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曲: Garbage  垃圾合唱團 
音樂家: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專輯: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007 詹姆士·龐德 ~ 縱橫天下)
發行時間:1999年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 Soundtrack 原聲 | OST 電影配樂

 

縱橫天下3.jpg

 

縱橫天下4.jpg


縱橫天下1.jpg


縱橫天下2.jpg

 

Garbage_000.jpg

Garbage  垃圾合唱團   

Garbage是成立於1993年,並在1995年堀起立即震撼樂界四人團體,以其特有音樂視野巧妙搬弄流行、搖滾、噪音等因子迸發不同於時下的鮮明風格,因而獲得樂評激賞其為My Bloody Valentine、Curve、Sonic Youth等噪音美學名團的綜合體。 而由鼓手/混音Butch Vig、吉他/貝斯Steve Marker、吉他/鍵盤Duke Erikson 以及女主唱Shirley Manson等三男一女所組成
 
風格類型 : AlternativeRock(另類搖滾) Grunge(垃圾搖滾)Trip-HopElectronica(電子樂)
 
樂隊風格絕對現代,折衷氣味濃郁卻絕無晦澀之嫌,你可以找到白色軟性噪音、硬、新浪潮和電子節拍等時髦的音樂元素。
 
Garbage_001.jpg
1983年,三位就讀3於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鎮電影學校的三位好友BUTCH VIG(巴升 衛格)STEVE MARKER(史蒂夫馬可)DUKE ERIKSON(杜可伊瑞克森)合夥辦了名為Smart錄音棚,並組成了一支三人樂隊,名為Spooner.
 
80年代原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就讀的Vig讀了二年書就決定輟學參加一個名為Spooner的樂團在其中擔任鼓手一職,因此結交了當時在Spooner擔任主唱及吉他手的Erikson,兩人對玩音樂有志同道合的想法,一拍即合成為長久的合作搭檔。而當時是威斯康辛州大學電影學院學生Marker則是Spooner的樂迷,他用他的四軌機器幫助Spooner錄製歌曲。84年Vig與Marker兩人合資購買八軌錄音設備及一間倉庫實踐多年的夢想,於是名為Smart的錄音室就此產生。
Garbage.jpg
 
在發行過三張車庫搖滾風格的專輯後,Spooner改名為Firetown繼續在Smart Studios錄製專輯。成立Smart錄音室之後Vig及Marker開始為當地的龐克樂團以每一首歌100元美金的酬勞錄製作品,2個天生好手的功力漸漸地在獨立搖滾界打響名聲,接著如Sup Pop、Touch、Go、Slash、Twin Tone等唱片廠牌都選擇在Smart Studios賦與Vig及Marker大任為其旗下藝人錄製專輯。90年代初Vig的音樂生涯有了重大成就,他身為Nirvana的《Nevermind》、Sonic Youth的《Dirty》、Smashing Pumpkin的《Gish》及《Siamese Dream》等專輯製作人,一手打造出Grunge / Alternative領域中的經典傳世作品,成為搖滾樂界地位崇高的製作人。 
 
93年Vig、Marker、Erikson等三位在樂界響叮噹的名牌製作人,開始懷念以前一起玩團的樂趣,於是他們齊力為U2、Nine Inch Nails 、House Of Pain 等團作混音工程 ,三人激發起無限點子促成想要再組團的念頭,於是他們常常在Smart Studios盡其所能把玩各種音源,實驗多種突破及可能性。而當94年某一個晚上Vig正在看MTV音樂台時看到一支團名為Anglefish的音樂錄像帶,深深被留有一頭紅發的女主唱的聲音所吸引,而她正是來自蘇格蘭的Shirley Manson,Vig當下就認定Manson就是他們理想樂團的女主唱。

Garbage_002.jpg 
有了Manson的加入,樂團於是成形,而正當團名懸而未決時,有位大夥共同的朋友來訪Smart Studios無意聽了Vig、Marker、Erikson等人之前錄製的噪音聲響,立即脫口而出“This sounds like garbage”,Vig馬上反應“沒錯,我們就是要將這些垃圾變成一首首歌曲”,於是這個新興團體就有了別具意義的名字-Garbage。
 
花了一年的時間Garbage於95年交出首張同名專輯,Vig表示他們的音樂風格要貫穿Electronica、Rock、Pop等范籌,立圖打破主流音樂刻板形式。由於成員之一的Vig過去風光的紀錄,因此當Garbage步入樂壇,媒體樂評多把重心放在Vig的身上,認為這是一支屬於Vig的樂隊,但是隨著《Vow》、《Queer》、《Only Happy In The Rain》、《Stupid Girl》等單曲的問世,改變了大家的主觀想法,開始著迷於這支四人樂團所散髮的謎樣魅力,以及他們所建構出令人震撼不已的音樂版圖。女主唱Manson不僅具有酷樣的外型,她的聲音時而詭譎迷離,時而慵懶性感,載沉載浮於Vig、Marker、Erikson所處理扭曲、段續、切割的音源中, 投射出融合My Bloody Valentine、Curve、Sonic Youth等瑰麗奇美的噪音圖騰極致。如此石破天驚的專輯獲得樂評一致推崇並且榮膺葛萊美獎包括最佳新人、最佳搖滾歌曲、最佳搖滾團體歌曲三項提名。 無論在商業市場及媒體樂評都獲得成功的Garbage,96年受邀為《羅密歐與茱麗葉》電影原聲帶獻上一首B-Side作品《Number One Crush》,堂堂名列另類排行榜前茅。  Garbage_百度百科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jpeg.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007:縱橫天下】、【追情殺手】與【奇異恩典】後第四度與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的電影譜寫配樂。
 
過去15年來,這位英國出生的音樂人,已經為超過50部電影或電視劇配樂。除了與艾艾普特合作,他也是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殺戮戰警】、【血盟兄弟】、【寶貝男孩】與【玩命關頭2 飆風再起】)與羅倫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酷斯拉】、【星際奇兵】與【ID4星際終結者】)等導演愛用合作搭檔。他以【ID4星際終結者】獲得葛萊美最佳電影或電視類最佳作曲獎。他與艾默裡奇合作的每部作品也都在BMI電影與電視獎有所斬獲。
 
他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是擔任5部邦德電影製作配樂,包括艾艾普特1999年執導的【007:縱橫天下】、【明日帝國】、【誰與爭鋒】、【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以《You Know My Name》提名葛萊美獎)與【007:量子危機】。
 
在他受邀為邦德電影配樂前,他對邦德影集配樂大師約翰貝瑞(John Barry)的崇仰,啟發他製作1997年的專輯《Shaken and Stirred》,包含許多受歡迎的經典邦德主題曲,由他重新編曲,並由涵蓋各音樂領域的知名音樂人包括「左外野二人組」(Leftfield)、「果醬」(Pulp)樂團、克莉西海恩德(Chrissie Hynde)、「Propellerheads」與伊吉帕普(Iggy Pop)等人演唱。約翰貝瑞本人聽了專輯後,建議讓阿諾接手為該系列電影1997年的【明日帝國】配樂。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2.jpeg.jpg
  David Arnold 戴維.阿諾繼
 
他發跡於英國魯頓,參加赫特福德郡藝術中心課程時,結交另一名潛力藝術家--導演丹尼卡農(Danny Cannon)。他們在1993年合力推出令人另眼相看的處女作【The Young Americans】,阿諾之後再為【星際奇兵】與【雪戰奇兵】配樂。
 
他的配樂作品還包括【超完美嬌妻】、【你行我素】、【名模大賤諜】、【命運交錯】、【滾石風雲】、【終棘警探】、【Agent Crush】與出現在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羅勃羅裡葛茲(Robert Rodriguez)作品【瘋人鋸院】預告片的片段配樂。
 
他是英國人氣電視喜劇【大英國小人物】的常駐配樂家,也是另一部Channel 4英國影集【Free Agents】的譜曲者。他為【星際奇兵】製作的主題曲,收錄在電視影集【星際奇兵】原聲帶;他也將朗葛瑞納(Ron Grainer)為【Doctor Who】製作的主題音樂重新編曲,在廣播劇播出。
他還為英國BBC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配樂。
 
除了在電影與電視的作品,他也與眾多世界馳名的音樂團體與歌手合作,包括「Cast」、「羊毛衫」(The Cardigans)、「天王老子」(Kaiser Chiefs)、「強烈衝擊」(Massive Attack)、「果醬」、娜塔莎貝汀菲爾德(Natasha Bedingfield)、媚兒喜(Melanie C)、碧玉(Bjork,《Play Dead》)、克里斯康乃爾(Chris Cornell)、雪莉曼森(Shirley Manson)與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s)等人。他最近榮獲英國影藝學院頒發的Academy Fellowship最高榮譽。   david arnold_百度百科
 
1.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 Garbage 主題曲   <試聽>
2. Show Me the Money
3. Come in 007, Your Time Is Up
4. Access Denied
5. M's Confession
6. Welcome to Baku <試聽>
7. Casino
8. Ice Bandits
9. Elektra's Theme
10. Body Double  <試聽>
11. Going Down/The Bunker
12. Pipeline
13. Remember Pleasure
14. Caviar Factory
15. Torture Queen
16. I Never Miss
17. Submarine
18. Christmas in Turkey
19. Only Myself To Blame – Scott Walker (David Arnold/Don Black)  <試聽>
20. Sweetest Coma Again* – Luna Sea featuring DJ Krush



1.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 Garbage (電影片頭)

1.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 Garbage (演唱者MV)

6. Welcome to Baku 歡迎來到巴庫

10. Body Double 雙體

19. Scott Walker - Only Myself To Blame 只有我自己惹的禍

 

 

音樂家: Scott Walker 斯考特.沃克 
專輯: Bish Bosch
國家: 英國
年份: 2012年
風格: Art Rock 藝術搖滾 l Avantgarde 前衛音樂

 

萬世歌王 : Scott Walker 斯考特.沃克
 
諾埃爾·斯科特·恩格爾(Noel Scott Engel),以其藝名斯科特·沃克(Scott Walker)而聞名,是一位居住在英國的美籍英國創作歌手和唱片製作人。沃克以其動人的聲音和非正統的風格而聞名,這使他從1960年代的青少年流行偶像變成了21世紀的前衛音樂家。维基百科(英文)
 
Scott Walker早已經不是我們所認識的那位活躍於六零年代的英國歌手,從八零年代後他離開了流行音樂範疇走向前衛音樂的製作,有不少樂迷對此感到不解,甚至不再聆聽他現在的作品,但也有新樂迷願意跟隨著他的黑暗旋律走向尚未開拓的現代音樂世界,無論如何,他並不是一直走在時代後端的音樂家,而是站在時代的前端,等待後人追隨上他的腳步。
 
  如果已經熟悉他前兩張作品《Tilt》和《The Drift》,你或許會馬上習慣《Bish Bosch》中聲音進行的方式,但如果你是初次聆聽Scott Walker的音樂,《Bish Bosch》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畢竟它古怪的旋律與怪異的聲響,會讓聽者在聆聽上有些挑戰性。這張專輯就如同前兩張作品的續作,一貫的黑暗、混亂、分裂,也可以說是他前衛作品系列中的第三部曲。
 
  先撇開旋律不談,專輯中難解的歌名與歌詞,使得要進入《Bish Bosch》更加的困難,但對我來說這張專輯是比《The Drift》還來得易聽,至少在節奏的行進上還算得上是緊湊,製造聲音的方式也相當有趣,除了之前使用敲擊肉塊來當拍子外,你可以在〈Corps De Blah〉和〈Tar〉等曲子聽到他以兩把刀子互磨的方式來造音,把磨刀霍霍之音用在音樂上實在是古怪到了極點,讓人聽得不寒而慄。
 
 
Scott Walker 斯考特.沃克 

 我倒是比較喜愛〈Phrasing〉這首,至少裡頭使用較多的搖滾樂器來編曲,但還是聽來相當斷裂,一段電吉他,一段合成器,一段鈴響全都不連貫的串在一塊。更讓我驚豔的是年歲已六十九的Scott Walker,還能保有如此深厚的嗓音,有些人說他的音樂已完全失去旋律性,但他在這唱出的旋律彷彿是由它過往唱出的流行旋律所提煉出的,只是以一種變調、斷裂的方式來表現在他現在的音樂上。
 
  長達21分鐘的〈SDSS14+13B (Zercon, A Flagpole Sitter)〉非常精彩,你很難去辨別自己聽到的是音樂還是其他的什麼,像是把流行(搖滾)音樂丟到果汁機裡打碎成純黑色汁液,再把它倒到杯中一飲而下,嘔心和美味全都在一念之間。單曲〈Epizootics!〉就像是Scott Walker的一場夏威夷惡夢,重覆著低沉的電噪聲、詭異的號角聲、簡潔的鼓擊,聲音如同疾病蔓延在耳蝸。〈The Day the "Conducator" Died (An Xmas Song)〉肯定是今年最怪異的聖誕歌,這次聖誕老人不再穿著紅衣,而是穿上黑色皮衣來獻上聖誕大禮。
 
   《Bish Bosch》不會是一張好聽的專輯,它比較像是Scott Walker用各種聲音在探索現代音樂的深度,聆聽者聽的到多深它就有多深,然而在這一道深不見底的黑溝中,你始終無法精確測量出黑暗的向度。Scott Walker - Bish Bosch | From A Pale Blue Rosary  
 
1. See You Don't Bump His Head' 4:06
2. Corps De Blah 10:11
3. Phrasing 4:46
4. SDSS1416+13B (Zercon, A Flagpole Sitter) 21:42
5. Epizootics! 9:41  <試聽>
6. Dimple 6:47
7. Tar 5:39
8. Pilgrim 2:27
9. The Day The "Conducator" Died 7: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msy651 的頭像
    camsy651

    音樂猩猩 ♩ ♪ ♫ ♬ ♯♭♮. ☆.﹒‧°∴°☆.﹒-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