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 : Jan Hammer & VA
專輯: Miami Vice II 邁阿密風雲 II
發行時間:1986年
風格 : Synth-pop 合成器流行/ Soundtrack 影視原聲
邁阿密風雲在美國自1984-1989年共播出六季114集,該影集最有名的就是顏色與音樂,導演麥可曼恩從一家顏料店得到的靈感,讓影集內的色彩,包括佈景與服裝,都以大塊鮮豔的顏色作為設計基礎,宛如普普藝術作品般,另外該影集的原聲帶到目前為止都是美國唱片史上最暢銷成功的電視影集原聲帶。
《邁阿密天龍》(Miami Vice),美國1984年播映的犯罪、動作電視影集。
刑警由美國演員唐·強生及黑人男星菲利浦·麥可·湯瑪斯及西班牙裔、沉默卻兇猛冷靜刑事組長(Edward James Olmos飾演)領導他們,三大族群代表共同演出;劇情講述美國佛羅裡達州海邊大都市邁阿密刑警苦戰龐大國際黑幫犯罪故事;全片寫實描繪現代黑幫高科技電子犯罪手法絲絲入扣,邁阿密風光明媚,海灘椰子樹邊辣妹嬉笑、噴速汽艇海上跳躍追逐戰、動物園紅鶴群、金錢洗錢,堪稱是西班牙裔美國重工業都市黑幫兇猛剽悍。
在黑幫電影裡,演、導、劇本俱優,是部當年影響同電影類型極為成功的經典代表佳作;因此於2005年大導演麥可·曼改拍成電影,惟一般影評仍以原先電視影集為佳讚。http://zh.wikipedia.org/wi
(01) [Steve Jones] Mercy 憐憫 <試聽>
(02) [Gladys Knight & The Pips] Send It To Me
(03) [Phil Collins] Take Me Home
(04) [Patti LaBelle & Bill Champlin] The Last Unbroken Heart <試聽>
(05) [Jan Hammer] Crockett’s Theme (Instrumental) <試聽>
(06) [Andy Taylor] When The Rain Comes Down <試聽>
(07) [Roxy Music] Lover <試聽>
(08) [Jackson Browne] Lives In The Balance <試聽>
(09) [The Dammned] In Dulce Dececorum <試聽>
(10) [Jan Hammer] Miami Vice - New York Theme (Instrumental)
(11) [Jan Hammer] The Original Miami Vice Theme (Instrumental)
05. Jan Hammer - Crockett’s Theme (Instrumental)
Jan Hammer
Jan Hammer是作曲家,鋼琴家和鍵盤樂手。他贏得格萊美獎。他在70年代初在Mahavishnu樂團,曾為從20世紀80年代流行的美國電視節目,90 集邁阿密風雲作曲。他已經與一些時代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合作,如傑夫貝克,米奧拉梅奧拉,米克賈格爾等等合作。 http://www.google.cn/music
與 Jan合作過的音樂家可以列出一大串,Jeff Beck, Mick Jagger, Billy Cobham, Stanley Clarke, Tommy Bolin, Carlos Santana和Al Di Miola,但讓整整一代電視人記住他的,是他所作的歌曲和在Miami Vice中的精彩表演,是那些雷鳴般的鼓聲和像吉他一樣合成的聲音。這首主題曲在當年Billboard Hot百首金曲中榜上有名,獲得了兩個格萊美的獎項。在整個系列中,Crockett的主題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隨後,大量的電影電視作 曲項目接踵而來,英國的觀眾能夠在電視連續劇Chancer和最近的Red Cap中聽到Jan的工作成果。此外,他還為Tales From The Crypt和Knight Rider 2000做音樂。2001年的1月,Miami Vice再次出現在美國的電視屏幕上,很明顯,仍然有觀眾喜歡這些電視劇的歌曲製成的唱片。2002年發行的Miami Vice整張專輯包括兩張CD,而Jan1975年發行的第一張專輯經過重新灌錄後也再次發行了。
那麼起初Jan是如何從鋼琴轉到合成器 的呢?“我漸漸地發現鋼琴的表達滿足不了我的需要了。鋼琴確實是一件很好的樂器,你的指尖就能創造一個樂隊。但是我要的是更有流動性,更富動感的聲音。我 想聽到更婉轉的音質,增加一些顫音。我覺得那樣的音樂更具表達力,而只用一個高音樂器你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的。我彈過電子琴、風琴,最後選中了合成 器。
我使用了一個最初的調節器將電子琴的聲音進行了彎音處理,有了一些動感。同時我也在聽一些如Switched On Bach上的合成器聲音。那時候,合成器常被用作樂隊中的一個伴奏樂器,而不是一種獨奏樂器。即使是在需要滑音的時候,大多數都會使用小提琴或原聲,而不 是廣泛地使用合成器。當我第一次把手放在一個Minimoog上的彎音輪上,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真正的Eureka,我就想:沒錯,就是它!這就是我要的音 樂。”
許多音樂人都把Jan Hammer和吉他合成音連在一起,因為在Miami Vice中這種音使用的最多。這種音大部分都是通過使用彎音輪控制樂器的音高,但我在想是否還需要其他特殊的技術或設備。比如說,是否有必要通過一個吉他放大器來演奏合成器?
“我嘗試過很多種演奏方法,比如說通過一個失真的吉他放大器來演奏合成器,但現在,所有這些工作只需要使用一個Pro Tools上Amp Farm就可以解決了,我也再用不著使用吉他放大器了。無論我用什麼,我都想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激動人心的搖滾樂的聲音。還在Mahavishnu樂隊 的時候我就開始尋找一種方法,能夠穿透我們所演奏的那些熱鬧的聲音。為了得到這樣的效果,我使用了吉他放大器,聲音果然變得更加激動人心了。 http://www.dj-street.com/s
01. Steve Jones - Mercy
吉他大師 STEVE JONES 史蒂夫·瓊斯
Steve Jones(史蒂夫·瓊斯),男。生於1955年9月3日倫敦。
1972年,尚未成年的史蒂夫·瓊斯(Steve Jones,吉他手)和保羅·庫克(Paul Cook,鼓手)決定組成一 個樂隊時,絕對沒有意識到他們將要承擔策動搖滾樂史上另一場革命的使命,儘管倫敦青年的視野早已因為披頭四和滾石的成功而拓寬到世界範圍,但成功的殿堂卻 沒有現成的階梯吉他手史蒂夫·瓊斯和鼓手保羅·庫克加上他們的一個同班同學便是性手槍樂隊的前身河濱(Strand)樂隊,而後又有2個小夥子入夥兒,原 因大不了是河濱樂隊裝備齊全。樂器由史蒂夫·瓊斯提供,實際上,它們全是瓊斯偷來的,史蒂夫·瓊斯給一家商店做週末終點工。這裡必須提到一個人,該商店的 擁有者——-馬爾科姆·麥克拉倫(Malcom McLaren)一位滿腦子反社會、反傳統思想的商人。麥克萊仁開的商店十分賺錢,但他的野心並不在商業上,他一直試圖成為音樂製作人和樂隊經紀人。他和 他的店員史蒂夫·瓊斯因此也不是一般的老闆與雇員關係。瓊斯纏著麥克拉倫為河濱尋找一塊排練場地時,麥克拉倫爽快地照辦了。在這樣一位老闆的誘導下,另一 位店員格萊思·邁特羅克(Glen Matlock)也加入了搖滾行列,作了河濱樂隊的貝司手。目前首要問題是為河濱找一名歌手。麥克拉倫早留意上來他商店的一位常客,並得知這位染綠發的少 年叫約翰·裡頓(John Lydon)。裡頓用點唱機隨著艾麗斯·庫珀(Alice Cooper)演唱為樂隊試音,很令人滿意,幾次彩排之後,麥克拉倫已看出他正是樂隊需要的樂隊人員已經就位,馬爾科姆·麥克拉倫開始按他的思想和生活方 式塑造它,主唱約翰·裡頓牙齒不甚美觀常被隊友中的吉他手史蒂夫·瓊斯戲稱為“爛牙”,麥克拉倫遂為其取名為約翰尼·羅頓(Johnny Rotten)意義為腐朽,爛掉的,麥克拉倫以此來顯示社會本身的病態和既成觀念的腐 朽。他的總店名日“性”(Sex),店裡出售的時裝上曾有過一淫蕩的標語“性手槍”(Sex Pistols)此刻被籍來做 隊名。河濱與性手槍相比的確未免太不夠刺激。單純翻唱一直是小樂隊們的生存手段,但顯然已不再符合雄心勃勃的性手槍的計劃。
1975 年主唱約翰·羅頓(Johnny Rotten)、吉他手史蒂夫·瓊斯(Steve Jones)、貝司手格倫·馬特洛克(Glen Matlock)、鼓手保羅·庫克(Paul Cook)成立的性手槍樂隊於1976年與英國EMI公司簽約,但是由於在電視台採訪的言行出格,在發行第一張單曲<Anachy In The U.K.>時,即遭解雇.貝司手Glen Matlock離隊,原為鼓手的席德·威舍斯(Sid Vicioue)擔任了貝司手(後死於毒品攝入過量,但也成了最具PUNK精神的代表人物).樂隊與A&M唱片公司簽約準備發行單曲<上帝保佑女 王>(God Save The Queen)----這首歌在92無敵中同樣被無敵BAND演繹過----卻由於其攻擊與諷刺性,又被唱片公司解雇.在第三家唱片公司——Virgin的 努力下<God Save the Queen>終於發行.一經推出,這張唱片就四處遭禁,但樂隊繼續"死不悔改",在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登基25周年紀念日時,在泰晤士的游輪上狂嚎 “上帝保佑女王,她不是人類,這裡沒有未來,做夢的英格蘭...”直到警察把他們抓起來才算完.更加讓王室難堪的是,即時的性手槍樂隊竟然還登上了BBC 排行榜冠軍,BBC不得不將他們的歌放到第二名,以息眾怒(笑).之後,這句著名的"沒有未來"幾乎成為所有朋克人民的呼籲口號,性手槍樂隊可謂名聲大 作.
1976年,性手槍參加了在倫敦牛津城the 100俱樂部舉行朋克音樂節。性手槍的演出全面推動了朋克運動的興起,正因為這次演出the 100俱樂部至今被認為是朋克運動的誕生之地。EMI唱片公司先聲奪入,匆匆將性手槍拉到旗下,性手槍旋即推出首張單曲“英國的無府主義” (Anarchy in The UK)這副要造反的架勢與慣例中藝人們放蕩的小動作不盡相同,正因為在府官員座椅下點上一把火而得意的性手槍隨後接受了一次電視採訪,電視記者誘導他們 “來點憤怒的話吧”,吉他手史蒂夫·瓊斯在電視上說了一些講好聽點是“足令當今電視機前的觀眾暈倒”的污言穢語,第二天報紙的頭版刊出了性手槍的醜態,並 極力敦促EMI公司廢止與他們的合同。公眾的怒火是能將頑石 燒成灰燼的,那些預備承接性手槍巡迴演出的單位像遇見瘟疫一樣唯恐避之而不及.一系列災變不但使巡演計劃流產,還導致了貝司手格萊思·邁特羅克離隊,他的 繼任者席德·維瑟斯(Sid Vicious)曾是性手槍最瘋狂的追隨者,雖然此前他是個鼓手,但他作為性手槍的貝斯手,後來卻成了最具朋克特徵的代表性人物。同年,性手槍與A&M唱 片公司簽約,準備發行單曲“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這首作品首次向王座開火,並把女王忠實的臣民描述成了白痴,唱片內樂隊的照片背景拍攝地取了白金漢宮的外墻,它的威力不啻於閃電掣入了不列 顛歷來以久的民族主義的心臟。這回他們痛快地給了保皇派一記耳光,自己也被A&M公司甩了。幾個月後,這支認為女王不需要拯救的樂隊更換了第三家唱片公司 ——Virgin,在Virgin公司旗下“上帝保佑女王”終於發行,設計師還在套封裡給女王的鼻子加了支安全別針(刺蝟頭,破舊衣著和安全別針是他們的 標誌),難怪這張唱片四處遭禁。性手槍死不悔改,選在女王繼位紀念日在泰晤士的游輪上狂嚎“上帝保佑女王”直到警察把他們抓起來才算完。稍後的單曲“美妙 的茫然”(Pretty Vacant),“陽光假日”(Holidays In the Sun)同專輯《別在乎那話兒,性手槍在此》(NeverMind the Bullocks——Here's The Sex Pistols)儘管廣遭銷售商們的抵制和榜評員們的大做手腳的干擾仍成為榜上先鋒。這已不是樂隊與保守人士之間的事,它已演進成一部分人同另外一部分人 在思維和行為方式上的爭執,性手槍到此發展到了極至!
1978年的美國之行註定了樂隊沒落的開始。在舊金山演出時,主唱約翰尼·羅頓咆哮 “自己被騙了”,第二天他宣布離隊,樂隊的經紀人兼締造者馬爾科姆·麥克拉倫至少有三件事做得不妥。1.他解雇了約翰尼·羅頓,2.他犧牲了樂隊過量的金 錢和精力拍攝樂隊的自傳體記錄片“偉大的搖滾騙術”(The Great Rock N’Roll Swindle),3.他在這部傳記中忽視 了前貝司手格萊思·邁特羅克,任意貶低離任主唱約翰尼·羅頓;他犯的錯誤還有一件是把火車搶劫犯龍尼·比格斯(Ronnie Biggs)弄來當主唱.這些都不足以稱作毀滅性事件,接下來發生的才是。1978年已成為樂隊核心的貝司手席德·維瑟斯的女友南茜·斯龐根(Nancy SpunGen)被發現死於維瑟斯的寓所,維瑟斯受到謀殺指控,在開庭前的保釋期間他攝入毒品時酗酒而導致死亡。
1978年美國舊金山演出之後,樂隊解散.
歐洲最暢銷的GT雜誌在它的創刊第一百期裡,公布了最新的世界吉他大師排名前100位。這位被稱作英國朋克皇帝的吉他手也名列其中並排名43位。
參加創作過的唱片列表
The Great Rock 'n' Roll Swindle (2 March 1979) # 7 UK - Various Artists Album
Some Product: Carri on Sex Pistols (interviews and radio spots) (3 August 1979) # 6 UK
Flogging a Dead Horse (compilation) (8 February 1980) # 23 UK
Anarchy in the UK: Live at the 76 Club (live) (1985)
Kiss This (5 October 1992) # 10 UK
Filthy Lucre Live (29 July 1996) # 26 UK
Jubilee (3 June 2002) # 29 UK
Sex Pistols Box Set (3 June 2002) # 160 UK
Raw and Live (2004)
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1977)
http://baike.baidu.com/vie
04. Patti LaBelle & Bill Champlin - The Last Unbroken Heart 最後不間斷的心
靈魂殿堂教母 Patti LaBelle
生 於美國費城的Patti LaBelle可說是流行音樂史上最長青的女歌手之一,她的風格與演唱事業從早期的女子偶像團體到氣味強烈的放客音樂或到抒情慢板的情歌都是她非常拿手的 表演範圍。1944年出生,自青少年就在教堂唱詩班長大的Patti LaBelle在六零年代開始與朋友Nona Hendryx和Sarah Dash組成了The Blue Belles合唱團,沒多久立刻便以一首<I Sold My Heart to the Junkman>立刻登上排行榜前二十名的席次,從此Patti LaBelle不僅一路受到廣大樂迷的支持,而且在七零年代更是因多首動人情歌而獲得歌壇「愛神之女」的暱稱 。
Patti LaBelle因其充滿靈魂福音意味的即興演唱風格深受觀眾的喜愛。更是對後來的許多女歌手造成了廣泛的影響,與Aretha Flanklin並列為靈魂殿堂教母。Celine Dion翻唱其作品If You Ask Me To; Mariah Carey 現場為其致敬演唱If You Only Knew(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Christina2001年,為了電影《Moulin Rouge》的原聲碟而和另外三名女歌星Pink,Lil’ Kim和Mya一起翻唱了Patti LaBelle的《Lady Marmalade》。 http://baike.baidu.com/vie
06. Andy Taylor - When The Rain Comes Down
Andy Taylor
Andy Taylor 安迪.泰勒 是80年代 New Wave 新浪潮音樂..英倫樂團 Duran Duran 的吉他手。
07. Roxy Music - Lover
Roxy Music 洛克西音樂團
1971年,(Roxy Music)在藝術搖滾運動中應運而生,核心成員包括主唱Bryan Ferry,吉他手Phil Manzanera,薩克斯手Andy Mackay和鍵盤手Brian Eno(73年離隊單飛)。由於對先鋒音樂與流行藝術的強烈喜好,樂隊成員對時尚的追求決定了這支樂隊的風格。雖然當時只有Eno一人化妝作性別模糊的中性裝扮,但他們令人目眩的奇異服飾和迷幻浪漫的優美旋律使後人同樣把他們歸入了華麗搖滾範疇。
Roxy Music的迷人魅力與浪漫氣質是70年代初期音樂的傑出代表,72年樂隊第一張同名唱片剛剛發行就打進英國排行榜Top10,這張專輯裡有三首歌後來都被Todd Haynes用進他反映華麗搖滾的著名影片《Velvet Goldmine》。之後的兩張專輯《Stranded》和《Country Life》更是把這種唯美浪漫發揮了到了極致,他們早期的音樂被認為是藝術搖滾與華麗搖滾的混合體。之後Ferry逐漸把音樂風格轉向流行的迪斯科節奏,但82年樂隊的最後一張專輯《Avalon》,Bryan Ferry飄渺優雅的聲線仿佛把聽者重又帶回香艷迷幻的70年代。洛克西音樂團於83年北美巡演後解散,之後樂隊成員在各自的音樂道路上繼續發展。 http://baike.baidu.com/vie
08. Jackson Browne - Lives In The Balance
Jackson Browne 傑克遜 布朗
打從60年代中期於加州民謠圈發跡以來,Jackson Browne就以南加州民謠搖滾客自居。1973年與The Eagles的成員Glenn Frey合寫暢銷金曲“Take It Easy”,通過這首金曲打開了創作名氣;1974年的專輯《Late For The Sky》榮獲滾石雜誌推選為史上最佳百張專輯之一;他那充滿自省風格的歌詞文采於1976年在TOP 5專輯《The Pretender》中大放光芒;1977年經典大碟《Running On Empty》進一步實踐搖滾樂紀錄片的創作概念,有稜有角地勾勒出人生旅程百態,專輯大破700萬張,造就“Running On Empty”、“The Load Out/Stay”等TOP 40單曲;1980年的專輯《Hold Out》勇奪冠軍寶座;1982年持續以“Somebody's Baby”、“Lawyers In Love”、“Tender Is The Night”攻占TOP 30之林;1986年,專輯《Lives In The Balance》更被華盛頓郵報推崇為“一張質疑文化帝國主義、美國外交政策與美國夢的尖銳深刻的政治歌曲唱作”,並成就另一張滾石雜誌最佳百張專輯;1989年,專輯《World In Motion》對政治與相關議題的探討更是鞭辟入裡。從自我內在的情感抒懷到對周遭環境的觀點陳述,Jackson Browne以銳利的筆觸與平實的歌聲,真誠的扮演著歌者表達情感與看法的角色,除了個人專輯,Linda Ronstadt、The Byrds、Bonnie Riatt等歌手的專輯也都聽得到他的創作才華。
1999、2001年他還分別與Bonnie Riatt、Joan Baez合唱“Kisses Sweeter Than Wife”、“Guantanamera”。全球歷年專輯累積超越1500萬張的銷售,證明了優質的創作亦能同樣享有商業銷售的魔力。 2002年2月,Jackson Browne獲頒John Steinbeck獎(表揚對環境與社會價值觀察有卓越成就的藝術工作者,之前只有導演John Sales、劇作家Arthur Miller、Bruce Springsteen獲頒此獎),同年秋季推出的大碟《The Naked Ride Home》是他個人繼1996年專輯《Looking East》後睽違多時的創作,由他與Kevin McCormick(Melissa Etheridge的製作人)擔綱製作,錄音工程則是交由曾為Bruce Springsteen、Bryan Adams、Shawn Colvin專輯擔任錄音的巨將Bob Clearmountain操刀,專輯中有痛批美國政治現實與消費主義的“Casino Nation”、嘲弄性別議題的標題曲“The Naked Ride Home”、格萊美獎得主Marc Cohen合聲的福音風味情歌“Don't You Want To Be There”、彌漫著雷鬼氣息的清新搖滾曲“For Taking The Trouble”、宣泄自我情緒的“The Night Inside Me”,還有向西部片導演Sergio Leone致敬的“Sergio Leone”。走過30年的光陰,Jackson Browne在新專輯中又一次成功地均衡了詩意與失意,調和了浪漫神采與社會意識,他依然是個很酷的加州搖滾客, 而歲月的痕跡讓他的成熟內涵更顯深厚。 http://www.google.cn/music
009. The Damned - In Dulce Decorum 在杜爾塞撕破臉
09. The Damned - In Dulce Decorum 在杜爾塞撕破臉❤️當年影集MV
The Damned
1976年成立的四人組合The Damned,於第二年就發表了他們的首張專輯——也是樂隊歷史上最出色的專輯——這張位列英國排行榜第36位的《Damned Damned Damned 》。之後在英國,The Damned與The Clash ,The Jam一起加入了朋克大牌樂隊的行列。但隨著樂隊成員的變化,樂隊也經歷了解散和重組,作品的風格也不盡統一。同年12月他們推出了第二張專輯《Music For Pleasure》,製作人是大名鼎鼎的Pink Floyd的Nick Maison。
然而這是一張完全失敗的專輯——是朋克的錯還是Pink Floyd的問題?也許是對音樂出發點不同吧。隨後,樂隊在1978年的春天解散,重組後,樂隊推出了許多專輯、精選以及現場錄音。而其音樂風格也隨著人員的改變而變化,摻雜了硬搖滾、後朋克乃至藝術搖滾的The Damned令歌迷有驚喜也有失望,而風格的轉變也使不同的歌迷選擇他們不同的作品作為最珍貴的收藏,比如1979年複合的專輯《Machine Gun Etiquette》以及1985年發行的《Phantasmagoria 》。但他們的最佳專輯毫無疑問便是《Damned Damned Damned 》。《Damned Damned Damned 》是朋克皇牌製作人Nick Lowe的手筆,由當時熱衷於地下唱片的Stiff公司下出版(1993年由Frontier公司發行CD版本)。這張專集裡面有朋克的所有;這樣的朋克音樂就是真正向聽眾進攻的搖滾:粗暴和性感,不容分辯。主唱、吉他、貝司、鼓,任何一方面都非常出色。再加上朋克味道十足的唱片封面,可以說這是一張幾近完美的朋克搖滾專集。的確,你可以聽上幾百遍也不膩,仍然會為象痙攣一樣的吉他和波浪激盪的貝司激動不已。
在朋克跨越新千年之際,這支原本被認為“最沒有希望”的組合每天都在發展。The Ramones被稱作是朋克音樂的始祖,而性手槍和The Clash(在某種程度而言)又將這一藝術推向更“臭名昭著”的高度——同時成為不少青少年的榜樣,同樣值得紀念的就是The Damned。
這個來自倫敦的樂隊同樣在朋克初期留下了自己的印記。避開政治的造作姿態、對外界的評論,只是重複的做同樣的同樣的事情。這隻樂隊缺少著任何一種形態,比如穩定的樂隊構成,他們以Punk的極簡約精神並且全員以他們承諾過的一樣從一開始就堅持著並維持著這一信念。這種風格的最終體現是:一系列的充滿激情的,充滿能量的,富含技巧和黑色幽默的現場演出!Ray Burns和Chris Millar在1974年相遇時,估計沒多少人會想到他們將來的這種成就。
70年代中期Burns和Millar(日後為人所知的吉他手/主唱Captain Sensible和鼓手Rat Scabies)在死氣沉沉的倫敦裡保持著聯繫。樂隊加快了他們的構成,Scabies當時加入過London SS在一次預演時作為鼓手,London SS是一個想盡辦法希望倫敦朋克從零開始並且進行到底的陣線,那時候幾乎每個樂隊的成員後來又去了另一個樂隊。他們之間總有切不掉的聯繫。在那裡他遇到了吉他手Brian janes和歌手Dave vanian。據Dave自述,他演唱過"I Love the Dead"和"Dead Babies",而他當時正在乾掘墓人的工作。但不論背景如何,他確實是個出色的歌手。Scabies聯絡了Vania和James,改彈貝司,而James彈吉他並寫歌。The Damned就這樣誕生了。
雖然性手槍最為人所知,但實際上The Damned才擁有更多的“最早”,包括英國最早的朋克單曲《New Rose》和最早的專輯《Damned Damned Damned》,這兩個作品充滿了活力,有些粗俗但並不失娛樂性。稍後Damned經由它的紐約之行又最早將朋克帶到美國,其後Lu Edmouds加入了樂隊,併發行了第二張專輯《Music For Pleasure》。Scabies認定樂隊已無迴天之力,決定了樂隊在1978年終結。但是經過更多的失敗後,樂隊的成員們發現自己其實還是想繼續合作下去。樂隊這次改為由Scabies擔任主吉他手。1978年他們贏得了他們最輝煌的時期(他們也是英國最早重組的朋克樂隊)。The Damned製作了一系列的經典作品,雖然其中也有低水平的作品,但他們的總體水平是不容置疑的。
他們1979年複合的專輯《Machine Gun Etiquette》和下一年的《The Black Album》(包含單曲Love Song,Smash It Up,Wait For The Black Out和I Just Can't Be Happy Today"),這些顯示了樂隊的實力。The Damned從未停止,用其火熱的演奏和古怪的表演打碎了朋克將死的預言。Scabies在1984年離開了樂隊,而新進的第二吉他手Roman Jugg取而代之成為樂隊的主唱。
令人驚奇的是,這其後The Damned不但經歷了反彈,而且還是從一種公開的方式進行的。樂隊首先解除了與MCA的合作,在1985年發行了唱片《Phantasmagoria 》,之後在英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86年的專輯《Anything》更是樂隊自《Music For Pleasure》後的最大敗筆。在發行了回顧專輯《The N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後樂隊進行了一系列的告別演出。而1989年的告別演出“我們必須走了”似乎表明一切都將結束了。
但在1991年的巡演和Paul grey的歸隊之後,樂隊在90年代又開始了一系列的唱片發行和演出。新一代的青年很多都沒有聽說過他們的早期作品,這使得樂隊的懷舊風格大受歡迎。(Sensible的經典舞台表演經常以裸體收場)。在1992年的幾場演出後,The Damned又消失了一段時間,1993年末重新出現的樂隊陣容大變,只有Scabies和Vanian還留在樂隊中。新陣容在日本和歐洲巡演了2年,新專輯《Not of this earth》在1995年於日本首發。但在其後樂隊又經歷了一系列的重組和樂隊名稱的糾紛。
從1996年後,經歷了重整後的樂隊開始了經常性的巡演,但其鼓手的位置經歷了兩次更換。在2000年樂隊和Nitro唱片又簽訂了新的合約,而後者的老闆之一即是樂隊的狂熱歌迷。到了2001年,由the Vanian和Sensible領軍的樂隊勢頭看似不錯,發行了新專輯《Grave Dsorde》和新的巡演並廣受好評,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整合之後,樂隊今日依然不倒。但這支樂隊的明天會如何只有傻子才會去預測,但The Damned仍不失為一支在過去廣受好評而又符合現代欣賞口味的朋克——The Damned不死。
樂隊現任成員:
主唱(Vocals):David Vanian
吉他/唱(Guitar/Vocals):Captain Sensible
貝司(Bass):Patricia Morrison
鍵盤(Keyboard):Monty Oxymoron
鼓(Drums):Pinch
- Sep 04 Sun 2011 15:59
Jan Hammer - Miami Vice II 邁阿密風雲 II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