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曲:Sheryl Suzanne Crow 雪瑞兒·蘇珊·可洛
音樂家: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專輯: Tomorrow Never Dies (007 詹姆士·龐德 ~ 明日帝國)
發行時間:1997年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Sheryl Suzanne Crow 雪瑞兒·蘇珊·可洛
雪瑞兒·蘇珊·可洛(英語:Sheryl Suzanne Crow,1962年2月11日-),美國創作歌手、唱片製作人、音樂家和演員。她的音樂融合搖滾、民謠、嘻哈、鄉村和流行元素,已九度獲得葛萊美獎肯定。
雪瑞兒·蘇珊·可洛(英語:Sheryl Suzanne Crow,1962年2月11日-),美國創作歌手、唱片製作人、音樂家和演員。她的音樂融合搖滾、民謠、嘻哈、鄉村和流行元素,已九度獲得葛萊美獎肯定。
她曾和滾石樂團同台演出,也曾和眾多知名歌手合唱,包括米克·傑格、麥可·傑克森、艾瑞克·克萊普頓、盧奇亞諾·帕華洛帝、約翰·庫格麥倫坎、搖滾小子、密雪兒·布蘭奇和史汀等。她曾為蒂娜·透納、唐·亨利和貝琳達·克萊兒演唱和聲,收錄在1991年《劈腿排行榜》電影配樂。可洛的音樂作品包括7張錄音室專輯、2張合輯和1張現場專輯,也曾參與多張電影原聲帶。近期可洛則投入國家廣播公司的《超級製作人》、美國廣播公司的《熟女當道》、迪士尼頻道的《孟漢娜第四季》以及《恢復精神正常和/或恐懼大會》等小螢幕的演出。
大學畢業後,可洛在密蘇裡州芬頓的凱莉森小學擔任音樂老師,假日則在樂團唱歌。一次偶然機遇下,她認識了當地的音樂家和製作人傑·奧利佛。他在聖路易斯父母家的地下室打造了一間錄音室,平時也很熱衷於音樂工作。於是在奧利佛的幫助下,可洛發行了一首短歌,做為聖路易斯百貨公司「Famous-Barr」的廣告曲。她隨後又受邀為麥當勞和豐田汽車作曲。可洛後來在美國節目《60分鐘》上表示,光是那支麥當勞的廣告,就讓她擁有4萬美元的收入。
1987年至1989年間,可洛在麥可·傑克森的真棒之旅演唱會擔任和聲歌手,常和麥可一起演唱〈我就是無法停止愛你〉。她也為許多知名歌手錄製和聲,包括史提夫·汪達、貝琳達·克萊兒和唐·亨利。 雪瑞兒·可洛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007:縱橫天下】、【追情殺手】與【奇異恩典】後第四度與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的電影譜寫配樂。
過去15年來,這位英國出生的音樂人,已經為超過50部電影或電視劇配樂。除了與艾艾普特合作,他也是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殺戮戰警】、【血盟兄弟】、【寶貝男孩】與【玩命關頭2 飆風再起】)與羅倫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酷斯拉】、【星際奇兵】與【ID4星際終結者】)等導演愛用合作搭檔。他以【ID4星際終結者】獲得葛萊美最佳電影或電視類最佳作曲獎。他與艾默裡奇合作的每部作品也都在BMI電影與電視獎有所斬獲。
他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是擔任5部邦德電影製作配樂,包括艾艾普特1999年執導的【007:縱橫天下】、【明日帝國】、【誰與爭鋒】、【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以《You Know My Name》提名葛萊美獎)與【007:量子危機】。
在他受邀為邦德電影配樂前,他對邦德影集配樂大師約翰貝瑞(John Barry)的崇仰,啟發他製作1997年的專輯《Shaken and Stirred》,包含許多受歡迎的經典邦德主題曲,由他重新編曲,並由涵蓋各音樂領域的知名音樂人包括「左外野二人組」(Leftfield)、「果醬」(Pulp)樂團、克莉西海恩德(Chrissie Hynde)、「Propellerheads」與伊吉帕普(Iggy Pop)等人演唱。約翰貝瑞本人聽了專輯後,建議讓阿諾接手為該系列電影1997年的【明日帝國】配樂。
他發跡於英國魯頓,參加赫特福德郡藝術中心課程時,結交另一名潛力藝術家--導演丹尼卡農(Danny Cannon)。他們在1993年合力推出令人另眼相看的處女作【The Young Americans】,阿諾之後再為【星際奇兵】與【雪戰奇兵】配樂。
他的配樂作品還包括【超完美嬌妻】、【你行我素】、【名模大賤諜】、【命運交錯】、【滾石風雲】、【終棘警探】、【Agent Crush】與出現在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羅勃羅裡葛茲(Robert Rodriguez)作品【瘋人鋸院】預告片的片段配樂。
他是英國人氣電視喜劇【大英國小人物】的常駐配樂家,也是另一部Channel 4英國影集【Free Agents】的譜曲者。他為【星際奇兵】製作的主題曲,收錄在電視影集【星際奇兵】原聲帶;他也將朗葛瑞納(Ron Grainer)為【Doctor Who】製作的主題音樂重新編曲,在廣播劇播出。
他還為英國BBC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配樂。
除了在電影與電視的作品,他也與眾多世界馳名的音樂團體與歌手合作,包括「Cast」、「羊毛衫」(The Cardigans)、「天王老子」(Kaiser Chiefs)、「強烈衝擊」(Massive Attack)、「果醬」、娜塔莎貝汀菲爾德(Natasha Bedingfield)、媚兒喜(Melanie C)、碧玉(Bjork,《Play Dead》)、克里斯康乃爾(Chris Cornell)、雪莉曼森(Shirley Manson)與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s)等人。他最近榮獲英國影藝學院頒發的Academy Fellowship最高榮譽。 david arnold_百度百科
★ 電音鬼才 Moby 魔比
1997年,他在自宅的錄音室敲下了『Play開始放』專輯的第一個音符,在那之後,所掀起的銷售異象、'獎'聲鼓勵、授權歌曲挾帶的商業機制..,魔比Moby的音樂,讓全球一步、一步、動了起來!
如果想要屈指細數魔比的來龍去脈,基本上就得擁有統計學中’逐一清點’的好本領,『Play』全球銷售衝破1000萬張大關,在全球26個國家創下白金銷售(光在英國就獲頒5張白金唱片),連著3年獲葛萊美獎提名,還有來自MTV音樂錄影帶大獎與VH1音樂頻道大獎的耀眼成績,這些讓人暈頭轉向的統計,改寫了他的一生,讓他從一個老愛尋開心、
永不屈服且時時刻刻處於自我挑戰狀態的techno/靈魂樂異類,成為「金童魔比Mega Moby」--一個創意四射、崇尚平民主義的閃亮巨星。
現年37、出生紐約哈林區,兼具製作人、創作家、DJ的魔比,打從『Play』世界巡迴上路那刻起就在著手【18】的寫歌,「把60年代靈魂歌手艾爾葛林與90年代trip-hop電星Massive Attack湊作堆」是這次的靈感,【18】不只打通流行脈絡,它的視野就如海洋般遼闊,且十分迷人。一張溫暖、深具情感與凝聚力的專輯。
魔比在輯中演唱4首歌('We Are All Made Of Stars'、'Signs Of Love'、'Extreme Ways'、'Sleep Alone'),同時邀請辛妮歐康諾('Harbour')、安琪史東+饒舌歌手MC Lyte ('Jam For The Ladies')與喬治亞州雙人美聲組Azure Ray ('Great Escape')跨刀。同名曲'18'是鹽湖城冬季奧運閉幕曲的加長版。
全輯所有樂器由魔比親自彈奏,取樣旋律來源廣闊,錄音哲學此番較不強調現場錄音精神,而以作品的情緒質感為優先考量,不光只著迷科技層次。
魔比說:「希望大家除了擁抱它們之外還能從中得到些東西。過去的我偶爾愛唱個反調,作些挑戰性頗高的唱片;現在我覺得,如果想搞得很不隨和,大可用自個兒時間玩就好了;我現在比較希望做出「在人性層面能產生一些重要性」的唱片」。 http://mojim.com/twh100920.htm
過去二十多年來,對於Moby這位美國折衷主義Electronica鬼才,我們一直都是把他稱呼為「紐約市電音製作人/唱作人」。然而,如今大家都需要改口了——因為Moby已由東岸紐約市的老家,而移居至西岸洛杉磯。
繼2011年前作《Destroyed》之後最新發表的第十一張專輯《Innocents》,是Moby移居洛杉磯後首次在當地錄製與受到當地環境所啟發的唱片。在紐約市與洛杉磯製作音樂的分別,現年四十八歲的Moby說:「在紐約,我在我的與世隔絕錄音室工作,那是位於一座大型公寓大廈內,四周圍環繞著數千座公寓大廈、到處都是人群;但與此同時,在洛杉磯,你是可以身處1500萬人的市區中心,但仍然會感到疏離。」
《Innocents》在西岸洛杉磯製作,但不代表他的聲音會變得陽光與海灘。然而今次與以往的其一分別,是Moby本身為電音製作人,過去從不要別的監製為他操刀,但在《Innocents》裡他卻首次引進別人跟他聯袂監製,他是曾與U2、Depeche Mode、Bjork、Madonna合作的英國著名製作人Mark 'Spike' Stent。Moby說他和Mark都是聽同樣的唱片成長,溝通起來可以「一講就明」。更重要,是Mark令到Moby這張本是要作出舞曲取向的唱片,變成感情豐富與個人化起來。
聽著《Innocents》,很多地方都叫我聯想起其1999年奠定性專輯《Play》。
無論是跟Moby同屬Mute廠牌旗下的加拿大唱作歌手Cold Specks唱出的觸動心靈電影感先行單曲〈A Case For Shame〉以及Inyang Bassey唱出Hip Hop Jazz節奏下的〈Don’t Love Me〉那種電音Gospel-Blues風格,還是美國唱作歌手Skylar Grey唱出美麗得令人融化的騷靈Ballad曲目〈The Last Day〉,都好比昔日《Play》時期的〈Why Does My Heart Feel So Bad?〉和〈Natural Blues〉。
而緩慢爵士節奏下電影配樂感濃郁的憂傷樂章〈Going Wrong〉,抑或在女聲Sample與Uplifing電影感弦樂下的Breakbeat舞曲〈Saints〉,皆是Moby的拿手好戲。
大家可有察覺到一直以來為Moby獻聲的客席主唱,都是女歌手來;而男聲都是由Moby自己包辦。也是何解他不獨是電音製作人,同時也是唱作歌手。
在《Innocents》裡的另一突破,是Moby首次邀請男歌手為他客串獻聲,其中更包括兩位美國獨立搖滾界的舉足輕重歌手參與——由Screaming Trees主將Mark Lanegan以其深沉磁性嗓音演繹出的幽幽電音Ballad作品〈The Lonely Night〉,勾勒出頹靡的寂寥夜氛圍;新單曲〈The Perfect Life〉是Moby與The Flaming Lips靈魂人物Wayne Coyne合唱,歌曲有著Sing-along的Gospel式Chorus,陽光明媚得來卻又有點不尋常的感覺。另外,西雅圖Indie-folk唱作歌手Damien Jurado亦為他獻唱了〈Almost Home〉此曲,其假音Soulful歌聲美得令人飄上半空。今次Moby獨唱的歌曲,則只有氣氛慘白的〈The Dogs〉而已。 http://yccmcb.blogspot.tw/2013/10/moby.html
1. Tomorrow Never Dies – Sheryl Crow <試聽>
1. Tomorrow Never Dies – Sheryl Crow <試聽>
2. White Knight
3. The Sinking of the Devonshire
4. Company Car
5. Station Break
6. Paris and Bond
7. The Last Goodbye
8. Hamburg Break In <試聽>
9. Hamburg Break Out <試聽>
10. Doctor Kaufman <試聽>
11. *-3-Send
12. Underwater Discovery
13. Backseat Driver – David Arnold and Alex Gifford of Propellerheads <試聽>
14. Surrender – k.d. lang (Music by David Arnold and David McAlmont, Lyrics by Don Black) <試聽>
15. James Bond Theme – Moby <試聽>
1. Tomorrow Never Dies – Sheryl Crow (電影片頭)
1. Tomorrow Never Dies – Sheryl Crow (演唱者MV)
8. Hamburg Break In 在漢堡裡
9. Hamburg Break Out 漢堡突圍
10. Doctor Kaufman 考夫曼醫生
13. Backseat Driver
14. k.d. lang - Surrender
15. James Bond Theme – Moby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