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指David Bowie 大衛.鮑伊是樂壇上的變色龍,在形象上他的確是,若從音樂角度而言,日本的坂本龍一才真正名實相符。他出碟無數,而且遍及各種類型,從古典、爵士、電子、巴西到電影配樂、流行樂、亞洲地區音樂等等,總之令人無從猜測,新意層出不窮。近日面世的《Playing The Piano》是一張鋼琴獨奏專輯,當中重新演繹了他多首首本之作如《The Last Emperor》、《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The Sheltering Sky》等,比起以往版本又多了一份深度和韻味。《Out Of Noise》卻是另一回事,玩的是ambient音樂,以音響效果取勝,像長達九分多鐘的《Glacier》便營造出恍若冰河融化的聲效,十分有趣。不過此類音樂需要點耐性欣賞,否則會略感沉悶。
隨著這張'' Out Of Noise ''專輯的推出,也在日本從3月18日開始,舉辦Ryuichi Sakamoto Playing The Piano 2009的巡迴演出,到4月25日結束。
版本龍一2009年三至四月間在日本舉行了一連串的《Playing the Piano》演奏會,當中他以鋼琴演奏了一連串的舊作,這個演奏會的 CD 版本《Playing the Piano》,最近在香港正式發行,還加上了新作《Out of Noise》作為 Bonus CD。
其實《Out of Noise》這張作品是教授五年多來的個人新作,早在年中已經在日本推出,今天作為《Playing the Piano》的 Bonus Disk,雖然有點屈委,但是市場取向如此,對於歌迷來說買一得二,也未嘗不是一個超值的選擇。近年間教授已開始走向電音和 Avant-Garde 的領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然還要數他和德國電子音樂人 Alva Noto 合作的一連串項目。除此以外,教授和 Fennesz 合作的《Sala Santa Cecilia》和《Cendre》也是兩張不可多得的佳作。到了今天,教授的電音作品如《UTP__》在我唱盤上盤旋的時間,已經大大趕過了教授的其他早期個人作品。
《Out of Noise》開首的 "Hibari" 已是一首 Minimal 的優美鋼琴作品,當中的意境和當年 George Winston 的 New Age 作品有點不謀而合,只是在音色上更加簡約罷了。在 "Hwit" 和 "Still Life" 這兩首作品中,除了鋼琴之外還加入了憂怨的弦樂,是十二分的浪漫表現主義。"In the Red","Tama" ,"Firewater","Disko","Ice","Glacier" 等等曲目都只有零碎的電音聲效和取樣,是《Out of Noise》當中比較深澀的 ambient 作品。 要選擇比較易上耳的作品,還有 "Nostalgia" 這首加入了電子聲效的 Minimal 鋼琴曲目。"To Standford" 是《Out of Noise》之中起伏比較大的鋼琴作品,也算是《Out of Noise》之中比較容易消化的作品之一。總括來說,《Out of Noise》正好反映了教授這幾年間新的音樂取向,當中教授在北極親自為各種聲效取樣,作品中更隱藏著《Out of Noise》背後的環保意識。
談過我心目中的主菜,當然不得不提香港版的牌面作品《Playing the Piano》了。
日本版的《Playing the Piano》是一張雙 CD 的作品,香港版將當中的曲目再作篩選,只保留了當中的 10 首作品,再加入了“Mizu no Naka no Bagatelle”和“Bolelish”兩首作品。教授翻玩經典曲目,其實早已有跡可尋,當年的《1996》中,教授已經將他的一大堆舊作,以鋼琴和管弦樂再次演繹。今次的《Playing the Piano》,坦言來說只是舊瓶新酒,並不是大不了的事情。當年的大熱作品 "Merry Christmas Mr. Lawerence" 和 "Sheltering Sky" 固然會包含其中。除此以外,還有優美脫俗的 "A Flower is A Flower" 和 "Amore",要選擇比較活潑跳脫的,便有 "Tibetan Dance" 和 1978 年的作品 "Thousand Knives"。對喜愛此道者來說,當然應該找回日本版的《Playing the Piano》雙 CD 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