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Barry - From.Russia.With.Love 勇破間諜網.jpg

主題曲:Matt Monro 麥特蒙羅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From Russia With Love (007 詹姆士•龐德 ~ 勇破間諜網)
年分:1963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Soundtrack 原聲音樂 | Soul-Jazz 靈魂爵士

 

勇破間諜網4.jpg
勇破間諜網1.jpg
勇破間諜網5.jpg
勇破間諜網3.jpg
勇破間諜網2.jpg

Matt Monro 麥特蒙羅..jpg
◆  偉大的歌手 Matt Monro(麥特蒙羅)
 
Matt Monro,1930年出生於英國倫敦,他是家中最年幼的小孩。原名Terry Edward Parsons的他,3歲就失去了父親,14歲就離開學校,到一家煙草公司工作,17歲參軍,曾被派到香港。後來,他在香港參加一個才藝表演,曾經贏過7次獎,而“獎品”就是在一家商營電台裡擁有半小時的節目,當時Matt Monro的節目名叫《Terry Parson’s Sings》。1953年他復員回到英國,成為了一名汽車司機。在任汽車司機的同時,他組建了一支樂隊並擔任歌手,曾以Terry Fitzgerald、Al Jordan。後來,他與Decca公司簽約,就改名Matt Monro了。一次為電視節目錄製的版頭卻成為Matt Monro重大的轉折。此後的12年間,Matt Monro就為許多著名的公司錄製了超過40個廣告。
 
一次偶然的示範演唱,也就是Matt Monro被要求在一張專輯中模仿Frank Sinatra演唱,使得專輯《You Keep Me Swingin》中選用了Matt Monro的版本而非Frank Sinatra的版本。這消息不脛而走,Matt Monro成為燙手香芋。於是,他就開始在全英國的酒店演出。他終於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發行唱片了,首張專輯名為《Love Walk In》,而第二張專輯《Portrait Of My Love》成為排行榜第三位的專輯,並長踞排行榜幾個月。其後,更是發行多張唱片,並成為當時英國的首席歌星。
 
在1960年代初,第二部《007》電影裡,Matt Monro更主唱了其中的歌曲《From Russia With Love》,讓更多人認識了他,而其後的《Born Free》也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Matt Monro不僅在英國打響了名堂,還聲名遠播到美國。由於Matt Monro炙手可熱,他經常在世界各地巡演。
Matt Monro還擅長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包括The Beatles的《Yesterday》。雖然大家的風格各異,但他成為第一個翻唱《Yesterday》的歌手,並在排行榜名列第8位。1973年,Matt Monro出版了他的最後一首單曲《And You Smile》,其後雖然沒怎麼在排行榜中出現,但1980年出版的精選碟《Heartbreaker》證明了Matt Monro奇跡依然存在。
 
可惜,他不僅僅抽煙很厲害,還酗酒,雖然沒影響到他演唱,但對於他的健康來說是個重大的威協。他身患肝癌,但依然堅持工作。由於癌細胞已經擴散,肝臟移植也無濟於事了,他知道時日無多,於是繼續唱歌。不久後的1985年,在倫敦的一所醫院去世,終年僅54歲。雖然他已經去世20年,但有賴於他留下來的唱片、精選集,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   http://baike.baidu.com/view/3991613.htm
 

John Barry 約翰·巴瑞.jpg

  John Barry 約翰·巴瑞 
 
約翰·巴瑞(John Barry,1933年-),英國作曲家,專長電影配樂,最為人熟悉的作品則是《007》系列的配樂。曾獲得金球獎及四次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約翰·巴瑞的父親在英國北部擁有5家電影院,他母親是一個鋼琴手,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巴瑞在約克市的一家天主教學校讀小學,11歲進入一家新教私人學校學習鋼琴。戰後,他迷上了爵士樂,這是他哥哥灌輸給他的。50年代初期,他跟George Swift學習吹小號,並開始嘗試寫曲子。這時他還通過函授學習Joseph Schillinger體系的作曲技巧。不久他像每一個英國青年一樣,到英軍服役了三年,期間還駐紮過埃及蘇伊士運河。在部隊裡,他是一個樂團成員。在他復原之後的1957年,他成立一個名為「The John Barry Seven」的搖滾樂隊。這支樂團很快在英國混出了名氣。
 
1960年他獲得了一個機會,給電影《Beat Girl》寫配樂。1962年,他又有機會給第一部「007」影片《第七號情報員》寫主題音樂。在這部影片中龐德女郎穿上比基尼。影片大獲成功,巴瑞也沾光出了名,從此邁入專業電影配樂作曲家的行列。在後來,他為12部007影片寫過配樂。
1966年,他和Don Black合作配樂的電影《獅子與我》(Born Free)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該音樂與007音樂的神秘怪異不同,展現一種宏偉而深情的風格。這是他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的第一部作品。1968年,巴瑞因《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配樂,又獲得奧斯卡音樂大獎,同時獲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提名。之後,他又獲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一次是《遠離非洲》(1985年),一次是《與狼共舞》(1990年)。《遠離非洲》的配樂中協調地引用了莫扎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的慢板部分,古今結合,深情而悠遠,烘托出影片再現女主角陳年往事的懷舊氣氛。該片音樂2005年被列入《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被譽為美國電影音樂作品的經典。
 
他最近的一部電影音樂作品是2001年出品的英國電影《攔截密碼戰》的配樂。這年巴瑞已經67歲了。
 
主要作品
《獅子與我》(Born Free,1966)
《冬之獅》(1968)
《午夜牛郎》(1969)
《英宮恨》 (1971)
《金剛》(1976)
《死亡遊戲》(1978)
《時光倒流70年》、《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
《遠離非洲》(1985)
《與狼共舞》(1990)
《卓別林與他的情人》(1992)
《桃色交易》(1993)
《攔截密碼戰》(2001)

John_Barry.jpg
007
《第七號情報員》(1962)
《第七號情報員續集情》(1963)
《金手指》(1964)
《霹靂彈》(1965)
《雷霆谷》(1967)
《女王密使》(1969)
《金剛鑽》(1971)
《金槍人》(1974)
《鐵金剛勇破太空城》(1979)
《八爪女》(1983)
《雷霆殺機》(1985)
《黎明生機》(1987)
 
 
John Barry 約翰·巴瑞  2.jpg
John Barry 約翰·巴瑞
 
電影配樂大師 約翰·巴瑞(John Barry)過世,享年78歲,他曾5度獲得奧斯卡獎(4座配樂 1座電影歌曲),最廣為人知的是《遠離非洲》《與狼共舞》跟《似曾相識》。
 
約翰貝律原名Jonathan Barry 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於英國,由於父親經營多家劇院,因此自幼John Barry即與許多歐洲知名交響樂團或音樂家有所接觸,耳濡目染下,很早就迷上電影與電影音樂,之後也受了嚴謹的音樂訓練。第一部龐德電影《第七號情報員》的配樂者原來是Monty Norman,但他們邀請貝律幫忙寫一個Main Theme,在重金引誘下,貝律答應替Norman的作品做一些修改,於是貝律改寫一首新的Main Theme,原來貝律以為這個音樂只會被當成片頭音樂,直到後來進了戲院才發現整部電影都是他這首音樂,所以後來貝律成為龐德電影音樂的唯一人選,龐德電影音樂也成為貝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80 年代末期貝律由於健康因素,導致作品產量銳減甚至停頓,直到1990年才以《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復出,並即刻奪下金像獎。龐德音樂的爵士風情和浪漫管絃這兩種典型的樂風,是一般樂迷對貝律的基本印象。還有貝律的性格卻是出名的執傲,常常跟合作的導演意見不合而掛冠求去。貝律的管絃編曲,是很優美沒錯但有時幾乎太過雷同,感覺每一部聽起來都很相似,不過由於他在旋律上的精雕細琢,仍舊打造了許多部名垂影史的經典名作。 不幸的是他於1/30心臟病發過世,享年77歲,留給大家無限懷念。
 
1. Opening Titles - James Bond Is Back - From Russia With Love - James Bond Theme <主題曲> ★
2. Tania Meets Klebb
3. Meeting in St. Sophia ★
4. The Golden Horn 
5. Girl Trouble ★
6. Bond Meets Tania ★
7. 007 ★
8. Gypsy Camp
9. Death of Grant
10. From Russia with Love – Matt Monro 
11. Spectre Island
12. Guitar Lament 
13. Man Overboard/SMERSH in Action
14. James Bond with Bongos
15. Stalking  ★
16. Leila Dances 
14. Death of Kerim
18. 007 Takes the Lektor


Matt Monro - Russia with Love 來自俄羅斯的愛 (電影片頭)

Matt Monro - Russia with Love 來自俄羅斯的愛 (歌星演唱)

Matt Monro - Russia with Love 來自俄羅斯的愛 (電影片段)

3. Meeting In St. Sophia 會晤在聖·索菲亞

5. Girl Trouble 女孩麻煩

6. Bond Meets Tania 龐德會晤坦妮雅

7. 007 

15. Stalking  
悄悄走近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Goldfinger (007 詹姆士•龐德 ~ 金手指)
年分:1964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Soundtrack 原聲音樂 | Soul-Jazz 靈魂爵士

 
金手指2.jpg
金手指5.jpg
金手指4.jpg
金手指3.jpg
金手指1.jpg

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jpeg
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
作為英美流行歌壇和舞台劇領域的傳奇巨星,莎麗·貝希有著極為顯赫的地位。她那無與倫比的豪放歌聲40年來征服了世界各地,為無數人帶來了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莎麗·貝希1937年出生於英國的威爾士,母親是白人,而父親則是尼日利亞海員。在16歲時,莎麗·貝希便展現出令人驚異的演唱才華,1957年她因為翻唱著名黑人歌手哈裡·貝拉方特的一首“香蕉船之歌”,一舉打入英國排行榜的前10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莎麗·貝希以其別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獨特歌喉,接連唱出後來幾十年來令無數人傳唱的流行名曲,成為當時英國最走紅最具人氣的流行女歌手。1961年莎麗·貝希進軍美國歌壇,很快在紐約百老匯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她的迷人光彩和神奇歌聲幾乎令人暈眩,激盪人心的演唱和熱力四射的舞台表演,被認為是對現場觀眾實施 “迷幻攻擊”,極度的受歡迎。
 
整個70年代和80年代,莎麗·貝希依然是歐美流行歌壇最活躍的老牌歌手,她除了參與不少電影的主題曲演唱;更在電視等媒體亮相;在卡內基音樂廳等著名的音樂廳開演唱會;錄制了不少狂銷一時的專輯。像安東尼·耐維爾、喬治·哈裡森、萊昂·羅素、比利·喬爾等著名的音樂人都與她有過密切的合作,為她創作過許多優秀的歌曲。(網絡摘錄)
莎麗·貝希於2000年被授予女爵士封號。  http://baike.baidu.com/view/6920382.htm
 
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 2.jpeg
 
Dame Shirley Bassey 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很陌生,但如果說到詹姆斯龐德,大家應該都聽過吧! 詹姆斯龐德的電影主題曲,有三首就是這位女士唱的! Shirley渾厚嘹亮,富有感情的聲音曾經征服了不少人,是道地的英國國寶級的女歌手,還曾讓英國女皇封爵"Dame" 這個名號! 而我今天要說的這首歌"This Time" 則是Shirley隔了20年,重新進錄音室灌錄的全新專輯Performance中的一首歌,這首歌不論是曲子還是歌詞都非常的動人,藉著Shirley精湛的歌藝,也讓這首歌更為動聽!這樣中氣十足的聲音,讓人很不敢相信,Shirley已經有72歲的年紀了! 這張專輯其實收錄了很多創作歌手寫的歌,(像Shirley這樣大牌的歌手,大家都爭相寫歌給她阿~) 像是(pet shop boys)寵物店男孩/ 接招合唱團之 Gary Barlow / 蓋瑞巴洛 / 加拿大天才唱作人Rufus Wainwright / 洛福斯溫萊特、英倫搖滾大團 Manic Street Preachers...等,目前除了"This Time" 我還沒聽過其他歌曲,聽完This time,讓我也很想聽聽整張專輯ㄋ~
 
會注意到這首歌,其實也是託(Gary Barlow)蓋瑞巴洛的福,因為Gary曾在今年40歲生日時,辦了一場為了家人朋友而舉辦的小型慈善演唱會,其中他就唱了這首歌,那時聽到覺得這首歌好復古好有fu喔~還想說這是翻唱誰的歌? 因為我印象中Gary沒唱過這首,去查了資料後才驚訝的發現,原來這首歌是Gary專門寫給Dame Shirley Bassey的!(我是個不及格的fan^^") 但說起來,這首歌的曲風真的讓我很驚訝,感覺這和Gary之前寫過的歌很不一樣, 再次讓我驚豔於Gary的創作才華~      http://blog.xuite.net/....../43035248-Dame+Shirley......
 
1. Main Title – Goldfinger - Shirley Bassey  <試聽>
2. Into Miami 
3. Alpine Drive - Auric's Factory 
4. Oddjob's Pressing Engagement  <試聽>
5. Bond Back In Action Again 
6. Teasing The Korean 
7. Gassing The Gangsters 
8. Goldfinger (Instrumental Version) 
9. Dawn Raid On Fort Knox   <試聽>
10. The Arrival Of The Bomb And Count Down
11. The Death Of Goldfinger - End Titles 
12. Golden Girl 
13. Death Of Tilley 
14. The Laser Beam
15. Pussy Galore's Flying Circus 



1. Shirley Bassey - Goldfinger (電影片頭)

1. Shirley Bassey - Goldfinger (演唱會)

4. Oddjob's Pressing Engagemen

9. Dawn Raid On Fort Knox 黎明突襲諾克斯堡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underball 霹靂彈.jpg

主題曲:Tom Jones 湯姆•瓊斯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Thunderball (007 詹姆士•龐德 ~ 霹靂彈)
年分:1965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Soundtrack 原聲音樂 | Soul-Jazz 靈魂爵士

Thunderball 霹靂彈1.jpg
Thunderball 霹靂彈4.jpg
Thunderball 霹靂彈2.jpg
Thunderball 霹靂彈5.jpg
Thunderball 霹靂彈3.jpg
Thunderball 霹靂彈6.jpg

Tom Jones 湯姆·瓊斯.jpg

Tom Jones 湯姆·瓊斯
 
托馬斯·瓊斯·伍德沃德爵士,OBE(Sir Thomas Jones Woodward,1940年6月7日-),藝名湯姆·瓊斯(Tom Jones),中國大陸譯作湯姆·瓊斯,港澳譯作湯·鍾士,2006年封爵後也被坊間尊稱為湯姆·瓊斯爵士(Sir Tom Jones),英國威爾斯歌手,自1965年出道以來售出超過一億張唱片。他的代表作眾多,包括36首曾經在英國打入40強排行榜的歌曲,例如:《這並非不尋常》(It's Not Unusual)、《風流紳士》(What's New Pussycat? )、《她是一個淑女》(She's a Lady)、《性愛炸彈》(Sex Bomb)等,首首都是經典名曲。
 
早年生活[編輯]
他在英國南威爾斯小鎮翠佛瑞(Treforest)出生,父親老托馬斯·伍德沃德是名煤炭礦工,母親娘家姓氏為瓊斯。他的祖父母和外祖母都是英格蘭人,外祖父為威爾斯人。他年幼時已經喜愛唱歌,在家庭聚會和婚宴上都會高歌,課餘亦會參加學校的合唱團。他討厭上學,但是在唱歌中找到自信。12歲那年曾經染上肺結核,需要臥床兩年方能痊癒,期間他可以做的只有聽歌和畫畫。
 
1957年,與中學同學梅林達·特倫查德(Melinda Trenchard)奉子成婚,二人當時只得16歲。為了生計,曾經在手套工廠打工,亦試過從事建築。     https://zh.wikipedia.org/....../%E6%B9%AF%C2%B7%E9%8D......
 

Tom Jones 是英國傳奇的流行歌手,他在音樂界有超過五十年的經驗。他的真名是Thomas John Woodward,在1940年6月7日出生在威爾斯一個名為Pontypridd的小鎮。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親是一位礦工,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他在學校時並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但他對音樂很有天份,並開始在當地的酒吧和俱樂部演唱。

在20歲時,Tom Jones 被發掘為一位有潛力的歌手,他被簽到了 Decca Records ,並推出了他的第一首單曲 "Chills and Fever"。然而,他真正的突破是在1965年,當他發行了熱門歌曲 "It's Not Unusual",這首歌迅速在全球流行,使他成為了一個國際級的巨星。

自那時以來,Tom Jones 推出了大量的熱門歌曲,包括 "What's New Pussycat?"、"Delilah"、"She's a Lady"、"Kiss" 和 "Sex Bomb" 等。他的音樂風格深受青睞,他的表演激情四溢,為他贏得了廣大的粉絲群。

除了他的音樂成就外,Tom Jones 也在其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曾經在英國電視節目中擔任評審,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他還曾經獲得了騎士勳章,成為了英國的一位爵士,以表彰他對音樂和慈善事業的貢獻。

總的來說,Tom Jones 是一位傳奇的歌手和演員,他的音樂作品和表演使他成為了一個全球知名的明星。他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有時候天賦和努力是可以共存的,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John Barry 約翰·巴瑞.jpg

  John Barry 約翰·巴瑞 

1. Thunderball (Main Title) – Tom Jones    <試聽>
2. Chateau Flight
3. The Spa
4. Switching the Body    <試聽>
5. The Bomb    <試聽>
6. Cafe Martinique
7. Thunderball (Instrumental)
8. Death of Fiona    <試聽>
9. Bond Below Disco Volante
10. Search for the Vulcan
11. 007    <試聽>
12. Mr. Kiss Kiss Bang Bang
13. Gunbarrel/Traction Table/Gassing the Plane/Car Chase
14. Bond Meets Domino /Shark Tank/Lights out for Paula/For King and Country    <試聽>
15. Street Chase
16.Finding the Plane/Underwater Ballet/Bond with SPECTRE Frogmen/Leiter to the Rescue/Bond Joins Underwater Battle     <試聽>
17. Underwater Mayhem/Death of Largo/End Titles     <試聽>
18. Mr. Kiss Kiss Bang Bang (Mono Version) 


1. Tom Jones - Thunderball (電影片頭)

1. Tom Jones - Thunderball (歌星MV)

1. Tom Jones - Thunderball (電影片段)

4. Switching the Body 切換身體

5. The Bomb 炸彈

8. Death of Fiona 菲奧娜的死亡

11. 007

13. Traction Table 牽引台

16. Bond Joins Underwater Battle 龐德加入水下戰鬥

16 Finding the Plane/Underwater Ballet/Bond with SPECTRE Frogmen/Leiter to the Rescue/Bond Joins Underwater Battle 尋找平面/水下芭蕾/龐德與幽靈蛙人/雷特的救援/龐德加入水下戰

17. Death of Largo/End Titles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 Paul Lawler 保羅·勞勒
專輯: Buffalo Sky 水牛的天空
年份: 2008年
類型: New Age 新世紀音樂/ world 世界音樂

《Buffalo Sky 水牛的天空》,英國新世紀電子音樂家 Paul Lawler 保羅·勞勒 2008年的新世紀冥想氛圍音樂專輯。      Paul Lawler 保羅·勞勒 ,來自英國年輕的新世紀電子音樂家、作曲家、錄音藝術家和多樂器演奏家,1971年出生於英國英格蘭。      Paul Lawler 保羅·勞勒 做為新生代新世紀音樂人,不僅創作慾望強烈,而且才思噴涌,專輯都是製作精良,水準不凡,尤其是他在新世紀音樂方面的成績得到了業內和聽眾很高的評價     http://music.baidu.com/album/100609828

英國音樂家Paul Lawler以自己名字釋放的一張反映美洲原住民生活的專輯。     http://mogui-2.blog.163.com/....../7287622120126182724265/
 
01- Word of the Ancients 05:34
02- Autumn 06:06
03- Call of the Wild 04:33
04- Spirit of the Great Bear 05:09
05- Song of the Sea 05:47
06- Clouds 06:34 <試聽>
07- Listen to the Mountain 05:36
08- Spirit Dance 06:06
09- Hurakan 06:23
10- Dawn 05:26
 


06- Clouds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雷霆谷 00.jpg

題曲:Nancy Sinatra 南茜•辛納特拉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You Only Live Twice (007 詹姆士•龐德 ~ 雷霆谷)
年分:1967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Soundtrack 原聲音樂 | OST 電影配樂

You Only Live Twice 雷霆谷6.jpg
You Only Live Twice 雷霆谷1.jpg
You Only Live Twice 雷霆谷3.jpg
You Only Live Twice 雷霆谷5.jpg
You Only Live Twice 雷霆谷2.jpg
You Only Live Twice 雷霆谷4.jpg

Nancy Sinatra 南茜·辛納特拉.jpg
Nancy Sinatra  南茜·辛納特拉
南茜·桑德拉·辛納特拉 (英語:Nancy Sandra Sinatra,1940年6月8日—)是一位美國歌手及演員。她是歌手弗蘭克·西納特拉的女兒。她的代表作是1966年發行的《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
 
其他著名作品還有 《Sugar Town》, 1967年第一名的 《Somethin' Stupid》 (與他父親的二重唱), 詹姆士邦德系列電影中 《You Only Live Twice》的標題曲《You Only Live Twice》。與 Lee Hazlewood 有少量的合作,比如 《Jackson》。她與雪兒在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殺死比爾》中合作了序幕曲 "《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 Down)》"。
 
南茜·辛納特拉於20世紀六十年代早期開始她的職業生涯,不過最初只在歐洲和日本獲得了成功。在1966年的早期,她的歌曲《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這展示了她激昂但十分自然的演藝風格。這也使她大受歡迎,並成為 go-go boots的代名詞。在這首歌的音樂錄影帶中,擁有著蓬鬆隆起的長髮的南茜和另外六個女人身著緊身衣與迷你裙跳舞。這首歌出自 Lee Hazlewood之手,他幾乎製作了所有南茜的歌,偶爾還與她合作二重唱作品,包括《Some Velvet Morning》。在1966、1967兩年,南茜有13次歌曲都登榜,而這些歌都是以Billy Strange為製作人的。
 
南茜在六十年代中期還有過一小段演員生涯。其中有與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聯合主演的電影 《Speedway》以及 Peter Fonda主演的《The Wild Angels》。   http://zh.wikipedia.org/....../%E5%8D%97%E8%8C%9C%C2......
 
Nancy Sinatra 南茜·辛納特拉_000.jpg
Nancy Sinatra  南茜·辛納特拉
 
60年代最受歡迎的"軍中情人"--Nancy Sinatra,以招牌長筒靴、性感迷你裙及溫暖甜美的笑容征服了全美聯社歌迷的心!其父親Frank Sinatra為經典抒情歌王,Nancy一出道就躋身於巨星之林。
 
Nancy Sinatra以聲音甜美溫柔性感及具穿透力著稱.想說的是音樂風格上,當然是主流POP了,裡面溶合了很多,有早期的淡淡迷幻和鄉村曲風,還有些布魯斯的味道,是個難得的好歌手。
 
1940年,Nancy Sinatra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爵士男歌手弗蘭克·辛納特拉(Frank Sinatra)。1966年,個人叛逆的單曲《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發 行,成為Nancy Sinatra最具代表性的歌曲。
“我對年輕女藝人的忠告就是一定要堅韌,不要放棄,即使需要堅持四十年的時間,”Nancy Sinatra說。
 
在這四十多年的藝人生涯中,Nancy Sinatra以一頭蓬鬆的金髮和放蕩不羈的個性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她同時留下的還有一系列在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的熱門單曲,其中包括《Sugar Town》以及007系列電影的主題曲《You Only Live Twice》。在參加正式授星儀式的時候,Nancy Sinatra"意外的"穿了牛仔褲,而並沒有穿她標誌性的超短裙。
 
Nancy Sinatra,不必多說,想必經常歐美60'S的人對她並不陌生,其父母在美國音樂界都是不可輕視的人物,更別說她自己了,她和她父親演唱的"亂倫"的Somethin' Stupid被Robbie Williams和Nicole Kidman翻唱,2005年Audio Bullys截取了Nancy Sinatra的Bang Bang,Robbie Williams另外的一首Millenium是使用她的You Only Live Twice的前奏,Jessica Simpson在2005年就又翻唱了她的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007》和《殺死比爾》的部分原聲都是Nancy Sinatra的經典代表作,《Summer Wine》更是典藏之作。《YOU ONLY LIVE TWICE》,《THIS TOWN》,《100 YEARS》,《SOME VELVET MORNING》等等都屬上乘。
Nancy Sinatra以聲音甜美溫柔性感及具穿透力著稱。想說的是音樂風格上,當然是主流POP了,裡面溶合了很多,有早期的淡淡迷幻和鄉村曲風,還有些布魯斯的味道,是個難得的好歌手。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5507.htm
 

John Barry 約翰·巴瑞.jpg

1. You Only Live Twice (Main Title) – Nancy Sinatra <試聽>
2. Capsule in Space
3. Fight at Kobe Dock/Helga <試聽>
4. Tanaka's World
5. A Drop in the Ocean <試聽>
6. The Death of Aki
7. Mountains and Sunsets
8. The Wedding
9. James Bond – Astronaut?
10. Countdown for Blofeld
11. Bond Averts World War Three <試聽>
12. You Only Live Twice (End Title) – Nancy Sinatra   <試聽>
13. James Bond in Japan
14. Aki, Tiger and Osato
15. Little Nellie  <試聽>
16. Soviet Capsule
17. Spectre And Village  <試聽>
18. James Bond – Ninja
19. Twice Is the Only Way to Live


1. Nancy Sinatra - You Only Live Twice 主題曲 (電影片頭)

3. Fight at Kobe Dock/Helga 戰鬥在神戶碼頭/海爾格

5. A Drop in the Ocean 在大海中的一滴水

11. Bond Averts World War Three 龐德避免出現第三次世界大戰

12. You Only Live Twice (End Title) – Nancy Sinatra

15. Little Nellie 小尼爾森

17. Spectre And Village 幽靈村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7  ~  女王密使.jpg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007 第6集 ~  女王密使)
年分:1969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Soundtrack 原聲音樂 | OST 電影配樂

女王密使2.jpg
女王密使3.jpg
女王密使5.png
女王密使1.jpg女王密使4.png

Louis Armstrong 1.jpg
Louis Armstrong  路易斯·阿姆斯壯
路易斯·阿姆斯壯(英語:Louis Armstrong,1901年8月4日-1971年7月6日),美國爵士樂音樂家。阿姆斯壯是20世紀最著名的爵士樂音樂家之一,被稱為「爵士樂之父」。他以超凡的個人魅力和不斷的創新,將爵士樂從紐奧良地區帶向全世界,變成廣受大眾歡迎的音樂形式。阿姆斯壯早年以演奏小號成名,後來他以獨特的沙啞嗓音成為爵士歌手中的佼佼者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7%AF%E6%98%93%E6%96%AF%C2%B7%E9%98%BF%E5%A7%86%E6%96%AF%E7%89%B9%E6%9C%97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出身新奧爾良貧民區,很小他父親就拋棄家庭,不知所終,但困窘的生活並不影響少年阿姆斯特朗對音樂的追求,他在社會最底層長大,還曾經進過少年感化院,所幸他在感化院學會了吹短號(cornet),開始接觸音樂,沒幾年的時間,18歲的阿姆斯特朗,已經是新奧爾良知名的演奏者了,成為當時最紅的娃娃歐瑞KidOry樂團的短號手,1922年,加入奧立佛國王JoeKingOliver樂團,在前輩奧立佛的指導調教之下,阿姆斯特朗進步神速,逐漸建立起他作為一位偉大獨奏者的地位。   http://baike.baidu.com/view/333833.htm......
 
Louis Armstrong 2.jpg
路易斯‧阿姆斯壯是美國爵士樂音樂家。
 
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1901年8月4日-1971年7月6日)是美國爵士樂音樂家,更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爵士樂音樂家之一,有「爵士樂之父」的稱號。他將爵士樂從新奧爾良地區帶向全世界,變成廣受大眾歡迎的音樂形式。岩士唐早年以演奏小號成名,後來他以獨特的沙啞嗓音成為爵士歌手中的佼佼者。
 
岩士唐生於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的一個貧窮的家庭,是一個奴隸的孫子,從小在貧民窟度過他的童年。身世可憐的他7歲便在街頭演唱賣藝,1922年加入奧立佛國王(King Oliver)樂團,灌錄了他生平的第一張專輯,開始嶄露頭角。後來他在妻子的鼓勵下成立了自己的樂團-Hot Five,集合了當時的一流樂手,留下了眾多精彩的音樂作品。他在1964年更擊敗披頭四(Beatles),登上音樂排行榜冠軍!
 
路易斯阿姆斯壯潔白的牙齒、笑口常開的招牌形象,而有一個「書包嘴(Satchmo)-」的外號。他渾厚沙啞充滿磁性的嗓音,賦予歌唱與演奏同等的情感,其獨樹一格的吹奏方式與音樂風格影響多位後代藝人,更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曲如〈Hello Dolly〉、〈What a Wonderful World〉等,成就非凡! 
 

John Barry 約翰·巴瑞.jpg

1.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 Louis Armstrong <試聽>
2. This Never Happened to the Other Feller
3. Try
4. Ski Chase  <試聽>
5. Do You Know How Christmas Trees Are Grown? – Nina <試聽>
6.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Main Title)  <試聽>
7. Journey to Blofeld's Hideaway
8.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Instrumental)
9. Over and Out
10. Battle at Piz Gloria <試聽>
11.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James Bond Theme <試聽>
12. Journey to Draco's Hideaway (contains previously unreleased music within cue)
13. Bond and Draco
14. Gumbold's Safe
15. Bond Settles In
16. Bond Meets the Girls
17. Dusk at Piz Gloria
18. Sir Hilary's Night Out (Who Will Buy My Yesterdays?) <試聽>
19. Blofeld's Plot
20. Escape from Piz Gloria
21. Bobsled Chase   <試聽>



1.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4. Ski Chase 滑雪追逐

5. Do You Know How Christmas Trees Are Grown? 你知道如何種植聖誕樹?– Nina

6.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Main Title) 主題曲

10. Battle at Piz Gloria 戰鬥在凱萊 (這首音樂在影片的2分38秒開始)

11.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17. Dusk at Piz Gloria 凱萊的黃昏

21. Bobsled Chase 雪橇追逐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Diamonds Are Forever (007 詹姆士•龐德 ~ 金剛鑽)
年分:1971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Soundtrack 原聲音樂|OST 電影配樂

金剛鑽4.jpg
金剛鑽2.jpg
金剛鑽5.png
金剛鑽1.jpg
金剛鑽3.jpg
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 3.jpeg
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
 
聽說過莎麗·貝希(Shirley Bassey)這個女歌手的名字嗎?沒有?那麼,詹姆斯·邦德007的電影《金手指》你總看過吧?看過的話,你一定會對其主題曲中那把閃耀著黃金般光澤的激越女聲留下深刻印象。對!這就是莎麗·貝希在1965年時創下的“註冊商標”。要知道,那可以無盡翱翔的狂放歌聲,後來幾乎成為所有007電影主題曲的衡量標準。
 
事實上,莎麗·貝希後來也為其他007電影演唱過許多主題曲,比如70年代的“鑽石恆久遠”等,原聲碟的銷量也相當可觀,但都不能和那首令人瘋魔的“金手指”相提並論。

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jpeg
作為英美流行歌壇和舞台劇領域的傳奇巨星,莎麗·貝希有著極為顯赫的地位。她那無與倫比的豪放歌聲40年來征服了世界各地,為無數人帶來了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莎麗·貝希1937年出生於英國的威爾士,母親是白人,而父親則是尼日利亞海員。在16歲時,莎麗·貝希便展現出令人驚異的演唱才華,1957年她因為翻唱著名黑人歌手哈裡·貝拉方特的一首“香蕉船之歌”,一舉打入英國排行榜的前10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莎麗·貝希以其別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獨特歌喉,接連唱出後來幾十年來令無數人傳唱的流行名曲,成為當時英國最走紅最具人氣的流行女歌手。1961年莎麗·貝希進軍美國歌壇,很快在紐約百老匯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她的迷人光彩和神奇歌聲幾乎令人暈眩,激盪人心的演唱和熱力四射的舞台表演,被認為是對現場觀眾實施 “迷幻攻擊”,極度的受歡迎。
 
整個70年代和80年代,莎麗·貝希依然是歐美流行歌壇最活躍的老牌歌手,她除了參與不少電影的主題曲演唱;更在電視等媒體亮相;在卡內基音樂廳等著名的音樂廳開演唱會;錄制了不少狂銷一時的專輯。像安東尼·耐維爾、喬治·哈裡森、萊昂·羅素、比利·喬爾等著名的音樂人都與她有過密切的合作,為她創作過許多優秀的歌曲。(網絡摘錄)
莎麗·貝希於2000年被授予女爵士封號。 http://baike.baidu.com/view/6920382.htm
 
Shirley Bassey 莎麗·貝希 2.jpeg
 
Dame Shirley Bassey 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很陌生,但如果說到詹姆斯龐德,大家應該都聽過吧! 詹姆斯龐德的電影主題曲,有三首就是這位女士唱的! Shirley渾厚嘹亮,富有感情的聲音曾經征服了不少人,是道地的英國國寶級的女歌手,還曾讓英國女皇封爵"Dame" 這個名號! 而我今天要說的這首歌"This Time" 則是Shirley隔了20年,重新進錄音室灌錄的全新專輯Performance中的一首歌,這首歌不論是曲子還是歌詞都非常的動人,藉著Shirley精湛的歌藝,也讓這首歌更為動聽!這樣中氣十足的聲音,讓人很不敢相信,Shirley已經有72歲的年紀了! 這張專輯其實收錄了很多創作歌手寫的歌,(像Shirley這樣大牌的歌手,大家都爭相寫歌給她阿~) 像是(pet shop boys)寵物店男孩/ 接招合唱團之 Gary Barlow / 蓋瑞巴洛 / 加拿大天才唱作人Rufus Wainwright / 洛福斯溫萊特、英倫搖滾大團 Manic Street Preachers...等,目前除了"This Time" 我還沒聽過其他歌曲,聽完This time,讓我也很想聽聽整張專輯ㄋ~
 
會注意到這首歌,其實也是託(Gary Barlow)蓋瑞巴洛的福,因為Gary曾在今年40歲生日時,辦了一場為了家人朋友而舉辦的小型慈善演唱會,其中他就唱了這首歌,那時聽到覺得這首歌好復古好有fu喔~還想說這是翻唱誰的歌? 因為我印象中Gary沒唱過這首,去查了資料後才驚訝的發現,原來這首歌是Gary專門寫給Dame Shirley Bassey的!(我是個不及格的fan^^") 但說起來,這首歌的曲風真的讓我很驚訝,感覺這和Gary之前寫過的歌很不一樣, 再次讓我驚豔於Gary的創作才華~      http://blog.xuite.net/....../43035248-Dame+Shirley......
 

John Barry 約翰·巴瑞.jpg

1. Diamonds Are Forever (Main Title) – Shirley Bassey   <試聽>
2. Bond Meets Bambi and Thumper
3. Moon Buggy Ride   <試聽>
4. Circus, Circus
5. Death at the Whyte House
6. Diamonds Are Forever (Source Instrumental)
7. Diamonds Are Forever (Bond and Tiffany)
8. Bond Smells a Rat   <試聽>
9. Tiffany Case
10. 007 and Counting
11. Q's Trick
12. To Hell with Blofeld (007 theme)   <試聽>
13. Gunbarrel and Manhunt (James Bond Theme)
14. Mr. Wint and Mr. Kidd/Bond to Holland (latter track James Bond Theme)
15. Peter Franks
16. Airport Source/On the Road
17. Slumber, Inc.
18. The Whyte House
19. Plenty, Then Tiffany
20. Following the Diamonds
21. Additional and Alternate Cues



1. Diamonds Are Forever (Main Title) – Shirley Bassey (電影片頭)

1. Diamonds Are Forever (Main Title) – Shirley Bassey (歌星演唱)

3. Moon Buggy Ride 月亮乘坐馬車

08. Bond Smells A Rat 龐德聞到鼠味

12. To Hell with Blofeld (007 theme)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曲:Paul McCartney & Wings
音樂家:George Henry Martin,喬治·亨利·馬丁
專輯: Live and Let Die (007 詹姆士·龐德 ~ 生死關頭)
年分:1973年  
風格:Rock 搖滾 | 輕柔爵士 Smooth Jazz | OST 電影配樂

生死關頭1.jpg
生死關頭4.png
生死關頭2.jpg
生死關頭3.jpg

Paul McCartney.jpg

Paul McCartney
詹姆士·保羅·麥卡尼爵士,MBE(英語:Sir James Paul McCartney,1942年6月18日-)是一名英國搖滾音樂家、創作歌手、多樂器演奏者以及作曲家,前披頭四(1960-70年)及羽翼合唱團(1971-81年)樂團隊員。根據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保羅·麥卡尼是現代流行音樂歷史上最頂尖卓絕的一位作曲人。

作為前披頭四的成員,保羅·麥卡尼與約翰·藍儂、喬治·哈里森和林哥·史達一起取得世界性的知名度,特別是他與藍儂形成了非常成功而且影響力深遠的創作組合,兩人攜手寫出好些搖滾樂界最受歡迎的歌曲,例如《Hey Jude》、《Let It Be》等都經常被視為流行樂界的金曲,而《Helter Skelter》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首重金屬音樂,《Yesterday》是史上被翻唱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曲,已知目前已經被2,200位以上的歌手翻唱過,並於美國的電視及電台播放多達7百萬次[4]。麥卡尼的事業在披頭四時期完結後依然順遂,他與首任妻子琳達·伊士曼和丹尼·萊恩組成Wings樂團,期間有30首歌打入英國或美國十大歌曲榜,包括《Maybe I'm Amazed》、《Live and Let Die》,《Pipes of Peace》以及與Stevie Wonder合唱的歌曲《Ebony and Ivory》。1977年的《Mull of Kintyre》甚至成為英國史上首支銷量達到二百萬張的單曲,至今仍然保持英國最高銷量(非慈善目的)單曲的記錄。

Paul McCartney 1.jpg
 
保羅·麥卡尼的團體與獨唱生涯裏,已經創作了一共60張金唱片及50張冠軍單曲,唱片總銷量超過4億張,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英國本土。他的作品佔據英國銷量榜第一位有99個星期之多,24首奪冠單曲亦使他無愧地當上英國單曲榜之王;在美國方面,除了憑個人身份進入搖滾名人堂之外,權威的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同樣有32次把麥卡尼或唱或作的歌曲推上第一名,美國唱片業協會確認在本國售出超過1,550萬張麥卡尼的唱片專輯[。這一系列驚人的數字使金氏世界紀錄於2009年把保羅·麥卡尼列作「流行音樂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家與作曲家」,而BBC新聞網讀者也選出麥卡尼為「二千禧年最偉大作曲家」。
 
音樂以外,保羅·麥卡尼也參與過電影製作、嘗試過繪畫,並極力支持一些國際慈善機構的計劃。他在生活中提倡維護動物權益、推廣素食主義、普及音樂教育,同時更熱烈地投身於對抗戰後地雷、捕殺海豹以及第三世界債務的社會運動之中。麥卡尼還是一名標準足球迷,家鄉球隊利物浦和愛華頓他都同樣支持。另一方面,其親自經營的音樂出版公司擁有超過3,000首歌曲的版權,包括傳奇人物巴迪·霍利畢生的作品及部份百老匯舞台劇,包括《紅男綠女》和《歌舞線上》的版權。他是英國國內最富有的人之一,2013年最新的報告估計其財產總值超過6.8億英鎊。   https://zh.wikipedia.org/....../%E4%BF%9D%E7%BD%97%C2......

 

George Henry.jpg

George Henry Martin  喬治·馬丁爵士
George Henry Martin,喬治·亨利·馬丁,1926年1月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的海布裡,著名的唱片製作人、編曲家、作曲家、音樂家。曾擔任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的製作人,被稱為“披頭士的第五名成員”。期間幫助披頭士樂隊共發行正式專輯12張,取得巨大的銷量和各界的好評,成為享譽世界的金牌製作人。

早年
·馬丁6歲時,家裡購置了一台鋼琴,這引起了他的音樂興趣。8歲的時候,他試圖說服母親讓他學習鋼琴,但只學習了8課之後,因為父母和老師的反對他不得不停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正就讀於聖伊納爵學院,學院組織學生疏散,於是喬治·馬丁和家人離開倫敦,他重又就讀於布羅姆利文法學校。
在他少年的時候,有一次親眼觀看了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的一場交響樂表演,這讓他感到無比驚異,跟讓他萌生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儘管他對音樂有著興趣,但那時的他並沒有從事音樂事業的打算。他曾擔任過一小段時間的工料測量員,以及軍工廠的臨時文書,1943年,17歲的喬治·馬丁加入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航空兵,成為一名飛行員,但是他尚未參加任何一場戰鬥,戰爭就結束了。1947年他退役,此時the Committee for the Promotion of New Music的一名成員叫做悉尼·哈裡森的,鼓勵喬治·馬丁重拾音樂夢想,於是喬治·馬丁來到市政廳音樂戲劇學院,從1947-1950年,他學會了鋼琴和雙簧管。他的雙簧管老師就是Paul McCartney當時女朋友Jane Asher的母親。1948年1月3日,喬治·馬丁與 Sheena Chisholm結婚。
畢業之後,他進入了BBC(英國廣播公司)的古典音樂部門工作,1950年,他進入EMI(百代唱片公司),成為Parlophone公司領導人奧斯卡·普羅伊斯的助理。1955年普羅伊斯退休後,喬治·馬丁接管了Parlophone公司。
 
披頭士時期
1963年,喬治·馬丁與保羅和列儂
 
1962年,披頭士樂隊的經紀人布萊恩·愛潑斯坦聯繫到喬治·馬丁,希望馬丁可以與他合作。當時喬治·馬丁只能靠錄製一些流行音樂賺取小小的收入,於是答應愛潑斯坦先聽聽樂隊的錄音小樣。1962年2月13日,喬治·馬丁與愛潑斯坦見了面,並聽了樂隊的錄音,喬治表示樂隊是一個“rather unpromising”(合適的諾言),並說他喜歡John Lennon(約翰·列儂)和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特尼)的嗓音。
5月9日,喬治·馬丁和布萊恩·愛潑斯坦在著名的Abbey Road錄音室見面。在他再次試聽之後,他決定與還素未謀面的披頭士樂隊簽訂合同,他說:“EMI已經沒什麼可以再失去了。”
6月6日,喬治·馬丁和披頭士樂隊在Abbey Road錄音室見面,那天樂隊一共錄了4首歌,但Pete Best的鼓技受到了質疑,馬丁也認為樂隊的原創歌曲還不夠好。9月11日,他們錄製了樂隊的第一首單曲《Love Me Do/PS I Love You》,單曲取得了英國單曲榜的前20名的成績,但據說經紀人愛潑斯坦自掏腰包買了一萬張。
 
Abbey Road錄音室
喬治·馬丁開始作為披頭士樂隊的御用製作人,有時也為歌曲錄製鍵盤和鋼琴的部分。從1963年的《Please Please Me》到1969年的《Abbey Road》,他共為樂隊操刀製作了12張專輯,成績斐然,其中還包括了搖滾史上最偉大的專輯《Sgt.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1969年他還為披頭士自己創建的公司Apple公司製作的動畫片Yellow Submarine(黃色潛水艇)寫了電影配樂。
2006年,喬治·馬丁再度出山,與其子加爾斯·馬丁共同操刀製作披頭士的混聲精選集《Love》,再度掀起披頭士熱潮。
 
4獎項與榮譽
 
奧斯卡獎 1964 -A Hard Day's Night 最佳配樂獎提名
格萊美獎 1967 -最佳當代專輯(作為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的製作人)
格萊美獎 1967 -年度最佳專輯(作為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的製作人)
★ 格萊美獎 1973 -最佳聲樂作品改編(作為"Live and Let Die"專輯的編曲)
全英音樂大獎 1977 -最佳英國製作人(在過去25年)
全英音樂大獎 1984 -傑出貢獻獎
格萊美獎 1993 -最佳音樂劇專輯(作為The Who's Tommy 的製作人)
格萊美獎 2007 -最佳改編影視音樂專輯(作為Love專輯的製作人)
格萊美獎 2007 -最佳環繞音響專輯(作為Love專輯的製作人)
1989年當選英國唱片業的年度人物
1989年4月,被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99年3月15日入選了搖滾名人堂
2006年11月14日進入英國音樂名人堂
2002年,他在比利時的法蘭德斯國際電影節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2006年11月,他被英國利茲城市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2008年9月,他被都柏林大學的文學和歷史學會授予詹姆斯喬伊斯獎,還榮獲了國際作家和作曲家協會金牌
On 25 May 2010 he was given an honorary membership in the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at the 128th AES Convention in London. 2010年5月25日,音頻工程協會在倫敦舉行的第128屆AES大會授予他榮譽會員稱號      http://123.125.115.53/view/4039385.htm
 
1. Live and Let Die (Main Title) (Paul and Linda McCartney) – Paul McCartney & Wings <試聽>
2. Just a Closer Walk with Thee (Trad. Arr. Milton Batiste) /New Second Line (Milton Batiste) – Harold A. Duke Dejan & The Olympia Brass Band
3. Bond Meets Solitaire
4. Whisper Who Dares
5. Snakes Alive
6. Baron Samedi's Dance of Death
7. San Monique
8. Fillet of Soul – New Orleans/Live and Let Die/Fillet of Soul – Harlem – B. J. Arnau
9. Bond Drops In
10. If He Finds It, Kill Him
11. Trespassers Will Be Eaten
12. Solitaire Gets Her Cards
13. Sacrifice  <試聽>
14. James Bond Theme (Monty Norman)
15. Gunbarrel/Snakebit
16. Bond to New York
17. San Monique (Alternate)
18. Bond and Rosie
19. The Lovers
20. New Orleans
21. Boat Chase
22. Underground Lair


1. Paul McCartney & Wings - Live and Let Die (電影片頭)


1. Paul McCartney & Wings - Live and Let Die (電影片段)

1. Paul McCartney & Wings - Live and Let Die (歌星MV)

13. Sacrifice 犧牲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