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 : Pete Namlook 皮特·納姆盧克 & Tetsu Inoue
專輯 :  Shades Of Orion 陰暗的獵戶座
發行 : Fax +49-69/450464 – PW 09
日期 : 1993年
類型: Ambient 氛圍音樂 

Pete Namlook %26; Tetsu Inoue.jpg

 Pete Namlook.jpg
Pete Namlook   氛圍小傳
 
在跳舞音樂中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這全因The Orb而起。一次深夜工作時,在為他們的第二張單曲編排出合適的鼓聲軌,他們忽然做出了不可思議的決定:他們拿掉了所有鼓的部分。於是,一張經典誕生了,The Orb的方向也從此進入決定性的改變(如果把他們第一張笨拙的單曲也算進樂隊歷程的話)。這就是《A Huge Ever-growing Pulsating Brain that Rules From the Centre of the Ultraworld》,在隨即被稱為“Ambient House”領域中的第一張真正傑作。於是事情發展向失控和不可預知。最開始只是少數幾個怪人,像KLF的《Chill Out》和藏在硬式的techno曲目的唱片背面那些古怪的氛圍化remix。到如今,連Pet Shop Boys和Erasures的單曲裡也有了ambient remixes,甚至Paul McCartney也出了一張ambient LP(《Strawberries Oceans Ships Forest》,和製作人Youth合作,EMI出版)。
 
然後大眾對一切氛圍化東西的興趣也開始失控,各種影響都開始悄悄滲入。到處都有音樂人頻繁抬出Krautrock作護身符,Can和Faust的名字不斷在採訪中被他們提起,人人都忙著去搶購和試聽Ash Ra Tempel和Popol Vuh的早期作品再版。淹沒在後來者的大潮中,也有些人是一直就在那兒的,一直在等待著潮流轉變到讓他們得以發表他們的音樂而不背上Tangerine Dream拙劣模仿者的惡名。在所有ambient音樂的追隨者中,Pete Namlook當是最偉大的之一。
 
一些有關或無關的事情堆列:他住在法蘭克福,在那兒有自己的錄音室。他也有自己的廠牌,全稱叫做Fax +49-69/450464,大概你也會猜得到,這正是他的傳真機號碼(Fax:傳真機)。最開始發行的是他在硬式techno跳舞音樂方向的實驗。他與別人合作,每個合作都用一個不同的化名發行;一旦這個化名再次使用了,他就堅持將之作為一系列中的一個新出品,以2、3、4……編號遞加下去。這些編號和標籤又同時以色彩編碼區分:黑色標籤的是最死硬的,藍色是較trance化的,黃色是氛圍化和環境化的,灰色的就全然怪異。一開始每張唱片發行時都只壓幾百張。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錄音室裡,不停的發行新作品,而籌錢錄下一張唱片的最好辦法就是盡快將現在這張賣掉。有時他每個星期都弄出一兩張新單曲,用的名字有Hearts of Space, Sequential, 4 Voice, Cryptic Corp., Limelight, Escape, Minimalistic Source, Sextant and Deltraxx……這裡面至少有好幾個足以引起電音愛好者們的注意:Namlook承認自己的影響力。這些單曲很多後來都重發了,大部分是在Rising High和他們更偏實驗化的分廠牌Sapho。尤其推薦以Sequential和Escape這兩個化名發表的那些昏昏欲睡的trance。
 
這些單曲唱片的格式都很簡單。a-side是主題旋律的一兩個容易記住的,相比之下較舞曲化的mix。在背面的東西就會變奇怪起來:鼓被剝離;音樂的推進速度變成只有原先的一半或更少;而包含的聲響種類激增……換句話說,這是ambient remix。在Escape的第三張單曲《Trip to Neptune》發表時,他甚至放進了《Atmosphere Processor》這樣的曲目,長達半小時的極樂之境。如今這些背面的remix曲目已經 變得比原先的a=side更受歡迎。也許更重要的是,這些越來越長的單曲在向CD的轉化過程中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使得Namlook的ambient傾向變得更加無可救藥。
 
最初,Namlook採用新版式匯集收錄用某一特定化名發表的單曲,一個很大規模的系列,延續至今。很快他開始創作專為CD發行的作品。在這些中最初的,也是最好的,是他以Silence的名字跟Dr Atmo的合作作品,後來在英國由Rising High重發。在四首長曲的空間內Namlook與他的合作者走得非常非常遠,他們重新詮釋了70年代早期一些合成器傑作中經典的漂浮場景,同時加入了新東西,尤其是采樣的運用。22分鐘的首曲《Omid/Hope》令人震驚。緩慢,戲劇化的和弦猶如無盡的洶涌巨浪,翻涌在精巧的噪聲編織之上,之後催眠般的聲音響起,拖曳著聽者穿越了睡眠,進入一個真正的夢幻之境。其後,《Santur》再造出了更多的夢境,宛如時隱時現的八音盒般的丁當鐘聲,被放置於海洋般的漂浮回響中。這是那種狂暴techno跳舞音樂的極端反面,但它對身體的效力是同樣強有力的。若你想嘗試Namlook的作品,這會是個最好的起點。
 
緊跟在後面新鮮出爐的是另一個震撼人心的合作,這次是與 Mixmaster Morris(此人在Rising High的個人作品《Flying High》也是一張Ambient House經典),起名Dreamfish。這無疑是一張概念專輯,主題是重現在水下漂浮的感受。自然,這想法已經有人做過了,但我要說的是,從未有像這張傑作一樣成功。聲音湮沒在遙遠的液態回響中;每一個邊緣都被移開,使漂移的音調宛如從水下誕生。史詩般的四首曲子,最後一曲《Under Water》在模糊的潮水般的簡潔采樣上緩緩滲入,你會覺得手指的末端都皺起來。像Namlook的大部分音樂一樣,聽起來只有很少事情在發生,就好像一個人什麼也沒有做,只是靜靜漂浮於那些采樣音色的波浪衝刷之中。但當你聽得更仔細些,如果你在漂浮中還能集中注意力到這上面的話,你會留意到其中豐盈的細節,輕細地跳躍在水潮之上和之下像那些極小的魚兒。——又一張必聽唱片。
 
第三張Rising High重發的唱片是以Air的名字出版的第一張唱片。Namlook獨自做了這張唱片,除了偶爾出現的長笛來自客席樂手外。在這裡他讓他早期所受的Kraukrock影響直接滲入音樂,有更多的敲擊和部落聲音。其中的大部分音樂可以放到Pink Floyd中期一些較為實驗的作品中間去而不會顯得突兀。他使用了很多太空音效,開放式的聲響,使它聽起來輕盈甚至某些時候幾乎顯得透明。不久,在Fax公司又出版了Air II。
 
在rave雜誌評論的觀點中,關於這三張早期作品,Namlook的趣味以及普遍而言的Ambient House,Rising High已經以雙張的《Pete Namlook: The Definitive Ambient Collection》為他們重發Fax的出品作出了一個圓滿結束。不幸的是,這大部分是Fax的單曲中b-sides的Ambient曲目匯編,除了其中一些曲目外,它只能說是個部分的成功。尤其是第一張,很少值得推薦的作品。第二張的可聽性遠強於第一張,顯然Namlook後來開始有意識的為他的單曲做真正的、方向明確的Ambient音樂,而非僅僅在唱片的反面拿掉鼓聲和把調子放慢。
 
更有趣的是Fax的新出品,和它的隸屬範圍,幾乎就像一個Fax世界,出版Namlook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者們的唱片。公司不久前已經宣告今後發行新唱片的壓製數量將翻倍,既包括Ambient作品也包括Techno單曲合集,而他們也終於在英國的Dance和Indie音樂出口中獲得了正常的輸出渠道。由Fax近期出版的標題看來,顯然Namlook還要繼續攪和Ambient經典。在許多,許多值得注意的出品中,我要特別提起這幾個:《Namlook II》,一首夢幻般的74分鐘曲目,在荷蘭Ambient俱樂部the Melkweg的現場即興作品;鳴響的寒冬場景,用音樂製做的聖誕賀卡,《Season's Greetings: Winter》;和與Tetsu Inoue合作發表的兩張嚴整的,宇宙般的Zeit-style (?)的synth探索作品,以2350 Broadway和Shades of Orion的名字發表。
 
一些評論質疑他旺盛的創作力,聲稱如此短得荒謬的貨架期和不停的發行作品顯然使市場貶值。對我而言,不管怎樣,我喜歡認為Namlook接受了跳舞音樂週期短暫的本質,並將之施用於氛圍樂,一個看起來即使不是更適用於如此,至少應當是同樣如此的領域。若它用通常被認為是正確的方式,像Brain Eno那樣,每次花上五年或更多的時間來做出一張專輯,那瞧起來才是荒謬的,尤其是當它聽起來仍然就像他坐下來只用了CD播放一遍那麼長的時間即興做出來的一樣。而Namlook只不過是玩完就印出來,然後扔出去任憑他的聽眾們去買。如果你不想要這一張,如果它不適合你的心境,或者相反,它營造出的氛圍正好是你今天晚上回家後想要的感覺,你都不用擔心,反正很快就會有另一張了。     http://wee.blogbus.com/logs/193531.html

Tetsu Inoue 1.jpg

Tetsu Inoue 

Tetsu Inoue,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電子音樂,氛圍音樂創作了多張SOLO專輯,近年來聲名鵲起,與Pete Namlook等多位電聲,氛圍音樂家合作,獲得了巨大成功.其實如果我們多聽幾張氛圍作品,會發現其他他們的風格都很相近,用的手法也沒普遍,所要表達的意境甚至都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他們的個性,決定了他們在選擇樂器的時候,有的電子成分多,有的樂器演奏成分多,而Tetsu Inoue則偏重於比較純淨的樂器演奏,不會有太多的電子和聲的出現,這是最大的區別.  http://www.verycd.com/topics/346455/
http://app.baidu.com/app/enter?appid=181286 

1 Biotrip  24:12
2 Shades Of Orion  12:37
3 Did You Ever Retire A Human... 12:48
4 Liquid Shade  液態陰影   20:46 <試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msy651 的頭像
    camsy651

    音樂猩猩 ♩ ♪ ♫ ♬ ♯♭♮. ☆.﹒‧°∴°☆.﹒-

    camsy6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