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 : Sounds from the Ground 地面之聲
專輯: Thru The Age
時間: 2009年
風格 : Dub | Downtempo | Ambient 氛圍音樂23

這是 Sounds From The Ground 的限量版CD 'Thru The Ages'。Sounds From The Ground 備受好評的首張專輯'Kin'在1996年,至今生產了6張專輯。

 'Thru The Ages'是一個彙編和罕見的未發行曲目取自每張專輯會議。彈撥從演播室金庫,這些歌曲都放在一起,第一次形成一個迷人的集合。對於此版本,Sounds From The Ground 增加了一個全新的獎金軌道。

01. City Of Dust  城市的灰塵  [03:22]    <試聽>
02. Inside Out [04:56]
03. Eyes Wide Open (feat Aine) [06:35]
04. Union Dub [07:26]
05. Vessel And The Deep [04:52]    <試聽>
06. Shapeshifter [07:30]
07. Wicked Flow [05:36]
08. Bunches [06:38]
09. All Takure [06:41]  


01. City Of Dust

05. Vessel And The Deep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家:Sounds from the Ground 地面之聲
專輯:The Maze迷宮
風格 : Chillout 弛放/ Downtempo 緩拍/ 
Ambient 氛圍27 
發行時間:2010年11月10日

Sounds From The Ground 是來自倫敦 Nick Woolfson 和 Elliot Morgan Jones 組成的電音組合,1996年發行了首張專輯《Kin》,2000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Terra Firma》,2004年發行了第三張專輯《Luminal》。

電子團體Sounds From The Ground是一支活躍於英國電子音樂舞台的勁旅,有Elliot Morgan Jones & Nick Woolfson組建,自1994年首張專輯<Triangle>問世以來,陸續發表數十張大碟。


Sounds From The Ground 2.jpg

1. Gap in the Clouds
2. A Thousand Colours
3. Delphine
4. Acid Cornflats
5. Midnight Crossing
6. This Land
7. Subdub?in
8. The Lenox
9. Temple Steps
10. Afterglow 餘輝    <試聽>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 : Sounds from the Ground 地面之聲
專輯: Ready Steady Slow 
廠牌: Upstream Records 
時間: 2012年3月12日
風格 : Ambient 氛圍音樂

Sounds From The Ground是來自倫敦Nick Woolfson 和 Elliot Morgan Jones組成的電音組合,1996年發行他們的首張專輯'Kin',2人的第2 張專輯'Terra Firma,'發行與2000年,04年'Luminal.'發行,Nick Woolfson 和 Elliot Morgan Jones邀請加拿大的優秀歌手BJ Cole, vocalist,聲樂Rachael Calladine,配音大師Dillinger 英國歌手Taz共同打造.2006年再次發行第4張專輯'High Rising',ambient, dub, trip hop , chilled融合打造受到廣泛讚譽的電子音樂風格。  http://zuimengqing.blogbus.com/logs/41595655.html

1. First Light 5:50
2. The Turning Wheel 7:46
3. Mice Skating 5:30
4. Interchange 0:57
5. Chrome Horizon 6:56 <試聽>
6. Long Lane 4:02
7. Mapping Points In Time 6:05
8. Departures 7:31  <試聽>
9. Watershell   6:51
10. The Long Curve  7:11


5. Chrome Horizon

8. Departures 出發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家 : Sounds from the Ground 地面之聲
專輯 :  Widerworld 豁達世界
廠牌 :  Waveform Records
發行時間:2012年9月17日
風格 : Downtempo | Ambient 氛圍音樂

Sounds From The Ground 是來自倫敦 Nick Woolfson 和 Elliot Morgan Jones 組成的電音組合,1996年發行了首張專輯《Kin》,2000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Terra Firma》,2004年發行了第三張專輯《Luminal》。

電子團體Sounds From The Ground是一支活躍於英國電子音樂舞台的勁旅,有Elliot Morgan Jones & Nick Woolfson組建,自1994年首張專輯<Triangle>問世以來,陸續發表數十張大碟。

1. Faraway Star   6:33
2. Ink Spots   4:53
3. Honey Knuckle  親愛的關節   6:36  <試聽>
4. Raining Leaves 6:40
5. Step Into Now 6:54
6. Fields of Green and Yellow 6:44
7. Rolling Dice 8:18
8. Hunters 6:36
9. Darswana    7:57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團 : Traffic 交通
專輯:Mr. Fantasy 幻想先生
年份:1967年
風格 : Alternative Rock 另類搖滾 | Psychedelic Rock 迷幻搖滾
 
不知有多少人與我相同,是先認識八零年代的 Steve Winwood ,才回過頭去接觸Traffic的音樂,Steve Winwood那張於1986出版的Back in the High Life專輯是我高中時期的最愛之一,我還記得第一次離家到台北求學時,行李箱裝的唱片也有重回高等生活這一張卡式錄音帶。
 
後來大學時期開始著迷於六、七零年代的老搖滾,便常去公館宇宙城報到,大肆搜括一些樂評眼中必聽的經典專輯,而因為Steve Winwood的關係(當時對音樂的認識有限,只要發現自己熟悉的名字,通常會相當興奮,有一種莫名親近的感覺),便對Traffic的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Traffic所待的唱片公司Island總是會不時推出便宜又大碗的優惠專案來促銷旗下發行的經典專輯,也是在那個時候我一口氣購入了Traffic的五張專輯,對比現在唱片行昂貴的售價與老搖滾鋪貨的零散,想想真是賺到了。

traffic-2.jpg

1967年成軍於英國的音樂團體Traffic,是一支樂風融合節奏藍調、迷幻、民謠、爵士與靈魂樂的前衛藝術搖滾勁旅,初期的核心成員包括 Jim Capaldi (drummer, singer)、 Dave Mason (guitarist, singer)、Chris Wood(Sax, flute)以及靈魂人物 Steve Winwood (organ, singer)等四人,但這個陣容只推出過兩張專輯後,Dave Mason便離團前往美國從事個人發展,之後Traffic便維持這個陣容直到1974年解散為止,不過於九零年代初期,Winwood與Capaldi曾以兩人的陣容短暫重組過Traffic,於1994年出版一張獻給因肝功能衰竭於1983年過世的前團員Chris Wood的專輯Far From Home,2005年Capaldi也撒手離開人世,Traffic團員一個個地離開前往另一個世界,我想Winwood應該會感到相當寂寞才是。

Traffic - Mr. Fantasy.jpeg.jpg

  三人編制的Traffic  ( Chris Wood、   Steve Winwood   Jim Capaldi )
 
扣除掉live專輯,Traffic總共推出過七張錄音室作品,分別是Mr. Fantasy(1967)、Traffic(1968)、John Barleycorn Must Die(1970)、The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1972)、Shout Out at the Fantasy Factory(1973)、When the Eagle Flies(1974)與先前提到的Far From Home(1994),而我缺的是Shout Out at the Fantasy Factory與Far From Home這兩張。

Traffic 1.jpg
 
總體來說,Traffic的音樂走向可以區分為兩個時期,於 Dave Mason 還在團時出版的兩張專輯(Mr. Fantasy and Traffic),其濃重的迷幻搖滾曲風可以追溯到Beatles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所帶來的影響,而在 Dave Mason 離團後, Steve Winwood 取得絕對的主導權,於是Traffic樂風丕變,在原有的節奏藍調基礎下,融入更多的爵士樂元素,這種爵士混搖滾的新音樂品種替Traffic在Progressive Rock一派建立起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而我個人則是偏愛爵士的Traffic,尤其是John Barleycorn Must Die與The Low Spark of High-Heeled Boys這兩張唱片,每次聆聽總是叫我興味盎然。其實這兩張專輯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每首樂曲的時間被明顯刻意地拉長,給予Winwood的鍵盤與吉他、Wood的長笛與薩克斯風以及Capaldi的打擊樂器更多即興揮灑的空間,在三個人默契十足的互動下,每首曲子都顯得生氣勃勃,讓人印象深刻。
 

Steve Winwood 2.jpg

Steve Winwood

但是相較於High Heels Boys的沉穩與洗練(雖然我很喜歡長達十二分鐘的同名歌曲The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充滿即興的樂句),我更喜愛在John Barleycorn這張專輯裡,三位樂手實驗新曲風所展現的那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與企圖心,聽聽Glad與Freedom Rider這兩首曲子,彷彿可以見到Winwood、Wood與Capaldi三個人有如bebop樂手在台上火力全開,相互支援卻也互不相讓的jam了起來,每次聆聽都會讓我有種尬車的快感瀰漫全身的細胞,即興、緊湊且熱力十足,搖滾與爵士的交會,在此開出奇花異種,令人讚嘆,而再透過Winwood自由奔放的白人靈魂嗓音詮釋更增添只屬於Traffic獨一無二的韻味。不過有趣的是,專輯的標題曲是流傳於英國民間的一則傳說,內容是有關於一個叫做John Barleycorn的酒商與當時禁酒令對抗的故事,這首本質為民謠的歌曲,Winwood卻將它改編注入爵士樂色彩,在Winwood纖細高亢的嗓音與原音吉他的主導下,Wood的長笛總是趁著空檔時不斷地給予回應,進而豐富了John Barleycorn Must Die這首曲子的音樂內涵,相當精采。
 
雖說九零年代迄今是各種樂風百花齊放的年代,但是每每回過頭聆聽六、七零年代的老搖滾,都能有種溫故而知新的感動,而Traffic這個似乎已被許多人遺忘的名字,在我大學時期接觸音樂的過程中卻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那時的我熱愛搖滾樂的熱情,卻也喜歡爵士樂的即興,Traffic的音樂則搭建了一座橋樑,融合彼此,一如Miles Davis的Bitches Brew。      http://blog.roodo.com/bananarepublic/archives/1997477.htm
 
Traffic 4.jpg
 
Mr.Fantasy是樂隊1968年推出的首張專輯,也是他們最出色的專輯。專輯中強烈的迷幻音樂色彩和將爵士、布魯斯等音樂元素的完美結合使樂隊備受讚譽,他們一舉成為藝術搖滾的中堅力量。這張專輯被普遍看作是英國60年代迷幻音樂的代表專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Mr.Fantasy專輯對爵士樂的借鑒相當多,專輯的開頭部分就已經很明顯,尤其是管樂的加入更增加了這種氣氛。在這張專輯中,主要依靠兩部分來體現迷幻特色:吉他手  Dave Mason  演奏借鑒了布魯斯音樂的許多手法,在riff(即興重複段)和旋律的設計上傾向華麗風格;Winwood的唱功不俗而且嗓音條件突出,在慢板歌曲的處理上已經具有巨星的風範。樂隊突出的樂器編配能力在這張專輯中得以充分反映,管風琴、豎琴、長笛及多種印度樂器的使用使專輯音樂部分極為豐富,而對東方音樂的大膽借鑒更是生花妙筆。  http://www.565656.com/musiclist/mmc_36963.htm

這張紅得晃眼的唱片發行的時間應該是1967年。
即使現在去聽,你還是能在裡面發現很多新的東西。至少,是你沒有聽到過的東西。
我無法給這張音樂分類,只好粗暴地歸類為“Rock”。    http://muix.blogbus.com/logs/36903842.html
 
01. Heaven Is In Your Mind
02. Berkshire Poppies
03. House For Everyone
04. No Face, No Name, And No Number <試聽>
05. Dear Mr. Fantasy
06. Dealer
07. Utterly Simple
08. Coloured Rain
09. Hope I Never Find Me There
10. Giving To You'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團:Traffic 交通
專輯:Traffic 交通
年份:1968年
風格 : Folk Rock 民間搖滾 | Blues Rock 藍調搖滾 | Psychedelic Rock 迷幻搖滾 | Prog Rock 前衛搖滾
 
1967年成軍於英國的音樂團體Traffic,是一支樂風融合節奏藍調、迷幻、民謠、爵士與靈魂樂的前衛藝術搖滾勁旅,初期的核心成員包括 Jim Capaldi (drummer, singer)、 Dave Mason (guitarist, singer)、Chris Wood(Sax, flute)以及靈魂人物 Steve Winwood (organ, singer)等四人,但這個陣容只推出過兩張專輯後,Dave Mason便離團前往美國從事個人發展,之後Traffic便維持這個陣容直到1974年解散為止,不過於九零年代初期,Winwood與Capaldi曾以兩人的陣容短暫重組過Traffic,於1994年出版一張獻給因肝功能衰竭於1983年過世的前團員Chris Wood的專輯Far From Home,2005年Capaldi也撒手離開人世,Traffic團員一個個地離開前往另一個世界,我想Winwood應該會感到相當寂寞才是。
 
扣除掉live專輯,Traffic總共推出過七張錄音室作品,分別是Mr. Fantasy(1967)、Traffic(1968)、John Barleycorn Must Die(1970)、The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1972)、Shout Out at the Fantasy Factory(1973)、When the Eagle Flies(1974)與先前提到的Far From Home(1994),而我缺的是Shout Out at the Fantasy Factory與Far From Home這兩張。

Traffic 2.jpg
 
總體來說,Traffic的音樂走向可以區分為兩個時期,於 Dave Mason 還在團時出版的兩張專輯(Mr. Fantasy and Traffic),其濃重的迷幻搖滾曲風可以追溯到Beatles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所帶來的影響,而在 Dave Mason 離團後, Steve Winwood 取得絕對的主導權,於是Traffic樂風丕變,在原有的節奏藍調基礎下,融入更多的爵士樂元素,這種爵士混搖滾的新音樂品種替Traffic在Progressive Rock一派建立起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而我個人則是偏愛爵士的Traffic,尤其是John Barleycorn Must Die與The Low Spark of High-Heeled Boys這兩張唱片,每次聆聽總是叫我興味盎然。其實這兩張專輯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每首樂曲的時間被明顯刻意地拉長,給予Winwood的鍵盤與吉他、Wood的長笛與薩克斯風以及Capaldi的打擊樂器更多即興揮灑的空間,在三個人默契十足的互動下,每首曲子都顯得生氣勃勃,讓人印象深刻。 
 

Jim Capaldi_000.jpg

Jim Capaldi

但是相較於High Heels Boys的沉穩與洗練(雖然我很喜歡長達十二分鐘的同名歌曲The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充滿即興的樂句),我更喜愛在John Barleycorn這張專輯裡,三位樂手實驗新曲風所展現的那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與企圖心,聽聽Glad與Freedom Rider這兩首曲子,彷彿可以見到Winwood、Wood與Capaldi三個人有如bebop樂手在台上火力全開,相互支援卻也互不相讓的jam了起來,每次聆聽都會讓我有種尬車的快感瀰漫全身的細胞,即興、緊湊且熱力十足,搖滾與爵士的交會,在此開出奇花異種,令人讚嘆,而再透過Winwood自由奔放的白人靈魂嗓音詮釋更增添只屬於Traffic獨一無二的韻味。不過有趣的是,專輯的標題曲是流傳於英國民間的一則傳說,內容是有關於一個叫做John Barleycorn的酒商與當時禁酒令對抗的故事,這首本質為民謠的歌曲,Winwood卻將它改編注入爵士樂色彩,在Winwood纖細高亢的嗓音與原音吉他的主導下,Wood的長笛總是趁著空檔時不斷地給予回應,進而豐富了John Barleycorn Must Die這首曲子的音樂內涵,相當精采。
 
雖說九零年代迄今是各種樂風百花齊放的年代,但是每每回過頭聆聽六、七零年代的老搖滾,都能有種溫故而知新的感動,而Traffic這個似乎已被許多人遺忘的名字,在我大學時期接觸音樂的過程中卻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那時的我熱愛搖滾樂的熱情,卻也喜歡爵士樂的即興,Traffic的音樂則搭建了一座橋樑,融合彼此,一如Miles Davis的Bitches Brew。   http://blog.roodo.com/bananarepublic/archives/1997477.html 

01 - You Can All Join In
02 - Pearly Queen  珍珠女皇    <試聽>
03 - Don't Be Sad
04 - Who Knows What Tomorrow May Bring
05 - Feelin' Alright
06 - Vagabond Virgin
07 - Forty Thousand Headmen
08 - Cryin' To Be Heard
09 - No Time To Live
10 - Means To An End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團 : Traffic 交通
專輯:Welcome To The Canteen  歡迎到食堂
年份:1971年
風格 : Blues Rock 藍調搖滾
 
Traffic是1967年成軍,由主唱Steve Winwood,吉他手Dave Mason領軍的英國前衛搖滾樂團。他們的音樂融合爵士樂、藍調與傳統民謠,創造一種嶄新樂風,與英國當時Pink Floyd、Genesis、Yes並列世界一流前衛搖滾團體。Welcome to the Canteen是該團1971年專輯,為其巔峰期代表作,音樂帶有迷幻樂風,AMG音樂雜誌給予五顆星最高評價。本張黑膠為美國首版,封面為特殊設計,在搖滾史上極為出名,歡迎典藏!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206178178632
 
 
  Traffic可說是60年中末期英國最重要的ㄧ支樂團, 由 Steve Winwood , Dave Mason, Jim Capaldi,  Chris Wood(以上為原始團員), Rick Grech 等人所組成, 解散後團員分別又組成許多知名團體, 對60,70年代搖滾樂影響極為深遠!! 他們樂風融合搖滾,藍調,前衛與迷幻, 是個人非常喜愛的ㄧ個團體, 但於1974年即已宣告解散. 本輯是他們94年,即解散後20年再重聚後發行的首張也是唯一的錄音室專輯, Steve Winwood 與 Jim Capaldi 都使出渾身解數, 本人認為不輸往日水準, 仍要在此大力推薦得好作品!!
 
Traffic - Welcome To The Canteen.jpg
 
成立於 1967 年的英籍藍調、爵士搖滾經典合唱團 Traffic,其音樂係以融合了迷幻、藍調、爵士、搖滾等多重風格而聞名,在 60 ~ 70 年代的白人藍調搖滾領域裡,該團獨樹一幟的樂風型態搭配所發表的多張高評價專輯,使其成為藍調、爵士搖滾樂壇的經典合唱團之一。Traffic 在 1974 年發表【When the Eagle Flies】專輯之後即宣告解散,主要成員 Steve Winwood 和 Jim Capaldi 亦各自單飛發展,兩人均有多張優質的個人專輯發行,成績表現不錯。就在Traffic 解散近20年後的1994 年,樂迷們欣見 Steve Winwood 和 Jim Capaldi 奇蹟式的重組復出,並且以 Traffic 名義發行了一張標題為【Far from Home】的專輯。本以為復出的Traffic將會讓忠心的老樂迷們重新點燃對Traffic思念與期望的火苗,不料【Far from Home】發行之後,一切竟又靜悄悄地歸於平靜,Traffic再告消失匿跡,而這張【Far from Home】專輯成為該團最後回眸的作品,讓樂迷們感念不已。2005年1月28日,Jim Capaldi因胃癌病逝,無異為Traffic的復出機會正式劃上休止符矣!      http://www.wretch.cc/blog/neilsschang/63887
  
01 - Medicated Goo
02 - Sad and Deep as You  <試聽>
03 - 40,000 Headmen
04 - Shouldn't Have Took More than You Gave
05 - Dear Mr. Fantasy
06 - Gimme Some Lovin'  <試聽>
 


02. Sad and Deep as You

06. Gimme Some Lovin'Traffic - Welcome To The Canteen 歡迎到食堂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團 : Traffic 交通
專輯:The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 高跟男孩的低火花
年份:1971年
風格 : Rock 搖滾

本輯為 70 年代知名前衛搖滾團體 Traffic 1971 年專輯. 也是他們正值巔峰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寬鬆的爵士搖滾曲調, 猶如秋高氣爽的天氣一般, 渾身舒暢無比. AMG 4.5 星超高評   

不知有多少人與我相同,是先認識八零年代的Steve Winwood,才回過頭去接觸Traffic的音樂,Steve Winwood那張於1986出版的Back in the High Life專輯是我高中時期的最愛之一,我還記得第一次離家到台北求學時,行李箱裝的唱片也有重回高等生活這一張卡式錄音帶。

後來大學時期開始著迷於六、七零年代的老搖滾,便常去公館宇宙城報到,大肆搜括一些樂評眼中必聽的經典專輯,而因為Steve Winwood的關係(當時對音樂的認識有限,只要發現自己熟悉的名字,通常會相當興奮,有一種莫名親近的感覺),便對Traffic的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Traffic所待的唱片公司Island總是會不時推出便宜又大碗的優惠專案來促銷旗下發行的經典專輯,也是在那個時候我一口氣購入了Traffic的五張專輯,對比現在唱片行昂貴的售價與老搖滾鋪貨的零散,想想真是賺到了。

1967年成軍於英國的音樂團體Traffic,是一支樂風融合節奏藍調、迷幻、民謠、爵士與靈魂樂的前衛藝術搖滾勁旅,初期的核心成員包括Jim Capaldi(drummer, singer)、Dave Mason(guitarist, singer)、Chris Wood(Sax, flute)以及靈魂人物Steve Winwood(organ, singer)等四人,但這個陣容只推出過兩張專輯後,Dave Mason便離團前往美國從事個人發展,之後Traffic便維持這個陣容直到1974年解散為止,不過於九零年代初期,Winwood與Capaldi曾以兩人的陣容短暫重組過Traffic,於1994年出版一張獻給因肝功能衰竭於1983年過世的前團員Chris Wood的專輯Far From Home,2005年Capaldi也撒手離開人世,Traffic團員一個個地離開前往另一個世界,我想Winwood應該會感到相當寂寞才是。

  三人編制的Traffic(左起Chris Wood、Jim Capaldi與Steve Winwood)

扣除掉live專輯,Traffic總共推出過七張錄音室作品,分別是Mr. Fantasy(1967)、Traffic(1968)、John Barleycorn Must Die(1970)、The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1972)、Shout Out at the Fantasy Factory(1973)、When the Eagle Flies(1974)與先前提到的Far From Home(1994),而我缺的是Shout Out at the Fantasy Factory與Far From Home這兩張。

總體來說,Traffic的音樂走向可以區分為兩個時期,於Dave Mason還在團時出版的兩張專輯(Mr. Fantasy and Traffic),其濃重的迷幻搖滾曲風可以追溯到Beatles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所帶來的影響,而在Dave Mason離團後,Steve Winwood取得絕對的主導權,於是Traffic樂風丕變,在原有的節奏藍調基礎下,融入更多的爵士樂元素,這種爵士混搖滾的新音樂品種替Traffic在Progressive Rock一派建立起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而我個人則是偏愛爵士的Traffic,尤其是John Barleycorn Must Die與The Low Spark of High-Heeled Boys這兩張唱片,每次聆聽總是叫我興味盎然。其實這兩張專輯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每首樂曲的時間被明顯刻意地拉長,給予Winwood的鍵盤與吉他、Wood的長笛與薩克斯風以及Capaldi的打擊樂器更多即興揮灑的空間,在三個人默契十足的互動下,每首曲子都顯得生氣勃勃,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相較於High Heels Boys的沉穩與洗練(雖然我很喜歡長達十二分鐘的同名歌曲The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充滿即興的樂句),我更喜愛在John Barleycorn這張專輯裡,三位樂手實驗新曲風所展現的那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與企圖心,聽聽Glad與Freedom Rider這兩首曲子,彷彿可以見到Winwood、Wood與Capaldi三個人有如bebop樂手在台上火力全開,相互支援卻也互不相讓的jam了起來,每次聆聽都會讓我有種尬車的快感瀰漫全身的細胞,即興、緊湊且熱力十足,搖滾與爵士的交會,在此開出奇花異種,令人讚嘆,而再透過Winwood自由奔放的白人靈魂嗓音詮釋更增添只屬於Traffic獨一無二的韻味。不過有趣的是,專輯的標題曲是流傳於英國民間的一則傳說,內容是有關於一個叫做John Barleycorn的酒商與當時禁酒令對抗的故事,這首本質為民謠的歌曲,Winwood卻將它改編注入爵士樂色彩,在Winwood纖細高亢的嗓音與原音吉他的主導下,Wood的長笛總是趁著空檔時不斷地給予回應,進而豐富了John Barleycorn Must Die這首曲子的音樂內涵,相當精采。

雖說九零年代迄今是各種樂風百花齊放的年代,但是每每回過頭聆聽六、七零年代的老搖滾,都能有種溫故而知新的感動,而Traffic這個似乎已被許多人遺忘的名字,在我大學時期接觸音樂的過程中卻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那時的我熱愛搖滾樂的熱情,卻也喜歡爵士樂的即興,Traffic的音樂則搭建了一座橋樑,融合彼此,一如Miles Davis的Bitches Brew。    http://blog.roodo.com/bananarepublic/archives/1997477.html

1. Hidden Treasure 
2.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  低高跟男孩星火  <試聽>
3. Light Up or Leave Me Alone  點亮或別煩我   <試聽>
4. Rock and Roll Stew 
5. Many a Mile to Freedom 
6. Rainmaker 
7. Rock and Roll Stew, Pts. 1 & 2 [Single Version] – bonus track)


2. Low Spark of High Heeled Boys 低高跟男孩星火

3. Light Up or Leave Me Alone 點亮或別煩我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