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Ryuichi Sakamoto %26; David Sylvian - Forbidden Colours EP.jpg

 


 

Ryuichi Sakamoto1.jpg

「Forbidden Colours」是坂本龍一將主題音樂「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配上歌詞而成的演唱曲。獨特的是,「Forbidden Colours」並非將主題音樂原有的旋律唱出來,主題音樂還是在那邊當背景音樂,但演唱的部分卻又是一段新的旋律。
 
《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部份歐洲國家名為Furyo),又譯為《戰場上的聖誕快樂》(戦場のメリークリスマス),是1983 年出品的電影,由日本電影導演大島⋯⋯渚所執導,這也是他第一部英語發音的電影 此電影是根據英國作家勞倫斯•凡•德•普司特(Laurens Van Der Post)的小說《種子與播種者 》(The Seed And the Sower)所改編而成,由傑瑞米•湯瑪斯(Jeremy Thomas)製片。主要演員有大衛•鮑伊(David Bowie)、坂本龍一、北野武、湯姆•康 堤(Tom Conti)。電影配樂者為坂本龍一,主題曲Forbidden colours由大衛•席維安(David Sylvian)所演唱。
 
此部電影最廣為人知的即為它的電影配樂,電影原聲帶皆由坂本龍一所製作,而電影同名主題曲「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獲得廣大的迴響跟歡迎, 將他帶上了音樂事業的一大高峰,並奠定大師的地位。除了在電影中播放的純音樂版本外,坂本龍一也請JAPAN樂團主唱–大衛席維安(David Sylvian)為這首歌 加入了歌詞並演唱,增加一個有人聲演唱的版本,曲名為「Forbidden Colours」,同樣收錄在原聲帶中。
 
01. Forbidden Colours 4:42 <試聽>
02. Bamboo Houses 5:26
03. Bamboo Music 5:39
04. Forbidden Colours - Version II 5:58


 

David Sylvian.jpg

 

 

David Sylvian 大衛•席維安 介紹
文章 by 袁智聰 http://www.mcb.com.hk/online2/article/article.php?did=2&aid=75

前英國New Romantic/Art Rock樂團Japan的靈魂人物?顛倒眾生的天下第一美男子?唯美音樂詩人?還是簡單直接地稱他為一名藝術家?也許這些已彷彿是老掉了牙的說法,但在我們這輩樂迷心目中,他的而且確有著不可多得、無法磨滅的地位。

畢竟他的Brilliant Trees、Gone To Earth、Secrets Of The Beehive等個人專輯,都是八十年代一眾文藝青年必
聽的唯美派音樂經典──如今這樣寫起來也倒覺得有點兒肉麻啊。

或許這是我們的八十年代集體回憶,然而David Sylvian的音樂創作卻從沒有停留在八十年代,請不
要將他Nostalgia起來。只是打後他的作品,都並非為迎合樂迷所需而來,而是隻朝著他的「自我」方針而前行——直至1999年,他推出了Dead Bees On A Cake專輯,才是他自Secrets Of The Beehive後足足十二年來的另一張Song-Based著作,重投樂迷最熱切期待到Sylvian的縈繞心頭優美Avant Ballad聲音。

又正如踏入廿一世紀,Sylvian成立了他的自家獨立
廠牌Samadhi Sound。正當舊公司Virgin在2003年間相繼把Japan及其個人專輯以新封套設計兼Remastered形式作舊酒新瓶再版發行,同年Samadhi Sound廠牌及Blemish專輯的出現,正標誌著他展開了其音樂征途的新一章。

後維珍時代
2000年一張雙CD歌曲精選專輯Everything
 And Nothing,再加上2002年的純音樂精選專輯Camphor,正正為他的Virgin時代作出了圓滿的總結,也象徵丁自Japan時期的80年專輯Gentlemen Takes Polaroids起跟Virgin廠牌維持了超過二十載的合作無間賓主關係,亦已告一段落。

Virgin老早已不再是昔日那所甚具領導性的英倫新音
樂品牌,但這所主流唱片集團到了後來仍能有空間容納到Sylvian,讓他發表談不上有何商業元素的作品,已簡直是奇跡且難能可貴。Sylvian脫離Virgin,其實是早可預料的事,然而他卻沒有蟬過別枝,而是選擇獨立自主地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開設他的Samadhi Sound廠牌。

Samadhi Sound是Sylvian的自家廠牌,也是他由一間古
老農莊倉房改建而成的錄音室,似乎他意圖就此大展拳腳。

而Samadhi Sound的創業作,是他的2003年度個人專輯Ble
mish,縱然這是他繼Dead Bees On A Cake之後的另一歌曲作品專輯,但所打造出卻是一種簡約而寂靜的音樂美學,沒有悅耳窩心的歌曲旋律,有的卻是荒涼的疏離感。

秉承過往Sylvian唱片的精英陣容,在Blemis
h裡亦同樣有精銳的樂手助陣,但這次卻只有僅僅兩人為他伴奏而已,一位是英國Avant-Jazz結他手Derek Bailey,而另一位則是維也納前衛電音製作人Fennesz——禮尚往來,去年Fennesz推出的Venice專輯,又邀請了Sylvian為他主唱了一曲Transit──他難得在別人的唱片裡客串。

瑕疵再造
Samadhi Sound並不多產,在Blemish之後就只有負責在
歐洲地區出版他跟阪本龍一合作的World Citizen而已。直至04年8月至05年初的半年間,Samadhi Sound才先後發表了三張新出品,那分別是紮根洛杉磯的電音製作人Akira Rabelais的冰島A Cappella聲樂專輯Spellewauerynsherde,加州Ambient鋼琴大師Harold Budd的告別作Avalon Sutra/As Long As I Can Hold My Breath,以及Sylvian為Blemish帶來的Remix專輯The Good Son Vs The Only Daughter。

也許大家以為一向Sylvian都跟Remix這東西絕
緣。但其實在1993年間他跟King Crimson主腦結他手Robert Fripp合作The First Day專輯時,便把一曲Darshan抽取出來交由當時得令的電音組合The Grid及The Future Sound Of London製作Remix,向深邃電子舞曲進行探討。但有別於當年,The Good Son Vs The Only Daughter的意義是作為替他在Blemish裡的作品加以Rework/Remake,而多於甚麼舞曲版Remix。

所以為他跨刀的八個音樂單位Ryoji Ikeda、Burnt Friedman、Sweet Billy Pilgrim、Readymade FC、Yoshihiro Hanno、Tatsuhiko Asano、Jan Bang And Erik Honore以及Akira Rabelais,都是一群Leftfield甚至Av
ant-Garde派的製作人,你只會在The Wire裡找到他們的名字,而不是DJ Magazine或IDJ或Jockey Slut。

像The Only Daughter落在日本簡約電音音樂家Ryoji Ikeda手上,便換來簡約的Avant-Garde室
樂風格,效果異常驚豔。而在Tatsuhiko Asano操刀下的How Little We Need To Be Happy,所打造出的典雅輕柔爵士韻味,更恍如回到昔日Sylvian的美好Avant-Ballad聲音。

The Good Son vs The Only Daughter的主旨,是要為Blemish裡本是結
構疏落的歌曲,注入不同的音樂感改造。就耳感而言,這是一張可以比原著更富可聽性的Remix專輯──最重要是Sylvain的主唱,皆全被保留下來。

電音的製作,Burnt Friedman主理下配合單簧管伴奏的Blemish
,F Communication旗下法國製作人Readymade FC主理的A Fire In The Forest(絕美麗在心頭之版本),曾跟Sylvian舊隊友Mick Karn合作過的日本製作人Yoshihiro Hanna(半野喜弘)主理的The Good Son,還有Jan Bang And Erik Rabelais的The Only Daughter讓虛無電音與前衛爵士之交叉感染,Samadhi Sound旗下愛將Akira Rabelais為Blemish代入的抽象電聲Soundscape與Field Recordings,都是為Sylvian本是簡約荒
涼的歌曲進行電音美學再造。

經過重新闡釋下,The Good Son vs The Only Daughter正是要突顯這批David Sylvian歌曲蟄伏著的Poetic Beauty。

(原文刊於《F&B+》 現經重新修改)



David Sylvian 3.jpg

David Sylvian 的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jw!LcZVbaaeFRrBqx.066UgrW8PJQ--/article?mid=871&l=f&fid=55

David Sylvian, 原來的名字是 David Alan Batt,於58年2月23日出生於英國的肯特郡Kent。少年時代與其一同成長的好友Mick Karn、Rob Dean、Richard Barbieri及他的親生弟弟Steve Jansen組成樂團,輪流玩奏一些David和Mick的作品,目的只是出於一種避世的少年情懷。直至77年在一個公開的音樂比賽中掄元而得到Hansa廠牌的一紙合約。

翌年,樂團以Japan的名字推出處女作Adolesc
ent Sex及同年後期的Obscure Alternatives,曲風是Bowie、T Rex及New York Dolls影響下的Glam Rock,而反應是以日本市場最為熱烈。78年在Synth Pop包裝下推出Quiet Life,並翻唱騷靈歌手Smokey Robinson的I Second That Emotion。80年樂團推出Gentlemen Take Polaroids,保持著Synth Pop的外衣,但Burning Bridges及Nightporter所營造的陰沉氛圍把樂團提升到另一個層面,其中以Nightporter優美的鋼琴主調最為突出。80年一張用上毛澤東半身黑白照為唱片封面設計元素的Tin Drum接續Gentlemen Take Polaroids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東方音樂的影響在這製作中俯拾皆是,而碟內的Ghosts在英國亦成為大熱作品。

可惜偏偏在樂團達至最高峰的時候就宣告解散

80 年代解散的 Japan樂隊,是當年知識青年最愛的英倫樂隊,他們的
出現直至現在都是代表著 Fashion、前衛、潮流的標誌。尤其是當年《Tin Drum》大碟更被很多音樂人視之為經典,將東方音樂與電子音樂進行了完美無缺的融合,同時在歌詞方面david以一位西方藝術家的位置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思辯!《Tin Drum》堪稱是西方當代音樂史上一座無法超越的里程碑


David Sylvian 2.jpg

1985年David Sylvian脫離了Japan,開始自己個人的音樂藝術生涯,探尋更為純淨的精神靈性和超然的詩人哲思,1987年david推出了個人的第4張專輯《Secrets Of The Beehive》,從此以後David Sylvian便將世俗人間的流行,搖滾遠遠的拋在身後,他的每一首作品就像那千年的渾然天成的鑽石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傾聽David的歌曲無疑就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的淨化。你終於可以從滾滾紅塵中抽身而出,回歸人性最初的淨土,或者你也許會來到明暗世界的交界處,在天地之間的的混沌中感受遠方的光明,有一些迷惑與悵惘卻有不甘宿命的擺布。

除了是一位出色的音樂人之外,他更是出名的詩人同畫家,
在 90年代他已經在倫敦及紐約等多個地方舉行畫展,並且得到很高的評價。

在David Sylvian《Secrets Of Beehive》那唯美深邃的世界……他一邊彈奏鋼琴一
邊清唱出了專輯的第一首作品《September》,這不禁讓人想起了Japan時期同樣用鋼琴伴奏的經典名作《Night Porter》,不過有所不同的是《Spetember》已經沒有了《Night Porter》的凄美和鬼魅,取而代之的是一份folk—Blues的動人情懷。 專輯中最令人如痴如醉的當然是“When Poets Dreamed Of Angels”中空靈無比,晶瑩剔透的吉他solo,浮現在人腦海的是一幅阿拉伯民間的美妙風景,David Sylvian他非常喜歡創作這種吉他小品,在91年的“Rain Tree Crow”中亦有一首同樣風格的“Red Earth”。

  “Mothers And Child”是一首日本民樂風格十足的作品,味道十分的
醇厚。令人驚嘆的是David Sylvian在其中加入了即興鋼琴段落,可謂是與john Zorn後現代爵士的理念不謀而合,手法非常先鋒!這兩種具有矛盾性的音樂不但沒有互相排斥分裂,反而水乳交融。可以說“Mother And Child”是專輯中最具實驗性色彩的作品!

在專輯中最值得推崇是“Let The Happiness In”,背景中風琴的吹奏凝造出莊重聖潔的教堂氣氛,短
號的加入又平添了濃濃的懷舊氣息,這其實是David Sylvian一首百聽不厭的ambient作品,大家可以盡情的投入其中,去感受David Sylvian靈魂深處那份王爾德式的憂傷與略帶頹廢的浪漫,一切盡在不言中………。
  《Secrets Of The Beehive》的最後一首作品“Forbidden Colous”曾經收錄於1983年大島渚的電影《Me
rry Christmas,Mr.Lawrence》。 阪本龍一畫龍點睛的鋼琴宛如寒冬天地之間的灰色雪花,飄向人世間的最後一滴鮮血。背景的弦樂與David悲天憫人的歌聲將愛的無助,愛的絕望表現的淋漓盡致。每次聽這首歌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川端康成的小說《古都》的結尾。雖然兩者沒有任何關係。這絕對是一首百聽不厭,動人心魄的經典佳作!

  傾聽過David Sylvian的音樂,你會發現David Sylvian是一位在人世間孤獨漫步的天神,他永恆的
歌唱生命的價值,宗教的博大精深,還有大自然千百萬化的
美麗…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yuichi Sakamoto - Tony Takitani.jpg

藝術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專輯名稱:Tony Takitani 東尼瀧谷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Ambient 氛圍/ OST 電影配樂
發行時間:2005年

 

原著:村上春樹
編導:市川準( Ichikawa Jun )
演員:尾形一生 ( Issey Ogata)
   宮澤理惠 ( Rie Miyazawa )
   遠藤祐美 ( Yumi Endo )
日本 / 2004年 / 75分鐘 / 普通級
得獎:2004 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影評人費比西獎、青年評審獎
   2005美國娛樂週刊 Entertainment Weekly 選為年度十大佳
   2005 洛杉磯影評協會最佳配樂 NO.2
   2005 美國日舞影展 Grand Jury Prize 入圍
   2005 金馬國際影展最賣座電影
   2006 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入圍

 
根據村上春樹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東尼瀧谷》,採取意識流手法敘述關於孤獨的故事。配樂由阪本龍一製作,多為旋律優美的鋼琴小品,點綴於略顯沉悶的電影中間,很好地烘托出了孤寂的氣氛,令影片增色不少。
 
01. DNA/Intro
02. Solitude
03. DNA
04. Bottom
05. Fotografia #1
06. Fotografia #2
07. Solitude #2
08. Harmonics #1
09. Solitude - One Note
10. Harmonics #2
11. Solitude - Theme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專輯名稱:Derrida 德西達
風格 : Soundtrack 原聲/ Experimental 實驗 / OST 紀錄片配樂
發行時間:2002年


Derrida 是a 新聞紀錄片 影片 關於 哲學家 Jacques Derrida 指揮 Kirby迪克 并且Amy Ziering Kofman和發布 2002. 哲學家,以他的能將被採訪的勉強經常是著名,在個人生活中顯示,在他的家庭之中和由documentarians採訪關於他的想法。 幾個插曲當前段落從Derrida的工作,讀了聲音在由Kofman。 標記Z。 Danielewski作者 葉子議院 擔當編輯和在聲音工作為影片。 電影配樂組成了 Ryuichi Sakamoto.

◆2001 與和平組織成員出版《No War》。 《Derrida》、《Alexei and the Spring》作曲與演奏。 911事件後成立911追思網站「祈禱的廢墟」: 〈Casa-故鄉的Bossa Nova〉日本版發行。 〈Zero Landmine〉獲日本單曲榜冠軍。 David Sylvian專輯〈Everything & Nothing〉發行。 M2/S組合巡迴日本 

◆2002 《Alexei & the Spring》在日本與柏林影展首映。 《Derrida》在Sundance首映。 M2/S <Casa>美國巡迴,巡迴最後一天 在紐約灌錄<A Day in new york芭莎諾瓦在紐約 

1 Jd023 2:18 
2 Jd004 4:17 
3 Jd024 0:29 
4 Jd005 2:08 
5 Jd025 0:44 
6 Jd006 1:02 
7 Jd026 2:39 
8 Jd007 1:49 
9 Jd027 2:17 
10 Jd008 1:26 
11 Jd028 4:49 
12 Jd009 3:21 
13 Jd001 1:01 
14 Jd010 1:35 
15 Jd002 3:21 
16 Jd011 1:29 
17 Jd003 0:16 
18 Jd012 1:28 
19 Jd018 2:59 
20 Jd013 1:49 
21 Jd019 3:01 
22 Jd014 1:09 
23 Jd020 2:38 
24 Jd015 2:51 
25 Jd021 2:38 
26 Jd016 3:50 
27 Jd029 2:13 
28 Jd017 0:56 
29 Jd022 4:53 



23、24、 5 、25、 6 、26

27、8 、28 、1

18 、19 、20 、29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專輯:Femme Fatale 蛇蝎美人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OST 電影配樂
發行時間:2001年


電影:蛇蝎美人 Femme Fatale (2002)
外文別名:Femme Fatale(2002) (France)
別 名:雙面驚悚/絕色偷天
導 演:布賴恩·迪帕爾馬 Brian De Palma
主 演: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 、 彼德·考約特 Peter Coyote、格雷戈·亨利 Gregg Henry
上 映:2002年04月30日 ( 法國 )
地 區:法國 ( 拍攝地 )
對 白:英語 法語
評 分:6.4/10( 4879票 )
顏 色:彩色
聲 音: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 長:110 分鐘
類 型:犯罪 驚秫 奇幻
分 級:瑞典:15 英國: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德國:16 法國:U 智利:14 挪威:15
瑞士:16 美國:R
監制: 泰拉克.本.艾瑪 Tarak Ben Ammar Marina Gefter
影片評價: ★★★

影片簡介

   勞拉·艾什(麗貝卡)是一位風騷狡猾的雙性戀女人
,她與同伴瑞西、威克斯計劃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撈一票。著名導演雷吉斯·瓦格涅的新作《東方西方》舉行首映式,明星們紛紛盛裝出席,勞拉也混跡其中,她的目標是一位小明星的佩戴價值1千萬的鑽石項鏈。在盥洗室裡,勞拉一邊與女明星親熱,一邊神不知鬼不覺地用一條仿製項鏈換下了真品。一切進行得十分順利,可就在這時威克斯闖了進來,並要殺死那名女星。勞拉卻不願惹出更大的麻煩,便出手阻止,兩人扭打起來。最後她拋下兩位同黨的屍體,攜帶珠寶逃往巴黎。

  雖然勞拉小心翼翼地隱匿行蹤,但依然感到危機四伏。
她偶然遇到了一名與自己幾乎長得一模一樣的神秘瘋女人莉莉,在目睹其自殺後,勞拉頂替了莉莉的身份逃往美國,在那裡她擺脫了自己黑暗的過去,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隨著英俊的小報記者尼古拉斯(班德拉斯)的出現,勞拉的新身份又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這名英俊的記者,對她不欲人知的過去窮追不捨。從前
的她,可能無法招架他的魅力而愛上他;然而現在的她,卻必須不惜任何代價以求自保。在命運的作弄下,勞拉最後不得不做出抉擇─繼續過別人的生活,還是恢復原來的身份。

  影片點評

  或許這樣的電影註定既無法席捲票房,亦難以在電影節
上有所作為,它屬於某一部分有特殊偏好的觀眾。那些對黑色電影感興趣,熟悉經典黑色片的人將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並可發現德帕瑪用心良苦之處。

  影片靈巧地把敘事電影中最古老的元素 --戲劇張力與黑色風格以及21世紀的電影技術編織在一
起,基本抽離了現實語境,把作品變成純粹的對糾纏於激情中的罪與罰的影像演繹。他以一系列驚人的場景將影片一步步推入黑色夢魘中,充斥著離奇的轉折,戲劇性的突變,難以置信的巧合,誇張而古怪的懸疑,情節發展走向完全不可預測的荒誕。

  德帕瑪將過去作品中的精華都重新選擇組合拼接到影片
中,其中能發現許多以往影片的影子,幾乎包括了所有他感興趣的問題。同時他也將一些大師偷梁換柱,拼湊了若干經典名作的場面或元素。這種改寫經典,重塑類型的手法無疑是他的拿手好戲。

  電影技巧的簡約精緻,或許確實達到了可列入學院分析
教材的高度,至於某些影評人聲稱這是一部值得大書一筆的作品,將載入史冊,大概就有些言過其實了。


01. Bolerish

電影<蛇蝎美人>的配樂大碟,不管電影當時是否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從配樂來看,是相當成功的,從第一首長達13分鐘的主題旋律就可以聽出他的氣勢不凡.並且仿佛,或者可以確定的說這段旋律很熟悉,應該是一段流傳度很光的旋律.

事實上那部電影是很相當出色的,一部足以成為電影學院教
學片的題材,“Femme Fatale”乃是40、50年代黑色電影中盛行的一種女性角色的通稱。在《馬耳他之鷹》、《雙重保險》這些經典作品中,都有一名欺騙、控制男主角的淫蕩女人,她的背叛與不忠折射出那個時代彌漫於社會的性的不安全感。勞倫·芭考爾、麗塔·海華斯都是當時著名的蛇蝎美人,而到了90年代這一形象又在莎朗·斯通(《本能》)、金·貝辛格(《洛城機密》)身上得以重生。德帕瑪說:“我想要一位有趣,性感,而又殘酷的女主角,她能夠激起觀眾強烈感覺。我有意從 40、50年代電影中普遍存在的經典‘Femme Fatale’形象中汲取靈感並把它變成一個現代故事。

這部影片構思產生於2000 戛納電影節時,採取獨立製片的方式運作在法國完成,連攝
影師都是呂克·貝松的老搭檔,戛納電影節主席吉爾斯·雅各布、導演雷吉斯·瓦格涅、女星桑德琳娜· 博奈爾都欣然客串。實際上由於《蛇眼》《火星任務》連遭敗績,德帕瑪遠走歐洲,他認為自己是好萊塢體制的犧牲品,而歐洲素來偏愛那些風格獨具、擅長改寫類型片的好萊塢電影作者,在法國他受到了很高的禮遇與評論。當然在美國人眼中他是被“流放”了。

01. Bolerish [13:41] <試聽>
02. Stop or I'll Shoot [1:05]
03. Rage [4:00]
04. Double [3:22]
05. Tregedy [6:33]
06. Deja Vu [3:37]
07. Searching for Gun [0:46]
08. In Caf? [4:02]
09. Blouse off Shoulder [3:03] <試聽>
10. Out of Water [4:34]
11. Future [2:48]
12. Ddja Vu II [5:30]
13. Bolerish - Piano Version [4:43]
14. Altar interprepar Elli Medeiros [5:16]
15. Sexe interprepar Damien Saez [3:58]


09. Blouse off Shoulder09. Blouse off Shoulder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導驗 : 大島堵
電影名稱:Gohatto 御法度
風格 : Soundtrack 原聲/ Ambient 氛圍/ OST 電影配樂
發行時間:2000年


「御法度」予告編


1865年夏的京都,德川幕府创建的法度森严的新撰组遴选新队员,下级武士田代彪蔵(浅野忠信)和美少年加纳惣 三郎(松田龙平)因剑术出类拔萃被选中。初入队,加纳即出色地完成处决破坏法度的队员的命令。

队中有人传言加纳和田代是一对,同时加纳与 另一队员汤泽藤次郎也保有暧昧关系,不久,汤泽被杀,几
番带加纳去欢场的山崎也遭人偷袭,新撰组正负组长近藤和土方(北野武)根据现场留下的短刀将田代定 为凶手,并命加纳前去讨伐田代,然而实际上,一切死亡事件都系加纳精心策划,他的美貌已经使整个新撰组陷入混乱中。

1. Opening Theme (02:01)
2. Souzaburoh (02:04)
3. Taboos (02:09)
4. In Bed (02:08)
5. Execution (02:48) 
6. Match (03:56)
7. Gate (02:09) 
8. Temple (00:49) 
9. Suggestion (02:07) 
10. Affair (02:48)
11. Murder (06:17)
12. Supper (07:14)
13. Funeral (02:13)
14. Persuasion (03:46)
15. Prostitute (02:44)
16. Assassination (01:22) 
17. Duty (01:38)
18. Ugetsu (03:54)
19. Killing (03:06)
20. End Theme (05:00)
21. Gohatto - piano version (04:32)

5、7、8、9、16

11、14

12、13

15、16、17、18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導驗 : 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爾
電影名稱:High Heels (Tacones Lejanos) 高跟鞋
風格 : Downtempo/ Latin Jazz 拉丁爵士/ Soundtrack 電影原聲
發行時間:1992年


1992年, 阪本龍一為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爾的影片《高跟鞋》配樂。
Luz Casal接受了導演阿莫多瓦的邀約為電影【高跟鞋】灌
錄〈Piensa En Mi〉、〈Un Ano De Amor〉等兩首感動人心的歌曲

1. Main Theme (03:05) 
2. Tacones Lojanos (01:56)
3. Trauma (03:02) 
4. Becky's Guitar (01:02)
5. Plaza (01:12) 
6. Kisses (01:09)
7. Un Ano de Amor (03:20) (Luz Casal) <試聽>
8. El Cucu #1 (04:28) <試聽>
9. El Cucu #2 (04:16)
10. Murder (00:35)
11. Interrogation (04:23)
12. Driving to Confess (01:07)
13. Tele 7 (00:10)
14. Rebecca's Arrest (01:05)
15. Piensa en Mi (04:27) (Luz Casal)  <試聽>
16. Autumn Sonata (00:50)
17. Released Rebecca (01:58)
18. Letal's Secret (00:56)
19. Ambulance Ride (00:21)
20. End Title (03:05)


8. El Cucu #1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74710/

LUZ CASAL 最初是專研古典藝術與歌聲,後來意外走入 西班牙流行音樂,以特殊歌曲與聲音進入歐洲,贏得許多歐
洲歌迷喜愛,她一開始非常辛苦,最後才開始賣座實在來至於特殊聲音

被稱作”伊比利亞歌後”的西班牙歌手Luz Casal無論從搖滾樂到流行情歌,從傳統民謠到現代電
子樂,都能夠駕輕就熟。Luz的音樂生涯起於1980年,在10年間陸續發行了5張專輯,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穩步發展。Luz Casal無論從搖滾樂到流行情歌,從傳統民謠到現代電子樂,都能夠駕輕就熟。西班牙導演阿爾莫多瓦曾經邀請她演唱影片《高跟鞋》主題歌《Piensa En Mi》和插曲《Un Ano De Amor》,她1992年和Ry Cooder以及Carlos Nunez合作的《Negra sombra》(黑影),改編自Rosalia de Castro的詩作,導演阿列楊多·阿梅納巴(Alejandro AMENABAR)在他2004年的影片《安樂死之謎》(Mar adentro)選用了此曲,這首曲子也作為Bonus曲目再次收錄在Luz 2004年的新專輯《Sencilla Alegria》中。


http://washood.blogbus.com/logs/44554219.html

Luz Casal(google音樂譯作“路滋卡莎爾”),西
班牙流行歌手,1958年11月11日生於Boimorto,在西班牙北部奧維亞多省長大,從事流行歌曲、鋼琴和芭蕾舞曲創作,後來移至馬德裡謀求更多發展。

她成名於20世紀八十年代初,以西班牙語流行歌曲著稱。
這個時間她發表了法語歌曲《Duel au Soleil》(西班牙語名《Un nuevo dia brillara》),成為熱門歌曲

1992年和著名導演波多·阿爾莫多瓦的電影《情迷高跟
鞋》中的合作演唱《Piensa en mi(想念我)》以及《Un Ano De Amor(愛的一年)》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兩首歌曲都是她1991年發表的作品。
2007年Luz Casal被發現有乳腺癌並開始接受治療,七個月之後,
她向外界宣布已經戰勝了疾病。
Luz,在西班牙語中是“光線、光明”的意思。



15. Piensa en Mi


7. Un Ano de Amor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yuichi Sakamoto %26; Robin Scott - The Arrangement.jpg

 

專輯:The Arrangement

 

風格 : Synth-pop 合成器流行/ Electronic 電子
發行時間:1982年
  
81年的時候,阪本 龍一跟Robin Scott曾經有過一次叫The Arrangement的合作,當時最後一曲是Happy Ending,但其實這是翻玩Yellow Magic Orchestra時期的作品,我還是喜歡翻玩版本,不過,這個初冬,我無法抑制聽YMO的慾望。
 
Robin Scott 介紹
 
Robin Scott,M的主唱,從事音樂40餘年,風格從民謠到Punk到New Wave無所不及,Woman from the Warm Grass是他早期比較民謠化的一張專輯,1969年Edsel發行,06年Sunbeam再版。
 
近年的歌星已不流行使用全名作為自己的名字﹐許多時候都只是用一個單字而已﹐然而早在1979年﹐英美樂壇也出現這情況﹐而且還只得一個字母 - M。
 
M的原名為 Robin Scott﹐來自英國﹐他雖然發行過幾張唱片﹐然而最好成績也只有此曲而已﹐得到英國流行榜第2位 (1979/MCA)﹐而美國方面就得到 Billboard冠軍 (1979/Sire)﹐ 成為唯一上榜歌曲。
 
其實筆者認識他的歌曲也僅此一首 Pop Muzik而已﹐當年因為哥哥買了兩盒 Disco音樂卡帶﹐其中一盒 Super Disco Hits (1979/Polydor) 便收錄了此曲。因為此曲被放在 Side A的第一 Track﹐加上歌詞簡單而重覆﹐所以非常搶耳﹐不過礙於 Polygram的歌曲偏向於歐洲﹐所以收錄在這些跳舞歌曲合輯中的歌曲﹐不一定都是是歐美流行的名字﹐所以一直都以為是唱片公司選上了上好的 Side Track而已﹐沒想到後來看音樂資料書﹐發現 Pop Muzik也是美國大熱歌曲﹐而 Muzik這一個字﹐一直都成為筆者的偏愛。
  
01. THE LEFT BANK [0:04:27.13]
02. THE ARRANGEMENT [0:04:50.13] <試聽>
03. JUST ABOUT ENOUGH [0:04:35.69]
04. ONCE IN A LIFETIIME [0:04:57.46]
05. WAR HEAD [0:04:37.97]
06. LEXINGTON QUEEN [0:04:53.16]
07. FRONT LINE [0:05:02.86]
08. HAPPY END [0:04:37.50]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專輯:Behind The Mask + 3
風格 : Electro 電子/ Synth-pop 合成器流行
發行時間:1987年
 
Behind The Mask這首經典歌曲,由Chris Mosdell與坂本龍一合寫,最早出現於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1979年的大碟Solid State Survivor之內,算是YMO早期的名曲之一,日後坂本龍一也曾多次作過重新演繹。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Behind The Mask 面具之後】
音樂:Yellow Magic Orchestra 黃色魔法樂團
專輯:Solid State Survivor
風格 : 
Synth-pop 合成器流行/ Techno, Electro, Electronic 電子
發行時間:1979年


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坂本龍一與細野 晴臣
、高橋幸宏所組成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從此發跡享譽國際,成為世界知名的合成樂器??樂先趨的電子樂團。1983年YMO解散後,?本龍一轉往電影配樂發展,先後為多部知名電影擔綱作曲配樂工作,近年來不斷創新嘗試各個面向的音樂風格的創作,從電子樂、Bossa Nova甚至劇場音樂都皆有新作陸續問市。 知名電影配樂作品有【俘虜】、【末代皇帝】、【遮蔽的天空】、【高跟鞋】、【小活佛】、【鐵道員】、【星星少年】、【村上春樹東尼瀧谷】等。

有趣的是,適逢當時Quincy Jones正在為Michael Jackson製作Thriller大碟,聽到此曲即驚
為天人,於是Michael Jackson把原曲上加了幾段新旋律,寫好歌詞,準備收錄於Thriller 大碟內。
但最後由於一些版權分配的問題,這首半製成的作品,未有
收錄於Thriller大碟之內。

後來,Michael Jackson的鍵琴手兼音樂會音樂總監Greg Phillinganes於他的個人大碟Pulse(1
985)內,重新演繹了Behind The Mask,這版本曾於美國的R&B流行榜上個第77位。


【Greg Phillinganes - Behind The Mask 面具之後】
音樂:Greg Phillinganes
專 輯:Pulse
風格 : RnB/Swing 節奏藍調, Future Jazz 未來爵士, Synth-pop, Disco 迪士可
發 行時間:1984年


事 有湊巧,後來Greg Phillinganes亦成為了Eric Clapton樂隊的鍵琴手,此曲及後亦被Eric Clapton看中,再次重新演繹,1987年,最高曾
打上英國細碟榜的第15位。
原曲的電子舞曲風,到了Eric Clapton的手上,變成了另一回事,Hard R&B及較Bluesy 的曲風,加上Phil Collins的強勁鼓擊,Horn Section的Funky節奏,音樂真是神奇,放入了
不同的調味料後,可以炮製出一個如此截然不同的版本。


【Eric Clapton - Behind The Mask 面具之後】
音 樂:Eric Clapton 
專輯:August
風格 : Blues Rock 藍調搖滾, Pop Rock 流行搖滾 
發 行時間:1987年


最近,唱片公司將好些Michael Jackson的生前遺作,重新混音,並輯錄成大碟MI
CHAEL,其中,當年他曾經演繹過Behind The Mask的歌聲,再次重現人間。

一首32年前的舊歌,又再一次 復活。只可惜,即使科技再
先進,歷史卻永遠不 能改寫,這位一代音樂巨星,我們只可透過這些 音樂上的蛛絲馬跡,繼續懷緬。
http://rudileung.com/2010/12/28/ymo-michael-jackson-behind-the-mask/

【Michael Jackson 麥可傑克森 - Behind The Mask 面具之後】
音樂:Michael Jackson 麥可傑克森
專輯:Michael
風 格 : RnB/Swing 節奏藍調, Pop Rock 流行搖滾, Ballad 
發行時間:2010年

《Behind the Mask》(面具之後)是流行之王Michael Jackson於2010年12月14日推出的全新專輯
《Michael》 中的單曲之一。
  據內部人士透露,邁克爾的新專輯相當強勁。據他透露
,《Behind the Mask》是他最喜歡新專輯上的歌曲之一,他聲稱,“一旦你聽過,旋律就會縈繞在你腦海里,忘不掉。”

  邁克爾·傑克 遜(Michael Jackson)寫過許多歌,也錄過許多歌,其中很多都
未發行。未發行作品中最著名,也最珍貴的錄音,也許是他的《面具背⋯⋯後》(Behind The Mask)版本。

  最初的有背景合唱的器樂版本 是由“黃色魔法管弦樂隊
” (Yellow Magic Orchestra)製作,收錄在他們1979年的專輯《固態倖存者》(Solid State Survivor)中,創作者為克里斯·摩斯代爾(Chris Mosdell)和阪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昆西·瓊斯(Quincy Jones)在《顫慄》(Thirller)時期(一說為Off The Wall時期)聽了黃色魔法管弦樂隊的版本後,介紹給了邁克爾。

詳細背景
  創作:Michael Jackson 麥可傑克森, Chris Mosdell, 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製作:Michael Jackson, John McClain

  聽過由 Yellow Magic Orchestra表演的《面具背後》之後,邁克爾與阪
本龍一聯繫,徵詢許可為這首歌填詞。這首歌最近由John McClain完成。它由Michael Jackson, Chris Mosdell和阪本龍一創作,Michael Jackson和John McClain製作。《面具背後》包含了由YMO演奏的《面具背後》樣帶片段。
編輯本段《Michael》在法第二支單曲

   2月3日邁克爾傑克遜遺產管理委員宣布將在法國發行
《面具背後》,作為第二波主打歌

http://baike.baidu.com/view/4773812.htm


曲目

1 Behind The Mask 5:29   <試聽>
2 Risky 6:22
3 Field Work 5:07
4 Steppin' Into Asia (TV Track) 3:39
5 Field Work (Edit) 2:34
6 (Instrumental) 3:57


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 Behind The Mask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導演: Brian DePalma 布賴恩·迪帕爾馬
專輯:Snake Eyes 蛇眼
風格 : Hip Hop 嘻哈/ Rock 搖滾/ OST 電影配樂
發行時間:1998年


 1952年生於東京,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很早就就學於Taminosuke Matsumoto(一個Hindemith的熱愛者),畢業於東京大學美術音樂系電子和民樂專業。受Kraftwerk的原創電聲樂(proto-electronica)啟發,坂本在70年代末和人合作創建黃魔管弦樂隊,賣出幾百萬張專輯並在亞洲很多國家舉辦過現場演奏會。從此,他就作為一個製作者和演奏者,在紐約和東京過著一種雙重的生活。他的電影原聲使他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不被好萊塢的商業機器所同化的電影配樂家。坂本為Bernardo Bertolucci的詩史電影《末代皇帝》所作配樂贏得了包 括1987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和格萊美獎在內的眾多獎項,他最新的為導演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Palma)的《蛇眼》所作的配樂中嘗試將Mahler和 Miles Davis的風格糅合起來。女歌手Meredith Brooks也為電影《蛇眼》創作並灌錄了一首歌“Sin City”(罪惡之城)。 

一場毫無勝算的賭局,一樁沒有破綻的謀殺,一個懸案充滿
了陰謀的懸案,一名無路可退的警探。整部電影就象是一本偵探小說,三名目擊者的說辭猶如黑澤明的《羅生門》,讓案情充滿懸疑,觀眾身臨其境的跟隨著尼古拉斯凱奇如抽絲剝繭般的一步步深入劇情,讓意料之外的謎底水落石出。。片中,尼古拉斯凱奇身穿蛇皮夾克,表演狂放而隨意。


1.Snake Eyes (Short Version)
2.Assassination
3.The Hunt <試聽>
4.Julia's Story #1
5.Tyler And Serena <試聽>
6.Kevin Cleans Up
7.You Know Him
8.Blood On The Medals
9.Crawling To Julia
10.The Storm
11.Snake Eyes (Long Version)
12.Sin City - Meredith Brooks  <試聽>
13.The Freaky Things - Lakiesha Berri



3.The Hunt 


5.Tyler And Serena


【Meredith Brooks 瑪芮斯.布魯克絲 - Sin City 罪惡之城】

白金銷售的保證---女吉他手 Meredith Brooks 瑪芮斯.布魯克絲

meredith brooks 出生在美國的俄勒岡市,在市郊一個名叫科瓦利斯的小鎮上
長大,她父親是縣司法官,母親是設計師。她第一次公開表演是幼稚園,可真正接觸音樂是受到同胞姐妹的影響。

  11歲 時,brooks 得到了姐姐的一把吉他,開始模仿 bonnie raitt、eric clapton 和 pretenders 樂隊的吉他彈奏。brooks 天資聰穎,又非常熱情、具有創造力,在連續跳了兩級,高中畢業的時候,她彈奏吉他的技藝已很熟練了。

  再加上父母的鼓勵,brooks 青少年時代就不斷在
波特蘭和西雅圖地區許多不同的樂隊裏擔 任伴奏。同時,她開始寫歌、錄製 demo 帶,其中一首“see it through my eyes”(透過我的雙眼去看)於13年後的1997年發表。經過多年的刻苦學藝,最後 brooks 決定到其他地方發展事業。為此,她在1986年來到洛杉磯,她的目標可不是成為女吉他手那麼簡單。

  可是洛杉磯畢竟不是俄勒岡,起初人們並不接受她的音
樂,直到1988年才有了轉機。當時前go-go's 成員 charlotte caffey 邀請 brooks 加入她的女子組合 graces (此組合在1991年解散前於a&m唱片公司出過一張《perfect view》專輯)。其間 brooks 日漸顯示了對玄學、心理學和瑜珈的興趣。grace 解散後,使她對音樂的執著轉化為一種精神上的探索。之後她一直忙於慈善工作和其他事務,但這並未影響她的音樂理念,長期的休息正是為了新的開始。

  20世紀90年代中期對 brooks 來說是重新複出的最佳時機,這要部分感謝 alanis morissette 的暢銷曲“you oughta know”。當著名 capitol 唱片公司預料到 brooks 的作品“bitch”(壞女人)大有商業前途時,便立即
與這位吉他彈唱歌手簽訂了合同,並在1997年3月發行了這支單曲。一個月後,brooks 的首張專輯《blurring the edges》(弄糊邊界)在唱片店上櫃。其中歌曲明顯沒有 alanis 的狠勁,但是放肆的聲音和含蓄的怨恨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有時 brooks 也聲稱沾了 alanis 的光(事實上她希望把自己比做 skeryl crow),可她一看見“bitch”在排行榜的上升勢頭,任何不滿也就不知去向了。

  同年8月,單曲和專輯都達到白 金銷量(專輯更是超過
了300萬張),秋季 舉辦世界巡演。途經美國、歐洲、加拿大、澳 大利亞和日本,其中包括5天“莉莉斯女性搖滾節”的演出,一直持續到 1998年。這使 brooks 作為搖滾樂壇最受歡迎的新人之一的地位更加得到鞏固,其間她還抽空為 nicolas cage (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蛇眼》創作並灌錄了一首歌“sin city”(罪惡之城)。

http://mojim.com/twh101105.htm



Meredith Brooks 瑪芮斯.布魯克絲 - Sin City 罪惡之城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阪本龍一
專輯:Chasm
風格 : Abstract 抽象 / Electro 電子/ Experimental 實驗/ Ambient 氛圍
發行時間:2004年
繼多年電影配樂, 純粹實驗作品和悶蛋bossa nova 唱片後, 坂本龍一終於推出這張揉合多種音樂風格的專輯.

“CHASM”很好的反映出阪本龍 一不僅商業上有能讓人
興奮的應景作品,而且也有對音樂的那種追求,永遠站在了潮流的前端,弄潮兒啊,多種風格的音樂柔和在一起,聽來有一種世界風,絲毫沒有雜亂感,讓人感到新鮮而屢嘗不止

《Chasm》以濃郁的東洋旋律加韓語Rap作為開場,
唯美兼具時尚,而緊隨其後的噪音作品又聲色俱厲地將前者美感顛覆全盤,多重感官的聽覺經驗被日本媒體譽為“暴力⋯⋯泉”,將Bossanova、Noise、 Techono、HipHop拼貼糅合,且擁有David Sylvian、SketchShow參與的豪華陣容。

01 Undercooled
02 Coro
03 War & Peace <試聽>
04 Chasm
05 World Citizen - I Won't Be Disapp
06 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
07 Ngo/Bitmix
08 Break With  <試聽>
09 +Pantonal
10 The Land Song - Music For Artelli
11 20 msec.
12 Lamento
13 World Citizen/Re-Cycled
14 Seven Samurai - Ending Theme


03 War & Peace


08 Break With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yuichi Sakamoto - Poppoya (Railroad workers 鐵道員).jpg

音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 Ryoichi Kuniyoshi 國吉良一
專輯:Poppoya (Railroad workers 鐵道員)
國家:日本
風格: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OST 電影配樂
年份:1999年

這是為電影《RAILROAD WORKER》做的主題曲。當初決定由 Miu Sakamoto 坂本美雨(注:坂本的女兒)來唱這首歌,所以我在創造的時 候主要參考了她的嗓音。這部電影的拍攝背景是在日本南部, 所以我想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表現-蒸汽火車頭傳達出來 的那種冷冷的鄉愁氣息。故鄉的雪的純潔和思鄉摯情-可以 說這首曲子就是參照這樣兩副畫面和MIU的嗓音創造出來的。

坂本美雨是坂本龙一的女儿,她所 擅长的风格也和她爹爹一脉相承,氛围感十足.这张<朧の彼方、灯りの気配>是她2007年的作品,洋溢着轻柔的灵性,飘忽不定的唱腔仿若不食人间烟火,几乎可以属于治愈系了.坂本美雨出生于1980年,18岁的时候即发行了第一张专辑<aquascape>,至今已经发行了6张专辑和数张单曲,其中最新发行的专辑是今年五月的<PHANTOM Girl>

1. Prologue (4:54)
2. Reminiscing (2:41)
3. Poppoyatachi - ⋯⋯The Song of the Railroad Man (1:29)
4. Horomai Station (2:37)
5. Departure! Moving (2:03)
6. Miu Sakamoto - Railroad Man (5:26) <試聽>
7. The Railway (4:18)
8. Locomotive (1:01)
9. Always Forward (2:38) <試聽>
10. Poppoya (with dialogues) (3:33)
11. Tennessee Waltz (1:15)
12. Strange Skills (3:41)
13. Epilogue (6:55)



Miu Sakamoto 坂本美雨 - Railroad Man

Ryuichi Sakamoto - Always Forward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阪本龍一
電影:Babel 巴別塔 (火線交錯)
導 演: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編劇: 吉勒莫亞瑞格
⋯⋯演員: 布萊德彼特 、 凱特布蘭琪 、 役所廣司 、 菊地凜子
風格 : 電子,放克/靈魂,嘻哈,拉丁, 電影配樂
發行時間:2006年
第79屆奧斯卡 大賞中,備受關注的電影《Babel》獲得了 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幾項重量級獎項在內的7項提名,雖然最終僅獲得了一個最佳配樂獎但這一令人失望的評選結果並不能掩蓋這部作品的優秀。

  影片講述 了一個牽涉到四個國家,十餘個不同人物,發
生在 十一天裡的故事。在交錯的時間和空間裡,拼接出一個全 球性的主題。用電影的藝術語言,闡釋了苦難和釋放的命題,影 片最後打出的字幕正是影片所想傳達的情感: “獻給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

劇情簡介

本片由《愛情像母狗》《靈魂的重 量》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
伊納利圖執導,再次 表現 他擅長的多段敘事方法,刻劃一個交錯 種族、文 化、語言、地域的故事;演員陣容更集結黃金卡 司,包括布萊德彼特、凱特布蘭琪、蓋爾賈西亞伯諾、役所 廣司等。此外,導演阿利安卓因本片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殊 榮。

借用聖經『巴別塔』的故事,寓意著四段分別發生於摩 洛哥
、突尼西亞、墨西哥、日本的故事。一對 兄弟偷用父親的獵槍要射殺土狼,卻不小心槍 枝走火…;一對旅行摩洛哥的美國夫妻,意外 遭到槍擊,讓原本感情不睦的夫妻瀕臨⋯⋯崩 潰…;一位喪妻的日本商人和叛逆女兒長期疏離,某日警方 登門拜訪調查他多年前贈送給摩洛哥當地的槍枝…;一位墨 西哥保母想參加兒子的婚禮,帶著兩個看顧的小孩非法返鄉,被 誤認為偷渡客…。

本片是故事是導演在全世界旅遊後的人生體驗寫實,原本想
要敘述的是人與人之間衝突的來源,想要探討的是將人們區隔開來的主要原因;但是到了最後,他卻找到將人們內心緊緊相連的答案....

幕後製作陣容還包括《斷背山》獲得奧斯卡 獎最 佳原創配樂
的葛斯塔佛桑塔歐拉拉,以 《天人交 戰》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的史蒂芬 密瑞恩,還有因 《紅磨坊》獲得奧斯卡獎最佳藝
術指導的布麗姬柏羅赫等人。 


Disc: 1
1. Tazarine /Gustavo Santaolalla/
2. Tu Me Acostumbraste /Chavela Vargas/
3. September-The Joker (ATFC's Aces High Remix) /Earth Wind & Fire/Fatboy Slim/
4. Deportation/Iguazu /Gustavo Santaolalla/
5. World Citizen-I Won't Be Disappointed/Looped Piano /David Sylvian, Ryuichi Sakamoto, Amadeo Pace, Keigo Oyamada & Sketch Show/
6. Cumbia Sobre El Rio /Blanquito Man, Control Machete & Carlos Pe?a Y Su Ronda Bogota/
7. Hiding It /Gustavo Santaolalla/
8. Masterpiece /Rip Slyme/
9. Desert Bus Ride /Gustavo Santaolalla/
10. Bibo No Aozora/Endless Flight/Babel /Ryuichi Sakamoto, Jaques Morelenbaum & Everton Nelson/Gustavo Santaolalla/Gustavo Santaolalla/ <試聽>
11. Tribal /Gustavo Santaolalla/
12. Para Que Regreses /El Chapo/
13. Babel /Nortec Collective/
14. Amelia Desert Morning /Gustavo Santaolalla/
15. Jugo A La Vide /Los Tucanes de Tijuana/
16. Breathing Soul /Gustavo Santaolalla/
17. The Blinding Sun /Gustavo Santaolalla/

Disc: 2
1. 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 /Ryuichi Sakamoto/  <試聽>
2. El Panchangon /Los Incomparables/
3. Two Worlds, One Heart /Gustavo Santaolalla/
4. The Phone Call /Gustavo Santaolalla/
5. Gekkoh /Susumu Yokota/
6. The Catch /Gustavo Santaolalla/
7. Mujer Hermosa /Los Incomparables/
8. Into The Wild /Gustavo Santaolalla/
9. Look Inside /Gustavo Santaolalla/
10. The Master /Gustavo Santaolalla/
11. Oh My Juliet! /Takashi Fujii/
12. Prayer /Gustavo Santaolalla/
13. El Besito Cachicurris /Daniel Luna/
14. Walking In Tokyo /Gustavo Santaolalla/
15. The Visitors /Hamza El Din/
16. Morning Pray /Gustavo Santaolalla/
17. Mi Adoracion /Agua Caliente/
18. The Skin Of The Earth /Gustavo Santaolalla/
19. Bibo No Aozora/04 /Ryuichi Sakamoto, Jaques Morelenbaum & Yuichiro Gotoh/


Ryuichi Sakamoto - 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


Ryuichi Sakamoto - Bibo No Aozora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 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電影:Love Is The Devil 愛情是魔鬼 (情迷畫色) 
導演: 約翰·梅伯瑞 
演員: 德裡克·雅戈比、丹尼爾·克雷格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Experimental 實驗/ OST 電影配樂
發行時間:1998年


http://i.mtime.com/chequel7880/blog/1003482/
瘋,虐,愛,痴——《Love Is the Devil》

Bacon Francis,培根,(1909.10.28,愛爾蘭
都柏林~1992.4.28,西班牙 馬德裡),愛爾蘭血統英國畫家。未曾接受專門藝術培訓,開始參加藝術展出的作品都未見成功,1944年《以耶穌釘十字架圖為基底的三幅人物習作》使他一夜成名,他的畫作都以孤立的人物形象配以幾何架構濃重色彩,充滿著憤怒、恐怖與墮落的情緒。——摘⋯⋯編自百度知 道。

又是一個藝術家是瘋子的例證,就算不是瘋子也是個施 虐狂
的暴 君。一個小偷不知何故地跌入了培根的工 作室,在被捕與被控制的兩者選擇間,他選擇了被 控制,上了培根的床,做了他的情人,還有他的模 特。小偷他叫喬治。培根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怪 人,他時而會給喬治不一樣的高尚生活;但時而又 會奚落喬治,甚至把他扔在門外淋雨而跟另一個男人縱欲。他對 朋友或冷或熱,目中無人。

片子經常以誇張的鏡頭去窺 看培根,尤其是當他一個人的時
候。通過魚鏡、 或者透過有放大視覺效果的道具(如玻璃酒杯) 去拍攝培根,因此他的形象總是誇張的、扭曲的。從而將其扭曲的狀態凸顯在畫面之上。片子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道具,三面鏡。我不知道三面鏡在場景效果或者人物塑造上的效果是什麼,我只能想到的還是扭曲,誇張,從三個角度映照培根對鏡梳妝的狀態。

有三段培根的鏡頭把這個畫家的那種瘋、扭 曲、恐怖的情緒
凸顯出來。
其一,畫 圓。 這一段相當有意思,培根在一個四面封閉空間
裡, 攝影機也成了一面墻。培根怎麼也畫不出自己心裡面的東 西。他用一個蓋子畫了一個圓,對著攝影機一方畫了一個圓。他 被困在圓圈裡面。但這不是他想要的。

其二,化妝。我不敢斷定這是化妝,但如果梳睫毛、上 脣色
也不算化妝的話,那他是在做什麼?在自己 的臉上作畫?他是個愛體面的傢夥,但臉上的皺 紋告訴他:他已經老了。那是否因為這樣,他鍾 情於強壯的男人?喜歡將這些男人在自己的畫作 中成為了扭曲的人像,被逼困在壓抑的幾何空間之中?

其 三,彩臉。他確實給自己的臉作畫了,偶意把顏料塗抹在
臉上,發現新奇的自己,被顏料塗抹後的自己讓自己感到痛快,他喜歡扭曲的面容。正如他喜歡被虐的快感。

雖然在情愛上他是凌 駕於佐治的,但畢竟他是這個關係的控
制者,哪怕 佐治給對自己施虐,那也是在自己的控制當中。他 享受扭曲的情慾,哪怕這建基於別人的痛苦之上。片子當中 對佐治有兩個細節可以看出佐治在這段畸戀中的受控狀態: 佐治把皮帶卷在手上,靠去培根耳旁說了句:Sorry!就可 看出,佐治施虐是為了製造培根的快感。

一如前面提到,這 關係的控制者是培根,時冷時熱的態度讓
佐治難 受,然而又愈發依賴愛慕培根,雖然我覺得是依賴多於愛的。佐治對他的是外暴力的話,那他對佐治則是內暴力,對其心靈的虐待。佐治到了後期,精神身體狀況突然差了起來,我只能猜想他是被這關係給折磨的結果。一個人不間斷的洗手,那可懷疑是患上了強迫症,但強迫症的病因是什麼呢?或者是這段關係,或者是在培根那個封閉扭曲的世界中,佐治被折磨出來的心理精神疾病。他開始分不清自己的現實與培根的畫像世界。佐治不斷出現幻覺,他顫抖地站在屋頂,因為他總是夢到自己從木板上墜落。他依賴藥物,他走路都走不穩,身體嚴重的顫抖、乏力。

Daniel Craig飾演這個佐治在片中並不出彩,雖然這戲幾乎是
他 跟Derek Jacobi兩個人的戲而已,但扭曲變化的鏡頭以及場景, 晦澀的劇情,還有Derek所演的培根把Daniel都 給掩蓋了。007的支持者對Daniel曾出演這戲而反 對他飾演邦德,因為這是一個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但Daniel 如今證明給大家看自己可以完美的演出邦德這個角色, 他甚至要報曾經被鄙視的仇:提議給邦德加同性戀的情節。

傳 記片很容易讓傳記主演成功,因為故事都是圍繞他來展開
的, 但這只是從電影類型而言的,演員演不好那就是整部電影 的失敗。Derek Jacobi能叫把培根演活了嗎?我不敢說,因為我不會判 斷成功,原來批評比讚揚更加容易,就與此了。

佐治最後死了, 培根並非如假裝般的不在意。片子開頭,培
根抱 著枕頭哭泣。愛,在扭曲凌虐之時,暗然發生。

片子有大量晦澀難 懂的電影語言,封閉的空間、迴旋樓梯、
重疊影像 (省略大量不懂的電影專業術語詞彙),導演或想借 此配合培根畫作的風格營造一種扭曲的世界吧。說真,我是 沒有看明白多少的,加之我還只是憑影像以及幾乎沒有聽
明白一 句英腔對白的情況下看完整部片子。



http://hi.baidu.com/secretstudy/blog/item/03fbf81f184a220a304e15c3.html

愛恨纏綿--<情迷畫 色>(LOVE IS THE DEVIL)——英國大畫家培根的肉慾與恐懼

英國 1998
導 演: 約翰·梅伯瑞
主演:德裡克·雅戈比、丹尼爾·克雷格

精彩瞬間:
在 影片中你也許無法找到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軌跡和那些
怪 誕緊張的傑作的心理根源,但你能清楚的看到他的表象,培 根的激情、恐懼、肉慾、變態,都展現在那些影像的碎片和怪誕 的噩夢之中。

弗朗西斯·培根的畫展在巴黎開幕了,他是 自特納以來在巴
黎開畫展的第二個英國畫家, 在觀眾的掌聲中,培根一面面帶微笑頻頻致 意,一面陷入對自己的同性戀男友喬治的深深懷 念之中。

身穿皮衣的喬治如同一個墮落天使,突然落進了培根的畫室
,培根沒有責怪他入室行竊,反而把他帶上了自己的床。

培根的畫作, 被認為深深揭示了人性,展示了他自身難以抑
制 的 恐懼,但培根確實是在鮮血、歡樂與恐懼中的複雜激情中 創作的。喬治的到來,給了他新鮮的靈感,讓他體內的受虐傾向 得以滿足,在畸形的肉慾中激發著他的新的創作。

很快,兩個男人的激情走到了轉折的盡 頭,喬治開始神經質
,培根也開始煩躁。培根 在一次賭場聚會後,和另一個男人上了床,把 喬治關在門外的雨中,喬治暴怒之後,越來越緊張, 噩夢不斷。

惶恐無助的喬治精神狀況很不好,經常靠藥物維持,還 故意
把違禁藥物放進培根的畫室,然後打電話叫來 警察,最終培根把喬治帶出了紐約。在旅館中,精 神恍惚的喬治忽然爬上了樓頂,幾乎要墜樓自殺。

一 番痛苦的自我折磨後,已經瀕臨崩潰的喬治終於撞車自殺
了。 培根仍然向平常一樣微笑著和朋友周旋,一樣在畫展上接 受祝賀,但當他回到和喬治生活的房間的時候,疲憊孤獨的 培根只能喃喃自語:生命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一切都會發生, 一切都會死去。

影片很短,只有80多分鐘,故事也幾乎 沒有,只是以結構
主義方式把培根生活的各種 片斷串聯起來,連綴成培根同性戀情的愛情絮 語。影片大量利用玻璃和變形鏡頭,展現了一個 扭曲變形的畫家世界,充斥著影像的碎片和怪誕的噩夢,如果不對培根這個人物有所了解,幾乎很難理解影片的細微暗示。沒有培根成就的仰視,也很少具體畫作的展示,影片反映的只是培根的精神世界,甚至這也很多是從喬治身上折射出來的。影片結束時,培根仍舊只是個謎,不知如何開始
,也不知將 如何結束。

培根的生平及畫作
 http://www.haibao.cn/forum/board/26/70687/


1. Lock (02:28)
2. Fall (01:23) <試聽>
3. Walk (01:07)
4. Sex (00:20)
5. Museum (00:51)
6. Bathroom (04:56)
7. Boxing (01:03)
8. Museum (00:45)
9. Atelier (01:08)
10. Bed-Museum (01:08)
11. Nightmares (01:14)
12. Switch (02:19)
13. Sex (01:08)
14. Redman (00:36)
15. George In Rain (01:21)
16. Redman 2 (00:29)
17. Toilet (01:54)
18. Redman 3 (01:15)
19. Owl (02:19) <試聽>
20. Couch, Set Up, Canvas (01:22)
21. Bed (00:22)
22. NY (01:09)
23. Water Drop (01:06)
24. Paint It Blue (01:25)
25. Car Crash (01:18)
26. Suicide (02:10)
27. Monologue (02:21)
28. Love Is The Devil (05:27) 
< 試聽>



Ryuichi Sakamoto - Love Is The Devil 愛情是魔鬼

Ryuichi Sakamoto - Owl 貓頭鷹

Ryuichi Sakamoto - Fall 秋天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專輯:BTTB
風 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
代古典 / Piano 鋼琴
發行時間:1999年

 
坂本龍一 於日本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發跡,近年來以橫跨流行、電影配樂
及 古典樂壇的旺盛企圖心與作品獨步享譽全球,坂本龍一最擅 長在音樂中營造出一幅幅,充滿異色情境而又深刻感人的心靈之 音。

在東洋樂壇中,他的地 位是所有流行製作人與音樂人無限尊
重的大師,1999年剛以電影「鐵道員」主題曲為他在流行音樂榜上 再創百萬銷售佳績,在口碑與商業上的雙料成就,即使是小室哲哉都只能望其項背!

這張讓所有東洋及西洋樂迷久候 多 時的專輯,終於在200
0年開春如期全球同步發行國⋯⋯際 版,在他的堅持下,整張專輯收錄了他為國際版特別創作的 新曲,使國際版的專輯中呈現出一股流動人心的浪漫與抒
情,正 如同BTTB-Back To The Basic的完整涵義:回到原點!


01 Energy Flow (4:34)
02 Put Your Hands Up (Piano Version) (4:51)
03 Railroad Man (Piano Version) (4:41) <試聽>
04 Opus (4:25) <試聽>
05 Sonatine (3:38)
06 Intermezzo (3:44)
07 Lorenz And Watson (3:57)
08 Choral No. 1 (2:27)
09 Choral No. 2 (2:05)
10 Bachata (8:14)
11 Chanson (2:23)
12 Prelude (4:07)
13 Uetax (0:26)
14 Aqua (4:29)
15 Tong Poo (5:03)
16 Reversing (3:56)

Ryuichi Sakamoto - Opus

Ryuichi Sakamoto - Railroad Man (Piano Version) 鐵道員 鋼琴版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 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 Christian Fennesz
專輯:Cendre
風格 : Abstract 抽象/ Experimental 實驗/ Ambient 氛圍
發行時間:2007年
 youtube專輯連播 : http://www.youtube.com/wat
ch?v=sqvY7b7VpV0&playnext=1&list=PLBC91BC553363B30B

當初樂評家Bill Meyer曾經在Magnet雜誌發表了以下這段形容「Cross-generational encounters are never a sure thing, but this one strikes sparks」,大致對於坂本龍一與Christian Fennesz的音樂背景有一份清晰的勾勒與認知。從Y.M.O.單飛之後,坂本龍一長久以來對於實驗或偏鋒的音樂特別感興趣,無論是N.M.L.或日後與DavidSylvian再度聚首,乃至與德國實驗先鋒Carsten Nicolai的合作;坂本龍一出色的並非他的鋼琴演奏技巧, 而是精準拿捏與掌控的情緒。他可以玩出如催淚般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亦可以編寫出「BTTB」這類單純鋼琴演奏的唯美旋律。

而Christian Fennesz原為一名實驗吉他手,來自M.I.M.E.O.的一員;他對Laptop電子與吉他噪音聲響的鑽研也受到了David Sylvian等人的推崇。著名音樂作品包括了「Venice」、「Endless Summer」,深受了極簡、自然主義與glitch聲音文化的薰陶,也是當代Laptop電子創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Cendre」由坂本龍一、 Christian Fennesz分別於紐約、維也納兩地創作;最後再帶到紐約進行最後的Mix Down。剛開始Fennesz會將一些錄製完成的吉他或電子音樂的track寄給坂本龍一,再委由坂本龍一譜曲完成。「Cendre」費時進兩年錄製,也就是從兩人初識的作品「Sala Santa Cecilia」當時就已經開始。兩地分開創作對彼此的音樂理念是一種挑戰,於是當兩人日後再於音樂會現場演出時相遇時,原先的概念也可能立即瓦解。畢竟兩位都是大師級的作曲家,稍事溝通後仍然由坂本龍一主理鋼琴與Laptop電子,而Fennesz就負責電吉他與Laptop電子伴奏。

「Cendre」從開場曲"oto"便清晰可見坂本 龍一濕潤的琴音,揉合著Fennesz暗潮洶 湧的電子聲響,猶如一部靜謐夜 曲。"aware"裡開始將Droning聲 響推至前端與鋼琴拉為平行,其實還蠻有坂本龍一與Alva Noto合作的影子;只不過Alva Noto的聲響比較細微、極簡一些,而Fennesz所營造的聲響相對較為粗糙、亦較為幽暗,有點類似William Basinski。聽見德布西(Debussy)了嗎?在第三首曲子"haru"裡頭,坂本龍一精湛的琴音直叫人憶起德布西的作品;顯然Fennesz也受到了影響,他的電聲配樂刻意地退居二線。要聽Fennesz的噪音吉他,"kokoro"是個不錯的選擇。在該部曲子裡,Fennesz開宗明義的噪音吉他聲浪此起彼落,坂本龍一的琴音也變得跺腳不前,形成一個強烈與即興的對比。主題曲"Cendre"如雲霧般的電聲噪音,代表著兩人分別配置的 Laptop電聲特別被分割開來;一高一低,各有各的音調(tone)與頻率。

11首作品積累出兩位大師長達兩年取材錄 製的音樂軌跡,「Cendre」絕對是獻給樂 迷們的一份大禮;至少在聆聽的當下,自己是這 麼認為的。

聽著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如夜曲般的澄淨琴音,沐浴在Christian Fennesz如雨絲般的數位電子殘響裡,「Cendre」是這兩位東西方音樂大師繼兩年多前首次合作的作品「Sala Santa Cecilia」後,再度攜手打造的環境鋼琴樂集。

即 使不是作為一名實驗樂迷,都應該聽聽「Cendre」這張專輯;倘若你早已耳聞坂本龍一的聲名,那麼更應該理解「Cendre」可能是繼與Alva Noto(Carsten Nicolai)合作「vrioon」、「insen」及「revep」三部曲之後,坂本 龍一另一部「鋼琴」演奏上最巔峰的音樂作品。

兩 人曾先後替 David Sylvian製作音樂,因而締結了合作的機緣;兩年前的首部合作「Sala Santa Cecilia」僅帶來一首長達19分鐘的無題前奏曲(Overtune),其靈感取自兩人共同在羅馬Romaeuropa Festival的現場演出。只不過當時的「Sala Santa Cecilia」並不是一部以鋼琴為前導的作品,而算是坂本龍一與Christian Fennesz的Laptop二重奏演出;可以想見能獲得著名實驗廠牌Touch垂青,「Sala Santa Cecilia」那會是一部多麼大膽與前衛的音樂作品。今次坂本龍一再與Christian Fennesz合作,兩人分別重拾各自最擅長的樂器,鋼琴、數位電聲與噪音吉他採樣,共譜一段唯美朦朧、猶如月之暗面下,夜幕裡最美麗的Ambient樂章。
 
01.oto
02.aware
03.haru
04.trace
05.kuni listen
06.mono
07.kokoro
08.cendre <試聽>
09.amorph
10.glow
11.abyss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 Christian Fennesz
專 輯:Sala Santa Cecilia
風格 : Abstract 抽象/ Experimental 實驗
發行時間:2005年


一段19分鐘的序曲(由Claudia Engelhart負責錄音),紀錄部分奧地利實驗電子
音 樂家Christian Fennesz與日本著名音樂教父坂本龍一,於2004年11月 28日在羅馬Romaeuropa藝術節上的現場 演出合作,當代微電子聲音交響曲的精彩示範!

01- Sala Santa Cecilia <試聽>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yuichi Sakamoto - Prayer】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專輯:Discord
風格 : Breaks/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Experimental 實驗
發行時間:1998年


坂本喜歡談論和 Bertolucci在 錄音棚指揮《末代皇帝》的管 弦樂隊時一再強調“多一點感情,多一點感情”。其實,情感就是和戲劇篇章的共鳴,就像在 “East meets West”中富於坂本特色的風格。那種劇烈的、經過亞洲式 改變的旋律通過擯棄浪漫的管弦樂得以體現,匯成宏大的場 景。這大膽的演奏在坂本1997年早些時候的亞洲之旅時 錄制,由小澤征爾(Yutaka Sado)指揮。同樣是這一次旅行產生了創作《Untitled 01》的野心。一個55分鍾的專輯,四個樂章分別為管弦樂、鋼琴、吉他、電子樂以及人聲而作——這就是在1998年由Sony Classical發行的《Discord》。

01-Grief
02-Anger
03-Prayer <試聽>
04-Salvation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 Alva Noto 
專 輯:Vrioon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Experimental 實驗/ Abstract 抽象/ Minimal 簡約 
發行時間:2002年

* 2004 年電子音樂類年度專輯 *

日籍作曲家兼鋼琴好手坂本龍一在忙完 與巴西樂手More
lenbaum夫婦共同合作 的Jobim演奏案後,立刻又開始馬不停蹄的重 拾電子音樂的興趣而與德籍前衛電音作曲家 Alva Noto共同即興錄製了新的專輯《Vrioon》,使得許 多他的樂迷在驚訝之餘,不得不佩服這位日籍樂手的創作力確實 相當旺盛...

Vrioon 是 Alva Noto 與坂本龍一的首次合作, Alva Noto負責處理電音與雜訊的聲音,坂本龍一負責鋼琴彈
奏, 兩人的結合擦出充滿個⋯⋯性的火花 - 冷調旋律迴盪在專輯裡的每個角落,形成獨樹一格的音樂美學,讓聆聽者能感受到古典樂器鋼琴與現代樂器筆記型電腦搭配下所架構出來的靜謐空間,這張專輯被 Wire 雜誌選為 2004 年電子音樂類年度專輯.

德國大叔Carsten Nicolai(藝名Alva Noto)和日本人Ryuichi Sakamoto合作的第二張專輯。這大叔頗厲害,和朋
友 一起建立了一個實驗廠牌Raster-Noton。大叔 還同時是幾個團的隊員。這張專輯就像它的封面一樣,簡單, 純淨。Ryuichi Sakamoto簡單得似乎沒有旋律的的鋼琴,時隱時現(或者說像斷斷續續)。聽似隨意,卻又及其入心。再搭配上Noto大叔的電子節拍,純粹而美麗,讓我想到深夜裡平靜的海。

「Vrioon」與「Insen」的成功,奠定德國聲響
藝術家Alva Noto與日本著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的長期合作關係, Alva Noto營造的靜電雜音與坂本的簡約琴音,有如一幅印象派畫 作,為極簡派 (Minimalism)音樂美學奠定當代新典範。

坂本龍一 與Alva Noto(Carsten Nicolai)合作「vrioon」、「insen」
及 「revep」三部曲


Alva Noto (Carsten Nicolai)   

翻譯自 all music + discogs    http://zeushsu.blogspot.com/2006/07/carsten-nicolai.html

90 年代後期到 2000 年,德國出現許多優秀的電腦音樂 (laptop) 製作人,他們大部分也都是電腦工程師,除了音樂製作外,
還 負責影像方面的藝術設計.

Carsten Nicolai 就在德國這些實驗 techno 製作人的圈子裡佔有一席之地.實際上,他的影像藝術設計
, 是由網頁設計藝術上的概念所延伸出來的,雖然沒有像音樂方面 的成就那麼卓越,卻仍值得加以注意.

Carsten Nicolai 接受 Salon Magazine 的專訪

1965 年 Carsten Nicolai 出生在東德 Karl-Marx-Stadt 這座城市,從事音樂與影像設計前,他學的是建築學與都市
美化設計. 90 初期 Carsten Nicolai 搬到柏林居住,並創立自己的實驗音樂廠牌 Noton.

Carsten Nicolai 的化名比較有名,分別是 Alva Noto 與 Noto. 1999 年 他的音樂廠牌 Noton 與 Frank Bretschneider 的音樂廠牌 Raster 相結合,並更名為 Raster-Noton ,廠牌旗下的藝人同時都會操作音樂與影像藝術製作.

Alva Noto 的網站裡有許多音樂可以線上試聽,平均一首歌可試聽 40 秒左右,還有許多 video 可以線上觀賞,透過這些影音,更能了解他的設計理念.

1999 年至 2000 年間, Nicolai 由 CD 雜誌這種概念上,孕育出一個名為 20' to 2000 series 的 idea,他邀請與眾不同的製作人,每人創作出一首長度
以 20 分鐘為限的歌曲,來紀念一個世紀的結束.

1999 年 Nicolai 發行了一本名為 Polyfoto 的書,內容收錄了他在視覺設計方面的作品,搭配隨書附贈
一張 CD,是以 Noto 為匿名創作的音樂作品.

一年後,他又以 Alvo Noto 為化名,在德國傳奇極簡電音廠牌 Mille Plateaux 旗下發行專輯 Prototypes ,共有 50 分鐘,包含 10 首沒有名字的歌,取材自與電有關的嗡嗡聲,還有點擊聲,
透 過放大和延伸的方式將它們從分離不連續的狀態中編輯起來,成 為遠超過環境音樂的音樂新疆域.

同年在自己的廠牌發行 Raster-Noton. Oacis 這本書 (左圖),一共有 104 頁,有點像是設計書,在書中闡釋設計概念,同時摘納廠牌
旗 下的型錄,加上一些視覺設計圖案,和前段敘述相同的,隨書又 附贈另一張 CD,皆由 Raster-Noton 旗下藝人所創作,可見得 Carsten Nicolai 很重視而且很喜歡書本結合 CD 這個概念.

這本書還獲得 2000 年瑞士 Schonste Bucher der Schweiz 獎,意思是 Best Books of Switzerland.

1999 年 池田亮司 與 Carsten Nicolai 組了一個名為 Cyclo 的團體, 2001 年 4 月在 Raster-Noton 旗下發行一張 沒有名字的專輯 ,這張專輯同時在外殼設計上呈現出結構主義的特色,共有
10 首歌,取樣了許多電子與電阻訊號,雜訊,短路,高低音聲頻, 透過筆記型電腦 (laptop) 的創作方式,呈現出新型聆聽式的極簡電子音樂.

有別於環境音樂,更不同於其他的噪音音樂, Carsten Nicolai 與其團隊合宜的運用了這些所謂 click + cut 的聲音,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低限美學.

Carsten Nicolai 合作過的 artists 有: 池田亮司 , Mika Vainio , Thomas Knak (幫 Bjork 製作過專輯 Vespertine), 阪本龍一 . (上圖: Alva Noto 與 阪本龍一)

Vrioon 是 Alva Noto 與阪本龍一的首次合作, Alva Noto負責處理電音與雜訊的聲音,阪本龍一負責鋼琴彈
奏,兩人的結合擦出充滿個性的火花 - 冷調旋律迴盪在專輯裡的每個角落,形成獨樹一格的音樂美學, 讓聆聽者能感受到古典樂器鋼琴與現代樂器筆記型電腦搭配下所 架構出來的靜謐空間,這張專輯被 Wire 雜誌選為 2004 年電子音樂類年度專輯.

獲得肯定後, 2005 年 Alva Noto 與阪本龍一再度攜手發行專輯 Insen ,這回 Alva Noto 將阪本龍一的鋼琴聲稍加修飾強調,使其更為突出,並讓這
張 專輯不像 Vrioon 那麼樣子的即興,折衷編排的結果,使得Insen成為大膽嘗試下產生的新經驗,為 IDM 音樂投下不小的震撼彈,喜歡小瑕疵中帶點憂鬱情境的聽眾一定 不能錯過.

2006 年 1 月他們梅開三度,發行 Rev EP (上圖右),將一些當初未被發表的樂段整理發表,還特別
改編阪本龍一於 1983 年為日本電影導演大島渚作品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所做的主題配樂.


01 Uoon I
02 Uoon II
03 Duoon
04 Noon <試聽> 
05 Trioon I
06 Trioon II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 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 Alva Noto
專 輯:Insen
風格 : Glitch/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Minimal 
發行時間:2005年


Alva Noto與坂本龍一於2005-2006年間,以兩人第二 張合作專輯《Insen》為主題所作的世界巡迴演出,包 括了在葡萄牙波圖以及西班牙巴塞隆納Sonar音樂節的 兩次現場實況,以及未發行過的兩首作品Xerox和Barco

兩 個來自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人,對電子音樂的
看 法卻不謀而合,創作出一種新音樂結構。被譽為日本新音樂 教父的坂本龍一,與被視為當前德國電音藝術的代表性人物 和先鋒人物Alva Noto,合力打造音樂美學專輯——「Insen」,讓聽 眾置身於超脫靜極的音樂⋯⋯世空。

作 為當代極簡派的領軍旗手,Alva Noto營造的靜電雜音與坂本龍一的浪漫琴音,聽來簡單
而 舒服,空靈卻不失優美,彷彿為聆聽者打開一扇門窗,引領進入 一個耐人尋味的高科技冥想世界。

需要說下的是Alva Noto實際上是Carsten Nicolai的藝名,和朋友一起建立了一個實驗廠牌R
aster- Noton.這張專輯就是這個廠牌的作品.這張 專輯就像它的封面一樣,簡單,純淨。Ryuichi Sakamoto簡單得似乎沒有旋律的的鋼琴,時隱時現(或 者說像斷斷續續)。聽似隨意,卻又及其入心。再搭配上 Noto大叔的電子節拍,純粹而美麗,讓我想到深夜裡平 靜的海.想一下這樣的組合,出來的音樂自然是有電音的特色, 也有氛圍音樂的影子,可聽性極強.


01 Aurora
02 Morning
03 Logic Moon  <試聽>
04 Moon  <試聽>
05 Berlin  <試聽>
06 Iano  <試聽>
07 Avaol 


03.  Logic Moon

04.  Moon

05.  Berlin



06 Iano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yuichi Sakamoto %26; Alva Noto - Revep.jpg

 

 

音樂家: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 Alva Noto
專 輯:Revep
風格 : Modern Classical 現代古典/ Experimental 實驗/ Abstract 抽象/ Minimal 簡約
發行時間:2005年

坂本龍一 與Alva Noto(Carsten Nicolai)合作「vrioon」、「insen」及 「revep」三部曲
http://blog.roodo.com/hellostranger/archives/2747519.html

歷經「vrioon」、「insen」兩張專輯 的合作後,Alva Noto與坂本龍一於O五、六年間展開了「insen live」的世界巡迴演出。其間兩人並發表了第三張音樂作品「revep」EP,僅管並不是一部全新創作的音樂唱片,卻也是來自製作「v⋯⋯rioon」、「insen」期間未曾收錄的音樂作品及一首翻玩坂本龍一於八三年替日本電影導演大島渚作品「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所作的電影主題配樂,經過重新編排與 製作後呈現出另一種秀麗而輕輕哀喚的美麗樂章。就某種程 度而言,「insen」之後兩人的合作的確很難在音樂視 野上再形成更強大的質地變化,藉由「revep」來作為 暖身、同時也為「insen live」的巡演增添話題曲目,不失今趟發行的任務。唱片開首的曲子"siisx"在靜電雜音與延遲琴音的精密處理中,流洩出一份沉寂與陰鬱的空間化美感。"mur"捨棄大量的音效處理手段,坂本龍一的琴音仍如機械化的節拍與Alva Noto的Laptop電子相輔相襯,有一種當年John Cage所提出寧靜亦是其中一種聲音的概念。尾曲"ax Mr.L"則是耳熟能詳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之改編;和當年以弦樂鋼琴共同伴奏出的 淒美與哀怨相比,"ax Mr.L"似乎更契合Alva Noto與坂本龍一今日合作的概念。在滿佈電流脈波的雜音聲線下,呼之欲出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主旋律又一次叫人潸然拭淚。

 

 

Ryuichi Sakamoto6.jpg

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

 

 

 

 

Alva Noto + Ryuchi Sakamoto當代簡約美學三部曲 -- Revep
http://store.pchome.com.tw/nodeshop/M01167545.htm

欣賞 Carsten Nicolai ( aka. Alva Noto)與坂本龍一合作的專輯《Vrioon》與《Insen》,是近年難得的讓人屏息靜氣的美好聆聽經驗,Nicolai營造的靜電雜音與坂本的浪漫琴音,聽來簡單而舒緩,彷彿為聽者打開一扇門窗,眼前景觀雖然相同,卻因為緩慢旋轉著的不同角⋯⋯度而朦朧融為一片,有如一幅印象派畫作,只有充滿靜電雜音的節奏偶爾冒出竄流,刺激了皮膚毛髮豎立的反應。為極簡派 (Minimalism)音樂美學奠定當代新的典範。 

被 譽為日本新音樂教父的坂本龍一,早從1978年與細野
晴 臣、高橋幸宏組成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成為首隊國際知名的日本電子樂團。84年YMO宣佈解散,獨立發展的坂本龍一憑藉好幾部出色的電影配樂(戰場上的快樂耶誕、末代皇帝浦儀、高跟鞋、遮蔽的天空、小活佛...)在國際樂壇大放異采。坂本龍一或許不是每張專輯都那麼出色,不過他對音樂潮流發展的觸覺卻始終敏銳,永遠走在時代尖端。

Carsten Nicolai ( aka. Alva Noto)則被視為當前德國電音藝術的代表性人物,由他
創立的廠牌Raster-Noton雖然規模不大,卻影響著世界電音創作進程甚鉅,並曾在2000年奪得Ars Electronica數位音樂大獎殊榮。Carsten Nicolai一直以來堅持走低調簡約的電音風格,除了數張個人專輯外,他也跟超極簡派團體Pansonic的Mika Vainio,以及日本聲音藝術家池田亮司 (Ryoji Ikeda) 合作過。

「Vrioon」與「Insen」的成功,加上配合巡迴
演 出,從而促使《Revep》在這張ep的面世,他們把一 些當初未被發表的樂段整理並重新發表,繼續挖掘/定義聲 音與噪音之間的微妙關係,還特別改編阪本龍一1983年 為日本電影導演大島渚作品「戰場上的快樂聖誕」(Me
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所作的主題配樂。


Alva Noto.jpg
Alva Noto

1 Siisx (7:24) )  <試聽>  
2 Mur (8:14)
3 Ax Mr.L. (4:18)  <試聽>
 


1 Siisx (7:24) 
3 Ax Mr.L. (4:18)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