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曲:Matt Monro 麥特蒙羅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From Russia With Love (007 詹姆士•龐德 ~ 勇破間諜網)
年分:1963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Soundtrack 原聲音樂 | Soul-Jazz 靈魂爵士
◆ 偉大的歌手 Matt Monro(麥特蒙羅)
Matt Monro,1930年出生於英國倫敦,他是家中最年幼的小孩。原名Terry Edward Parsons的他,3歲就失去了父親,14歲就離開學校,到一家煙草公司工作,17歲參軍,曾被派到香港。後來,他在香港參加一個才藝表演,曾經贏過7次獎,而“獎品”就是在一家商營電台裡擁有半小時的節目,當時Matt Monro的節目名叫《Terry Parson’s Sings》。1953年他復員回到英國,成為了一名汽車司機。在任汽車司機的同時,他組建了一支樂隊並擔任歌手,曾以Terry Fitzgerald、Al Jordan。後來,他與Decca公司簽約,就改名Matt Monro了。一次為電視節目錄製的版頭卻成為Matt Monro重大的轉折。此後的12年間,Matt Monro就為許多著名的公司錄製了超過40個廣告。
一次偶然的示範演唱,也就是Matt Monro被要求在一張專輯中模仿Frank Sinatra演唱,使得專輯《You Keep Me Swingin》中選用了Matt Monro的版本而非Frank Sinatra的版本。這消息不脛而走,Matt Monro成為燙手香芋。於是,他就開始在全英國的酒店演出。他終於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發行唱片了,首張專輯名為《Love Walk In》,而第二張專輯《Portrait Of My Love》成為排行榜第三位的專輯,並長踞排行榜幾個月。其後,更是發行多張唱片,並成為當時英國的首席歌星。
在1960年代初,第二部《007》電影裡,Matt Monro更主唱了其中的歌曲《From Russia With Love》,讓更多人認識了他,而其後的《Born Free》也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Matt Monro不僅在英國打響了名堂,還聲名遠播到美國。由於Matt Monro炙手可熱,他經常在世界各地巡演。
Matt Monro還擅長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包括The Beatles的《Yesterday》。雖然大家的風格各異,但他成為第一個翻唱《Yesterday》的歌手,並在排行榜名列第8位。1973年,Matt Monro出版了他的最後一首單曲《And You Smile》,其後雖然沒怎麼在排行榜中出現,但1980年出版的精選碟《Heartbreaker》證明了Matt Monro奇跡依然存在。
約翰·巴瑞的父親在英國北部擁有5家電影院,他母親是一個鋼琴手,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巴瑞在約克市的一家天主教學校讀小學,11歲進入一家新教私人學校學習鋼琴。戰後,他迷上了爵士樂,這是他哥哥灌輸給他的。50年代初期,他跟George Swift學習吹小號,並開始嘗試寫曲子。這時他還通過函授學習Joseph Schillinger體系的作曲技巧。不久他像每一個英國青年一樣,到英軍服役了三年,期間還駐紮過埃及蘇伊士運河。在部隊裡,他是一個樂團成員。在他復原之後的1957年,他成立一個名為「The John Barry Seven」的搖滾樂隊。這支樂團很快在英國混出了名氣。
約翰貝律原名Jonathan Barry 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於英國,由於父親經營多家劇院,因此自幼John Barry即與許多歐洲知名交響樂團或音樂家有所接觸,耳濡目染下,很早就迷上電影與電影音樂,之後也受了嚴謹的音樂訓練。第一部龐德電影《第七號情報員》的配樂者原來是Monty Norman,但他們邀請貝律幫忙寫一個Main Theme,在重金引誘下,貝律答應替Norman的作品做一些修改,於是貝律改寫一首新的Main Theme,原來貝律以為這個音樂只會被當成片頭音樂,直到後來進了戲院才發現整部電影都是他這首音樂,所以後來貝律成為龐德電影音樂的唯一人選,龐德電影音樂也成為貝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80 年代末期貝律由於健康因素,導致作品產量銳減甚至停頓,直到1990年才以《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復出,並即刻奪下金像獎。龐德音樂的爵士風情和浪漫管絃這兩種典型的樂風,是一般樂迷對貝律的基本印象。還有貝律的性格卻是出名的執傲,常常跟合作的導演意見不合而掛冠求去。貝律的管絃編曲,是很優美沒錯但有時幾乎太過雷同,感覺每一部聽起來都很相似,不過由於他在旋律上的精雕細琢,仍舊打造了許多部名垂影史的經典名作。 不幸的是他於1/30心臟病發過世,享年77歲,留給大家無限懷念。
托馬斯·瓊斯·伍德沃德爵士,OBE(Sir Thomas Jones Woodward,1940年6月7日-),藝名湯姆·瓊斯(Tom Jones),中國大陸譯作湯姆·瓊斯,港澳譯作湯·鍾士,2006年封爵後也被坊間尊稱為湯姆·瓊斯爵士(Sir Tom Jones),英國威爾斯歌手,自1965年出道以來售出超過一億張唱片。他的代表作眾多,包括36首曾經在英國打入40強排行榜的歌曲,例如:《這並非不尋常》(It's Not Unusual)、《風流紳士》(What's New Pussycat? )、《她是一個淑女》(She's a Lady)、《性愛炸彈》(Sex Bomb)等,首首都是經典名曲。
Tom Jones 是英國傳奇的流行歌手,他在音樂界有超過五十年的經驗。他的真名是Thomas John Woodward,在1940年6月7日出生在威爾斯一個名為Pontypridd的小鎮。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親是一位礦工,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他在學校時並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但他對音樂很有天份,並開始在當地的酒吧和俱樂部演唱。
在20歲時,Tom Jones 被發掘為一位有潛力的歌手,他被簽到了 Decca Records ,並推出了他的第一首單曲 "Chills and Fever"。然而,他真正的突破是在1965年,當他發行了熱門歌曲 "It's Not Unusual",這首歌迅速在全球流行,使他成為了一個國際級的巨星。
自那時以來,Tom Jones 推出了大量的熱門歌曲,包括 "What's New Pussycat?"、"Delilah"、"She's a Lady"、"Kiss" 和 "Sex Bomb" 等。他的音樂風格深受青睞,他的表演激情四溢,為他贏得了廣大的粉絲群。
除了他的音樂成就外,Tom Jones 也在其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曾經在英國電視節目中擔任評審,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他還曾經獲得了騎士勳章,成為了英國的一位爵士,以表彰他對音樂和慈善事業的貢獻。
總的來說,Tom Jones 是一位傳奇的歌手和演員,他的音樂作品和表演使他成為了一個全球知名的明星。他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有時候天賦和努力是可以共存的,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音樂家: Paul Lawler 保羅·勞勒
專輯: Buffalo Sky 水牛的天空
年份: 2008年
類型: New Age 新世紀音樂/ world 世界音樂
《Buffalo Sky 水牛的天空》,英國新世紀電子音樂家 Paul Lawler 保羅·勞勒 2008年的新世紀冥想氛圍音樂專輯。 Paul Lawler 保羅·勞勒 ,來自英國年輕的新世紀電子音樂家、作曲家、錄音藝術家和多樂器演奏家,1971年出生於英國英格蘭。 Paul Lawler 保羅·勞勒 做為新生代新世紀音樂人,不僅創作慾望強烈,而且才思噴涌,專輯都是製作精良,水準不凡,尤其是他在新世紀音樂方面的成績得到了業內和聽眾很高的評價。http://music.baidu.com/album/100609828
主題曲:Nancy Sinatra 南茜•辛納特拉
音樂家:John Barry 約翰•巴瑞
專輯: You Only Live Twice (007 詹姆士•龐德 ~ 雷霆谷)
年分:1967年
風格:Easy Listening 輕音樂 | Soundtrack 原聲音樂 | OST 電影配樂
Nancy Sinatra 南茜·辛納特拉
南茜·桑德拉·辛納特拉 (英語:Nancy Sandra Sinatra,1940年6月8日—)是一位美國歌手及演員。她是歌手弗蘭克·西納特拉的女兒。她的代表作是1966年發行的《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
其他著名作品還有 《Sugar Town》, 1967年第一名的 《Somethin' Stupid》 (與他父親的二重唱), 詹姆士邦德系列電影中 《You Only Live Twice》的標題曲《You Only Live Twice》。與 Lee Hazlewood 有少量的合作,比如 《Jackson》。她與雪兒在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殺死比爾》中合作了序幕曲 "《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 Down)》"。
南茜·辛納特拉於20世紀六十年代早期開始她的職業生涯,不過最初只在歐洲和日本獲得了成功。在1966年的早期,她的歌曲《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這展示了她激昂但十分自然的演藝風格。這也使她大受歡迎,並成為 go-go boots的代名詞。在這首歌的音樂錄影帶中,擁有著蓬鬆隆起的長髮的南茜和另外六個女人身著緊身衣與迷你裙跳舞。這首歌出自 Lee Hazlewood之手,他幾乎製作了所有南茜的歌,偶爾還與她合作二重唱作品,包括《Some Velvet Morning》。在1966、1967兩年,南茜有13次歌曲都登榜,而這些歌都是以Billy Strange為製作人的。
在這四十多年的藝人生涯中,Nancy Sinatra以一頭蓬鬆的金髮和放蕩不羈的個性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她同時留下的還有一系列在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的熱門單曲,其中包括《Sugar Town》以及007系列電影的主題曲《You Only Live Twice》。在參加正式授星儀式的時候,Nancy Sinatra"意外的"穿了牛仔褲,而並沒有穿她標誌性的超短裙。
Nancy Sinatra,不必多說,想必經常歐美60'S的人對她並不陌生,其父母在美國音樂界都是不可輕視的人物,更別說她自己了,她和她父親演唱的"亂倫"的Somethin' Stupid被Robbie Williams和Nicole Kidman翻唱,2005年Audio Bullys截取了Nancy Sinatra的Bang Bang,Robbie Williams另外的一首Millenium是使用她的You Only Live Twice的前奏,Jessica Simpson在2005年就又翻唱了她的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007》和《殺死比爾》的部分原聲都是Nancy Sinatra的經典代表作,《Summer Wine》更是典藏之作。《YOU ONLY LIVE TWICE》,《THIS TOWN》,《100 YEARS》,《SOME VELVET MORNING》等等都屬上乘。
路易斯阿姆斯壯潔白的牙齒、笑口常開的招牌形象,而有一個「書包嘴(Satchmo)-」的外號。他渾厚沙啞充滿磁性的嗓音,賦予歌唱與演奏同等的情感,其獨樹一格的吹奏方式與音樂風格影響多位後代藝人,更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曲如〈Hello Dolly〉、〈What a Wonderful World〉等,成就非凡!
主題曲:Paul McCartney & Wings
音樂家:George Henry Martin,喬治·亨利·馬丁
專輯: Live and Let Die (007 詹姆士·龐德 ~ 生死關頭)
年分:1973年
風格:Rock 搖滾 | 輕柔爵士 Smooth Jazz | OST 電影配樂
Paul McCartney 詹姆士·保羅·麥卡尼爵士,MBE(英語:Sir James Paul McCartney,1942年6月18日-)是一名英國搖滾音樂家、創作歌手、多樂器演奏者以及作曲家,前披頭四(1960-70年)及羽翼合唱團(1971-81年)樂團隊員。根據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保羅·麥卡尼是現代流行音樂歷史上最頂尖卓絕的一位作曲人。
作為前披頭四的成員,保羅·麥卡尼與約翰·藍儂、喬治·哈里森和林哥·史達一起取得世界性的知名度,特別是他與藍儂形成了非常成功而且影響力深遠的創作組合,兩人攜手寫出好些搖滾樂界最受歡迎的歌曲,例如《Hey Jude》、《Let It Be》等都經常被視為流行樂界的金曲,而《Helter Skelter》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首重金屬音樂,《Yesterday》是史上被翻唱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曲,已知目前已經被2,200位以上的歌手翻唱過,並於美國的電視及電台播放多達7百萬次[4]。麥卡尼的事業在披頭四時期完結後依然順遂,他與首任妻子琳達·伊士曼和丹尼·萊恩組成Wings樂團,期間有30首歌打入英國或美國十大歌曲榜,包括《Maybe I'm Amazed》、《Live and Let Die》,《Pipes of Peace》以及與Stevie Wonder合唱的歌曲《Ebony and Ivory》。1977年的《Mull of Kintyre》甚至成為英國史上首支銷量達到二百萬張的單曲,至今仍然保持英國最高銷量(非慈善目的)單曲的記錄。
George Henry Martin 喬治·馬丁爵士 George Henry Martin,喬治·亨利·馬丁,1926年1月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的海布裡,著名的唱片製作人、編曲家、作曲家、音樂家。曾擔任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的製作人,被稱為“披頭士的第五名成員”。期間幫助披頭士樂隊共發行正式專輯12張,取得巨大的銷量和各界的好評,成為享譽世界的金牌製作人。
在他少年的時候,有一次親眼觀看了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的一場交響樂表演,這讓他感到無比驚異,跟讓他萌生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儘管他對音樂有著興趣,但那時的他並沒有從事音樂事業的打算。他曾擔任過一小段時間的工料測量員,以及軍工廠的臨時文書,1943年,17歲的喬治·馬丁加入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航空兵,成為一名飛行員,但是他尚未參加任何一場戰鬥,戰爭就結束了。1947年他退役,此時the Committee for the Promotion of New Music的一名成員叫做悉尼·哈裡森的,鼓勵喬治·馬丁重拾音樂夢想,於是喬治·馬丁來到市政廳音樂戲劇學院,從1947-1950年,他學會了鋼琴和雙簧管。他的雙簧管老師就是Paul McCartney當時女朋友Jane Asher的母親。1948年1月3日,喬治·馬丁與 Sheena Chisholm結婚。
6月6日,喬治·馬丁和披頭士樂隊在Abbey Road錄音室見面,那天樂隊一共錄了4首歌,但Pete Best的鼓技受到了質疑,馬丁也認為樂隊的原創歌曲還不夠好。9月11日,他們錄製了樂隊的第一首單曲《Love Me Do/PS I Love You》,單曲取得了英國單曲榜的前20名的成績,但據說經紀人愛潑斯坦自掏腰包買了一萬張。
Abbey Road錄音室
喬治·馬丁開始作為披頭士樂隊的御用製作人,有時也為歌曲錄製鍵盤和鋼琴的部分。從1963年的《Please Please Me》到1969年的《Abbey Road》,他共為樂隊操刀製作了12張專輯,成績斐然,其中還包括了搖滾史上最偉大的專輯《Sgt.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1969年他還為披頭士自己創建的公司Apple公司製作的動畫片Yellow Submarine(黃色潛水艇)寫了電影配樂。
格萊美獎 1967 -最佳當代專輯(作為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的製作人)
格萊美獎 1967 -年度最佳專輯(作為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的製作人)
★ 格萊美獎 1973 -最佳聲樂作品改編(作為"Live and Let Die"專輯的編曲)
全英音樂大獎 1977 -最佳英國製作人(在過去25年)
全英音樂大獎 1984 -傑出貢獻獎
格萊美獎 1993 -最佳音樂劇專輯(作為The Who's Tommy 的製作人)
格萊美獎 2007 -最佳改編影視音樂專輯(作為Love專輯的製作人)
格萊美獎 2007 -最佳環繞音響專輯(作為Love專輯的製作人)
1989年當選英國唱片業的年度人物
1989年4月,被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99年3月15日入選了搖滾名人堂
2006年11月14日進入英國音樂名人堂
2002年,他在比利時的法蘭德斯國際電影節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2006年11月,他被英國利茲城市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2008年9月,他被都柏林大學的文學和歷史學會授予詹姆斯喬伊斯獎,還榮獲了國際作家和作曲家協會金牌
On 25 May 2010 he was given an honorary membership in the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at the 128th AES Convention in London. 2010年5月25日,音頻工程協會在倫敦舉行的第128屆AES大會授予他榮譽會員稱號 http://123.125.115.53/view/4039385.htm
1. Live and Let Die (Main Title) (Paul and Linda McCartney) – Paul McCartney & Wings <試聽>
2. Just a Closer Walk with Thee (Trad. Arr. Milton Batiste) /New Second Line (Milton Batiste) – Harold A. Duke Dejan & The Olympia Brass Band
3. Bond Meets Solitaire
4. Whisper Who Dares
5. Snakes Alive
6. Baron Samedi's Dance of Death
7. San Monique
8. Fillet of Soul – New Orleans/Live and Let Die/Fillet of Soul – Harlem – B. J. Arnau
9. Bond Drops In
10. If He Finds It, Kill Him
11. Trespassers Will Be Eaten
12. Solitaire Gets Her Cards
13. Sacrifice <試聽>
14. James Bond Theme (Monty Norman)
15. Gunbarrel/Snakebit
16. Bond to New York
17. San Monique (Alternate)
18. Bond and Rosie
19. The Lovers
20. New Orleans
21. Boat Chase
22. Underground Lair
1. Paul McCartney & Wings - Live and Let Die (電影片頭)
1. Paul McCartney & Wings - Live and Let Die (電影片段)
1. Paul McCartney & Wings - Live and Let Die (歌星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