond In Retirement / End Title - Never Say Never Again



2. Lain Hall - Never Say Never Again

12. Sophie Della - Une Chanson D'Amour  一首情歌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爪女6.jpg


主題曲:Rita Coolidge 麗塔.庫麗姬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Octopussy (007 詹姆士·龐德 ~ 八爪女)
年分:1983年
風格:Synth-pop 流行電子 | OST 電影配樂

八爪女4.jpg

八爪女5.jpg

八爪女1.jpg

八爪女3.jpg

八爪女2.jpg

Rita Coolidge 麗塔.庫麗姬.jpg

Rita Coolidge 麗塔.庫麗姬
 
  1945年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Rita Coolidge(麗塔庫麗姬)」,演唱生涯至今已贏得「2座葛萊美、3張白金唱片、4張金唱片﹍」一直以清亮又飽滿,沙啞而略低迴的歌喉深受廣大聽眾喜愛。 她的演唱特別能傾訴愛情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滋味,火候十足的韻致帶領著聆者不知覺進入濃情世界。
 
    「Rita Coolidge」有著美國原住民「Cherokee(卻洛奇族(北美印第安人之一族)」血統,早年是合音天使起家,1968年,開始她的歌唱事業,後來她遇到了同為鄉村樂的歌手 「Kris Kristofferson(克里斯克里斯多佛森)」兩個人在1973年結婚,婚後合作了幾張暢銷的專輯,並在1974、1976年2度得到葛萊美獎(婚後2人育有1女;婚姻只維持到1980年),1977年「Rita Coolidge」就開始單飛出輯,翻唱別人的作品,在「Rita Coolidge」成熟的情感歌聲中,彷彿注入了一份屬於都會爵士/藍調的動人情韻。)
 
1. All Time High – Rita Coolidge  <試聽>
2. Bond Look-Alike  <試聽>
3. 009 Gets the Knife and Gobinda Attacks  <試聽>
4. That's My Little Octopussy  <試聽>
5. Arrival at the Island of Octopussy
6. Bond at the Monsoon Palace  <試聽>
7. Bond Meets Octopussy  <試聽>
8. Yo-Yo Fight and Death of Vijay  <試聽>
9. The Chase Bomb Theme
10. The Palace Fight <試聽>
11. All Time High (Movie Version) – Rita Coolidge



1. Rita Coolidge - All Time High 歷史最高點 (主題曲_電影片頭)

1. Rita Coolidge - All Time High 歷史最高點 (主題曲_電影片段)

1. Rita Coolidge - All Time High 歷史最高點 (主題曲_歌星MV}

2 Bond Look Alike 邦德看起來很像

3. 009 Gets the Knife and Gobinda Attacks 獲取刀和戈文達攻擊

4. That's My Little Octopussy 那是我的小章魚

6. Bond At The Monsoon Palace 邦德在季風宮

7. Bond Meets Octopussy 龐德遇上八爪女

8. Yo-Yo Fight and Death of Vijay

10. The Palace Fight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雷霆殺機.jpg

主題曲:Duran Duran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A View To A Kill (007 詹姆士·龐德 ~ 雷霆殺機)
年分: 1985年
風格: Synth-pop 流行電子 | OST 電影配樂


雷霆殺機2.jpg
雷霆殺機3.jpg
雷霆殺機4.jpg
Duran Duran.jpg
Duran Duran
 
杜蘭杜蘭(Duran Duran),是1980年代至今歷久不衰英美流行音樂著名耀眼樂團之一,開創所謂「華麗搖滾」、「新浪漫主義」樂風之地位。他們樂風以「新潮」為主旋律,過往30年他們有21條單曲榮膺「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前100名」,30曲登上「大英排行榜前40名」、締造售出8500萬張唱片輝煌紀錄;甚至被流行音樂評家調侃為「英國音樂第二次大侵犯美國流行音樂樂壇」。
 
取名自《太空英雌巴巴麗娜》中的反派Doctor Durand-Durand;唱腔早期頗脂粉味,近年可能年齡已升格為50歲「大叔」已略為陽剛;歌詞則多豔敘述男女歡愛與遊戲,頗有頹廢旖旎之風。
 
值得一提的是此樂團無論是MV或是舞台現場表演,極為誇大及戲劇化,或甚至是惡搞/搞笑始祖,例如:團員數名英美男歌手學滿清格格排排蓮步搖曳生姿走路(單曲Election Day選舉日),但亦有氣勢磅礡之搖滾史詩風格。
 
數名第一、二代團員離開另組新團,例如:「發電廠樂團」(The Power Station),也維持一貫風格多樣化文藝卻又狂野樂風,是英美流行音樂排行榜常勝軍樂團。  http://zh.wikipedia.org/....../%E6%9D%9C%E8%98%AD%E6
 
1. A View to a Kill (Main Title) – Duran Duran   <試聽>
2. Snow Job
3. May Day Jumps
4. Bond Meets Stacey (A View to a Kill)
5. Pegasus' Stable
6. Tibbett Gets Washed Out
7. Airship to Silicon Valley
8. He's Dangerous   <試聽>
9. Bond Underwater
10. Wine with Stacey (A View to a Kill)    <試聽>
11. Bond Escapes Roller
12. Destroy Silicon Valley
13. May Day Bombs Out
14. Golden Gate Fight
15. A View to a Kill (End Title) – Duran Duran



1. A View to a Kill (Main Title) – Duran Duran (電影片頭)

1. A View to a Kill (Main Title) – Duran Duran (音樂家MV)

8. He's Dangerous

10. Wine with Stacey 葡萄酒與斯泰西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主題曲:A-Ha
片尾曲:The Pretenders 偽裝者合唱團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The Living Daylights (007 詹姆士·龐德 ~ 黎明生機)
年分:1987年
風格:Synth-pop 流行電子 | Pop Rock 流行搖滾 | OST 電影配樂


黎明生機3.jpg
黎明生機4.jpg

黎明生機2.jpg

黎明生機1.jpg


A-Ha.jpg

A-ha :   主唱 Morten Harket , 吉他手/詞曲創作 Paul Waaktaar-Savoy , 鍵盤手 Magne Furuholmen

A-ha是一支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成軍、由英倫起步的三人組合。
 
成員最初是Paul Waaktaar-Savoy(吉他手/詞曲創作,上圖中,婚前用的名字是Pål Waaktaar) 
和Magne Furuholmen(鍵盤手,上圖右),
兩人在1080年組成名為Bridges的二人團,在英國尋找機會時屢次碰壁,最後回到奧斯陸,
決定要為樂團找一位主唱,於是邀請當時在另一個藍調&靈魂樂團Souldier Blue的Morten Harket(上圖左)加入,三人在1983年正式組成了日後揚名國際的a-ha樂團,並再次勇闖英倫.....
 
首支單曲Take on Me1984年第一次發行時,其實並未獲得廣大迴響,
於是換了製作人重新錄製一個版本,依舊沒有太大起色;
直到公司邀請電影"神通情人夢"的導演Steve Barron來為他們拍攝一支充滿創意的MV,事情才有了180度的轉變.....
1985年秋天,這支結合了鉛筆素描、動畫和真人演出的音樂錄音帶,受到MTV台的喜愛並強力放送,
很快就陸續登上英美等13國的排行冠軍寶座,並拿下8項MTV音樂錄影帶的大獎,
加上他們同時擁有帥氣的外型和創作、演奏能力,迷倒無數少女和熟女,
更使得a-ha成了80年代流行音樂史上,一個不能不被提起的名字!
而他們也是Harmony最早認識的幾個北歐團體之一.....
 
以全球總銷售量而言,
他們是挪威流行音樂史上最暢銷的樂團,不論單曲或是專輯都獨占鼇頭;
在80年代發行的三張專輯皆成為英國專輯榜的亞軍,歷年來八張專輯共創下英國金榜13首top15的紀錄,
專輯總銷售量逼近3000萬張,二十多年來共拿下27國63項排行冠軍~   
ttp://harmonyy.pixnet.net/....../18421490-%E3%80%90......

 
80年代,來自「挪威」的「A-Ha(阿哈合唱團)」,以電子合成器為創作主流,率先以真人跟漫畫做結合所創作的音樂MV,這個團體開創了「音樂錄影帶」與「偶像文化」緊密結合的高明行銷時代。
 
80年代流行樂團「A-Ha(阿哈合唱團)」,以電子合成器為創作主流,於1986年,推出結合素描、動畫與真人的音樂錄影帶「Take On Me」,立即震撼全球並獲得13國排行冠軍,以及8座MTV音樂錄影帶大獎。
 
The Pretenders 2.jpg
The Pretenders.jpg
The Pretenders

『The Pretenders(偽裝者合唱團)』,自一九七八年成軍以來,就以女主唱獨特、不加修飾的沙啞嗓音闖蕩西洋樂壇,隔年推出首張同名專輯『The Pretenders(偽裝者合唱團)』甫獲英國專輯榜冠軍,奠定該團地位,並多次入選滾石雜誌與VH1史上百大最佳專輯,前者更評選其為八十年代最佳作品之一。1994年,抒情暢銷單曲" I'll Stand By You"將『The Pretenders(偽裝者合唱團)』推向事業高峰,2005年,『The Pretenders(偽裝者合唱團)』入選美國搖滾指標"搖滾名人殿堂(ROCK & ROLL HALL OF FAME INDUCTEE)",無疑是為樂團寫下光輝的里程碑。
 
一九九七年,由黛咪摩兒( Demi Moore ) 所主演的《G.I. Jane(魔鬼女大兵)》,於當年掀起一股兩性平權風潮,電影裡女主角Jordan O'Neill急欲證明女性能力,期許自我突破男權世界既有窠臼,對她來說,沒有失敗這回事(Failure Is Not an Option)。儘管本片獲得金酸莓獎,卻深具啟發性。多年後,我意外在二手唱片行看見這張電影原聲帶,該片主題曲"Goodbye"是由Steve Earle譜曲,『The Pretenders(偽裝者合唱團)』主唱Chrissie Hynde詮釋,敘述女主角身處男人世界痛楚,令人動容的歌詞,主唱滄桑的唱腔,這首歌被譽為是The Pretenders最佳抒情代表作。      
 
 
01 The Living Daylights - a-ha   <試聽>
02 Necros Attacks
03 The Sniper Was A Woman
04 Ice Chase   <試聽>
05 Kara Meets Bond   <試聽>
06 Koskov Escapes
07 Where Has Every Body Gone - Pretenders, The   <試聽>
08 Into Vienna
09 Hercules Takes Off    <試聽>
10 Mujahadin And Opium
11 Inflight Fight
12 If There Was A Man - Pretenders, The   <試聽>
13 Exercises At Gibraltar
14 Approaching Kara
15 Murder At The Fair
16 'Assassin' And Drugged
17 Airbase Jailbreak
18 Afghanistan Plan
19 Air Bond
20 Final Confrontation
21 Alternate End Titles  


1. The Living Daylights (電影片頭)

1. The Living Daylights (歌星MV)

4. Ice Chase

05 Kara Meets Bond

07 Where Has Every Body Gone - Pretenders, The  每個人都去了哪裡

09 Hercules Takes Off 大力神起飛

12 If There Was A Man 每個身體飄在哪裡 (片尾曲)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