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Eno - Thursday Afternoon 星期四的下午.jpg

藝術家: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專輯:Thursday Afternoon 星期四的下午
國家:英國
年份:1985年
風格:Abstract 抽象 | Ambient 氛圍音樂


定義環境音樂的第一人、華麗搖滾樂手、頂尖的唱片製作人、詩人、多媒體藝術家、當代錄音技術革新者,這些指的都是現年61歲的「布萊恩伊諾Brian Eno」。然而,光是這幾個頭銜卻也不足以解釋他在音樂界的重要性,他的影響力遍及龐克Punk、電子舞曲Techno,乃至於新世紀音樂New age等各個截然不同的音樂領域。

製作過David Bowie、U2、Talking Heads、The James,再到近代Coldplay等經典專輯的Br
ian Eno,不僅是將電子響音普及化的開路先鋒,更是一位與「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同義的當代作曲家。Brian Eno在1973年離開「羅西音樂Roxy Music」後,便開始發展他個人的音樂事業。1975年的一場交通事故,儘管讓他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好幾個月,卻也讓創作力驚人的他,在偶然機會下,創造出全新聲音-「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包括《Music For Airports》、《The Plateaux of Mirrors》...等一系列以Ambient為題的專輯作品,奠定他在電音世代的先知導師地位。

這張首次於1985年發行的Brian Eno第12張個人專輯《Thursday Afternoon》,「僅」收錄一首全長61分鐘的曲
目。Brian Eno以「無節點、飄逸的精緻」來闡述他心中的環境音樂,而他心目中理想的環境音樂,更應作到「無止境、持續不變的情緒起伏」


1. Thursday Afternoon (1:00:51) ★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Eno - Begegnungen II.jpg

藝術家: 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 Moebius & Roedelius & Plank
專輯:Begegnungen II  開始 
國家:英國
年份:1985年
風格 : Krautrock 德國搖滾 | Abstract 抽象| Experimental 實驗| Ambient 氛圍

Begegnungen有兩張,專輯是Brian Eno的早期合作作品,由於多人蔘加了曲目的製作,以致於 樂曲顯得比較多變,氛圍的成分也少了很多,而爵士,電子的風 格倒是很明顯.

儘管Brian Eno為Windows做了開機音樂,還是有那麼多人無
法欣賞隨處可見的Ambiemt。《Begegnungen》也許是個最有可聽性的通俗理解途徑,一次從Krautrock到電子氛圍音樂的浪漫旅程。

1. Conditionierer (4:50)
2. Speed Display (5:14)
3. Mr. Livingstone (5:41)
4. Broken Head (5:22)
5. Langer Atem (7:14)
6. Hasenheide (2:39)
7. Es War Einmal (5:20)
8. Fur Luise (5:01)  
 ★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Eno - Music for Films III 電影裡的配樂 III.jpg

藝術家: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氛圍音樂鼻祖)
專輯:Music for Films III 電影裡的配樂 III
國家:英國
年份:1988年
風格:Experimental 實驗音樂 | Ambient 氛圍音樂 | OST 電影配樂


Music For Films是Eno發表於1978年的「電影配樂」作品集,當中有他為特定影片而寫的音樂,也有其虛擬配樂。唱片早在76年曾限量印製了五百張宣傳版以派發給電影製作人、樂手與樂評人,直到78年才正式在EG廠牌旗下公諸於世。在Eno的蕓蕓作品之中,Music For Films之重要性並不下於他一眾Ambient著作。

Music for Films III是系列中的第3輯,參與作曲的人很多.
<PS> Roger Eno 是 布萊恩伊諾 的弟弟


1. Asian River - Brian Eno
2. Creation - Brian Eno
3. Sirens - Daniel Lanois and Brian Eno
4. Minute Warning - John Paul Jones
5. Kalimba - Laraaji
6. Fleeting Smile - Roger Eno
7. Quixote - Roger Eno  堂吉訶德 - 羅傑·伊諾 ★
8. Tension Block - Daniel Lanois and Brian Eno
9. White Mustang - Daniel Lanois and Brian Eno
10. Balthus Bemused By Color ? Harold Budd
11. For Her Atoms - Misha Mahlin and Lydia Theremin
12. Shark 12 - Brian Eno
13. Err - Michael Brook
14. Saint Tom - Brian Eno
15. Opera - Roger and Brian Eno
16. Zaragoza - Laraaji
17. Slower And Slower - Brian Eno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Eno %26;amp; John Cale - Wrong Way Up 錯誤的上升方式.jpg

 

藝術家: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 John Cale 約翰•凱爾
專輯: Wrong Way Up  錯誤的上升方式
國家: 英國
年份: 1990
類型: Prog Rock 前衛搖滾 | Art Rock 藝術搖滾
 
Eno與前The Velvet Underground成員John Cale的合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Eno曾參與Cale的1974至75年間的三部曲專輯《Fear》、《Slow Dazzle》和《Helen of Troy》,1990年兩大巨頭再度合作出來的《Wrong Way Up》專輯。 
 
1. Lay My Love
2. One Word
3. In The Backroom
4. Empty Frame
5. Cordoba
6. Spinning Away  旋轉離開  ★
7. Footsteps
8. Been There Done That
9. Crime In The Desert
10. River, The
11. Grandfather's House
12. You Don't Miss Your Water

 

 John Cale.jpg
John Cale
 
★ “極微主義極簡主義”的始祖、前衛古典大師、
★世界搖滾樂界公認最有影響力最深的藝人之一
 
John Cale 約翰·凱爾 是一名無法用三言兩語匆匆帶過的傳奇人物。
 
出生於威爾斯的礦工家庭,Cale從小即在母親的嚴厲監督下學習樂器。當別的男孩於外頭踢足球時,Cale已坐在房裡練習鋼琴與管風琴。十三歲時加入當地的青年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可他的興趣卻不限於此。隨著邁入青春期,他逐漸對大西洋彼岸的敲打詩人、現代音樂與搖滾樂產生濃厚興趣。
 
結束倫敦Goldsmiths College的音樂課程,Cale飛往美國,於波士頓近郊的Berkshire Music Center繼續深造。學期結束後他前往紐約,立刻被六零年代初期繁茂興盛的紐約文化場景深深吸引,從此定居此地。他結識了現代音樂大師John Cage與Aaron Copland,前者甚至邀請他參與一項名為Vexations的表演。這是一首長約八十秒的鋼琴曲,而在Cage的編排下,不同音樂家持續演奏了長達十八個小時。
 
成為專職樂手前,Cale於紐約的Orientalia書店工作,因此結識了更多詩人與藝術家。他也鼓起勇氣造訪了自己的偶像LaMonte Young(美國現代音樂巨匠),此舉不但使Cale順利加入LaMonte Young的樂隊,也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相同領域的優秀份子,同時打入了狂喜逸樂的紐約下東城嗑藥場景。然而真正改變John Cale人生的是1965年。
 
一名來自Pickwick Records的製作人Terry Phillips將Cale引薦給當時仍默默無名的Lou Reed,原因是Phillips覺得Cale留了一頭長髮,"看起來就很像搞搖滾樂的"。起先Cale並不將這個機緣看成一次機會,只是應Lou Reed之邀,夥同其他朋友幫他伴奏。然而當Cale有機會接觸到更多Lou Reed的創作,他才被歌曲裡滿溢的神經質、詩意與原創精神所打動。從某些層面來看,兩人追求的其實是極為相似的藝術境界。於是他們窩在Cale的公寓裡寫歌,並一同施打海洛因。隨後Lou Reed的朋友Sterling Morrison加入他們,Maureen Tucker也接受徵召成為鼓手(取代了Angus MacLise),搖滾史上另類音樂的原型樂隊Velvet Underground正式成軍。
 
他們在Cale的公寓裡錄下了Heroin與Venus in Furs等曲子,同時持續搞砸各地的表演。他們的音樂在六零年代聽來,活像下個世紀傳回來的反響。光怪陸離且複雜難懂,傳統的搖滾公式套在他們身上完全不管用。他們的表演幾乎都以票房凄慘收場,Velvet Underground走在距離時代太遠的前端位置,識貨的人少之又少。其中一人恰巧名為Andy Warhol。
 
Warhol於Café Bizarre首次欣賞了Velvet Underground演出,馬上認定這就是他一直尋找的”搖滾”樂隊。自此將他們帶入自己的工作室Factory,兩組人馬緊密結合;加上其他電影明星、藝術家與毒蟲的相濡以沫,一連串翻天覆地的藝術革命遂一發不可收拾。六零年代後半部的紐約地下場景,不論電影、音樂或文化,幾乎都與這群人脫不了關係。
 
Cale在Velvet Underground裡負責貝斯、中提琴與鋼琴的演奏,偶而擔任演唱。雖然樂隊的詞曲創作幾由Lou Reed一手包辦,其他成員少有參與餘地,Cale卻在樂隊的前兩張專輯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與White Light/White Heat裡擔任音樂走向的調配師。他將整組樂隊的音樂走勢往同一個方向集中,使之更趨向未拋光的粗糙本質。這些音樂雖看似簡單,實則充滿各式深奧難解的趣味。這也是為何Cale於1968年離團後,Velvet Underground的後兩張專輯少了更多的實驗況味,成為安全保守的作品。(這是相對於自己的比較。比起同期樂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與Loaded仍是走在前面)
 

John Cale 2.jpg

 
在John Cale的音樂里程中,他曾跟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合作過,賣座動畫片「史瑞克」也用了他所演唱的"Hallelujah"當插曲,他的合作夥伴從極簡抽象派美學主義音樂先鋒LaMonte Young到異類龐克團Super Furry Animals都有。繼2003年佳評如潮的專輯「HoboSapiens」後,2005年10月,這位來自南威爾斯的天才音樂家將帶來一樣教人出乎意料的大碟【Black Acetate】。

在前作「HoboSapiens」中,John ⋯⋯Cale在專為audio/MIDI錄音創作所設計的軟
硬體系統Pro Tools的協助下,讓他可以輕鬆的處理多樣化聲響,創造出傳統類比式錄音所無法呈現的音樂,專輯發表之後,樂界紛紛給予'激進之作、'John Cale的上等之作'的佳評。在最新大碟
【Black Acetate】裡,John Cale希望音樂的創作可以朝更趨整體感的目標挺進,這
一回用的是比較傳統的樂器演奏方式,像是電吉他這類樂器,去創作一些不用一大堆電腦器材就可以做出具有現場感覺的歌曲,雖然,還是用了許多的樂器去搭襯出簡單又美麗的旋律,但是,從專輯的第一首歌開始,驚喜的聽覺就不斷涌現。

John Cale近來聽的音樂包括了Gorillaz、Jill
Scott、Erykah Badu以及由Dr. Dre與The Neptunes的Pharrell Williams所製作的歌曲,Cale之所以欣賞這些藝人的創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將Cale在過去40年來所創造的音樂折衷主義精神發揚光大,同時他們的音樂也啟發了Cale對於都會節拍領域的嘗試。此番加入John Cale的音樂創作陣容包括了在Beck、Eels的專輯中擔任製作/混音的Mickey Petralia,還有製作過Macy Gray專輯,在爵士與放克領域具有深厚的製作背景的鼓手/貝斯手/製作人Herb Graham, Jr.,以及實驗主義音樂家Watts Prophets。專輯中的開場曲"OuttaTheBag",Cale慣有的粗糙的男中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相當性格的假聲唱法,專輯一路聽下來,始終散髮著一種相當引人側目,吸引著聽者的情緒的感覺,Cale表示,就算是我們從放克音樂切換到浪漫的歌曲"Satisfied",或是Cale寫給女兒 Eden,流露著幾乎讓人難以承受的沉痛感覺的歌曲"GravelDrive",這樣的情緒還是持續在整張專輯中不斷的蔓延與擴散。"Grave Drive"也可以當作是每一位忙於音樂創作的音樂人向心愛的人表達歉意的歌曲。

過去這數十年,John Cale曾經把Dylan Thomas的詩作錄製成專輯,幫過「沉默的羔羊」導演
強納森戴米所執導的電影「散彈露露」創作原聲帶,與老友Lou Reed合作專輯「Song For Drella」,或是再度與Velvet Underground巡迴演唱,最後還出版了自傳「What's Welsh For Zen」,在自傳中他在描述自己在深入數位化世代後得到了重新振作的動力時說道:「直到我做完『HoboSapiens』這張專輯,我才了解到我一直都在用類比式錄音手法進行創作,而數位化的革命浪潮卻主導了那張專輯,如果你不能跟這股浪潮相抗衡,那就表示你努力的還不夠多。

對John Cale來說,音樂一直是情緒的出口,同時也是一種理智
的挑戰,到頭來,做音樂靠的就是膽識,還有看你能把歌曲
的情緒帶到什麼樣的層面罷了!


John Cale 3.jpg

提到John Cale這個人,就不可能不提到The Velvet Underground(在此簡稱 VU)這個影響日後搖滾樂發展甚巨的先驅團體,他與Lou Reed被認為是VU的兩大支柱,Lou Reed負責填詞譜曲兼演唱,而John Cale則擔任起創造出VU獨特音樂氛圍與音響空間的工作,雖然John Cale已於1968年離團,但是The Velvet Underground與Whit Light/White Heat兩張專輯早已是搖滾樂殿堂級的唱片,成為後世樂迷膜拜的對⋯⋯象,這也是我認識John Cale的開端。

雖然從以前到現在,我對VU 的喜愛從未改變,但是他們1970年解散後,我只鍾情於
Lou Reed,買了他不少唱片,卻將John Cale冷落在一旁,畢竟作為VU的front man與紐約音樂光景的代言人,Lou Reed占盡所有的丰采,而John Cale的成就,相對來說卻失焦了,我對1970年之後John Cale的認知只剩下他是一名製作人,曾經製作過Nico(The Marble Index、Desertshore與The End)與Patti Smith(Horses)的專輯,就是這種簡單的認知使我錯過一年多前在台中一家二手唱片行流通、一系列三張的前衛搖滾極品Inside the Dream Syndicate(1962-1965,The Dream Syndicate的成員有La Monte Young、Tony Conrad與John Cale等人),至今想起仍讓我懊悔不已。

作為英國南威爾斯地區礦工之子的John Cale,出生於1942年,從小便展現其過人的音樂天
份,接受正統的古典音樂訓練,並且於青少年時期曾在BBC表演過,1960年代初期從英國轉戰美國東岸,尤其是當時蓬勃發展的紐約地下音樂更是吸引了John Cale的目光,其對音樂的理念深受John Cage等現代音樂大師的影響,也一頭栽進前衛搖滾的領域,並與La Monte Young等人組成上述提及的The Dream Syndicate(又稱The Theatre of Eternal Music),這一群人對極微主義的實驗開發,奠定了美國現代搖滾音樂的根基;其後John Cale結識Lou Reed,共創The Velvet Underground,John Cale也將The Dream Syndicate的前衛風格帶入VU,美國搖滾樂豐富多變的歷史就此展開,到了另類音樂大行其道的1990年代正式豐富收割。

除了擔任製作人外,John Cale於1970年開始發展個人音樂生涯,推出專輯唱
片,迄今已累積數十張個人專輯發行,基本上,其所有唱片可以區分為兩大類,一是充滿實驗性質,並與 John Cage、Brian Eno、Bob Neuwirth與Terry Riley等名家合作的前衛藝術的作品,另一類則是旋律優美動人的流行搖滾專輯,但是即使是平易近人的專輯,John Cale的音樂仍是低調、富有哲理,並且可以輕易地與缺乏個性的流行樂唱片區隔開來,這種區別在於John Cale的專輯會隨著聆聽次數的增加而有不同的領悟,時間的流逝更突顯其深厚的內涵,而Paris 1919正是一張這樣的唱片,這也是11月底波士頓之行我購買CD最大的驚喜之一。

發行於1973年的Paris 1919被認為是John Cale生涯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張唱片,他雇用了UCLA
Symphony Orchestra為整張專輯伴奏,這種大量採用弦樂的方式柔化了搖滾樂原本較為陽剛的肌理,並且使得Paris 1919這張唱片呈現出一幅優雅迷人的面貌,也替盛行於90年代的Chamber pop樂風立下典範,而從此處我們也可見識到John Cale在Lou Reed主導VU時期被埋沒的作曲才華,每首歌曲的旋律皆流暢易記,幾乎讓人忘記他作為一位前衛藝術實踐者的身分,重點是曲調長青且不落俗套,這種游刃有餘游走於流行
與前衛兩極領域正是John Cale之所以獨特的地方,也相當令人佩服。

John Cale 4.jpg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Eno - Nerve Net 神經網絡.jpg

藝術家: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氛圍音樂鼻祖)
專輯:Nerve Net 神經網絡
國家:英國
年份:1992年
風格:Abstract 抽象派 | Future Jazz 未來爵士

 
<Nerve Net>就是傳說中的Brian Eno少有的為發行專輯了,你也看到了,有封面但無標籤,雖然我們已經習慣了Brian Eno為一個氛圍音樂大師,這張也有氛圍的味道,但很明顯,這張更傾向於爵士,搖滾,且添加了更多的人聲。
這幾張專輯<Nerve Net>,<The.Shutov.Assembly>,<Wrong Way Up>等都是Brian Eno同一時期的作品。
 
1. Fractal Zoom  分形縮放  (6:26)  ★
2. Wire Shock (5:28)
3. What Actually Happened? (4:42)
4. Pierre In Mist (3:49)
5. My Squelchy Life (4:03)
6. Juju Space Jazz (4:28)
7. The Roil, The Choke (5:01)
8. Ali Click (4:15)
9. Distributed Being (6:12)
10. Web (6:41) 
11. Web (Lascaux Mix) (9:49)
12. Decentre (3:25)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Eno - Neroli 橙花.jpg

藝藝術家: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氛圍音樂鼻祖)
專輯:Neroli 橙花
國家:英國
年份:1993年
風格:Electronic 電子 | Ambient 氛圍


93年的專輯《Neroli》被許多醫院用作孕婦分娩時播放。

1 Neroli (57:58)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Eno - More Music For Films 許多電影裡的配樂.jpg

藝術家: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氛圍音樂鼻祖)
專輯:More Music For Films 許多電影裡的配樂
國家:英國
年份:2005年
風格:風格 : Electronic 電子 | Ambient 氛圍音樂


More Music For Films是Eno發表於2005年的「電影配樂」作品集,當中有他為特定影片而寫的音樂,也有其虛擬配樂。在Eno的蕓蕓作品之中,Music For Films 電影配樂領域之重要性並不下於他一眾 Ambient 氛圍音樂著作。

1 Untitled (2:05)
2 The Last Door (1:31)
3 Chemin De Fer (1:57)
4 Dark Waters (1:07)
5 Fuseli (1:40)
6 Melancholy Waltz (1:46)
7 Northern Lights (2:13)
8 From The Coast (2:02)
9 Shell (1:26)
10 Empty Landscape (1:26)
11 Reactor (1:40)
12 The Secret (1:13)
13 Don't Look Back (0:57)
14 Marseilles (1:29)
15 The Dove (1:25)
16 Roman Twilight (3:38)
17 Dawn, Marshland (3:14)  ★
18 Approaching Taidu (3:27)  ★
19 Drift Study (2:33) 
20 Approaching Taidu (3:27)
21 Always Returning (II) (3:09) ★
22 Aragon (1:36)
23 From The Same_Hill (2:58)
24 Inland_Sea (1:23)
25 Two Rapid Formations (3:22)
26 Slow Water (3:16)
27 Sparrowfall (1) (1:10)
28 Sparrowfall (2) (1:43)
29 Sparrowfall (3) (1:23)
30 Alternative 3 (3:14)
31 Quartz (2:02)
32 Events In Dense Fog (3:43)
33 There Is Nobody (1:43)
34 Patroling Wire Borders (1:41)
35 Measured Room (1:04)
36 Task Force (1:22)
37 Final Sunset (4:13)


17 Lantern Marsch 燈籠沼澤 & Dawn, Marschland  (3:14) 

18 Approaching Taidu  走近太都

21 Always Returning  總是回來 (II)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an Eno %26; Robert Fripp - Equatorial Stars 繾綣星宿下.jpg

藝術家: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 Robert Fripp 羅伯特.弗里普
專輯:Equatorial Stars 繾綣星宿下
國家:英國
年份:2005年
風格:Electronic 電子 | Ambient 氛圍音樂

 
Fripp & Eno,是二人在七十年代所留下的前衛音樂烙印。想不到跟Evening Star足足相隔了廿載,Fripp & Eno竟在這年帶來他們的「複合」專輯The Equatorial Stars。
 
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26; Robert Fripp 羅伯特.弗里普 2.jpg
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 Robert Fripp 羅伯特.弗里普
 
每位熱愛音樂的朋友,大家心目中都總會有一些可一不可再的經典Crossover合作。對於我來說,其中一個典故,是Fripp & Eno這個組合。
 
Fripp & Eno,即King Crimson的結他手兼領隊Robert Fripp加上Roxy Music的電子合成器演奏家Brian Eno,這兩位各具異稟的音樂家,他們在七十年代初上旬的聯袂合作,毋庸置疑是一眾英倫Progressive音樂愛好者所津津樂道的歷史性時刻。
 
況且,當年Fripp & Eno二人就僅有合灌過 No Pussyfooting (1973年)和 Evening Star (1975年)這兩張專輯而已,所以更見難能可貴。
 
那時,Eno仍作濃妝艷抹的Glam Rock樂手打扮,而Fripp則滿腮濃濃的鬍子、一臉沉實,在外表上二人可謂甚格格不入,不過他們卻是彼此惺惺相惜、互相欣賞的樂手。
 
其實他倆的合作也不僅只有這兩張專輯。Eno的幾張個人專輯如Here Come The Warm Jets、Another Green World、Music For Films和Before And After Science內部都有Fripp伴奏;Fripp為Matching Mole監製的Little Red Records亦有Eno客串;到了後來Eno遠赴柏林為David Bowie監製Heroes專輯時,又找來Fripp擔網主音結他手。那皆可見雙方的密切關係。
 
Fripp & Eno,是二人在七十年代所留下的前衛音樂烙印。想不到跟Evening Star足足相隔了廿載,Fripp & Eno竟在這年帶來他們的「複合」專輯The Equatorial Stars。其實The Equatorial Stars並非二人在廿年來的首次複合。在94年Fripp & Eno推出精選專輯The Essential Fripp & Eno時,內裡已包含了全新作品Healthy Colour四部曲,可是這四首作品聽來只像Eno的Outtake電子曲目而已,相當失望。
 
因此,The Equatorial Stars的出現,才算是Fripp & Eno睽違廿年的第三張專輯。最重要是在音樂上,也開宗明義是昔日Fripp & Eno曲風的延續。
 
聽聽Melissa、Lyra、Tarazed、Ankaa等曲目那份孤寂、憩靜、蕭條與勾勒出充滿大自然靈秀氣的天籟之美,箇中Eno營造出好比無盡星空的Ambient氛圍、 Fripp哀怨寂寥的結他聲,都儼如Evening Star的引伸──況且連唱片名字,也同是以「星星」為題。
 
Terebellum所勾勒出的漫天無際深邃星宿意像,可見是Ambient大師之出手。
 
在情意結底下,我想Fripp & Eno定是這年最教我動容的一個「複合」。(文by袁智聰)
 
1. Meissa – 8:08
2. Lyra – 7:45 
3. Tarazed  – 5:03
4. Lupus – 5:09  ★
5. Ankaa  – 7:01
6. Altair  – 5:11
7. Terebellum – 9:40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